現在年輕人說話喜歡在動詞前加「有」字,是否是受台灣腔或英譯中導致?

時間 2021-06-01 16:29:26

1樓:游銘鋒

粵語習慣在動詞前加上「有」,如:我有吃飯。同時,粵語也習慣在動詞後加「咗」,如:我得咗喇。食咗飯未?

比較兩句粵語:

1.做功課未?

2.做咗功課未?

在這裡,去掉「咗」字,差別不大,但是粵語習慣加上「咗」字。

比較三句粵語:

1.我做功課喇。

2.我有做功課喇。

3.我做咗功課喇。

以上三句粵語加了語氣助詞「喇」,都表示做了功課,但是,加上「有」字,一般回答了「有沒有做功課」的疑問。

加上「咗」字,一般回答了「做了什麼」的疑問。

事實上,「有」「咗」是粵語習慣用語,而且廣泛使用,所以用法與意思都非常豐富。如,「有」字還起到強調的作用,「咗」字有完成的意思。

總結,這是粵語的習慣用法(語法),跟歐化無關。

2樓:

"我有去" 和 "我沒去"不相對.

俗語的 "沒有" 有 "無" 和 "未" 兩種意思,我用文言舉例:

"我沒有書" 這是 "吾無書", 所以可用 "我有書";

"我沒見過" 是 "我未之見", 故不可曰 "我有見過".

就算不用文言舉例, 官話裡也沒有動字前加有字的說法, 若說其他方言裡有, 但我一般看到的都是用官話寫的文章, 官話 "我有見過" 就是 "我見過", "我有吃過" 就是 "我吃過", 於本身於用法都不必加有字. 我查了 "台灣閩南話" 字典, 似類有在動字後的用法有"表示曾發生, 如伊有去過日本 (他去過日本)", "表示強調, 如伊有咧洗碗啦 (他確實在洗碗啦)", "放在動詞與補語間表示達成某種目地, 如伊大學考有牢 (他大學有考上)"幾種, 現在有些人說 "你有賣嗎?", 不屬上述用法, 而應是衍生.

3樓:

你應該說的是「冇」吧?我的家鄉話說的不是粵語,是湘語的一支,冇大量使用。

冇去,冇事,冇用,冇幾多錢,冇看得,冇記性,冇咁多講究,。。。

因為,我們南方漢語方言普遍存在這個

4樓:雷湯

本來南方方言就有存在這種現象吧。 普通話 [你有沒有去過北京?] [去過一次。

] 我家方言 [你有冇去過北京啊?] [有去過一次。] 普通話 [你搞衛生了麼?

] [搞完了] 我家方言 [你有冇搞衛生啊?] [有搞/搞完咯] 這種說法,跟歐化應當關係不大。

5樓:

不是。老一輩說的口語,語法比年輕人純正,少有白話文和西文語法進入。那些很老的老人,清末出生的,都說著帶有「有」的語法,這是很多南方方言的共性。

六南諸語沒有「嗎」、「呢」、「吧」這樣的語氣詞,自有對應的說法。

題主以普通話作參照,才會覺得奇怪。

「汝有看著無?」,很自然,全然不見歐羅巴風情。

6樓:

我一直覺得,但個人能力所限,無法舉證之前台灣、福建、廣東以及長三角以前是否用「」的,但個人比較肯定的是,這種用法不是南方所有,而是南方沿海,南方內陸的方言以及普通話傳統裡是不會這麼說的,你今天聽到的某些內陸南方人這麼說,是受了影響的結果。

曾經的我很保守,很看不得一些奇異的東西,所以:

對方:「你有吃飯嗎?」

我內心:「我有想你閉嘴!」

7樓:sapereaude

當然不是。

我無去。Guá b khì.[我沒去]

我有去。Guá ū khì.[我去了]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無相生」,自然之理。

現在年輕人喜歡喝茶嗎?

設計太抖 喜歡啊,我覺得非常喜歡。比如我,雖然26了,四捨五入30了,也算是年輕的吧,我就非常喜歡喝茶,可能是人在雲南讀書,雖然是個設計師,但是平時也很愛喝茶,周圍的同事 朋友也是,年紀也都差不多。 愛喝茶的心安草 90年的我喜歡喝茶,可能是愛喝茶的緣故,身邊很多年輕的朋友也都是愛喝茶的。喝茶已經成...

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玩什麼社交軟體?

說說最近在玩的一款社交軟體魔力MoLi 主打的就是年輕人的社交 匹配了幾次發現還真是,基本上都是95後 00後裡面有兩個功能是我比較喜歡的,星座匹配和遊戲匹配靠星座匹配似乎的確比隨意匹配要好很多 目標明確,再加上星座契合度很高的話,確實很容易聊的來遊戲匹配種類也有很多種,類似於王者榮耀 和平精英說不...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喜歡聽中文歌?

因為現在的選擇麵相當寬。一種理論是,太容易記住的東西會因為太簡單,很快使人失去興趣。什麼人願意一直上一年級?所以你同學會因為記憶力太好 國文段位比較超過,紛紛水平轉向更挑戰記憶的外語歌,甚至轉向從樂理層面做專業鑑賞。所以你,以及古代年輕人的另一條超越之道,是垂直探尋歌詞的內涵。聽港台算是溫和的異質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