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三個關於歷史的問題?

時間 2021-06-01 02:51:38

1樓:大風歌

,關於蜀漢的權力布局,推薦田餘慶先生的名篇《李嚴興廢與諸葛用人》、《蜀史四題》(尤其是《劉備託孤語》)

第二個問題:不用揣測,參考經典軍事著作,依靠什麼人,重金該怎麼花說的很清楚了

《孫子兵法·用間篇》: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

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六韜·武韜·三疑》

武王問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強、離親、散眾 ,為之奈何?」太公曰:

「因之,慎謀,用財。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 。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以強,離親以親,散眾以眾。

「凡謀之道,周密為寶。設之以事,玩之以利,爭心必起。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欲,示之所利,因以疏之,無使得志;彼貪利甚喜,遺疑乃止。

題主提到的那一段,離間楚之群臣,其實就是「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的例子: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

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

」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

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

原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第三個問題比較複雜,試論幾點:

1、「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七國之中,楚國的改革阻力最大(吳起之死),國家權力一直未能集中,直到楚國滅亡,土地和人民仍然大量掌握在昭屈景和項氏這樣的貴族手中。也正因為如此,楚國雖然在正面戰場一直被秦國碾壓,卻給了秦國在滅六國戰爭中最大的失敗(李信伐楚之役):

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從這段記載我們至少能看出兩點,一是楚地擁有巨大的戰爭潛力;二是相對於已經習慣郡縣制的韓魏等國,楚人對秦的認同感更低,抵抗意志更強。對於其他幾國,王族的毀滅就意味著國家的崩潰,楚國卻不是如此。所以二世時有組織的反秦叛亂首先在楚地爆發不是偶然的,韓魏的復辟勢力甚至只有依附楚國才能生存。

項氏起兵,依靠的正是楚地的貴族勢力,因此抬出楚王來作為號召是必須的;

2、反秦起義的領導權問題。陳勝平民出身,首義反秦,但很快失敗身死,領導權轉移到項氏為代表的六國舊貴族手中。項羽烜赫一時,但最終統一天下的卻是同樣平民出身、承襲秦制的劉邦。

陳勝的失敗,乙個重要原因是他一直沒有找到正確的方略。

《張耳陳余列傳》:

陳中豪傑父老乃說陳涉曰:「將軍身被堅執銳,率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存亡繼絕,功德宜為王。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願將軍立為楚王也。

」陳涉問此兩人,兩人對曰:「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

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

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

」陳涉不聽,遂立為王。陳勝既沒有聽從張耳陳余不稱王,也沒有拒絕他們遣人立六國後的建議。張耳陳余被陳勝派往趙地後,迅速擁立武臣為趙王,割據自立。

「為秦益敵」的目的是達到了,陳勝自己的力量和正統性卻削弱了。

有趣的是,幾年後劉邦也面臨著與陳勝相似的情景:

漢三年,項羽急圍漢王滎陽,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食其曰:「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

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後,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後世,畢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願為臣妾。

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

劉邦差點就被酈食其忽悠了,好在張良阻止了他:

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

」漢王曰:「何哉?」張良對曰:

「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曰:「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

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

武王入殷,錶商容之閭,釋箕子之拘,封比幹之墓。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曰:

「未能也。」「其不可三也。發巨橋之粟,散鹿台之錢,以賜貧窮。

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四矣。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

」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

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為。今陛下能休馬無所用乎?」曰:

「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復輸積。

今陛下能放牛不復輸積乎?」曰:「未能也。

」「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遊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復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與誰取天下乎?

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無強,六國立者復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

」對於秦末的起義者而言,存在兩條可能成功的路線:

劉邦的路線,是依靠渴望建功立業的平民和士人,建立統一的新秩序;

項羽的路線,是依靠六國舊貴族,復活分封的舊秩序;

以陳勝和劉邦的出身,他們只可能選擇第一條路線,陳勝沒有認清這一點,左右搖擺,所以最終失敗,張良的分析正揭示了陳勝失敗的原因。

范增也看到了陳勝的失敗,所以用陳勝的例子警示項梁。項梁立熊心為王,實際上就是以行動選擇了第二條路線。

關於修行的三個小問題?

西西先生 第乙個問題,在沒有成就前你的所有心力應該花費的求道上,這樣你已經無暇顧及慾望了,所以沒有堵與不堵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傲慢之心,事實上傲慢你不需要去處理,生活的境遇會使你因為傲慢而煩惱,你的慢心會因為生活的衝撞自然減弱,你假裝謙虛是沒用的。第三個當然不是威脅了,佛就是你的本性,你願意進入自己...

請教乙個關於求職的問題?

Felix徐 這個還是要從多方面考量的,第一,工作崗位性質 是否有可能短短半年內提公升工資標準。第二,公司性質規模 是處於什麼行業,是否屬於創業公司。第三,你所處的城市 這個3500的工資標準以你的工作能力和經驗在你所處的城市屬於什麼水平。第四,直屬領導和老闆的為人處事和品德,有人可能認為這個不重要...

關於手工皮具製作學習中出現的三個個問題?

ljj 我來說兩句 關於第乙個問題植鞣和鉻揉不存在不可以搭配製造搭配合理復合審美都可以第二個問題植鞣只是一種工藝,根據這個工藝製作出來的皮料的特性我們把它區分成了軟植鞣和硬植鞣,如果一張硬植鞣它的密度非常底或者它非常薄給我們感覺這張植鞣皮很軟我們同樣可以把它稱為軟植鞣,至於能不能用削邊器能不能用砂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