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金融的你現在過得怎麼樣?

時間 2021-05-07 01:25:22

1樓:私募分析猿

剛好借這個問題來總結下過去幾年的經歷和思考吧。

外資投行/IBD的日子:

大學畢業的時候比較幸運,成功地進入自己一直希望進入的外資投行,成為一名初級投行搬磚工。投行第一年是真的苦,基本所有人都可以使喚我,客戶、Director、VP、associate, 有時候連senior analyst都想來摻一腳。沒辦法,第一年嘛,當時我的態度也是非常好,能夠幫忙的專案都盡量接下來,所以最忙的時候,我手上有8個live deal,基本每天都是10點進公司,就一屁股坐到電腦前,一直工作到凌晨2-3點回家,中間除了去倒點水喝和去趟廁所,真的是眼睛一秒鐘都沒離開過電腦,然後一周5天這樣再加上週末加班20-30個小時左右。

由於專案多,每天光收到郵件就得有200-300封,真的是去躺廁所的功夫就能收到5封新郵件。剛入職的前幾個月其實挺難受的,感覺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大概從第4個月開始吧,就差不多麻木了,接著後來專案做多了,熟悉流程了,也就慢慢知道哪些活緊急且重要,需要優先處理,哪些活不急也不重要,可以留到下週甚至下個月再做,再加上幹活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working hours也就漸漸好了起來。

在投行工作如何避免猝死?

外資私募的日子:

在投行呆了差不多一年半之後,我開始留意跳槽去私募/PE的機會,也終於在第二年快結束的時候,成功拿到一家外資PE的offer,算是給自己不長不短的投行生涯畫上乙個完整的句號。進了PE之後,working hours而言確實好了很多,平均每週的工作時間在80-100小時左右,如果有live deal的時候,確實跟IBD差不多忙,但是沒有live deal的時候,也確實很爽,實現955也並不是幻想(是的,你沒看錯,沒有live deal的時候,就是這麼爽!)。

與此同時,工作中的dirty work也相對少了很多,因為是甲方,再也沒有像投行那樣有一大堆客戶要去伺候,而且我們做專案也會找第三方盡調團隊,所以很多dirty work是可以讓他們幫忙做的。綜合來說,生活狀態確實一下子好了很多。

自己掌握的時間變多之後,自己思考和總結的時間也就自然多了起來。現在每1-2週都保證自己針對某個細分行業做乙個深入研究和思考,從閱讀研報和行業報告去建立初步了解,然後到基於BP、live deal去了解行業內的主要公司和各自商業模式上的不同,再到更深入地去橫向和縱向對比主要公司的業務發展以及打expert call針對自己不確定的地方進一步驗證,確實對自己梳理行業知識,逐漸完善自己的投資框架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也漸漸開始思考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明確自己的優劣勢,如果往上公升職應該補足哪些能力,在本職工作之外,是否也要積累一些個人資源和人脈網路,甚至在公共平台上的個人影響力。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以前在IBD的時候,確實每天回到家裡就想倒頭大睡,到了週末也恨不得全天24小時躺在床上,現在的話,會開始針對自己感興趣、或者了解較少的領域去尋找合適的書籍閱讀,比如最近正在讀的霍華德·馬克斯的《投資最重要的事》,就讓我對投資機會的選擇、投資風險的控制等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如果有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也十分建議去閱讀一下這本連沃倫·巴菲特都給予好評的「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有用的書",確實會對自己的投資邏輯建立幫助非常大。

回到題主的問題,學金融的我現在過得怎麼樣?個人覺得是,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2樓:

政策性銀行社畜,上班忙。其實摸魚也能摸,反正沒有多少績效考核和業務指標的玩意,但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工作,畢竟人手本身就不夠。管理扁平,意味著層級少的同時各種工作都要自己做,乙個人做兩個人的事。

單位保密氛圍重,工作的幾乎所有資料都有保密的需求,保密宣傳標語和展板隨處可見。下班後閉口不談工作,回家癱在床上玩手機,什麼都不說就是墜好的。

和司空見慣的巨大金額相反(每次上班都想到打麻將一億漂三億這個梗),工資並不高。福利不錯,和公務員挺像。餐補用不完,去小超市買東西帶回去。同事關係和諧,不會搞排名啥的。

自己不喜歡著正裝穿西服,好在辦公室沒有著裝標準,每天上班都穿得很土。清北人復旦上交或海外名校畢業的同事一抓一大把,不過都很低調。也許中午去食堂路上路過拐角看到的那個坐地上吃泡麵的禿頂中年男人,曾經還是MIT的博士。

3樓:

用金融的思維過日子

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能躺就不carry1高考沒法改變,太公平了,那時候還不懂金融2出國讀研,為了快速拿到研究生帽子,避免苦逼的考研,也為了33找到富家女,不用去幹不體面舔狗般的投行,在一線零經濟成本立足4過得很不錯,月光族,不愁房車,不愁學區,不愁上班折騰。

4樓:一直很安靜

越長大,越更容易接受自己就是乙個普通人,越能意識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差距,同樣是學金融,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乙個理想的高度,性別、家境等一些無法改變的東西,對於在這條路上行走的一些人來說是羈絆,另外一些人來說是籌碼。也終於明白,名校學金融,成就的也只是少數人。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學金融不會給他們帶來多麼光輝亮麗的前景。

那些能夠走上金字塔頂端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學了金融,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和努力,如果換個行業,也能到達很高的地方。

5樓:動中有靜

如果不是對金融真正感興趣,最好不要聽什麼家長或者一些專業人士的推薦什麼的話,他們雖然說的對,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真心想學不要做違背自己本心的決定,因為那樣真的會很痛苦。

6樓:上官小寶

還在上學。沒有休息日。四天上課。三天實習。不上課和上班的時間被各種量化程式設計作業、加班堆滿。噢,還要談戀愛。

其實金融就是各行各業其中的一業而已。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做金融相關能夠從更全面一點的視角去了解經濟和社會。這個是比較有趣的點。

缺點就是這個行業看臉,看背景,看學歷,各種高手雲集,競爭劇烈,是乙個10%拿走90%的行業。(但是好像所有行業都是這樣)

7樓:金融高管匯

你可以看看工資排行榜,金融業應該是排名比較靠前的。但是金融業很大,有高階職業畢業就30萬年薪起的,也有每月3000元起薪的,參差不齊,主要取決於你所學的細分領域,全國有多少人能幹。

像銀行櫃檯崗位,薪水不高累死人,還壓力大,隨時被淘汰中。據資料,全國每年都是以萬人為單位的消失/裁員或分流。職業競爭力太差,高中起點就能幹。

而如果你學的是金融分析類,金融科技類,上市融資類,目前就是職業門檻很高的,全國也沒多少人能幹的了。

除了看職業前景外,建議你關注金融業一些牛X的全球通用的資格考試,含金量還是可以的。對於想扎的深一點的人來說,這個確實是不錯的自我增值方式。

8樓:金融小逗逼

哈哈,不是學金融,做這塊,入行10多年,坑爹的,意氣風發的時候都有,本來也可以進公務員,也有機會在壟斷行業中渾渾噩噩混一輩子,雖然金融很累,不過不後悔,繼續熬過這個艱辛的時刻

9樓:惡少惡言

本科,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沒有讀研,畢業直接工作,管理諮詢公司,三年以後,美國讀MBA,結束之後在紐約工作一年,後來在一家新加坡的投資機構工作。後來幾經輾轉,現國內一線投資機構,某一級市場投資團隊負責人

一路走來也是幾經輾轉,金融危機起起伏伏。看過一些風景,也幾經絕望。總的來說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10樓:

每天過著表面光鮮實際悲慘的生活。

怎乙個慘字了得……

大部分時候都要跟現實妥協。常常安慰自己……只是個工作忙的時候掉頭髮挺嚴重的,而且易多白頭髮。

主要還是業務端的焦慮

當年學造價的你 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在路上 再過一段時間,造價工程師成績即將公布,現在造價的考生也是喜憂參半,那麼造價工程師這種高難度的建築考試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工程人去為之奮鬥,到底是考證過後得到了什麼樣的生活,來談談我考證之後的一些經驗之談吧。如果非要總結一下,考證給我帶來明顯的變化 1.通過這幾個考試,讓我自己認識到,原來我這樣的...

高中讀了文科的你,現在過得怎麼樣?

高一入學就進入文科班,三年文科生,大學漢語言文學,目前大三。高中時期的文科給了我發散思維,大學時期的語言和文學給了我一種平和的心態,給了我感性與理性並存。 先回答問題吧 過的怎樣,普通人唄,可能我生活的城市比你生活的地方繁華一點,晚上吵到後半夜的街道比你們多一點,街上的車和人更多更鬧騰一點,就職的學...

被人拋棄後的你,現在過得怎麼樣?

認識了新朋友,開始了新的生活,日子過的還算滋潤。除了偶爾遇見的時候,恐懼一下襲來,僅一瞬間就又回到從前的陰影中,這麼久的努力輕而易舉被摧毀。本科的後兩年,每天都承受著來自宿舍的壓力,宿舍共6個人,5人為營,餘我1人,猶記得日子很漫長。 若干年以後 生活並沒有教會我們有一笑而過的本領 你也許現在仍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