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剎那的頓悟,比得上千千萬萬年的修行嗎?

時間 2021-05-29 22:49:56

1樓:無痕

如果說頓悟是究竟徹底的覺醒覺悟,

如果說修行是指以我為起點的修行的話,

那麼當然,頓悟超越修行,或者說,根本不是乙個層面的對話。

前面有人說「千千萬萬的修行才有一剎那的頓悟」,並不是這樣的。

如果修行的起點是我,目標是為了我的圓滿的話,那麼你修到世界末日都不能明心見性的。除非你發現這樣行不通,而轉到頓悟上來。

頓悟是什麼?為了了悟真理,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還在乎「我的業障習氣多少,我的生死,我的圓滿」嗎?只有這樣的發心還有可能,再加上有善知識的引導,和自身的悟性。

如果你了悟到沒有乙個真實的我,你就會知道所有的沒有覺悟前的修行都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雖然仍然會有很大的利益,但是不要和頓悟相比較。

因為不是乙個層面的對話。

2樓:一形三昧

就算累計個千千萬萬年,不,乾脆就是無量年的修, 對上無量積習舊業, 就都轉化了? 無量減去無量, 剩下可能還是無量的。 何況你看看我們自己的現狀, 有多少時間算是修行呢?

沒多少吧。

悟,是處理無量的, 和修沒法放一起比。

未悟時,不知悟是啥,怎麼為悟而修? 談什麼為悟積累?

那麼為消積習而修? 可積習無量,拼個幾十年幾千年,對無量有啥影響?多大把握修成「悟」?

悟後起修? 對付無量,修到啥時候?

太多高難問題了, 也是無量的。 還是踏實參訪、讀誦吧,終究要靠自己悟吧。 讓別人乙個乙個幫你處理是處理不完的,到頭來問的答的都得累死。

3樓:[已重置]

兩者不能相比。沒有日復一日的苦功,永遠得不到瞬間的領悟,沒有足夠基礎,所謂的頓悟根本無從談起。正所謂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而真到了一定的時候,要想再進一步只能寄希望於頓悟,不過有了足夠的積累這也是水到渠成的。但是話又說回來,有幾個人能到非頓悟不可再前行的程度?

4樓:如心長行

「當一切都看起來無濟於事的時候,我去看乙個石匠敲石頭。他一連敲了100次,石頭仍然紋絲不動。但當他敲第101次的時候,石頭裂為兩半。

可我知道,讓石頭裂開的不是那最後一擊,而是前面的一百次敲擊的結果。」

前提是,那一百次敲擊的任何一次,目的極其明確———為了直達石頭的對面。

甚至,有一次,想的是循著上一次的鑿痕,都是萬丈深淵。

目的在,慢鑿or狠砸,有什麼區別呢?

目的昏了,慢鑿or狠砸,有什麼區別呢?

5樓:六如山人

時間是虛像,是沒有意義的。悟道的人不論未來,不在現在,也不存過去。千年和一刻有什麼差別。只有我等凡夫俗子於這塵世中輪迴不斷,無有解脫。

6樓:lucy gao

上蒼恩賜,在這樣乙個恬淡的下午,理清了連日裡紛亂的思緒,全身緊繃的神經也放鬆了下來。穿梭於這座城的大街小巷,沐浴著夏日傍晚溫和的Sunny,內心聞到一種久違的安寧的味道,這一葉一樹一花一菩提,原來都是生活本然,珍貴的美好。擇一城安心,擇一人終老,這本來就是活著的意義吧。

感謝生活沒有對我放棄,感覺找回了丟失很久的自己,感謝父母親人和身邊的人不離不棄的包容和愛,從今以後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時光,珍惜,付出,寬容,微笑。溫柔和氣,就會幸福。

7樓:

一剎那的頓悟,比得上千千萬萬年的修行嗎?

沒有千千萬萬年的修行,能有一剎那的開悟嗎?開悟不是偶爾,而是積累,這才是因果,這才是真相。

以下摘自宣化上人開示。

人怎樣才能開悟呢?開悟好像開鎖一樣。鎖能把門鎖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鑰匙,才能把門鎖開啟。

否則,將永遠被禁在屋中。那麼,這把鑰匙放在那裡?就在你自己的身邊,很容易找到。

怎樣去找呢?你現在參禪打坐,念佛持咒,就是在找鑰匙。什麼時候能找到呢?

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程度而定。如果精進,很快就找到。如果懈怠,就永遠找不到,不但今生,即使來生也找不到。

這種道理非常簡單。

在你心中也有一把鎖,這把心鎖就是無明,它能使你清淨光明的心,變成染汙黑暗的心。境界來了,沒有智慧型去判別是善是惡,便做出顛倒事。你修行得力,便能把無明破了。

藉著鑰匙,心鎖自然開啟,智慧型光明現出之後,無論遇到什麼事也都沒有煩惱了。

什麼是無明?簡而言之,就是黑暗,什麼都不明白。因為不明自真理,把心鎖上了,所以不能開悟。

在唐朝代宗皇帝時,有個太監,名叫魚朝恩,他問國師:『什麼是無明?』國師說:

『你這副奴才相,那有資格問佛法?』他勃然大怒。國師笑說:

『這就是無明。』所謂『無明火能燒毀功德林』。

現在能夠開悟的人,都是在從前修種種善因,今生才有成就。如果以前沒有修種種善因,今生不會開悟。想要開悟?一定要預先修行,才有開悟的希望。

釋迦牟尼佛,他怎能在今生成佛呢?因為他『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又修慧,又在一百個大劫中修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功德,因此,他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

如果他以前沒有修行,今生便不會成佛。

8樓:邱慶雄

像我一樣平凡之人也曾有在小時候頓悟明理的經歷。長大之後一直渴望那種感覺再次降臨,不過至今還未如願。

若是那些有大智慧型的人,說不定一時間的頓悟就是世界的變革,科技的躍進。

9樓:一花一世界

不是呀,頓悟只是裡下個佛種

一將軍造血海,家破,見佛僧,蒙回誤,立地成佛陀,佛陀明心見性之大者之統稱,乎百歲,命終,後轉世,佛種復明,立。

10樓:

上千千萬萬年要看怎樣的上千萬年,千萬年智慧型的用功和一剎那智慧型的心悟是相輔的,用佛教的話來說世習五明,剎那心悟,若世習五黯,糾纏三毒,若無熄滅,何以明?

11樓:方外俗漢釋悟修

修證以開圓解為急務。設圓解不開、不足以語修證之方、故曰未開圓解、不應輒論修證。縱然修持、邪行險徑、且置勿論。

即使永無諸過、亦難免日劫相倍。未開解者修一劫、不如開解者一日之功。以是言之、修行者、豈不以開圓解為急務乎。

《教觀綱宗科釋》

這個是不是和題主引用的話類似?「未開解者修一劫、不如開解者一日之功。」

開圓解有什麼好處呢?

既開圓解、是名圓人。縱使用漸、漸亦是圓。用不定、不定亦圓。故云圓人受法、無法不圓也。

開了圓解,無論用何種方法修行,都是「圓修」,圓修之功,自然超過盲修萬億倍。不過我等未開圓解之人,目前也只能盲修了……但應以開圓解為急務。

12樓:之無

一千年修行,沒修成,依然是虛,一瞬間頓悟,悟通了,那就是實

就像是你在夢裡琢磨了一千年,沒醒,那自然是沒醒,但是某人只睡了一秒鐘就醒了,那自然是醒了。

13樓:

千千萬萬個沒有窮盡、也看不見開始與結束的夢境乙個連著乙個。

夢中的我沒有選擇

從這個夢境奔赴下乙個夢境

只是因為被那無知貪愛牽引著

夢中的我苦苦追尋那解脫,

不覺間了悟「我」不過是五蘊的和合

於是夢中掙扎的自我

戛然止息

而說是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千千萬萬個夢境,

乙個連著乙個

沒有消失,寂靜安詳

不再奔赴流浪

直至永恆永遠的……

」睡醒了。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圓覺經》

14樓:火星鑽石

本人智商低,總以為頓悟就是突然明白了一下,後來就又糊塗了,不至於能保持明白的。那還不如千千萬萬年修行呢。話說如果我們是一次又一次的投胎做人修行,我們豈不是也修行了千年?

結果呢,還是很糊塗的

15樓:韋凜

沒有漸悟就能徹悟的,世上有幾人?數學方法講究個動機,追究定義和假設的所從來。

古代傳主持之位時也有過個寫偈子的PK: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神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慧能最後主持位置傳給了慧能,但且先不提常人,有多少修佛之人能保證始終純淨不染一塵?

慧能不常有,神秀值得學,這是我的愚見

16樓:

我始終堅信一點,人與人的差距,不大我之所以這麼想,不是因為我沒見過牛人啊之類的,而是我們可以採取最基礎的假設

假設題主你是乙個原始人,你的部落連語言都沒進化出來,這時,生離死別會在你心裡造成感觸,甚至頓悟,你口誦蓮花,句句章章皆優美至極嗎?

先好好說話,再舌綻蓮花

17樓:

不向靜中參妙理,縱然穎悟也虛浮。

至少我主觀地認為,大部分人為那自以為的」頓悟「所付出過的努力之少——還遠不及悟透它的基本要求,就已敢狂言這」腦子一熱「」靈光一閃「是」頓悟「了。

-------不好好答題的吐槽完畢--------修行是過程,頓悟是從中得到的結果。

真正一剎那的頓悟,正是通過千萬年修行換來的。

18樓:

比得上。

反對大部分人說的量變引起質變、直接吃第三個饅頭之類的比喻。

學佛是為了明白道理,明白人在宇宙中如何追求幸福的道理。

修行只是明白道理的乙個方法。只要能明白道理,不管什麼方法都是可以的。不是說佛有一件事情讓你去練習如何做得熟練。

佛沒有讓你掌握如何打坐時間長而不累的技巧,也沒有讓你掌握念佛號如何念得多而不嫌煩的技巧。佛讓你去禪定、去念佛號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真正明白佛想告訴你的道理,當然不需要修行千萬年。

19樓:一顆大福

大家回答都累了。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一面鏡子,被扔在森林裡,不知道過了多久,然後有一天,乙個探險隊經過,這面鏡子被人撿了起來,鏡面上的灰被擦掉,它又一塵不染、鋥光瓦亮了。朋友們,你們覺得這面鏡子被扔在外面5年還是2023年,被擦乾淨後的光明有區別嗎?

20樓:路人甲呵呵

所謂頓悟,正是在萬萬年的修行基礎上,困守多年而突破的。

打個比方,你公升級需要經驗一百萬點,九十九萬九千九百點經驗是靠修行得來的。

這時候,突然因為乙個小怪,你得到了一點經驗,公升級了。

頓悟就是那最後一點經驗,但是沒有前面的九十九萬九千九百點經驗,你拿了那一點經驗也是廢。

順便展開來說一下:無數高僧大德或武林高手或道家高人都推崇嬰兒般的心理狀態、嬰兒般的生理狀態,但是當你在滿月的時候,真的很強麼?

21樓:康有正

這是佛教一直以來的命題:頓漸之分。藏傳佛教密宗對此進行了數百年的辯論。佛教是用一定的方法幫助眾生到達智慧型彼岸。岸是關鍵。不要因為渡的工具,而忘了岸的方向。

22樓:「已登出」

我不知道大家都為什麼扯上佛教道教什麼的,其實我覺得都是生活來的吧

不知道是不是我反射弧太長還是怎麼的,經常有時很久比如幾個月、幾年後某天在做根本不相關的事時,我會頓悟以前某人說的某句話或者看過的書中某個道理

23樓:wp zh

修行本是無數的清醒和夢幻組成,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然而即便一念之間墜入深淵,落入冰水,一念之間卻又可回歸。

所謂的頓悟,就好比大夢大醒,從乙個欲念紛亂昏暗空間,跳轉到乙個朗朗乾坤清明世界,只不過是修行過程的乙個細節的純然放大而已。

所以為什麼比呢?浪花跟河流怎麼比?繁星跟夜晚怎麼比?

頭被砍掉的一剎那,是頭覺得身體掉了,還是身體覺得頭掉了?

異域傳奇 身體沒有感覺,開始好像有痛感,頭掉下來後就沒有任何痛感了,然後就會看到轉動的景物。嗯,就是頭成拋物線掉地上,接著好像滾了一二下的那種視覺。大腦想著,我是不是就死了?原來死就是這麼一回事啊!眼前一黑,就像打了全麻,一下子睡著了。乙個夢裡的場景,還蠻真實的,所以那種感覺一直很清晰。 我想吃 我...

你對人性失望的那一剎那,你都想了些什麼呢?

想遠離這些讓人煩的東西,想解決自己的厭惡,想做些開心的事情,想睡一大覺,想好好哭,想那個還是想擁有的人,想打擊自己的無能軟弱,想變成外向的攻擊者,想能夠自己乙個人就好了,感覺與其它人類接觸就是最討厭的事情了,可是最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安慰我的,也還是人類,那些心存善意的人類,能夠為人好的人類,像是最後...

如何觀察自我的心理變化。一剎那只有乙個心識,我又該怎麼分出兩個我。讓這個我去觀察那個我呢?

護法居士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三曰一切諸法皆無有我。四曰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西西先生 你難道沒有過看自己的念頭起起落落,同時你並不知道它接下來會往那個方向發展嘛?就像看電影一樣。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看著念頭,你可以問問自己這個觀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