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對於宋畫的評價是否過高了 是否是一種集體高潮

時間 2021-05-12 08:22:16

1樓:cccc

絕對沒有,去博物館看看宋畫,再看看元明清吧,也就元畫尚可與之相比,明清繪畫既是興盛期也是衰落期,實在是達不到古人的高度了

2樓:木雨子辰

對中國畫的評價不是過高了而是不夠,宋畫在中國美術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最近才為人們注意罷了。至於是不是集體高潮還要看具體史料和研究,但是中國畫創作的高峰之一應該是沒問題的。

3樓:長康

沒有所謂先入為主的認識。

美國的上世紀學者班宗華曾說「《溪山行旅》改變了我的一生」。他曾經熱愛的是油畫,但是看到范寬的這幅畫以後走上了研究中國古代繪畫的道路。

關於這幅畫也是許多答主的例證。

實際上范寬的這種構圖在宋山水中也少見,這種壓迫感在李唐《萬壑松風》中才復見。然而這和蕭瑟、冷清的情緒卻幾乎是宋山水中共存的。這實際上又要講到李成給宋代山水所定下的整體基調,並且作為宋初人的他也影響了北宋一批畫家。

例如燕文貴、許道寧等人。

北宋史論家,郭若虛將」李成關仝范寬」稱為「百代標程」。就是在講這三位,最重要的是李成,幾乎是北宋的楷模。

通常認為李成的畫傳世較少,《晴巒蕭寺寺》或為其風格。

至郭熙對李成李成畫作元素進行發展和改變就成了他自己的樣子。郭熙曾著《林泉高致》,書中有對山水畫布局的體系描述。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北宋時期的山水能夠意境到位,是因為他們對畫中布局的巧思有著完整的體系,如何達到詩意的表達都有著「程式」一般的方案。

最為著名的當然屬「三遠」,「高、深、平」,這種巧思在宋代山水隨處可見就拿《早春圖》舉例子

「近山望遠山,謂之平遠」

平遠「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高遠「山前窺山後,謂之深遠」

深遠最後再看看整幅畫,不得不說這些理論融合進一幅畫中,讓人感到能夠既感受畫中的意境也能在其中細節處看到技術與巧思。

可怕的是,宋代山水幾乎是山水畫在畫史上才脫離圖案化的表達。可以看看唐末之前的山水畫,太多「圖案形式」的內容了。如方聞在《心印》中提到的:

五代之前的山水畫構圖是多個圖案拼湊而成的。但是五代和宋的山水已經達到了多個完整的山水畫區域性進行重疊累加而構成完整的山水畫。

換句話來說即是:山水畫才脫離圖案表達,有宋一代已經將之在「狀物」這方面發展至完善。

但是有意思的是,這種狀物、全景式山水在南宋又形成了另外一種模樣。在馬、夏等大家手中形成了「特定視角下的山水」,關於這一點明成祖指:馬夏山水不過殘山剩水。

然而,南宋山水也不可低估。雖然沒有了北宋的雄渾壯厚、清冷蕭瑟,「大山堂堂、長松亭亭」的觀感。不過形成了獨特的詩意表達。

如果說北宋山水的風格偏向於是宋詞中的豪放派,南宋的山水則似「婉約派」。

宗白華在「文藝作品中的空與實」這篇文章中。雖然書的插圖是倪瓚的畫,但是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馬夏山水。在文中有說到「美感來自於隔」而「隔」則會產生空靈之美,形成無限想象,繼而充實。

我想這一觀點恰好可以用馬夏山水來對證。

馬遠《踏歌圖》中的中景有無限煙靄,但是遠景又凸現奇峰與樓宇。使人不得不回看中景的煙靄之中有些什麼,這種有「意味的留白」是南宋山水的特點。不管是否真與所謂的「臨安」有關,而確實是顯示出與前人不同的空靈美感,賦予人想象的空間而有些許充實,不顯得這些留白突兀。

其子馬麟的《夕陽山水》應該更能顯露出這種空靈而充實的抒情詩意。與畫中的詩一起對看更佳。「燕度夕陽」用幾點墨表達的燕與兩三抹鮮紅在泛黃褐色的絹本上表達出來。

而「山含秋色」又用典型的斧劈肌理的山體與遠景的青綠暈染與簡單勾勒的輪廓就顯示出來。

這就是宋代山水的大體面貌。而如這還遠遠不夠描述宋代繪畫的,宋代繪畫最為稱道的就是他的「全面」,不要以為宋代以「狀物」為名就不夠抒情寫意。

雖然郭若虛稱「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近不如古。若論山水林石、花鳥禽魚,古不如近」,郭若虛確實有著銳利的眼光,看出了唐宋繪畫之區別。但是造成這種局面的是宋代繪畫各畫科實際上發展的相當平衡。

這也就是宋畫為「百代標程」的原因。

後面再更新講講別的。

4樓:孤竹老魚

在傳統審美中,文人畫才是國畫的最高境界。宋畫除了少數名家,大多被歸於」院畫「、」匠畫「、」北派「這受貶視的範圍裡。直到了清末民初,西方人帶著西方美術殺過來,情況才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是市場發生了變化。西方人沒有欣賞文人畫的文化基因,但是對比較寫實的院體畫更容易接受,導致西方人推崇院體畫而看低文人畫。對宋畫的追求提公升了宋畫的身價,甚至推動了宋畫的造假風頭。

另一方面,當時國內大風氣就是否定傳統藝術而稱揚西方文化,文人畫被一貶再貶,宋畫則水漲船高。

5樓:白樺

宋畫是繪畫的轉折點,由於宮廷——以宋徽宗為代表和知識份子——以蘇軾為代表兩個階層的介入,繪畫上公升為藝術,畫家開始與書法家平起平坐,同時繪畫的走向開始轉向愈發推崇文人畫——文人畫就是從宋代開始的。

在唐代,即便閻立本貴為宰相,畫技出神入化,依舊囑咐他的兒子不要以畫家為生,以免重蹈群臣宴樂,畫家伏地創作不敢絲毫走神的覆轍,畫家在此時與匠人無異,社會地位並不高。

中國文化四條主線中,文人這條線對其他三條線的介入(宮廷、宗教和民間),使得繪畫變成了藝術,佛經變成了禪,篆刻和紫砂變成了藝術,趙孟頫和董其昌的書法變成了館閣體和台閣體……是中國文化最為活躍的部分,宋代文人的境遇最好,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宋畫被推崇到很高的位置是有道理的。

6樓:辣泡芙

十多年前有幸看過一次二玄社展。盛夏時節,站在《萬壑松風圖》前,猶如對著空調吹風,單獨的一幅畫,尤其是水墨畫,能給我這麼大的震撼,在學畫多年的經驗裡是很難遇到的。

至於宋畫對於沒有受過專業學習的人看來,有沒有共鳴,有多大的共鳴,不好揣摩。在我看來,若能接觸到二玄社質量的作品,甚至能看到原作,至少會對國畫的刻板印象有乙個改變。

光看畫冊是根本體會不到站在展廳裡,站在大尺幅畫作的那種震撼的。

7樓:走走停停

每個時代的畫都很獨特,宋代的畫更是非同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宋代宮廷花鳥畫,寫實程度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在20世紀美術革命的時候,要求中國畫寫實,就要求學習宋代的繪畫,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個時期的花鳥畫非常珍貴,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對於古代書法家的評價是否過高了?

陸陽 不知道你所說的評價過高是啥意思?若指的是古人書法水平和今人的比較中的厚古薄今傾向,那麼這是你的誤解,在所有專業評價中沒有厚古薄今的傾向,事實上,在專業評價中,就書法技藝和藝術表現力而言,專業共識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總體上,書法的技藝和藝術表現力在發展,不存在古人技藝能力一定高於今人的評價。...

歷史學界是否有一種認為越新的觀點越正確的傾向?

鶴魯小夫 歷史 學界 有點大,本人不太清楚。不過就本人接觸到的一系列教授而言,他們還是很務實,注重學術核心的。我記得當時我校講納粹德國史的教授介紹一本書叫 希特拉的志願行刑手 這本書在當時剛出的時候反響很大。但是他說,當時的德國史學界卻沒什麼反應。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實際上早已被他們的研究證明是偏頗的。...

英語是否是一種足夠先進的語言?

Yes 至少比漢語足夠先進!何以見得?我個人覺得,英語相對漢語有一明顯的先進之處 句子結構清晰 明了。哪些是主語成分,哪些是謂語 哪些是賓語 有哪些詞語 等等,一目了然。對照漢語,深感漢語缺乏這種明細的結構。也許日常口頭對話感覺不到,但是在書面上,就徹底暴露了這個問題。導致的現象,參考網路上的各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