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會不會喪失人性?如果會為什麼會喪失人性?

時間 2021-05-11 16:16:36

1樓:藤原夏樹

人是理性存在者。理性這個詞不僅僅應該侷限於與感性相對的人的性格傾向與行事作風。當然,這是通俗易懂的大眾觀念。

理性是在貫徹辯證法的基礎之上,拋開不必要的表象,對複雜現象進行深刻的審視、反思、判斷和推理的獨特的人性特徵。

理性是通過徹底的分析和全面的綜合以求達到對完全真理的把握,以及對不在場的作為在場的背景根源——無窮無盡現實聯絡的不懈追求的渴望的人性能力。

人性能力實際上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理性內構的「理論理性」、理性凝聚的「實踐理性」、情理交融的審美意義及美學範疇內的理性積澱融匯的最終狀態。

哲學是以真和善的基礎上把握美,力求以自身嚴密的邏輯演繹和範疇的歷史推演,實現人類全面而自由地發展——這便是真善美的有機統一。與過時觀念不同,哲學相反就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以之為自身的目的和歸宿。

這裡是人性似乎是在指非理性的情感意志、或是自然原欲、又可能是某種原始渾樸的本然狀態。這種庸俗的觀點認為,學哲學會使人類的非理性部分受到摧殘甚至湮滅…實際上是大多數人對於哲學的誤解。

從根本上來說哲學是理論形態的、以理論形式表徵的關於人類存在意義的人類自我意識的普遍化與抽象化。(表現為某種抽象的具體)

哲學的誕生源於人類對自身生存狀態與前途命運的充分關切,源於對尋求安身立命之本的無限渴望,它符合人類理性的自然傾向。

哲學始於對自然本原和宇宙萬有之崇高神聖的無限驚異與讚嘆,對超越之天的敬畏和主體內在之道德情感的彰顯——以前者為形而上的終極本源與實踐理性的宇宙生成論前提,如同星火一般萌芽的人文精神:人性的的凝鍊與昇華形態。

在現時代,哲學的使命是以現實的理性即實踐——人類的根本存在方式與生存本體(具有本體論與認識論意義),以現實的人的活動和歷史發展為根基,在歷史本體論與本體論批判的基礎上不斷實現思維方式與思想觀念的變革與更新,在反思與批判人類現存的一切理論形態與認知體系、價值規範的基礎上,進行漸進式的辯證否定與超越性的飛躍,實現對時代精神的塑造和引導。這才是哲學真正的「絕對精神」。

哲學不占有真理,只在特定的時代背景與歷史發展過程中實現對真理的把握與解釋,以理論思維和批判反思的方式、為人類自身不斷建構安身立命之本和生存發展的根基。真正的哲學充分體現了著人文精神,綻放著人性光輝與理性光芒。

學習哲學是對人性能力的充分把握和深刻體悟,是對死亡之超越的「向死而生」,是力圖實現合乎人性的完全復歸的生命體證的、無止境的思辨過程和現實生命活動。

綜上所述,學習哲學不僅不會喪失人性,而是會實現對人性的完全復歸。

2樓:Chamomile tea

我身邊有這樣乙個例子,

有一次全家旅遊之前我小侄子生病了,家裡人都慌的很,去問我做醫生的姐姐,我姐就輕描淡寫說了一句吃點藥就沒事了

我家裡人覺得我姐做了醫生之後有點冷淡了,真的是這樣嗎?做醫生每天在醫院經歷生離死別,是真的會缺少點人味兒,學哲學也是一樣,深入學習接觸人性至善人性至惡把人性當成小白鼠一樣剖析,不就像跟醫生一樣對生命產生一種淡漠嗎?

但是,人性是人與生俱來的也是無法被剝離的,我不認為學哲學會喪失人性,廚師做菜做久了會容易厭食但也沒見幾個廚師餓死啊,醫生對生死看淡但是絕大多數醫生學醫的出發點也是救死扶傷啊,哲學也是如此,多數人做出選擇都是出於自身人性的驅使,怎麼會喪失人性呢?

3樓:

我覺得那些喪失人性的人是一開始就錯了。他們可能認為哲學就是一種理性,說實話是一種理性,但是不全面。不過是一種思考方式吧。

我覺得在學哲學之前就應該有乙個好的心態,有乙個積極的向上的且慈悲的全面的思想。

我覺得不是喪失人性,而是他明白了種種東西,他就不會去幹那些從前覺得不怎麼好的事情。他不會像群體那樣的規則去活著,他會跳出這個侷限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活著。他是乙個覺醒的人,但終究還是人。

4樓:Angrymohican

我想一定有回答讓你解釋下什麼叫做人性,很抱歉有一部哲學著作叫人性論,在你沒有搞懂人性之前,我不建議你提問哲學怎麼怎麼地。

5樓:伊底

很有意思的問題。這個二元問題不管怎麼回答,都有各自合理的說法。人性的定義在社會中的確有個標準,既多數人認同的道德標準便可以拿來做人性標準參照。

但實際情況每個人都不同,個人的經驗、認知、思維方式等不同…而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

涉及精神、人性本質層面的哲學抽象的說,不是為難自己,就是為難他人

把悲慘世界、真實世界告訴他人,許許多多的人一起追求真理,當人們知道得越多就越無知;同時又想知道答案, 因為想期望得越多,實際地預期目標得不到就開始痛苦(精神和物質需要)

這也是所有人都曾感嘆,成年之後會覺得兒童的天真幸福,相對來說這更是一種代價,擁有更多的能力,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擁有更多的智慧型,同意也要承擔得起自己的智慧型。得到和失去總是相應的

就好比別人對你的傾訴,同時也把自己的痛苦與悲傷帶給你,你說是不是太「殘忍」了?

或許對於我來說,寧願為難別人也不願折磨自己。 把精神風暴帶給其他人吧,讓其他人也一起承擔這種痛苦,一旦你開始仰望星空,你就再也停不下來對它的凝視。

那麼你覺得這樣做是否是有人性的呢?如果你想學習哲學來拯救他人,必須要先學會拯救自己。

例如和我一樣低俗點,選擇擁抱馬克思老哥,追求物質追求經濟(錢)。多麼實在多接地氣的思想偉人呀……

6樓:hu-ou

不一定。當然,很容易走偏,因為西方哲學缺失實踐。所以,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笑了。沒有實踐檢驗的觀點,出錯是難免的,所以,就「一行白鷺上青天了」。

7樓:耿子洋

1.「人性」這東西存不存在,如何定義都沒法說明白,何來喪失一說;

2.如果題主其實是想問學哲學會否讓人在思想脫離日常生活的話,那可以一談

可能出現,因為現有歸類出的心理防禦機制中有一種叫做「合理化」,可以了解一下,如果把這個機制用到發指的話,應該和我認為題主想問的「學哲學喪失人性」有一比;

最後舉個例子:

8樓:

先拋開「哲學是什麼」和「什麼是人性」不談,就說說「人性是什麼」?

來看看兩個大佬的辯論,

多圖警告:

來個投票吧,同意老喬扣1,同意光♂頭扣2

9樓:哲學為何p開頭

1、莊子說,小大雖殊逍遙一也:

2、也就是說,懂哲學的人快樂,不懂哲學的人也快樂,快樂都是一樣的;

3、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共生,莊子這樣對待世道人心,該不會是喪失了人性吧?

4、西方哲學在中國,用西方哲學的話說,邏輯語言AisA還原自然語言,則不會喪失人性;如果AA則會,當然,不是說喪失善良的人性,而是說會喪失鑑別真(是哲學)假(不是哲學)的本能。

5、您問的是第 4 條吧?

10樓:李洋

人性大概等同於人生的意義。

而人生的意義在於尋求確定性,為什麼目標尋求因人而異。

因此人性就是尋求確定性。人天生厭惡不確定性,但是不確定性確實存在,所以有了概率。

學哲學確實有可能會讓人更加接受不確定性,從這個角度看,喪失不好說,但確實可能會削弱人性。

11樓:

暫且一說,學哲學不會喪失人性,但可能與其他人在人性理解方面出現一些隔閡,以至於被他人指責"毫無人性"。

情形一:我有乙個對於某事的不同於大眾或者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假如有)的觀念,導致我的行為與大眾認知發生偏差。這是因為我可能因為支援了某種對事物的理解,比如"我因為支援某種關於平等的信念所以去搶銀行"(這是化用了斯蒂格勒先生的真實事件)或者採取了更激烈的行動。

這種行為會被人說,喪失人性。

情形三:我因為在某些資訊(比如2)的影響下採取了乙個行動,它並沒有充足理由,但我認為我可以為之做辯護。比如"莊子鼓盆而歌""叔本華推老奶奶下樓""消滅某類是正義的",等等。

那麼,怎樣避免自己因為某些哲學信念"毫無人性"?首先,應該注意理論與現實的距離,而不是盲目理論聯絡實踐。其次,應該多接觸不同的理論和不同的論證,來避免3中的情況。

再次,應該尊重普遍人性準則與社會道德,將它們作為理論的前提,而非結果。最後,盡量保持在不同觀念之間保持中立的可能性。

那麼,為什麼開頭有個"暫且一說"呢?因為這都是以存在人性這個東西為前提說的啊。如果我們認為,根本沒有所謂的人性,人本身就是不可歸為某種本質的,那就消解了這個問題。

這時候就多讀讀"自由選擇,承擔責任"的箴言吧。

12樓:謎語人

學習哲學是獨善其身的過程,即不斷完善自己人格的過程。(某種程度上說)哲思可以平衡人性中的各個部分。(例如自然精神.權利意志等)

13樓:樂簡

喪失一詞太過分了。

人性的本質是自然語言。當乙個人不使用自然語言表達,就不太像說人話。而哲學不喜歡自然語言。

所以有兩種哲學,否定與肯定。

否定的哲學用自然語言擊潰自然語言。而肯定的哲學需要另一種語言。

14樓:

喪失人性是好事。

人性本來就是一種執念,是虛假的政治正確,宗教信仰,根本沒有任何可靠的根據。

早喪失早覺悟。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講人性,死的快,不是窮死就是氣死。

15樓:padik

不會吧,我認為哲學是一種邏輯思維方式,可能會讓你更加理性,更容易理解一些人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它歸根到底也只是一種思維方式而已,而它一切的基礎是人本身,從根本上來說就有人性。

16樓:冬眠

恰恰相反,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學哲學,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讓我們對世界有系統、客觀的認識,指導我們的行為和實踐,能讓我們科學思考周圍的事物,做乙個有生活智慧型、熱愛生活的人。

17樓:海不學習

學哲學肯定會讓你對人性有更加獨特的理解,至於結果上是更有人性還是更沒人性,這不一定。

有些人(比如目前階段的我)因為學了哲學中對這個世界、對各種概念更多角度的觀點,讓我更加能理解和包容,這也許是一種更有人性的豁達狀態吧。

但是哲學本質上就是一套對世界的思維正規化,所以也會有人因為研究哲學到了一種「走火入魔」的狀態,建立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秩序和思想體系,並為之堅持,不容他者存在。比如希特拉(海德格爾也是納粹黨員),比如很多大主教所主張的宗教哲學。

所以,全看你自己的選擇啦。

18樓:司洪亮

這樣理解太過庸俗,那叫投身革命實踐,在革命的大熔爐中鍛練自我,然後才講得自我確定非我,然後通過非我確定絕對自我。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有將自己變成貓,然後才能實現四個現代化。

哲學會不會被其他學科替代?

evilflower 任何科學之下都有乙個前科學的領域,以數學為例,數學中的點線面123如何定義?任何一種定義都需要其他的概念,這不過是一種迴圈,因此,基石是不需要定義的,因此科學建立在無需定義的集合體上,這個集合體就是前科學領域,這個領域屬於哲學領域,他永遠不會被科學取代。 殘劍飛雪 本人的觀點是...

如果去清華學心理專業會不會很傻

甜心甜心甜 占個坑,高考報了本校某工科院系,大二下轉到心理系,正在處於下乙個岔路口,糾結未來發展道路的時候 先丟個結論,看你以後想做啥,無論如何我在心理系心態還挺平和的,就是不一定有書讀hhh 等我糾結完自己的方向就來補充回答這個問題 實在看不下去心裡系同學們從2008年復系就翻1926舊帳,翻到2...

INTP型人格學建築學會不會覺得到處都沒有邏輯?

LEED 你覺得建築設計到處都沒有邏輯,是因為你還不了解建築。或者,你指的有無邏輯更偏向於理性和感性。建築設計是乙個非常理性的過程,需要嚴謹科學的邏輯推理,但是也有感性的一面來讓建築更加的符合精神需求。你可能看到一些建築使用一些弧形的線條,誇張的造型,覺得不知所以,覺得沒有邏輯。但是他背後可能有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