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最近總是不斷的思考生存與死亡的關係卻總得不出積極的答案?

時間 2021-05-09 16:00:24

1樓:

如果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那還是有慧根的,這是根本問題。別聽那些人扯,覺得沒有答案或不重要

關鍵是把自己搞錯了。是ego、搞錯了認識錯誤的你怕死你的存在的一切和真正的你(永恆,不死)還真沒有關係,都只是體驗,而你是體驗者

把真正的自己記起來,一直在。不是靠思考

自己探索吧。如果你確實準備好了,我的認識自己的鏈結的三刀能讓你三分鐘不借助任何知識初初開悟。開悟的人什麼特徵,沒有疑惑

2樓:恨別鳥驚心

我決定吃葡萄。我決定吃葡萄。然後我就這樣子決定了。

那我決定了生死了。因為我是在生命中決定這件事情的。那麼我就會得到一些開心的問題。

至於死亡那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考慮的時候已經不重要了。等我死了再考慮死亡的問題,那樣子才是正確的。就像我吃葡萄的事情的時候,就考慮吃葡萄的事情。

因為如果想得到積極的話,那直接得到積極就好了,想那麼多幹什麼?不要讓那些消極的因素做,好吧,反正都是想法嘛。想怎麼想就怎麼想,直接變成積極就好了。

何必要運用全部的資訊來證明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呢?我願意積極就是積極,這就是想法。僅僅就是想法就夠了。

其他都丟掉。哪來那麼多需要?只是要答案而已嘛。

又不是怎樣做什麼事情。就是這樣子了。在死迴圈那裡玩來玩去沒意思。

3樓:大毛毛

如果人生就是虛無。

那給人的價值就太大了。

如果人生就是虛無,那幸運與不幸是一樣的。貧與富是一樣的。長命百歲和英才早逝是一樣的。

如果人生就是虛無,那麼人生遭遇的所有痛苦都被取消了。

4樓:禪心左巴

關於生死,看清,看透,看破,次第三個境界。

看破了,就會接受,不生恐懼心,不生出離心。

才能身處紅塵,心安穩,身安穩。

個人也是剛剛破,前後對比,相信死亡是必然,相信意外隨時在,然後該努力努力,該生活生活,不執著結果,一飲一啄,都會開心。

不起惡因,不懼惡果,心自在,生自在。

無時無處不自在,時時事事皆歡喜。

得失生死成敗,念而無妄念,求而不強求。

知因知果,不懼不躲。

5樓:識真

你以為你是誰啊?業餘思維要攻克這一人生大課題,釋迦牟尼各方面條件都如此優越的人,撇家撇業,全力以赴,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也必須這樣做,因為一切在死後全無意義,不能等到這可愛的孩子問「爹我們以後都得死了嗎?」經過......

千辛萬苦,到35歲才弄明白,聖人的標準就是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6樓:不敗太陽C

生而多苦,為什麼還要在世界上掙扎的活著?

怎樣緩解自己的焦慮?

如何真正消除恐懼心理?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

7樓:護法居士

舍利弗言。

不可思議。如來常以如實而化眾生如是實義。多文廣義。利根眾生乃可修之。鈍根眾生難以措意。云何方便令彼鈍根得入是諦。

佛言。令彼鈍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實諦。一切佛法。攝在一四偈中。

舍利弗言。

云何一四句偈。願為說之。

於是尊者。而說偈言

因緣所生義是義滅非生

滅諸生滅義是義生非滅

爾時大眾。聞說是偈。僉大歡喜。皆得滅生滅。生般若性空智海。

8樓:張七犀

人所做之事的意義在於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幸福,人會死去,但是人建造的房子依舊為人遮風擋雨,人寫的書在為人啟發智慧型。死亡是一件必將發生的事,生命是一件正在發生的事,如果死亡讓人失去勇氣,生命也應該激發人的勇氣,至少二者會有相同的重量。

9樓:春樹

面對死亡這個終極問題古今中外無非兩個模式,乙個是看破生死,乙個是投射它物。

先說投射它物,這個使用更加普遍,宗教裡的神也是一種集體投射,投射到乙個非我的更巨集大的概念中,神也是一種概念,然後神塑造天堂地獄,死後變得可知,這是人類原始理性時候想出來的辦法,簡單粗暴,儘管當下有些支離破碎,但是因為其簡單且原始,所以還是會有漫長的生命力,各種宗教都是此型別。

理性發展到後來,宗教壟斷力和神聖性被衝擊,不再能獨佔死亡對抗權,又誕生了各種人類事業,變成了一種可寄託的巨集大敘事,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慈善事業,科學,藝術,文學等等,本質都是一種非自我的巨集大概念。

在中國,對於血脈的病態重視,其實也帶有一些代宗教的味道,父母拼命把子女塑造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寄託全部心血,無償付出,甚至無我付出,把自己的人生和對生死的解決,全部投射在代際傳遞,生生不息的幻覺裡。儘管這個比宗教可能都更原始些,但是因為所有人都用,也形成了一種生存死亡套路,解決的說不上多徹底,但是實用,簡單,合群,輪迴。這種文化最大的優點不在於解決而是讓你忙碌,年輕忙於生計,中年以後忙於子女,你帶完孫子也就才算忙完,也就六十多了,離死不遠了,用天倫之樂強行壓平死的恐懼,它讓忙碌來佔據你的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

這種文化也造成了中國剝削極限的提高,就像房地產,本來極限是兩個年輕人的前半生,現在變成了年輕人的前半生加上四個父母的後半生,所以血脈文化或者說孝道文化是極其適合於被剝削的文化模式,西方宗教模式也有類似作用,只是後來慢慢被個人主義替代了。原始文化自帶殘酷剝削屬性,定秩序強剝削,這是所有原始文化的共同特質。

上述可以統稱為宗教模式或者投射模式。

這種模式可以稱作逃避模式或者慾望模式,自我中心的尋找無非都是慾望,慾望模式是無解的,也沒多大的意義建構能力。

還有一種就是降低自我中心,看破生死,這是佛教非宗教的修行路線。認識到一切都在流轉變化,固定永恆是一種幻覺,越高階的生命變化越快,越無常,有了動,才有生命,因此生命必然處於時刻變化之中,每個瞬間有無數細胞死去,又有無數細胞誕生,生多於死那就是成長,死多於生那就是老年,我們時刻都處於生死之中,出生是你的自我幻覺出現,死亡不過是自我幻覺消失。

自我就是一種觀念的集合,這些觀念從出生後被不斷的植入大腦,這些觀念集合不斷的誕生新的觀念,老的觀念被替代,觀念集合也是時刻處於生死一體之中,只不過因為每天改變的很少,讓你有了自我連續的幻覺,拉長時間十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可能有一大半已經徹底不同了。越在成長期,自我變動越大,自我生的力量大於死的力量,自我觀念集合越來越龐雜,自我也不是越大越好,就像身體的虛胖,大而無力,混亂無序,這就需要自我的反省整理和系統化,消化內部的衝突和碎裂,讓自我變得有機一體,這就是自我重塑,當然這個不是必然發生,只會在少量人身上出現。

所以人不管是肉體還是精神自我都是方生方死,時刻處於生死之中,如果你能看破生死,那麼死亡就不再那麼恐怖嚇人,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到很難,就像每個人都知道要做人上人,實現的沒幾個。這條路需要勇氣,悟性和因緣際會的加持。

這個模式可以稱作修行模式或者叫做看破生死。

10樓:蘿蔔絲先生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每天都有大量的細胞死亡,同時又生出大量的新細胞。我們的身體是生和死同時並存,您最終要死亡的,我們沒有必要考慮死亡以後的事情,把現在活著的事情考慮好就行。

11樓:清淨遍觀

很多人都思維過類似問題,人尋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很正常的。

但每個思維都會滲透,別人給灌輸的理論。我們應該甄別這些理論是否正確。也就是說,我們的三觀是否正確。

原則上說,如果三觀正確,思維出來的結果,會是積極向上;如果三觀不正確,得出的結果就是悲觀的。

我們的世界也許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人生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只是被錯誤的三觀扭曲了而已!

為什麼總是思考活著的意義?

人總是很難得到活著的意義的,除非像成功學導師那樣強行賦予自己乙個,並且上公升到信仰,或者乾脆承認意義根本不存在的事實。不過我可以從另外的角度提供乙個思路。不妨想象乙個忙碌而秩序井然的鬼界。在中國,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乙個人自殺,更別提疾病和意外事件了。被揹著鐮刀的死神小姐姐和小哥哥陪同著的亡魂們,相繼從...

最近總是忍不住思考關於生和死的問題,我是不是有什麼心理有什麼問題

假如不曾活過 最近時不時就會想人既然都是要死的,我現在活著,要是哪一天突然死掉了,我會怎樣?忍不住去想,我死之後我所在的世界的樣子。我不厭世,我才19歲,相反我很想活著,我很想多和我的朋友,家人在一起,但是就是忍不住會往這方面去想。恭喜樓主,因為當乙個人開始去思考除了衣食住行問題之外的問題時,比如你...

為什麼生活中的煩惱總是源源不斷?

木子的世界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者說,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二句,說的都是一碼事,那就是,人人都會有煩惱。有多少人,在煩惱的時候,作怎樣的思考呢?這樣的問題,很通俗,也很簡單,回答起來,就不是那麼的簡單了。人的煩惱,通常都是自己找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煩惱,因為人的思想和行為的複雜性,才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