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為什麼好多人有不同的讀法,錯誤與被錯誤嗎?

時間 2021-05-07 14:49:29

1樓:

為了考取教師資格證,我參加筆試,參加普通話考試,顛覆了我對漢語言文字的想象。在我的印象中,老師授課總是平音,沒有捲舌和翹舌音之分,對我的影響是從來不區分卷翹舌音,普通話考試失利!!!以及近期我發現許多在普通話測試表裡面的讀音竟然跟我讀了20多年的讀音都不一樣,承認可以有誤差,但是這會是個死迴圈,授課錯誤---認知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反反覆覆,應試教育不累嗎?

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我們自身。說的有點亂了,想表達的是我們還是要往正確的道路上行走~

2樓:川端 至

對於音韻學並不擅長,權當拋磚引玉。

實際上讀「莫」和「暮」的字皆是「莫」聲。而莫即「暮」古字,假借作否定的「莫」。這個問題引出其背後的問題實際上非常複雜的,涉及到「莫」聲的形聲字讀音很不統一的問題。

同時也涉及到「莫」「暮」兩個同源字為何後來的讀音不同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很值得研究。

個人初步的意見是原本讀音應該是《廣韻》「莫」的慕各切(莫、暮二字的讀音區別早在《廣韻》之中就已經出現,因此日語二字音讀也不相同),推導現代漢語就是mo,「暮」為區別意義,可能在後來發生了音變,導致後來常用字「幕」、「慕」、「墓」也發生了音變,但是因為「驀」不常用保留了原本的讀音。

當然這些都是猜測,不可信,希望拋磚引玉帶來細緻、嚴謹的考察。比如上面吳語之中mo、mu同音當是很好的考察的出發點。如果有時間我也會自己對這個做一點點考察的嘗試。

3樓:Gucci Koo

吳語裡mu、mo同音,因為小學老師讀mu,所以習慣讀mu了,即使我知道字典上標的是mo。

另外,事實上mu,mo如果足夠早很難說誰對誰錯,秦始皇開始書同文,但是字同音甚至是建國後推廣普通話才定的。我不認為小學老師一定是讀錯了,茴香豆的茴還有四種寫法呢,在沒有定音之前的讀音不見得就是錯了,只是定音裡的輸家。

就好像在吳語裡斜都是念xia的,但是普通話定音定為xie,因此一堆古詩都不押韻了,究竟是定音錯了還是xia音錯了?

為什麼好多人讀《慶餘年》讀了好多遍?

遠端 因為第一遍看不明白。好多人讀歷史書的時候首先第一意識裡這個寫的是哪個朝代呀!其實慶餘年沒有年代呀朝代呀。的概念。所以就一遍一遍的讀 最後有些人還是不明白 謀詩 可能是人心中的一種慰藉吧,因為現在的作品很少有能把這麼多 平凡的情感 融合在一起,並且以簡單的手法表現出來。1.范閑和滕子京,這是兄弟...

為什麼好多人不同意禁食狗肉?

忘川 我覺得真的沒必要禁止 那年大旱,乙個母親沒有水喝,跑到賑災水車面前,攔著車不讓走,只要乙份水,任憑人們把她毆打得渾身是血。後來長官沒有辦法,給了她乙份水。她沒有喝,而是招來了躲在一旁的孩子,看著孩子把水喝完了。自己則繼續渴著,也沒有再耍賴要水,而是帶著一身傷痕與孩子離開了 她是一頭牛。如果你不...

為什麼好多人對紋身有歧視?

流木 我不會用歧視對別人,但我會質疑紋身人的智慧型,為了追求時尚而傷害身體,自找麻煩,人紋身後後悔要除去的有多少百分比?一生人對著乙個身上不完美的圖案?人有更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做 貓圓 紋身還用歧視?那是一種傳統。很久以來,紋身都被認為是不好的。宋朝的時候,把犯人刺配,就是先紋身,然後發配。再古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