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楊學志覺得自己在踏足乙個陌生的領域沒多久就超過了這個領域的所有人?

時間 2021-05-07 12:44:27

1樓:崔xf

精神疾病裡面,有一種病叫做雙向情感障礙,當思維處於奔放狀態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天才,無所不能 。當思維處於壓抑的時候,人就會喪失活力,宛如殭屍。

當然,也不能排除題主是百年不遇天才的可能性。只不過天才需要別人來追封,自封的可不算。

以上的可能性只是給題主乙個參考,至於哪個可能性更符合題主的情況,這個題主比我們更清楚。

更正一下本人的觀點:

題主邏輯清晰,水平也確實不俗,只不過有點偏執、自戀。

偏執、自戀是高手的通病,在這裡算是個中性詞,不能理解為貶義。

題主所有的工作,只是在建立乙個新的理論來替代現有的理論,並宣稱自己理論的顛覆性,更勝一籌。但在我看來,新的理論與舊有的理論大體上是等價的,談不上超越,但能達到水平一致功底也還是相當不錯的

2樓:wleagle

哲學是對人類認知的抽象總結,所以哲學家往往都先是思想家、科學家。抽象的東西有個好處,就是約束少,容易和現實相容,但每個個體在將哲學思想與現實結合時,結合的僅僅是自己知道的現實。所以,乙個沒有足夠知識體系的人,幾乎無法做到準確理解哲學觀念的內涵。

即使做到了又如何呢?哲學是對現有知識的抽象,那麼它就得遵循現有的正規化,它對在現有框架下進行的活動有一定指導意義,但對需要突破框架和正規化的活動,反而是種約束。所以,我不知道哲學這個領域到底有什麼實際意義,它能指導實踐嗎?

指導的精確性不如科學。它能指導創新嗎?似乎只能幫助在現有框架下創新。

它可能只能讓人民大眾在面對一些問題時,有較正確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比如,看問題的全面性,辯證性,發展性…。所以,把哲學語言通俗化是個還不錯的方向。

3樓:哲不斷

你應該用哲學思辨的方去研究資訊科學,而不是反過來用資訊科學的方法去給哲學建模。方向錯誤了,你的理論裡面看不到建設性的東西。

4樓:李澤健覆蓋論

哈哈,楊老師這麼在乎自己在哲學界的地位啊?

怎麼說呢?就我的經驗,不管你的水平比那些哲學家高或者是低,我都挺你的做法。

實際上,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會發現自己以前的觀點不太成熟,有時候甚至是比較幼稚和淺薄,但是這是我們研究哲學所必然要經歷的乙個階段。

就我的經驗,即使我們的研究是在重複古人的工作,那這也是值得的!自己親自研究出來的東西與看書學習得來的東西,絕對不能相提並論!就像買來一輛車和自己造出一輛車的區別一樣!

別看那些哲學專業的人士說起來頭頭是道,前五百年後五百年好像比咱們知道的多得多,他們知道的都是舶來品,別人沒有造出來的他們就沒有。咱們是自己造出來的,咱們有根據自己的需要量身定製的能力!

5樓:YLSHD

在浩渺的知識的領域,越是淵博、底蘊深厚的偉大的人,越是謙卑,越是明白自己的無知——如牛頓於海邊貝殼的自嘲,如愛因斯坦對圓周邊界的隱喻。

以其善下,故能成其大。凡一瓶子不滿的,就常自囂囂。

如何看待楊學志發表的《5G將是乙個徹底的失敗通訊技術》一文?

市場會證明乙個東西是成功還是失敗 如果5G是乙個成功的東西,那應該是你求著運營商給你開通5G 而不是像現在運營商天天推薦你用5G Nicholas 看文章要學會抓主旨,這篇文章主旨就是 搞5G的那幫人和理論不行,所以5G不行,但我行 讓我想到了組會裡一位導師提到的另一位博士師兄曾經 花了半年的時間證...

為什麼我在大學裡覺得自己乙個人就很好?

阿寒呀 乙個人本來就很好啊!只是偶爾會覺得挺孤單的。但是乙個人真的能省去很多麻煩。吃飯的時候不用等,自己想吃什麼吃什麼打水也不用等別人最關鍵的是去圖書館想坐哪坐哪不用考慮同伴 說實話我覺得乙個人真的可以省下時間!而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沒必要天天黏在一起 到後期各忙各的有沒有朋友都一樣 么妹lin 每個...

為什麼覺得自己明明沒有很喜歡乙個人,可是在他和別人在一起之後卻總是忘不掉他,是因為不甘心嗎?

來自孤獨星球的陪伴 如果沒有其他重點忘了說,個人感覺是,不甘心居多的。所以,你需要認真想清楚,是不是還有什麼忽略掉的?或者並沒有就這些?倘若是不甘心,那麼,考慮兩個問題 為何不甘心?這個不甘心會多久?多久能被其他新鮮事物替代?倘若有忽略掉的,那麼,更要想清楚,是不是每個人都容易出現的問題,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