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超級稻 平均畝產達 1149 公斤是如何實現的?

時間 2021-05-31 06:43:50

1樓:aoe

試驗田產量高一點都不稀奇,靠成本堆出來的,七十年代時候試驗田畝產記錄就有2000多斤。1958 年,廣東著名水稻育種家黃耀祥就育成了中國第乙個矮秆秈稻品種'廣場矮',至60年代中期,廣東省基本實現了早稻品種矮秆化,大面積畝產由過去的2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400公斤 ,70年代中期,矮秆品種在全國年種植面積最高達1.5億畝。

2023年「桂朝2號」在雲南省賓川縣作中稻種植時,最高畝產達1045.4公斤,創全國水稻單產最高紀錄。

2樓:佳期緣夢

首先品種比較好,其次試驗田的管理和農戶自己弄差別也會很大,這些都會影響產量的,再者,高產的品質,品質一般會差一些,農戶不一定會喜歡種植,尤其是現在大家都不擔心溫飽問題的情況下,高產水稻更受非洲小夥伴的喜歡~~

3樓:陳傑

見過袁老本人,還蹭了一張合影。關於這些年經常報導的產量達到多少多少的也不好多說啥,但是一句話——讓農民大田生產還能有這個產量我就服。

4樓:農村小小夢

搞農業挺辛苦,雖然我們這不是以水稻為主。但我也願意我們國家能有這麼高產的水稻品種,從種子播下,經過階段發育,再到收穫,這是乙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期間還要做好田間管理,如追肥,防病害,應對各種意外的天氣條件等。

5樓:Jianzhang.Luo

mall.cnki.net/magazine/

article/JRZZ201001015.htm

th/share.html?id=ef97300dc9454a8eb5216b4b45108192&from=timeline

6樓:你楊大哥

只論產量的話,袁隆平一直都是很成功的,可是現實生產中需要考慮的還很多,還有很多需要平衡的方面,所以這種超級稻在推廣的時候並不會太順利。

題外話,農業還是很有搞頭的,還是希望科學家們能研製出更多更好的產品,這個超級稻雖然不能推廣,但還是很有價值的,有時候科研就是這樣,試驗結果很好,就是不太實用,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停止科研的腳步。

7樓:

袁隆平的「超級稻」是由南方秈稻雜交而來,首先有品種優勢,三系雜交克服了很多劣勢,整合了三種水稻品種的優勢。再加上科學的栽培方式。

8樓:甘代秘

畝產1149公斤,這在現實農戶中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該次試驗田專案是經過了種子選種,土地翻耕,人為精心養護,水的勤勞更換達到的標準,現目前在廣大農民群眾中是實現不了的,因為成本過高,投入過大。

9樓:納川

首先是選育的優良品種,其次是合理的施肥方案。我正好學的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主要專業課植物營養學就是涉及這方面。現在很熱門的是植物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從以往的篩選優良性狀,進一步定位到表達這個性狀的基因,進行分子水平的敲除新增基因片段。

袁隆平團隊的海水稻和阻抗鎘水稻就是植物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

10樓:奔跑的狗尾草

種子不錯,充足水分,多打藥,多用肥,最佳條件。但是實際推廣中不可能做到這些。儘管農民現在無法做到,但已經往前前進了一步。

試驗成果,推廣效果這兩個之間有差別,做實驗的時候,不記成本,推廣時注重綜合效益。

11樓:科研菜鳥

我的回答基本沒去找資料,覺得不靠譜就當樂呵樂呵。袁老闆產量一次次的重新整理我們眼球。目前我們國家水稻平均畝產我老師曾經說過最近十年基本無變化,品種審定測產一畝能多好像幾公斤就非常難得。

業內很多科學家都能拿到誇張的畝產,除了他也沒人敢說,因為沒有意義。袁老闆前些年還反對轉基因,最近他的重金屬含量低的水稻出來了,只能唏噓。不過不能否認他和他團隊在雜交水稻的貢獻,話說雜交水稻除了袁老闆其他人就提的少了。

國家喜歡樹立標桿,那就立吧。

袁隆平超級稻減產大面積絕收事件究竟是什麼原因?

不懂就別亂黑人!有飯吃,就開始嫌棄大公尺不好。出了事就是研究人員的錯,也不想想他們的努力,別說大公尺,估計野菜都沒你吃的。說話要講良心,當然有利益牽扯除外。 喜樂呵 打醬油。這個議題我覺的和轉基因一樣。袁隆平科研的水平非常高,雜交水稻產量也很高。但是這個水稻最終會不會被市場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如何評價袁隆平 超級雜交稻 重新整理世界紀錄?超級雜交稻是否比轉基因水稻技術品種更優良?

喜洋洋 首先第乙個問題的答案是 這是新的突破,值得慶祝恭喜袁隆平!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 超級雜交水稻出來了就能大面積推廣種植,提高全國糧食產量,很多人可以不用餓肚子。轉基因水稻,就我知道的,武漢華中農業大學有個教授在做轉基因水稻,06年就已經做了,到現在都好些年了。但是目前只能做試驗田。不能大面積推廣...

雜交水稻,尤其是超級稻的營養價值和傳統水稻比是否有所下降?

ADHD絕症患者 旱扎根水長苗,水浸苗床只能長苗,但根系發育不好。如果根系發育不好,水分大了,秧苗長得高,用插秧機插秧就有影響。既容易散盤,苗高對下苗也有影響。要想根系發育好,在剛開始出苗時就應該在管理上下功夫。秧苗剛出苗7成左右就可以揭膜了,以免徒長。前期是髮根的關鍵時期。秧苗前期主要是促進根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