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燒騎行裝備轉為真正體會騎行的樂趣,完成一次長途?

時間 2021-06-01 09:32:50

1樓:怪叔叔

騎車是一種愛好。一種熱愛。騎行的時候途中看到形形色色也是一種無形的收穫。裝備吧,好的裝備會給你不一樣的體驗,看自己的經濟能力。就是樂在騎途。自在逍遙

2樓:德國聯邦護衛隊

我的車子輪胎根本沒爆車子也沒啥事就是屁股疼手腕酸腰痠腳脖子酸各種難受但是也很快樂同時很光榮我覺得我是一名優秀的騎士很快樂就是1000的車子當時什麼也不懂哈哈然後又來去了太原我很喜歡夜騎經常綁上幾個燈夜騎騎很遠很遠聽著歌感覺身上很有勁看著霓虹燈閃爍很快樂那麼多行人路人我就很滿足現在是2023年3月6號 16點21分我17歲我準備騎行1000公里我寫這個帖子是因為我要騎1000公里上來做點功課謝啦

3樓:御堂筋Akira

恕我直言,你有問這個問題的功夫,已經可以出去兜幾圈了,況且燒器材和騎車沒有任何關係,有錢的燒器材,沒錢的練腿,大家都能享受到快樂就行了,最終快樂的源頭還是自行車,這樣不就夠了麼

4樓:咋木咋

天天拉練又如何?騎屆第一又如何?還不是乙個虛名?

套件再好又不能當飯吃。幾萬的輪組更是浮雲。騎車終歸是騎車,以後討老婆你能對丈母娘說你有幾輛狗媽,梅花,崔克,閃電,騎天騎地騎空氣,一小時40公里又如何?

你們也老大不小了該懂事了,騎車你總有一天要放棄。 不如把車子給我,我是小孩子,我有時間玩,還沒老婆管。

5樓:西樓

實際上沒有必要糾結於是否沉浸於燒器材當中,騎行有騎行的樂趣,燒器材也有燒器材的樂趣。如果有能力那就買買買,資金不足那就收二手。騎行是單車的一部分,器材也是單車的一部分,通過使用更換不同的配件,可以更直觀的了解各種器材的差異,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器材。

例如沒有用過怎麼會知道pro和fr車架的幾何角度的不同所帶來對騎行的影響,那更不會知道XF天鵝絨和FOX CTD線性區別就究竟是什麼。當然也不會知道R21和C35剛性和巡航性的差異。現在我對配件的選擇更加的理性,也可以給車友們提出好的建議,進行日常保養和維修,這些都是燒配件+騎行所學到的。

騎行和配件是有機統一體,不可偏廢其一。

6樓:馬思思

騎行有兩種人

一種是為騎行而騎行,這種人追求速度與效率,那麼好的裝備是必須的一種是為了看風景,為了給人生補點兒貨,那麼就不需要太好的裝備,悠哉悠哉

不過我認為題主並沒有在騎行,五年了才騎個幾百公里,我僅僅十幾天就可以騎一千多公里從拉薩到雲南,你是在不停地玩裝備好嗎?

7樓:

買裝備之前要想清楚,你為什麼要騎車,你喜歡騎車中的哪一點感覺,是風馳電掣的瀟灑酷造型,還是想去遠方看風景。你的具體需求決定了你要買什麼樣的車子,決定了你更看重車子的哪個效能指標,哪些效能可有可無,哪些效能達到一定水平就夠用了,哪些效能越高越好。你不僅要看到騎行的樂趣,也要看到騎行中的風險和壞處,比如野外空曠無聊,吃住條件差,與人交談機會少等等。

如果你能承受這些,下了決心,就去行動吧。人總喜歡新鮮體驗和冒險,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必須風雨兼程。嘗試去做吧,要做就別放棄,別只是幻想騎行的體驗,如果不嘗試,你老的時候會後悔的。

人年輕時不要害怕嘗試,年老時不要後悔年輕時的瘋狂,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為自己的經歷買單,買單不只意味著金錢,還意味著風險和青春時光的機會成本。我以前喜歡買書,借書,買了很多書,就以為自己獲得了讀書的好處,沒有開啟的書,和沒有騎的車子一樣,都存放著一種夢想和希冀。別停留在第一步,如果你決心嘗試。

8樓:Jia Li

沒有自我,追求物質。空虛沉迷。

題主買了各種裝備燒錢。沉迷於提公升車的品質,確不怎麼騎車。說明題主對買東西的熱情遠勝於騎車。也即樓主根本不享受騎車。享受的是公升級,買買買,引數,自豪。

普通自行車愛好者說到騎車都有乙個理由,比如喜歡風吹過身體的感覺,喜歡自由穿梭的感覺,喜歡近距離看沿路的風景,隨時能停下等等。而買配件更是一切為了自己服務,騎的時候有多舒服,怎樣省著花不浪費自己的工資。

題主的情況則是根本不喜歡騎車,但是確享受裝一輛好車。你騎車時沒有自己內心的愉快和幸福,反而必須靠別人認同你的車的引數和物質來獲得滿足。這樣的滿足必然是空虛的。

因為假如有一天,沒有其他人關注你,關注自行車,大家都看不起騎自行車的人,你的裝備就沒有炫耀的地方,成了再無法提供虛榮的東西了。而不依賴他人的幸福感是發自內心的。不僅讓人更加平靜也更長久。

說起來這也不算什麼大事。反思也不用太深刻。無非就像是不享受學習的人,為了彌補自己心理的內疚買了一大堆書不讀。

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呢?又是聽誰說了什麼,覺得自己一定要做。自己沒有自己的思考,自己沒有自己的感受。

一直聽別人的,一直靠別人的感受來認可自己。我想買自行車也許也是你想獲得他人認同的乙個手段。雖然我們成年人一般不那麼糾結別人的認同。

自己認同自己以後,別人都是浮雲。

從現在起,多感受自己的心情,什麼時候開心,什麼時候難受,什麼時候安心。多認同自己。多享受自己的生活。

至於自行車,也許不是你的幸福之源。你應該注意自己平時做什麼事最開心。然後找到它,做他。

放輕鬆。誰都有這個時期。我家裡也有幾本從來沒看過的英語參考書呢。

9樓:悠遠de天空

最好不要去貼吧那種地方,出了名的浮躁。記得我以前偶然接觸到山地車,買了個二手ATX660,個人認為那段時間的我是真正熱愛騎車。騎著山地車在以前完全走不了的爛路上走,那感覺就是純粹的快樂

10樓:

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對題主有沒有幫助。

高一的時候,父母鬧離婚,在學校裡也有一些事情不順心。於是毅然決然決定翹課騎車去拉薩。然後買了一輛7000+的車。

在家裡窩了三個月==,本來都決定上學了,可是好死不死一缺心眼親戚來了一句,呦:你不去拉薩啦?於是小宇宙爆發第二天就走了。

平時我騎自行車每天也就十公里,之前三個月也沒受過訓練,但是畢竟年少輕狂也沒想太多。於是從成都出發,到了芒康,當時通麥大橋塌了,於是轉路去了雲南。從雲南重新回到芒康去的拉薩。

跌跌撞撞三個月下來了。

其實當你想做的時候沒什麼做不下來的。

誒呀本來不想匿的可是發現跑樓了還是匿了吧。

11樓:老寇

不要老想,讓身體告訴你,去爬山,去飛去跳,去騎,讓身體體驗在路上的感覺,感受輕鬆愉悅,感受辛苦勞累。當你累的想放棄卻又放棄不得的時候,感受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歡自行車。如果這個時候你還是不喜歡,或者不願意再積極去進行下一場,那看來你是真的不喜歡這個運動,換場地吧。

12樓:

我倒是覺得可以來個休閒長途:

少年,找個暑假去海南島騎行吧,我覺得你多半會愛上騎車的 :)準備個15-20天左右時間,完成海南島環線,別走高速,一直沿著海岸線的小路走,每天100km左右,發現乙個有意思的地方就停下來玩,還可以在海邊露營。

說到底,自行車就是個讓你享受鍛鍊和自由移動的工具。

13樓:愣籽

有些人追求自行車裝備,對各種零件如數家珍;有些人追求速度,對幾個小時能騎幾百公里洋洋自得,對那些比如川藏十天騎完的人佩服有加;有些人是理論家,不大騎車,偶爾騎一下也是更關注巡航速度,坡度這種資料…還有種人,不具備以上幾種人的特徵,只在乎騎行在路上的感覺、一路看到的和接觸的人和事,自行車只是能讓自己遠行的交通工具,平時更關注的是貨架的好壞、帳篷駝包是否輕便防水、這次出去是帶溫標多少的睡袋、爐具的優劣、隨身攜帶東西的收納問題、以及獨行還是與他人在旅途偶遇結伴等問題…

看出來了嗎?前面三種可以歸類於自行車運動愛好一類,後面一種則是騎遊,屬於戶外旅行,兩者的共通點是自行車,但關注點顯然不同。我應該也是第二類,在路上遇上的有豐富長途騎行經驗的人幾乎都是這類…而更多的可能95%以上的自行車愛好者,其實都是第一類,比如活躍在騎行吧,騎行群裡的人…

而第二類人,人沒有控制車,車也沒控制人,人與車是夥伴的關係,是共同駛向遠方的同伴…這是不是困擾題主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呢?

把水從0 燒到50 和從50 燒到100 需要的熱量是一樣的嗎?

已登出 理論上來說,根據比熱容來計算,是這樣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在水溫低於室溫時,加熱水所需要的熱量,是低於理論值的,當水溫高於室溫時,水的熱量也會逸散,此時加熱水所需要的熱量,就略高於理論值。而且這個問題還受氣壓影響。在標準大氣壓 101.325 kPa 下,水的沸點為100 C,當氣壓低於標準大...

冬季騎行如何保暖?

隨護 頭盔。保暖性全盔最好,揭面盔密封性好的也不錯。脖套對於保暖來說很重要,能夠有效地防止頭盔與衣領之間的暴露部分散失熱量。車服。冬季車服,一般為雙層,外層防風,內層保溫。好一些的有三層的,中間多了一層排水層。如果裡面能再穿上一件羽絨服膽,那就更好了。騎行手套。必須是冬季防風保暖型的騎行手套。建議戴...

陶瓷柴燒和電燒氣燒煤燒有什麼區別,如何鑑定,有人說是氣泡不同,求各位賜教!?

雲遇川 柴燒,就是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載體是柴窯。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從東漢以來就存在了,難度很大,是火,土,柴,窯等有機的結合。負責柴窯燒成的人叫把樁師,把握整個燒窯的過程。柴燒之美,其他燒窯方式無可比擬,貴在原始質樸,回歸自然,是火與土的藝術結合,所以這裡最最重要的是控火,每個步驟控火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