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化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與倫敦 紐約比還有哪些差距?

時間 2021-05-30 18:43:52

1樓:

個人認為香港國際化體現在它比內地早很多很多很多年就關注一些國際上發達國家普遍關注的問題,比如:

早在90年代初,就天天廣告科普愛滋病,告訴大眾一起吃飯不會被傳染。

早在90年代初,電視劇集就各種出現同性戀與老人痴呆症的劇情。

很多二三十年前看香港節目就了解到的事情,二三十年後,內地依然沒有相關的普及。

2樓:特別周

香港的話大陸化肯定比倫敦、紐約強, 國際化的話比曼谷還不如.

我的香港朋友不論做生意還是打工都往大陸跑, 都沒聽過去其他國家打工的

十多年前屋村的遊樂場還是會見到老外的, 現在都是一堆說普通話的內地人.

3樓:槍鐺鐺

國際化?怎麼算國際化?最直接的起碼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吧,不光有還得多,我感覺東亞地區出不了國際化大都市。東亞幾個國家文化上和國民心裡上接納不了非黃種人,相對歐美都很保守。

4樓:深具世界眼光

我覺得香港的國際化和倫敦、紐約是不同的:

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就是國際本身,

而香港新加坡杜拜才是國際化,

【另外我覺得香港是過度國際化的典型代表】或者有個詞叫"殖民化"?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香港不是國際化,根本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發展。

香港可以有很多英文,但我不認為紐約、倫敦會有很多中文,所以香港一定是比紐約、倫敦更國際化的。而紐約、倫敦國際化的成色有一半都是美國和英國,它不需要做太多舉措,就國際化了,因為它就是國際。

5樓:

香港缺乏乙個成熟的體量夠大的,介於債券與貸款之間的銀團貸款市場,無論如何不能妄稱國際金融中心。

銀團貸款市場規模比國內還弱;二級市場幾乎不存在;信貸評級簡直了,根本無法直視;同業間的貸款分銷也非常薄弱;監管對於銀團市場的主動審計也幾乎不存在。

這樣的水平,別說跟紐倫比,很快跟北京也不能比了。

6樓:

please dont plssssss.

好不容易逃回來了。

不想再在市中心被搶劫。

不想再被人入室盜竊。

不想有那麼多地方是晚上不能去的。

不想擔心恐怖襲擊。

7樓:係咪嚟嘠

這裡純粹就人口多樣性談論香港的國際化。

相對於中國大陸,香港有大量外國裔及外國籍人口。有很多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裔人士(其中很多都有香港籍,比如喬寶寶)還有很多在港就業的菲傭或印尼傭人。還有很多歐美白人及猶太人,其中也有少數入了香港籍(比如最近參選功能組別落選的反對派人士,荷蘭人司馬文)。

當然更多外籍人士其實是外國華裔,其中不少是當年移民國外,後來又回流的港人,亦有一些是擁有外籍,但仍留港工作的人士。

但為什麼香港的人口國際化程度不夠呢,就在於每天都有150個單程證持有者進入香港,無形中加劇了香港的mainland化。

8樓:港口垂釣者

香港還不夠國際化。

香港人英語能力高沒啥異議,國際私人教育機構Education First研究表明,香港英語能力在全球第29名,水平算全球中上。

香港大概在high的位置上,基本稱霸東亞了,和中南半島、中東、中亞比毫不遜色(非洲窮人太多,上不起學校,個人估計絕大部分都低於香港)

英文文化覆蓋率是多少呢?

畢竟是世界第一大語言,這個覆蓋率還是挺重要。香港明顯比不贏紐倫,不過和同曾為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比,差距竟如此巨大,不可思議。香港主體還是講粵語的城市,尤其是老一輩,會英語的寥寥可數。

即使年輕人,會主動找外中國人聊天的真不多,出國了還是和華人混在一起的,英語氛圍不是太濃。

接下來看一下語言數量:

上面1、2的數字代表使用率》10%的語言。香港明顯是中文英文是主流,倫敦是英文,舊金山和紐約都是西班牙文+英文。香港總體語言數量在幾個城市排倒數第二,國不國際化自己想。

有人說:語言多又不一定國際化,可能某幾種都壟斷了呢。看看小眾語言覆蓋率,香港在幾個城市中排倒一。沒話說了吧。

由此可見,香港雖然英語能力不低,但主要還是華人社會,人民使用外語不多,外語的多樣性還是不行。放在中國,香港絕對是最國際化的城市;比紐約、倫敦,還是差得遠。

當然,如果論飲食什麼的,紐約倫敦也不會比香港國際化到哪去,畢竟想吃什麼國家的東西,香港基本都有。不僅本土的茶餐廳、酒樓,中菜館、日式料理、韓式料理、西餐廳、美式快餐店、泰國菜都是一抓一大把。冷門點的印度咖哩啊、清真菜,市區也可以找到。侵刪。

9樓:

英語是香港官方語言的一種:)差距就是倫敦和紐約的官方語言不包括普通話:)

國際化需要乙個新的定義了,十幾年前,國際社會的主要參與者集中在歐洲和美洲,那個時候有利益衝突的對抗方包含了歐洲的一眾小國,現在這一眾小國在大的利益上已經站到了一起,作為乙個整體成為了對抗的一方,再把這些小國分開來算,未免自欺欺人。

中國14億人口,就業人口中高等教育總人數9500萬,印度資料不明,但應該超過1000萬,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總人數2.3億左右,其中美國7500萬左右,這些人勉強可以算國際化的參與者,紐約和倫敦有多少中中國人,國際化程度該打幾個折扣,而且歐美的國際化大多存在歷史因素,這就不說了。

雖然觀點沒有延伸開來,但是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都表達了。

香港一方面國際化程度已經不錯了,另一方面非常卻排外,這裡面包含的東西就很有趣了。

更新歐洲幾百萬幾千萬人口就算乙個國了,扯淡的國際化,要算國際化,按文明來算,這裡面的差異才足夠大,歐洲國家之間那種甜豆腦鹹豆腦的差距玩笑一樣,不過是因為文化的原因沒能統一罷了。

香港可是開放的,沒人來無非是沒位置,高階崗位是有限的。按照倫敦和紐約那種所謂國際化,香港超過50%的人都得是白人,這就是純扯淡了,整個歐美拿得出這麼多人麼。而且在沒有普遍共識的情況下,沒了主流文化,那麼除了混亂還是混亂,最後就是散夥。

說點題外話

從群體的角度來說,賺錢機會多,國際化就容易些。但在中國,所謂國際化程度高不了,哪個國家都只會吸收優秀人才,也只有優秀人才有足夠的競爭力,按受過高等教育的前10%為優秀人才算,所有發達國家就業年齡的加起來不過2300萬左右,這些人就是在中國發展得下去的全部數目了,不會有人想跟普通中中國人比誰更勤勞的,在可以選擇自己國家或者熟悉的國家的情況下,有多大百分比的人會那麼有冒險精神,千里迢迢跑來中國,即便全部跑中國來,相對於中國14億的人口,依舊是2%都不到的少數派。

10樓:

我不認為香港十分國際化。香港自身是個文化體系,不過在形成過程中加上很多國際元素。倫敦紐約頂多是自身本國文化的延伸,他們才是純粹的國際化

國際化人才的標準是什麼?

隨著 一帶一路 倡議的持續推進,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持續攀公升,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要素,人才是衡量乙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指標,受到國家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不僅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發生重大變化,廣泛吸納熟練使用英語 深度參與國際事務的人才,各大高校的育人目標也瞄向具有寬廣的國際視...

為什麼國際化的產品要在不同語言 地區之間做 不同版本 ?而不用機器翻譯的方式讓資訊 跨語言 流通起來?

i18ns 產品國際化是乙個龐雜的工作,不僅僅是語言的國際化,還需要在功能設計 結構布局 效果展示 運營等幾乎所有的部分都進行相應的國際化適配。語言只是最基礎的一種資訊傳達方式。即便如此機器翻譯也不能很好地完成這項工作。機器翻譯對於一般的長句翻譯表現較好,但在大量以短語為主缺少上下文的產品翻譯中往往...

拼音對漢語國際化有什麼好的或壞的影響?

拼音漢語好 不是好處與壞處的認為,我們的漢語拼音在拼讀寫方面非常簡潔明瞭,很容易掌握學會而且學會了以後也不容易忘記。因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文字語言都是成拼音形式的,所以外中國人要學習別國的語言對於拼音文字容易掌握學會,所以我們的拼音往往是作為他們學習漢語的記憶來使用的,而恰恰我們的漢語是世界上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