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蹟的導遊是不是大多都只會說一些野史和奇聞?

時間 2021-05-05 23:14:46

1樓:旅小喵

當然不是!只不過野史更吸引人而已(小聲)

其實真正能體現乙個地方文化氛圍與人文環境的其實是那裡的正史,要聽這個最好找個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當地人嚮導給你娓娓道來。

年紀大一點是因為見多識廣而且最喜歡拉著別人講這裡的故事找當地人嚮導就當然是因為當地人對這裡最熟悉呀~ 而且在當地人的語言、行為等習慣中才能更好地了解這裡的文化

2樓:未央宮雲雀

前兩天剛剛遊覽完兵馬俑,也請了個導遊,順手答一波。

遊覽名勝古蹟主要是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文化,所以個人感覺還是有必要請導遊的,否則那就是走馬觀花了。

當時我們請的導遊主要給我們講述兵馬俑的歷史背景,發現經過,目前開發及修復保護的進展,展館內各件文物的歷史價值。

在講述人俑的時候,每乙個人俑都是以當時社會百姓士兵為原型進行創造的,都有自己背後的故事和情感。並以一對人俑兄弟的故事,讓泥土燒製的雕塑彷彿活了過來。更是讓人對背後的故事感到唏噓不已。

如果單聽這些非常官方以及教科書式的內容你會不免會有些枯燥和乏味。所以乙個好的導遊,是可以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野史或者奇聞的,這樣可以讓原本枯燥的歷史內容更加鮮活起來,讓更多的人們能夠喜歡歷史,接受歷史。

鎮館之寶——銅馬車

鎮館之寶——銅馬車

跪射俑還未挖掘部分將軍俑

3樓:趙喬琪

從前玩徒步的時候,學到乙個道理,乙個隊伍的行進速度,不取決於走得最快的那個,也不取決於大多數人,而是取決於走得最慢的那個。而且,出於安全考慮,不但隊伍會放慢速度等最慢的那個,領隊通常還會陪伴在他左右。

魯迅說,「造化常常為庸人所設計」,大概其中原理相去不遠,精英分子永遠只是一小撮,要想改變大眾的航向,非持之以恆地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不可。

說到導遊也是一樣。首先,導遊不是專業學術人士,他的知識本來就是二手的,只能有什麼說什麼。而我們旅遊文案的水平麼,且參考咱們央視10套的紀錄片文案水平吧,經常能感覺各種」無中生有,小題大作,張冠李戴,似是而非「。

在馬拉加西的RESERVE OF ANJA看環尾狐猴,背景是三座山峰,導遊介紹這是」三姐妹山「,我一聽樂了,咱們這兒的」四姑娘山「還俊俏點呢。後面他講什麼野史故事我就沒興趣聽了,多半是創造的歷史,瞎編的民俗。你瞧,不但國內,國外也都差不多!

4樓:葫蘆三娃

導遊,大哥,導遊一般都是帶20,30人的,嗓子有多好能聊這些?

人家也就跟你說說這是什麼地方,這這柱子,這樹多少年了,至於說什麼殿什麼宮,都鐵柵欄圍著呢,你也看不清,自然也沒什麼可問的

再往後就紀念品商店了

想聽故事,想聽歷史,建議報遊學團

5樓:痛症

啊!是啊!正史你愛聽嗎?

我不愛聽

直接看書好了,何必爬了那麼久還得聽一遍歷史書,多無聊!

現代人的八卦,都能讓我們聚精會神聽!何況是古人的八卦。

大家熱鬧的聚在一起,走了那麼久的路累個半死。導遊來句上歷史課了。什麼心情?聽八卦又是什麼心態!

回家了親戚為你玩的怎麼樣啊!

啊!導遊給我們上課一趟歷史課。

估計親戚的白眼都能翻天上去!

6樓:流星海世

那可不是。

2023年結婚,遊岳陽樓。

那個導遊姓潘,把岳陽樓有關的詩詞背得爛熟。

這是第一層。

第二層,杜甫、李白、范仲淹、毛爺爺等名人與岳陽樓的淵源說得頭頭是道。

第三層,岳陽樓樓上樓下題詞的字謎、由來無一不熟。

風趣幽默而又恰到好處,熟悉掌故而又不掉書袋。

見過的最好導遊。

堪稱岳陽樓的活字典。

7樓:曾佳佳佳

我沒當過導遊,但是當過遊學講師

我會根據學生,也就是客戶的興趣、基礎、情緒、年齡等因素來調整講的內容,到底是知識還是段子。一般能在名勝古蹟這種遊客多、競爭強的地方混飯吃的導遊,水平一般不會太差,如果你聽到的只是野史,大概率上可能是你的問題。

8樓:老非

我是乙個熱衷旅行的建築師,但你要我去做導遊的話,我會失業的。

比如我帶著一票人玩故宮,我給人家講樣式雷、雀替捲殺、一整二破……

比如我帶著一票人玩定陵,我給人家講「黃腸題湊」、「方上覆鬥」……

我估計等我想帶著大家去購物時,人家早跑沒影了。

你看人家術業有專攻的導遊,在故宮都講的是啥?

各種野史和奇聞那都不算是主菜。

主菜通常是這款:這裡你用手摸一摸,不但沾染貴氣,還能帶來好運哦!

然後一票人興高采烈地伸手去摸,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好運即將閃擊自己腦門的表情。

你以為是導遊水平差嗎?

不是。

每天跑固定的線路,哪怕你就是小學沒畢業,背點東西也還是不難的。

所以,這個現象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

個案不算,絕大多數遊客們最愛聽什麼,導遊自然就會講什麼。

網圖侵刪

話說回來,其實作為乙個建築師,差不多也是這個路數。

美國有乙個建築大師名叫菲利普,擅長超高層建築設計,熱衷使用玻璃幕牆。

在自己的著作中他說:「我就是乙個J女,客戶讓我擺什麼姿勢,我就擺什麼姿勢。」

這句話當然是很傷害建築師的,但基本上90%的建築師,國內99%的建築師,都只能點頭稱是。

所以,那些個難看之極的具象建築,你們別罵建築師。

冤有頭,債有主,罵甲方肯定錯不了。

9樓:遊說遊聽

好多兄弟碼了好多字,我就不贅述了。

基本上是的,大部分都會講一些。

這個也和導遊的工作性質有關。

導遊的工作並不是乙個有著嚴謹學術性質的學院型的研究人員,更多的是乙個旅途上服務客人的服務人員。

重點在於服務,枯燥無味的歷史的講述遠遠不如帶一些離奇的興趣點的介紹來得有趣。

如何讓客人覺得在旅途中覺得有趣,開心,讓客人們覺得不虛此行,遠遠比枯燥的背書來得有趣得多。

10樓:尹馳鍔

不一定,這些年我一直在做文旅策劃的事情,對這個情況有一點了解。

首先在導遊這個團體中,水平高低肯定是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從服務水平到專業知識水準,我們必須要承認這一點,而且個人認為乙個地方的旅遊品牌建設,導遊團隊是非常重要的乙個環節,是宣推地方文旅特色的重要視窗;

幾年前我去寧波天一閣,遇見一位副館長,在那裡工作了20年,整個天一閣的歷史典故隨手拈來,專業而且風趣,一路看過聽他娓娓道來,真是享受。

當導遊到不了這個層次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首先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絕大部分遊客出遊首先還是衝著乙個新奇特的心理去的,所以稗官野史、山野趣聞就成了他們的首選,聽了大家也未必當真,就圖哈哈一樂。所以你仔細一琢磨,幾乎全國各地的這些所謂逸聞幾乎大同小異……

這背後其實也反映了我們的文旅建設——特別是地方文化的挖掘,特色文旅的策劃仍然處於粗放、低水平階段。

11樓:董亞偉

差不多。

因為你照本宣科沒人聽啊。

就得是沒門檻的野史趣聞,最好再帶點桃色,才能讓大家又熱又累的時候提起精神聽那麼兩句,甚至覺得此行不虛,以後還來!

12樓:張先生

是的,首先從導遊方面講。

目前中國導遊行業入行門檻極低,而專業學習旅遊管理出身的人大部分從事其他工作,導致現在大部分導遊知識儲備量不夠,職業素養不夠。甚至業內還有乙個好導遊不一定會講解但一定要會賣貨這種話。這是這個行業最大的悲哀。

導遊的責任是向遊客進行本地文化輸出,從而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帶動本地其他產業,而現在導遊已經成了乙個青春飯,乙個教授去帶團收益都可能不如乙個善於銷售的新手導遊。而青春飯就那幾年時光,又有幾個導遊願意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反正幹幾年還得轉行,學了以後也沒用,還不如多賣貨。

然後從遊客角度,事實上沒有多少遊客願意去聽導遊講解正史,他們更願意聽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當然也不是沒有,所以導遊的講解也從來不是只輸出野史,其中還是會講解一些正兒八經的東西。

如果你去古代園林,導遊給你講解園林的構建手法,如何布局有什麼講究,有人會願意聽,但更多人會喜歡拍個照之類的,到你要說哪個哪個名人聽說在這個園林裡包過小三兒,那大部分遊客興趣就來了。

導遊素質參差不齊,遊客也是如此,總而言之,陽春白雪和狗血都有吧,雅俗共賞哈哈。

13樓:吳卓智

如果是這樣,應該你遇到的是野導。

無論是中外名勝古蹟的導遊,必須有文學底蘊,不一定精通琴棋書畫,一定是飽讀經書,天文地理,歷史古蹟,人物傳奇都會有深入了解和投入情感。

14樓:漁翁加酒鬼

比如去少林寺旅遊

導遊一本正經的說少林寺發展史的時候,沒幾個人認真聽,等到了那個超級炒菜大鍋的旁邊,導遊說用少林功夫炒菜的時候,遊客「譁」的一下圍個水洩不通

大部分的遊客來少林寺旅遊就是衝著少林功夫來的所以導遊說野史趣聞也是一種迎合

15樓:Bill Yu

@2021

@小機智

也不是他們喜歡講這些,可是沒辦法,喜歡聽這些野史的人遠遠多過來真正了解名勝古蹟的歷史的人。

我看到下面有答主提到了南越王墓博物館,我不否認裡面有很多精品,可是毫無疑問那是乙個小景點,一年參觀的人不會超過50萬的,會去的人都是做好了準備的,壓根就不需要什麼導遊。可是大景點就不好說了,西湖要是沒有那些八卦傳說,估計啥也不是,就那麼乙個小水坑,當然那些八卦也早就不是八卦了,已經變成了值得研究的文化的一部分。生造出來的野史和奇聞也就是圖個樂,出來「旅遊」的不是「考古」的,獵奇也是乙個很重要的旅遊體驗,無所謂高雅庸俗。

16樓:中文百人一首歌牌

名勝古蹟的導遊是不是大多都只會說一些野史和奇聞?我去這種歷史類景點一般不找導遊。去洛陽自己揹包3日遊。

去洛陽古墓博物館,不要門票,講解器20元,講得細緻,體驗感很好。或者挺喜馬拉雅上的相關導遊詞,比導遊細太多。在碑林博物館,送走了幾波導遊帶的遊客,我收聽的講解詞還在乙個重點展館裡。

所以呢,如果要特別細緻的歷史景點講解,請導遊不如聽現成的講解詞。製作不易,他們會更加有心。當然這種比較枯燥了,就是奔著學習知識去的。

但導遊是人,人與人的溝通需要溫度,需要社交,需要調節氣氛。如果導遊講解像嚴肅講解詞一樣,大多人會像上課聽講一樣,堅持40分鐘都很難。

野史奇聞會比較輕鬆,人群接受度高。有助於活躍氣氛。但如果都是這些也挺沒意思的。歷史景點裡收穫不到知識,沒有啟迪,很遺憾。

17樓:maravilloso

是的。我認識的大多數導遊,都只會背一些乾巴巴的導遊詞,用一些野史奇談做佐料。

導遊,首先是乙個職業,乙個謀生的手段。所以從業者根據參考書考下資格證就算是做好了第一步,然後帶團出遊,規規矩矩地把景點介紹完畢,就算合格了,就能拿錢了。除這之外,你還想什麼?

而遊客,大部分普通遊客,他們能想什麼? 他們要麼是在自己住慣的地方待久了,出來看看,要麼是生活中遇到什麼波折,需要修復心情。所以他們看看美麗的景色也會滿足的,再加上一些奇聞趣事,就更加興奮了。

但是,從人文關懷上說,旅遊,更可以由表入裡,從外在的景致以及膚淺的故事,深入文化精神的核心。這既要導遊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深刻的文化思想,也需要遊客高昂的文化鑑賞旨趣以及強大的文化欣賞能力。

而這,不容易做到。

是不是大多數老闆都喜歡畫餅不兌現的?

派大星的橘子 做老大所需要的技能很多,但是如果只能拿出一條最核心的,那就是畫餅的能力。但是呢,很多人以為畫餅,就是不斷的給下屬吹噓自己的理想或是大家勾畫未來的美好,其實,這對當下喝多雞湯的職場人,基本上在內心都是不屑的一笑。畫餅很難起到效果,其實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權謀高手畫餅有自己的套路 1 拉...

是不是大多數的護膚品配方師都覺得植物提取物是無效的?

ericruan 這個不是無效,看提取物的質量,植物提取物產業跟其他產業一樣也有很多造假的,並不是說植物提取物沒有作用,跟原材料成分含量,提取溶劑,提取工藝,提取裝置都有很大關係,就像日本藥妝很出名,很多其實就是一些植物提取物,只要原料成分質量沒問題,理論配方沒問題,效果就一定有的,沒有就應該首先考...

是不是以後的年輕人大多數都買不起房子了?

阿洲 以下舉例均指各時期國內普通人 父母那一輩,努把力能買兩三套房,有奇遇的可以買別墅開豪車。我們這一輩,努把力能買半套房,剩下半套還得靠父母親戚。有奇遇的可以順利買一套房。到了20年還沒買房的,那就老老實實跟著下一代吧。努把力能吃香喝辣,有奇遇才可以買個半套房。想起來乙個段子,問 假如你中了五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