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怎麼打敗歹射蒙古騎兵的

時間 2021-10-25 15:48:50

1樓:肥胖的-貓

蒙古騎兵厲害在「聚散如風」,而不是用弓箭跟你放風箏玩。

同等科技水平下騎弓射程怎麼也追不上步弓,因為步弓發力更穩,也可以做的更大,更別提準頭和威力了,騎弓一頓亂射頂多也就是對披甲率低的部隊還有點兒用,漢朝之後的正規軍披甲率那都是槓槓的,就靠騎弓射根本沒啥大用,弓箭真這麼有用冷兵器時代大家都射箭就完了唄,還有騎兵什麼事啊,就你會射箭?其他人就站在那當靶子?他們不會造弓箭嗎?

別說蒙古騎弓,就是英格蘭長弓對大量裝備了半身板甲的法蘭西騎士和步兵也沒啥用啊,不然哪來的英法百年戰爭(這段時間正好是元末到明中期)。

蒙古騎兵真正可怕的地方是「聚散如風」,也就是說在人數差不多的時候騎兵具有機動優勢。

勢均力敵時如果敵人分散布置蒙古騎兵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分別各個擊破,如果敵人集中布置蒙古騎兵可以迂迴到防禦薄弱的地方突破。敵方佔優時蒙古騎兵跑得快,可以不跟你打,敵方劣勢的時候就用輕騎兵黏住你然後等主力騎兵過來收割。

蒙古騎兵能夠橫掃西方乙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他們人多,正面上也是蒙古人贏。蒙古人還可以在主要進攻方向上集中優勢兵力,這就迫使當時西方的統治者們必須據堅城而守,但是當時西方的堅城在蒙古的回回炮面前根本也不堅。

中國黃河以南的地區,特別是長江流域及以南水網密布,別說蒙元騎兵了,就是現代機械化部隊也難做到聚散如風,你現在去南京周邊遊玩一圈看看過了多少橋就知道了。

到了黃河以北那倒確實可以聚散如風,所以元順帝一看「聚」打不過,所以乾脆「散」到漠北去了,速度確實還挺快的,說是「如風」也不誇張。

簡單的說就是在黃河以南蒙古騎兵不好發揮「聚散如風」的優勢,大家都得正面剛,蒙古人當時剛不過朱元璋,朱元璋佔了南方富庶之地就開始爆兵,最後蒙古人發現打不過了就去漠北聚散如風去了。

2樓:plfiresky

中原王朝打北方最好的方式還是用騎兵打騎兵。

滅元時候明朝騎兵是有明顯質量優勢的

再說蒙古式微的時候,之前那種只是依附的所謂「蒙古人」(其實天知道什麼游牧,反正當時是個游牧都自稱蒙古),大量投靠大萌。使得大萌騎兵根本是越打越多。

打到後來大萌騎兵都快有十萬了,蒙古正統還玩個球。

上文滅元是說滅退回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權

正統元朝深陷中原的攻城戰守城戰游擊戰主動退出中原了。當時是火器為主。

3樓:阿唐

朱元璋戰勝元朝騎兵,是靠著比蒙古人更強的騎兵,更強的騎射,而不是火器,

徐達打元朝最著名的一仗,是明軍拿下北京後,擴廓(王保保)大軍來襲,明軍不能與之正面交鋒,

徐達出奇制勝,不與擴廓正面對抗,而是自己率領全部騎兵,奔襲擴廓的老家太原,擴廓果然放棄進攻北京回援,

而徐達,常遇春半路上用騎兵夜襲元軍大營,一戰而滅了擴廓的大軍,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徐達》

時擴廓帖木兒方引兵出雁門,將由居庸以攻北平。

達聞之,與諸將謀曰:「擴廓遠出,太原必虛……」

擴廓帖木兒來援。遇春言於達曰:「我騎兵雖集,步卒未至,驟與戰必多殺傷,夜劫之可得志。」……

乃選精騎夜銜枚往襲。擴廓方燃燭治軍書……十八騎走大同……得甲士四萬,遂克太原。

而常遇春是明軍最出名的騎兵將領,曾經親自率領騎兵突擊元軍騎兵,

面對元軍的二十多柄馬槊迎面刺來,騎射先殺元軍前鋒,反推元軍,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常遇春》

元兵五萬陳洛水北。遇春單騎突其陣,敵二十餘騎攢槊刺之。

遇春一矢殪其前鋒,大呼馳入,麾下壯士從之。敵大潰

明軍最牛X的地方在於,能夠一次出動15萬騎兵出塞,中原王朝這種騎兵盛況,恐怕只有漢朝可比,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徐達》

五年復大發兵徵擴廓。達以征虜大將軍出中道,左副將軍李文忠出東道,征西將軍馮勝出西道,各將五萬騎出塞。

其他的明初的那些名將,無一不是騎兵高手,

李文忠,慣用鐵騎衝陣,也善於只帶著騎兵,大縱深突襲,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李文忠》

文忠與胡深迎戰於義烏,將千騎橫突其陣,大敗之。

文忠橫槊引鐵騎數十,乘高馳下,衝其中堅……文忠手所格殺甚眾,縱騎馳突,所向皆披靡……

令部將韓政等守輜重,而自帥大軍,人齎二十日糧,疾馳至土剌河。

鄧愈,打西北時,率領騎兵,數千里追殺;平定吐蕃時,率騎兵直逼崑崙山,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鄧愈》

三年,以徵虜左副副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西……追豫王至西黃河,抵黑松林,破斬其大將。

河州以西朵甘、烏斯藏諸部悉歸附。出甘肅西北數千里而還……

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

分兵為三道,窮追至崑崙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餘萬,留兵戍諸要害乃還。

沐英,無論是在西北,還是在西南,都是以騎兵制勝;

特別是在雲南打土司象兵,拿騎兵突陣,騎射將象兵射殺在大象背上,所以《指環王》中洛汗騎兵直衝象兵,是真實戰例,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四~沐英》

十三年命英總陝西兵出塞……分四翼夜擊之,而自以驍騎衝其中堅。擒脫火赤及知院愛足等……

(雲南)元梁王遣平章達里麻以兵十餘萬拒於曲靖……

而奇兵從下流濟……元兵驚擾。英急麾軍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長刀斫其軍。

軍卻,師畢濟。鏖戰良久,復縱鐵騎,遂大敗之……

二十二年,思倫發復寇定邊,眾號三十萬。英選騎三萬馳救

置火炮勁弩為三行。蠻驅百象……因乘風大呼,炮弩併發,象皆反走……

左軍小卻。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斬帥首來。

左帥見一人握刀馳下,恐,奮呼突陣。大軍乘之,斬馘四萬餘人,生獲三十七象,余象盡殪。

賊渠帥各被百餘矢,伏象背以死

4樓:狼圖騰

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朝派遣馮勝、傅友德和藍玉等率領二十萬大軍繞道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境內)包圍了納哈楚軍隊駐地。納哈楚被迫投降。上述蒙古諸部失去屏障,其駐地隨時可能遭到明朝的侵掠。

二十一年(1388),蒙古大汗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被明將藍玉的軍隊擊敗西走。這些重大的軍事失敗,使大興安嶺以東的蒙古諸部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只得歸附明廷。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廷在這一地區設定了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朵顏衛在屈裂兒河(指洮兒河南支流歸勒裡河)上游和朵顏山一帶;泰寧衛在塔兒河(今洮兒河)流域,即元代泰寧路;福餘衛在嫩江和福餘河(今烏裕爾河)流域。同時,明廷授封三衛首領以各級官職,進行籠絡和羈縻。

封阿札施裡為泰寧衛指揮,塔賓帖木兒為指揮同知;海撒男答奚為福餘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爾為朵顏衛指揮同知「各領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實錄·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隸屬寧王大寧都司。

5樓:月迷風影

這個我大概能答一點,但是不全面

首先宋末的蒙古軍隊為什麼那麼無敵,因為蒙古軍隊本身不是純騎兵部隊,而是乙隻混成部隊,首先,是從滅亡金國以後佔據的廣發中國北方領土上招募來的步兵,也就是當時所謂的漢人軍隊(區別於當時南宋統治下的南人)。戰鬥力一般,但是數量龐大,有火器,有重型攻城器械,有專業的土工作業部隊。這是蒙古軍隊區別於其他草原游牧軍隊的特徵——他們有重步兵,有重型攻城裝置,有專業的土工作業人員,具備超出其他游牧民族的攻城/守城/近身肉搏能力。

第二,是蒙古的核心力量,騎兵部隊。首先是蒙古輕騎兵,乙隻蒙古大軍的四周遍布了大量的輕騎小隊,這些部隊負責偵查敵人的動向,清掃零星抵抗武裝,截殺對方的偵查部隊,襲擾敵人主力部隊和後勤運輸。可以說這些蒙古輕騎兵獨步世界的單兵作戰能力才是蒙古西進時面對其他游牧民族屢戰屢勝的主要原因。

這就好像給主力部隊披上了戰爭迷霧,同時又不斷的給敵人加DEBUFF一樣。而輕騎兵的作戰又是零碎而突然的,完全依賴於蒙古輕騎兵小隊基層軍官的軍事素質和部隊的單兵作戰能力。所以蒙古的崛起不完全依靠成吉思汗的天才,首先他就有了無敵天下的雄兵,才能橫掃一切。

其次,是蒙古重騎兵,在滅亡金國後以及花刺子模後,蒙古掌握了先進的冶鐵技術。這使得他能夠組建乙隻既有極品裝備,還有高超技術的重騎兵。而且由於這只重騎兵優秀的射術和反曲弓,使得這只重騎兵還有極強的遠端打擊能力。

可以說蒙古重騎兵就是冷兵器時代最完美的野戰兵種,配合他的輕騎兵就是能橫掃一切。

第三,是數量龐大的被征服國家僕從軍,這使得蒙古西進過程一般都是以多打少。以絕對的優勢碾壓敵人。

第四,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點,蒙古包,蒙古軍隊和其他游牧民族不太一樣的一點,他們的軍隊其實是乙個規模龐大的移動聚落。帶著大量的後勤人員,牛,馬,羊,遷移式的向西進攻,這使得蒙古軍隊的後勤支援能力非常立體。比如現場醫療,裝置修補製造等等。

在不熟悉蒙古軍隊這一特點時,會被打得非常狼狽,因為你會覺得對面的蒙古部隊好像有無限後勤一樣,不停的圍著你打。要不了多久就會心理崩潰。

那麼朱元璋的明軍在面對元末蒙古軍隊時會有那麼大優勢呢?

第一,經過長期的種族隔離式統治,當時的元朝社會體制已經完全崩潰。底層漢人、南人對蒙古人恨之入骨。可以說蒙古人在漢族聚居地區猶如過街老鼠,真真正正的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海洋。

這使得過去蒙古軍隊能夠驅使的漢人步兵部隊在元末徹底喪失了戰鬥力。讓元軍失去了攻城/守城/正面肉搏能力。

第二,進去中原的蒙古人和八旗後裔一樣迅速農耕化,在草原中從小鍛鍊培養的作戰技巧也迅速退化,早期那只傲視天下的輕騎兵部隊也就曇花一現了。沒有了強大的輕騎兵部隊,元軍基本就沒有了耳朵和眼睛。

第三,明軍大量裝備火器,且在南方征戰多年的明軍,長期和陳友諒打水戰,這使得明軍極其擅長近身肉搏(冷兵器時代的水戰,就是遠了炮轟槍射,近了跳幫對砍)。這樣乙隻擁有大量火器和擅長近身亂戰的部隊,可以說就是重騎兵的天生克星。重騎兵的主要殺傷就是用衝鋒擊潰對方陣型,再來回衝殺。

但是明軍並不懼怕陣型被衝亂,畢竟跳幫戰基本就是亂戰,所以一旦蒙古重騎兵衝過去,反而會被明軍步兵粘住。這種打法一直到明末都是九邊明軍對抗蒙古騎兵的重要戰術。

第四,明軍騎兵其實並不少,至少在明初時規模並不比蒙古差。這得益於元朝的馬政。所以當時明軍的機動力是不遜色於蒙古的。

第五,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點,經過幾十年的被統治,明軍可能是當時世界最了解蒙古軍隊作戰特點的部隊。明軍中也有大量曾經在元朝漢人部隊服役過的軍官。所以在明軍對陣元軍時,往往能夠很精準的料中元軍下一步動向,甚至多次精準突襲元軍後方的蒙古包大營。

所以後來元帝逃進草原後明軍多次深入草原追擊元軍主力也是基於對元軍作戰了解和熟悉。

綜上所述,朱元璋的明軍之所以能夠面對蒙古騎兵佔據優勢,主要原因三點:

第一,蒙古人入主中原後農耕化嚴重,自廢武功,到元末時已不再是當初那種無敵天下之師了。

第二,明軍大量裝備火器,善於肉搏亂戰,且擁有規模不亞於元軍的騎兵,有效的克制了蒙古騎兵的發揮。

第三,民怨沸騰的漢地對於元軍來說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戰爭海洋。再加上明軍將領極其了解元軍作戰特點,往往打起來一擊必中其要害。所以無論是戰術還是戰略,元軍都是被明軍碾壓的份。

明朝建國初期是如何打造橫掃蒙古的騎兵力量的?

沒有證據表明朱元璋打贏蒙元靠的是騎兵。朱元璋是先橫掃南方再北伐的,歷史上南方作戰一向以步兵為主,所以明軍應該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我看過乙個史書記載的明軍北伐的戰例。數量相當的明軍步兵和蒙元騎兵遭遇,明軍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出一支小部隊急行軍繞乙個大圈到元朝軍隊的後方,占領山谷的隘口。隨後明軍主力正面擊敗...

蒙古人的元朝那麼強勢怎麼會垮掉?後來朱元璋是如何報復蒙古人的呢?

一路走過 朱元璋建國後對治下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並沒有歧視,而是採取同化政策。這和蒙元 滿清有天壤之別。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五年採取了系列同化政策。洪武元年二月壬子,禁胡服 胡語 胡姓。與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綱領一致,建國了,一統中華。洪武三年四月甲子,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詔曰 蒙古色目人等,皆吾赤子,...

朱元璋的文化是怎麼學來的?

十四君 2016.浙江 明太祖實錄 有一段聖旨 今天下已定,而民數未核實,其命戶部籍天下戶口,每戶給以戶貼 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明代戶貼原件所錄聖旨為 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戶口不明白哩 教中書 省 置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 戶貼,你每 們 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