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號為 文正 的有哪些人?為什麼 文正 這麼牛?

時間 2021-05-07 03:31:32

1樓:

清代有幾個我還是知道點:

清代大臣死後,一二品大員翰林出身的、以及大學士不論出身,諡文,死後禮部擬8個字,大學士選4個,然後奏請圈定;其中文正必須出自特恩,非臣下所可擅擬;臣下可擬最尊的為文忠:比如文祥、林則徐、李鴻章,對於滿洲親貴來說諡忠就到頭了。

湯斌——理學大家

劉統勳——羅鍋他爹,乾隆喜歡

朱珪——嘉慶帝師

曹振鏞——多磕頭少說話好像就是他的人生準則,放在今天諡文正想必也都是備受尊敬的。林則徐應該是他的門生

杜受田——咸豐帝師,他說「阿哥如條陳時政,智識萬不敵六爺。唯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將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慕孺之誠矣。」然後皇四子以仁孝大獲聖心,道光駕崩的時候正大光明的彩票一開啟就中了頭彩。

皇六子封恭親王也是同一張彩票,宣宗的用意似要告訴明示弟恭暗示兄友,嗯。然後沒做到:文宗一生比較猜忌這個老六,至駕崩後辛酉政變恭王掌樞(諡號忠,也是到頭了),顧命八大臣裡面處分最重的「三兇」乙個正法兩個賜盡,處分最輕的大約就是杜翰,革職了事連發配都免了,對「杜師傅」的兒子這情分還是在的。

曾國藩——有可能是最有名的了,平定長毛對朝廷幾乎有再造之恩,原來文宗定的賞格是王,但是湘軍攻克金陵的時候把偽天王的財產給分了,朝廷戰後恢復等公尺下鍋的時候沒錢了,不好發作,而且王爵自吳三桂以後沒給過漢人的活人,有說法是一分為四:曾國藩封侯、曾國荃封伯、李臣典封子、蕭孚泗封男。

李鴻藻、孫家鼐——同光朝帝師,李鴻藻是同治蒙師而任兩朝,諡文正,但是似乎開了帝師可諡文正的風氣,孫家鼐跟在後面撿漏,這兩位文正基本上濫竽充數狗尾續貂,沒啥意思。

2樓:茶魚

還有乙個更高的:忠武。這個條件極為苛刻,要兼資文武,要為君主本人立下大功,這個大功還要是冒生命危險立下的,比如擁立、救主、救國,還要有公認的政事、武功成就。

3樓:史遇春

自古以來,名臣的諡法,似乎以文正最為榮耀,後人也都是這麼說的。

這種說法,不知從何而起。

宋人費袞所撰《梁溪漫志》中雲:「諡之美極於文正。司馬溫公嘗言之,而身得用之。」

清代諡文正者七人,遠遠超過了明代,他們分別是:湯斌、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實有八人,另一人為劉統勳。)

明代諡文正者四人: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

元代諡文正者五人: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

宋代得文正諡號者九人: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

但是,考之《鴻稱》(清代關於諡法的規定,有《內閣鴻稱冊》和《鴻稱通用》),其中所載,臣工的諡號,以忠為第一字,而文為第五字,正為第四十一字。這樣看來,以文正為佳諡的首稱,也似乎是沒有根據的。

這是我的知乎個人主頁:

知乎使用者

4樓:foreverwithu

司馬光文正這個號,連周公都不配。

可是他自己得了文正這個號。司馬光配和周公比麼?政務上碌碌無為,對外割地求和。這種文正,任同什麼牛?

還有被殺的方孝儒之流,除了被殺以外,還有什麼功績嗎?

文正里,除里曾某人,還有哪幾個比較牛的?

5樓:念念

希臘羅馬的糾葛https://

6樓:孫新

最牛的應該就是曾國藩了,因為年代較近,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文正」最高。

個人感覺文臣最好的諡號是「文成」才對,就說四個人:張良,劉伯溫,王陽明,阿桂;

足以吊打所有文正了吧?

不過文官尤其是清朝的漢人文官,能達到文成這個級別恐怕沒有機會。

有個范文程,手動滑稽一下。

7樓:龍園勝雪

文正可以說是非常牛的了。符合文正要做到兩點,第一要有功,第二人品潔白無瑕。人人品好的人不缺,但潔白無瑕的人非常少。

人品好又有功業的更是少之又少。就像范仲淹,曾國藩,王旦,在我心目中沒有人可以超越他們。諸葛亮牛吧,趙普牛吧,但在我看來他們達不到儒家做人的最高水準。

所以這是文正可貴之處,他不是慢慢變牛的,從一開始就很牛

8樓:盧燾

非常同意 @上官竹 在本提問中的回答。我也說一說自詡「小中華」的朝鮮得到文正諡號的人臣吧。

大司憲贈領議政趙光祖:中宗十四年賜死,宣祖三年贈諡文正。

左議政金尙憲:孝宗三年卒,贈諡文正。

吏曹判書宋浚吉:顯宗十三年卒,肅宗七年賜諡文正。

右議政許穆:肅宗八年卒,十七年賜諡文正。

左議政宋時烈:肅宗十六年賜死,二十一年贈諡文正。

大司諫贈領議政尹煌:仁祖十七年卒,肅宗三十七年賜諡文正。

左參贊李縡:英祖二十二年卒,五十二年賜諡文正。

校理贈領議政金麟厚:明宗十五年卒,顯宗十年賜諡文靖,正祖二十年改諡文正。

贈吏曹判書李柬:英祖三年卒,純祖十一年贈諡文正。

熟悉朝鮮史的知友們肯定對上述人物都如雷貫耳。

以上人物中,趙光祖、金麟厚、宋浚吉、宋時烈從祀文廟。其中,趙光祖、宋時烈都在激烈的政爭中被賜死。根據相關史料記載,他們兩人所得的文正諡號,其諡法皆為「道德博聞曰文,以正服之曰正」。

而李縡、李柬皆為湖洛之爭中洛學的代表人物,也是朝鮮後期的大儒。

金尙憲、尹煌為仁祖朝的斥和之臣。在孝宗實錄中,史臣給金尙憲的評價為「古人謂文天祥收宋三百年正氣,世之論者以為,天祥之後,東方唯尙憲一人而已!」可以說是相當高了。

而在眾多西人系人物中,與宋時烈同時代的南人領袖許穆也得到了「文正」的諡號。在以少論為主導編纂的肅宗實錄補闕正誤中,即使互為不同的黨派,但是對於許穆「博雅好古,文章高簡,篆法甚奇」也是給予了肯定。

按照 @上官竹 的看法,朝鮮的這家文正高階學府,可謂是門檻之高,要麼您是儒學泰斗、博學古今,要麼您是忠君愛國、至死不渝,或者兩者兼具。(微笑)

9樓:咚咚鏘

先留個坑,有時間再答。

看了看那幾個高讚答案,給大家個建議,別信!還真是張口就來,他們的論據我都懶得反駁,一直在說什麼人權傾朝野然後得到乙個什麼諡號,所以這個諡號就是最高。邏輯太混亂了。

連諡號最基本的功能都沒弄清。

諡號是對乙個人的的人生軌跡定褒貶,和他權力大小甚至是功業的大小關係都不大,乙個將軍可能功高蓋世,可也可能因為他殘暴不仁,殺伐過多得乙個下等諡號,那兩個高讚答案真是……

我也不多說了,這種問題的回答,如果答案沒有指出參考文獻,都可以看作是瞎逼逼

10樓:焚琴烹鶴

講師,副教授,教授……不夠用?好吧,傑青,院士?還不夠用?好吧,優青,長江?還不夠用?來,把地圖拿來,我們看看中國還有哪些名山大川。

11樓:安然

最牛的是文吧

記得文官諡號應該是單字比雙字好。

文要比文正,文忠要好一些吧。

魏晉南北朝之前,多為一字諡;

唐代也是多為一字諡,少數二字諡;

到宋朝開始,一字諡越來越少,單諡「文」的就王安石和韓愈。

主要是二字諡,從宋代以後「文正」便是對大臣的最高諡號,比較有名的如司馬光、范仲淹等死後都諡「文正」。

宋朝得文正諡號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等八名。

元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吳澄、耶律楚材、許衡明

明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方孝孺(南明福王追諡)、李東陽、謝遷、孫承宗、倪元璐

清朝二百多年來,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12樓:高鴨穩乃

不清楚有什麼好否定的,文正不牛嗎?至於是不是最牛,題主也沒說啊。

為什麼牛?因為美諡基本上都很牛,再加上溫公非常推崇文正,所以文正就很搶手了。

哪些人?范仲淹,司馬光,李東陽

13樓:文道

文正應該是宋之後讀書人做官所追求的最高的榮譽諡號了,比如魏徵(文貞)、曾國藩、范仲淹、司馬光、謝遷、李東陽這些,體現的是通過科舉做官,公務員當的好,又有名氣又有操守的結果,名實俱佳,又是別的公務員所推崇的,後來被無限拔高了。

王安石、朱熹都是單乙個文(包括之前的白居易、韓愈)。諡法「文」之後,高低順序為:正忠恭成端恪襄順;「武」之後,高低順序為:

忠勇穆剛德烈恭壯。忠武就是武將最高了,岳飛(後來武穆改忠武)、郭子儀、諸葛亮、常遇春。

有宋一朝文正也不是最高諡號,韓琦、秦檜、趙普、張浚都是忠獻,這是皇帝給「自己人」的諡號,這才是對有功勞的自己人的最大的表彰,一字」忠「足以。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雲:「大臣諡之極美者,有二:本勳勞,則忠獻為美;論德業,則文正為大。「

14樓:黃巍

唐朝時候叫文貞,後來送朝時候避諱改叫文正,把文正誇上天的是司馬缸,這個諡號只能授予那些道德人品,能力,文章都出眾的人,屬於完人才能拿

15樓:鄧璞

文正的所謂牛,實際上是後世儒臣的演繹和自我神聖。

在諡法體系裡面,最高的雙字其實是忠X,文x最高只是一群混不到忠X的人泛酸水而已。

在諡法成熟期的唐宋

武臣勳業之高,哀榮之盛,無過於隻手再造河山的郭汾陽

文臣勳業之高,哀榮之盛,無過於相三朝立二帝的韓魏王

他們的喪事級別,在惜字如金的正史裡面都是大段大段的篇幅來論述

而他們的諡號是什麼?郭忠武王,韓忠獻王。

郭汾陽是武臣,文X跟他沒關係,但是如果文正是最高諡號的話,以韓魏王的政治地位,還混不到乙個文正麼

至於說明清諡號,連明清諡號武貴於文,清朝又滿人貴於漢人都不知道?

歷史上的文正文正,除了曾國藩等少數幾個以外,都是除了正以外,就沒啥其他可以說了,所以才是「文正」,而如阿文成這種,功業到了,他就必須要諡成,而不是正。

要按照文和正高,那孔夫子怎麼是大成至聖文宣王?

曾國藩諡文正,那是因為清朝規定死了,漢人文臣最高只能諡到文正,更高的忠獻等是不要想的。

16樓:

文正真正進入諡號排名行列第一是在北宋時期,由於之前的諡號文貞跟宋仁宗的名字趙禎相近需要避諱,所以改成了文正。

宋朝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有:李昉、王旦、王曾、蔡卞、鄭居中、范仲淹、司馬光、蔡沈,後世追認了蘇軾。

金朝有:虞仲文、張行簡。

元朝有:耶律楚材、耶律有尚、竇默、許衡、劉秉忠、廉希憲、何瑋、吳澄、王壽。(有爭議)

明代有: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劉理順、倪元璐。

清代有: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

有空補充

李鴻章為什麼沒能諡號文正?

蒙特內哥羅老師 有清一代,諡號文正的有湯斌 劉統勳 朱珪 曹振鏞 杜受田 曾國藩 李鴻藻 孫家鼐八個人。湯斌作為歸順大清的大儒,康熙二十六年去世,到了乾隆朝才追諡文正,政治意味比較濃 劉統勳是能臣廉吏,死後直接諡號文正,也是體現了乾隆皇帝對於官場的政治導向 朱珪是嘉慶帝的老師,也是和珅的對頭,乾隆帝...

范仲淹有什麼成就能配上文正的諡號?

人遠波空翠 其實 文正 這個諡號在宋代真的不算什麼,更談不上最高等級。文正 本為 文貞 後因避宋仁宗之諱,改為 文正 以下是宋代諡號為 文正 貞 的人 王旦,真宗朝宰相 王曾,仁宗朝宰相 范仲淹,仁宗朝參知政事 司馬光,哲宗朝宰相 蔡卞,哲宗朝執政 鄭居中,徽宗朝宰相 陳康伯,孝宗朝宰相。雖然司馬光...

王守仁死後為什麼不能諡文正?

Van Z 文正不但要身居高位,處於位高權重的地位,而且要為國為民有巨大的貢獻。也就是當朝宰相一級的特別優秀者才能獲得諡號文正。王守仁雖然學術水平高,位列儒家聖人之一。但政治地位不高,說白了,極優秀的部級幹部享受不了極優秀的副國級才能擁有的政治待遇。沒入閣,也不是帝師,所以沒有文正也是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