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朝的統治時間為何如此之長?

時間 2021-05-31 11:08:46

1樓:司承帥

兩個個問題:至始皇統一天下之時秦國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如果把這些年份全加在秦朝身上那『』秦『』還算短命王朝嗎?

而事實上前三朝存在的時間也並不是那麼長——夏代中間可是被羿攻滅過一次,商場則是被權臣伊尹幹翻過一次,只不過這倆貨又復國了。至於周,武王伐紂到西戎攻破鎬京也就存在了不到三百年。

如果按照前三朝的標準算,秦存在了五六百年,漢也存在了近五百年。

所以上古三朝存在時間長只是一種錯覺啦。

2樓:懷劍聽雨

夏朝名義上統治著中國1300萬人,實際只是大禹治水後的曇花一現,長期統治人口只有6萬人、影響力也就100萬人。建國不久就被滅國,經歷少康中興才復國,而且天知道少康這種遺腹子是不是真的夏朝血脈

商朝,建國不久就到處遷都,經歷盤庚遷殷才重新強大,實際長期統治人口只有50~80萬人、影響力也就150萬人,只是吹自己統治230萬人。

《禮記·王制》有一段很詭異的記載

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 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

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內曰甸,千里之外,曰採曰流。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

這段其實是商朝的制度,山東儒生把齊國商制和魯國周制全混到了一起。《說苑·臣術》、《五行大義》第二十二篇引《帝王世紀》湯問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說苑·君道》湯問伊尹曰:

「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尚書·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握奇經》記載的是一套純步兵時代的戰術,而且是「八陣」姜子牙增加「三陣」之前的最古老「五陣」版本,其旂色配置也與後世規則不同,而「八陣」傳承已經被出土的《孫臏兵法》、《青海大通漢簡》證明與北宋《武經總要》記載的唐朝兵書記載的「八陣」是乙個體系,所以《握奇經》記載的陣法本身應該相當古老,它的編制是以1個50兵中軍隊、8個50兵核心隊、108個50兵脅從隊組成。高辛氏帝堯率領1個50兵中軍隊加高辛氏八元率領8個50兵核心隊就是九族,全部是被供養的脫產職業軍人,其他民兵只是跟隨。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組成108個50兵脅從隊,由高陽氏卿舜和高陽氏八愷組成的九卿率領,每卿600兵,全軍排陣變陣全靠熟悉變化的他們來引領,每大夫200兵,每元士50兵。

108個50兵脅從隊就是54個部落,每個部落由兩個不同姓氏的氏族長期通婚組成,也就是「百姓」。帝堯就靠這種軍隊「協和萬邦」。堯舜的時代與夏朝的時代,根據《通典》,最明顯的區別是,堯舜以100兵的部落酋長為1官,只有50多官,而夏朝有「百官」,而二里頭遺址已經發現近百處,很可能是117個50兵隊全擴張聯姻成了100兵隊的部落,每個部落500人或是它的倍數,就是6萬人口或是它的倍數。

大禹時期天下有1300萬人口,分成了幾十個方千里的區域,夏里是250公尺,每個區域62500平方公里,大概是30萬人口,而根據考古,二里頭文化只存在於其中三個區域,這些都是必須依賴夏朝運城解鹽的區域,二里頭文化以外的該區域部落也只能歸順夏朝才能吃到鹽,理論上也就只有100萬人口算是被其影響。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偽書?

二里頭遺址的文明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商朝實際上是用的英國度量衡,因為凱爾特人等部落源自東方,商朝的軍制由孤竹國留給了東北地區,女真就是用的商朝軍制。黃帝時代王(1000兵)、公(500兵)、伯(200兵)、子(100兵)、男(50兵),各國多少都延續這個制度。《通典》記載商朝只有三等爵,源自商朝的鮮卑也只有三等爵,甲骨文商朝早期是「侯、伯、任」,晚期是「侯、甸、任」,後者只在河北小範圍使用,前者主要保留在山東。

大國,商制。五部落國各100兵加屬長100兵就是600兵,也就是乙個200兵部落國、四個100兵部落國一共600兵,女真乙個謀克,300正兵、300輔兵;兩個屬長集團各600兵加連帥600兵就是1800兵,就是乙個方伯,甲骨文小臣薔刻辭消滅的危方伯國就是1800兵;兩個連帥集團、乙個卒正集團各1800兵加三監600兵就是6000兵,女真乙個猛安,3000正兵、3000輔兵。三卿,皆命於天子,就是三監,也就是管仲說的「國高為天子二守」,商朝在霍縣、垣曲、西安、滕縣等要地有城牆遺址,就是殖民城。

三卿、二十七上士,各200親兵,三監的是商族親兵。支援商王時,三監的600商族親兵守三個方伯的城,監管國君和大夫的家眷。5400兵由國君、三上大夫卿、五下大夫率領,每人率領600兵(謀克)。

可以看到,「三監國」大於「方伯國」大於「部落國」。

次國,黃帝制。五部落國各100兵加屬長無兵就是500兵,兩個屬長集團各500兵加連帥無兵就是1000兵,三個連帥集團加卒正無兵就是3000兵。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

國君、二卿各率領1000兵,一卿、五下大夫各率領500兵,國君、二卿、二十七上士各100親兵。

小國,商制。五部落國各50兵加屬長50兵就是300兵,兩個屬長集團各300兵加連帥無兵就是600兵,三個連帥集團各600兵,就是乙個方伯國1800兵。二卿皆命於其君,國君、二卿各率領600兵,國君、五大夫各率領300兵,國君100兵,二卿、五大夫、二十七上士各50親兵。

可以看到,親兵制度是夏商才發明的,殖民監押制度是商朝才發明的。

周朝名義上統治著中國2000萬人中的1300萬人,實際長期統治人口只有200萬人。實際上才200多年,東周以後就基本只能打醬油了

你要是把西漢、新、東漢算一起,也有500年了

把後唐、南唐也算進唐朝的話,也有400年了

兩宋也有300多年了

畢竟劉邦、朱元璋、洪秀全和少數民族都能當中國皇帝,這天下自然越來越亂

3樓:

個人認為,這是因為這三家基本上都只能算是聯盟盟主,不是大一統帝國的緣故。

事實上夏商周三代的統治也不穩定,夏代出現過太康失國的事件,商代也曾經幾度搬遷都城,周更是被人架空。但是只要這種聯盟式的政體沒有改變,我們就不算它滅亡。

比如太康失國之後夏后氏已經被后羿的有窮氏部落打敗了,盟主的位置肯定也被取代了,但是后羿沒有改變聯盟的政體,所以我們仍然把這段歷史算做夏代。

比如商代也有幾次衰落幾次中興,盟主地位也受到多次挑戰,但是這段時期仍然被視商代。

比如到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被架空,聯盟已經是由五霸七國來主宰了,但仍然算是周的時代。

所以,這種聯盟式的國家,只要聯盟沒有解體,國號就不發生變化。

對比西方,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一堆分封制小國組成的聯盟,無論哪個封國的選帝侯當了皇帝,這個聯盟的國號仍然是神聖羅馬帝國,就不能算滅亡。

為什麼夏商周漢四朝就維繫兩千年,而之後的兩千年卻有幾十個朝代?

阿拉福德 都是那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帶來的 一來封建時代越來越熟練的剝削兼併,在和平時期擴大社會矛盾。二是人們越來越學會推翻,禪讓。 宇文 因為年代久遠,記載不全,看不到真面目。按竹書紀年的說法,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 伊奮,命復其...

畢沅《續資治通鑑》中的乾隆改譯遼金元三朝人名是否很影響閱讀?

寧南左侯 哎呀,現在的小年輕啊。歸納以上,可以得出結論 丫就沒讀過 元史 乾龍大帝改書,把元武宗海山改成哈尚,合不合適?然而海山本身就是漢語名字,還改個球的勁。成吉思汗鐵木真,這七個字蒙古人自己寫的都是這七個字,乾龍大帝強行改成青吉斯汗特穆津。你誰啊?青吉斯汗特穆津又誰啊?我在微博叫寧南左猴,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