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劉秀對於西漢的法統是怎樣的態度?以小宗入繼大宗的方式延續劉漢正統麼?

時間 2021-05-30 08:33:48

1樓:

西漢捨棄宋國公族嫡支,以孔子後裔奉殷商祭祀時說的法理依據,就為東漢、季漢的合法性蕩平了一切阻礙,只要你有本事上位,你就是正統,誰敢瞎BB,先拿孔子後裔奉殷商祭祀的事問儒士。

漢武帝劉徹時訪求到姬周後裔姬嘉,尊為周子南君,奉周祀,3000戶。周子南君是史料記載的第一位連姓稱呼的男子,按先秦的規矩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漢元帝時尊周子南君為周承休侯,同時訪求殷商後裔,以備二王三恪。

值得注意的是,漢朝、王莽新朝、曹魏的二王三恪皆是跳過秦朝的。

儒士匡衡、梅福在漢元帝漢成帝時期先後堅持上書請求以孔子後裔取代宋國公族嫡支奉殷祀。漢元帝認為匡衡此說荒誕不經,漢成帝時梅福亦堅持匡衡之說,漢成帝認可了梅福的說法,尊孔子後裔孔何齊為殷紹嘉侯,奉殷商祭祀。932戶。

隨後不久,又將周承休侯、殷紹嘉侯尊為公爵,這是漢朝唯二的世襲公爵。

孔子後裔在後世以聖裔的身份傳承爵位,但是孔子後裔最初是以殷商後裔身份奉殷商祭祀的。

光武帝劉秀最初對西漢是採用承統不承祀的態度,後面面對壓力承統亦承祀,以嗣子身份承統。明朝嘉靖皇帝鬧了那麼多年,無非就是想承統不承祀。

以下附錄原始史料:

《漢書.卷67.梅福傳》

今成湯不祀,殷人亡後,陛下繼嗣久微,殆為此也。《春秋經》曰:「宋殺其大夫。

」《穀梁傳》曰:「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此言孔子故殷之後也,雖不正統,封其子孫以為殷後,禮亦宜之。

何者?諸侯奪宗,聖庶奪適。傳曰「賢者子孫宜有土」,而況聖人,又殷之後哉!

昔成王以諸侯禮葬周公,而皇天動威,雷風著災。今仲尼之廟不出闕里,孔氏子孫不免編戶,以聖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今陛下誠能據仲尼之素功,以封其子孫,則國家必獲其福,又陛下之名與天亡極。

何者?追聖人素功,封其子孫,未有法也,後聖必以為則。不滅之名,可不勉哉!

……初,武帝時,始封週後姬嘉為周子南君,至元帝時,尊周子南君為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使諸大夫博士求殷後,分散為十餘姓,郡國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孫,絕不能紀。時,匡衡議,以為「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通三統也。

其犯誅絕之罪者絕,而更封他親為始封君,上承其王者之始祖。《春秋》之義,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絕。今宋國已不守其統而失國矣,則宜更立殷後為始封君,而上承湯統,非當繼宋之絕侯也,宜明得殷後而已。

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遠不可得;雖得其嫡,嫡之先已絕,不當得立。《禮記》孔子曰:『丘,殷人也。

』先師所共傳,宜以孔子世為湯後。」上以其語不經,遂見寢。至成帝時,梅福復言宜封孔子後以奉湯祀。

綏和元年,立二王后,推跡古文,以《左氏》、《穀梁》、《世本》、《禮記》相明,遂下詔封孔子世為殷紹嘉公。

2樓:nerd

劉秀說設使成帝復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沒什麼問題啊。劉秀靠本事奪得天下,並非靠謀反作亂手段。 明英宗被俘,代宗有所顧慮,不想接回英宗,于謙勸說大位已定,還是接回英宗。

即使你以前是皇帝,名分已定的情況下,現任皇帝肯定不會讓位。

3樓:士燮

如果只論漢朝的法統,劉秀可以說是「小宗入繼大宗」。

劉秀作為景帝子長沙定王之後,是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和漢成帝劉驁、更始帝劉玄是平輩族兄弟,也是漢哀帝和漢平帝的族叔。景帝之後的漢朝法統在武帝一系,劉秀是不具備繼承大統的優先權的(除非武帝的後代死絕了),所以只有入繼大宗,法統上劉秀的皇位才來的合理。於是按照輩分,劉秀認了宣帝為祖父,元帝為父親。

4樓:

看了各位的回答,真是覺得慘不忍睹。其中原因一方面某個地方的當年明月所毒害的,當年明月居然認為在大禮議的事情上,嘉靖皇帝是對的,如果大家看過聊齋志異的話就知道了。在中國古代的迷信(這也是中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中,大宗絕祀,那是要降災小宗的。

當然變通辦法也不是沒有。很簡單的乙個道理,你可以用武力打下江山,但是你憑什麼要別人向你交稅?對於現在這些啃老的人來說,他們真的是形同禽獸,沒有一點,財產權的觀念,好像理所當然的該是自己的。

5樓:撲天雕李應

劉秀上位大夥兒皆大歡喜,這就是他的天命嘍!

我更感興趣的是劉皇叔如果入主中原,世人將會如何看待三代劉氏江山!可惜皇叔沒那個命。

6樓:白衣楚客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禋於六宗,望於群神。其祝文曰:

「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發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

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

』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

』敢不敬承。」於是建元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為高邑。

劉秀登基時的祝文,選自《後漢書》,這裡面說的很清楚i:

第一:這是上天眷顧,受命於天!

第二:這是我自己憑本事打下來的!

第三:圖讖再次表明是上天之命!

劉秀打下天下,當上皇帝,那是西漢皇帝沾了劉秀的光,不是劉秀他們上哪啃冷豬肉去?人家劉秀打天下時可是一刀一槍的幹的,可不是到哪都要說一遍自己是某某漢朝皇帝後裔!

再看東漢宗廟制度: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廟於雒陽。四時祫祀,高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余帝四時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臘,一歲五祀。

三年正月,立親廟雒陽,祀父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時寇賊未夷,方務征伐,祀儀未設。至十九年,盜賊討除,戎事差息,於是五官中郎將張純與太僕朱浮奏議:

「禮,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親。禮之設施,不授之與自得之異意。當除今親廟四。

孝宣皇以孫後祖,為父立廟於奉明,曰皇考廟,獨群臣侍祠。願下有司議先帝四廟當代親廟者及皇考廟事。」下公卿、博士、議郎。

大司徒涉等議:「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廟,代今親廟。兄弟以下,使有司祠。

宜為南頓君立皇考廟,祭上至舂陵節侯,群臣奉祠。」時議有異,不著。上可涉等議,詔曰:

「以宗廟處所未定,且礻合祭高廟。其成、哀、平且祠祭長安故高廟。其南陽舂陵歲時各且因故園廟祭祀。

園廟去太守治所遠者,在所令長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號曰中宗。」於是雒陽高廟四時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

西廟成、哀、平三帝主,四時祭於故高廟。東廟,京兆尹侍祠,冠衣車服如太常祠陵廟之禮。南頓君以上至節侯,皆就園廟。

南頓君稱皇考廟,鉅鹿都尉稱皇祖考廟,鬱林太守稱皇曾祖考廟,節侯稱皇高祖考廟,在所郡縣侍祠

也就是說:漢高祖劉邦,太宗漢文帝,世宗漢武帝和漢宣帝、漢元帝一起在洛陽的高祖廟中祭祀(漢朝特別是西漢皇帝原本是一人一廟),漢成、哀、平三位皇帝在長安的漢高祖廟中祭祀,劉秀自家祖先在老家祭祀,但人家是一人一廟。這裡就看出了,劉秀內心只認劉邦,所以定都洛陽時就在洛陽給他祖先劉邦立廟,自己直系祖先當然更重要,所以開始就在洛陽立廟。

十幾年後,文臣閒著沒事不是就開始議論了,所以取了個折中辦法把西漢五個皇帝放在洛陽高廟中祭祀,其他幾個就還在長安高廟祭祀,自己直系祖先在老家祭祀,但人家是各自有廟。西漢那幾位只能蹭劉邦的廟住著了。

西漢皇帝對於劉秀而言,有幾位確實是自己先祖,該祭祀。有些則不是直系先祖,但是從禮法上又不得不祭祀,那就給你們幾塊死豬肉,你們給我個高貴背景算了。說什麼繼承西漢,根本扯不上,我這皇位又不是你死的時候傳給我的,還要我給你做兒子,想都別想,老子祖上人人有廟,你們只能在我老祖先劉邦高廟裡蹭碗飯。

7樓:倪少

打出來的啊!位面之子,天命所歸。外加超強實力。

「現在的局勢,即便是成帝復生,都不能控制,何況你這冒充成帝兒子的傢伙?」千年之後的另一位位面之子朱元璋表示,這話我很贊同!朱五四生前大概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是皇帝命。

贏了開國元勳,輸了戰犯,如此而已。

8樓:風雨雲台

你這個問題問得我懵比了,古往今來有人對劉秀的正統性提出疑問?他是皇室後裔這一點目前沒有任何爭論吧,況且劉秀開創的東漢王朝不是從西漢繼承而來,是推翻新莽而建立。乙個劉姓皇室後裔,推翻篡漢的新莽政權,這還需要去論證正統性?

東漢名為繼承實為開創,從血統和實力這兩個角度來看,他的正統性根本毫無疑問。你認為當時的哪個劉姓皇室後裔比劉秀更有資格成為東漢的皇帝?劉秀稱帝的過程你可以去認真看一看,看看他跟絕大多數開國皇帝的相似性。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劉秀的東漢是他的河北、南陽集團辛苦打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們那個集團辛苦經營而得來的。

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後,西漢諸侯有復國的嗎?

其實很多吧 前漢劉賀的海昏侯國一直傳到東漢 漢書王子侯表和武五子傳 孝宣帝玄孫劉般在東漢被封為居巢侯奉楚孝王祀 後漢書劉般傳 其實宗室復位的很多吧,只是後漢書覺得無突出事蹟就沒必要記載。 楓無諺 收之桑榆 已經答的很完善了,我只想補充一點。蕭何後人也在東漢復封。行至長安,乃制詔京兆尹 右扶風求蕭何 ...

為什麼劉秀的俗稱是光武帝,不用加上朝代

藏在書裡的蟲子 為什麼愛新覺羅福臨是順治帝,不用加上朝代?為什麼愛新覺羅玄燁是康熙帝,不用加上朝代?為什麼愛新覺羅胤禛是雍正帝 經指正,已經改過來 不用加上朝代?為什麼愛新覺羅弘曆是乾隆帝,不用加上朝代?為什麼愛新覺羅載湉是光緒帝,不用加上朝代?為什麼李隆基是玄宗皇帝,不用加上朝代?為什麼鐵木真是成...

光武帝劉秀真是因為聽了梁鬆的讒言才罪責馬援的?

big大鱷魚 不過一些領導確實不太愛積極上進的員工,即使員工有顆不謀求作領導的熱心。這應該是一種弱者心理,雖是劉秀,也可能有 通鑑中,馬援死後,引用朱勃的往事,其中馬援面對年輕上進的朱勃,也不免有些弱者心理。由此可以窺探司馬光的一些意思吧。教訓就是作員工的,哪怕再積極上進,也要看著點領導眼色,別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