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小族統治大族的模式,是否會成為其滅亡後部分滿洲人改名的原因之一?

時間 2021-05-05 22:54:06

1樓:徹夜火

清朝作為乙個大一統王朝,滿族作為乙個處於統治階級的民族,那必然全國各地應該都有旗人是吧。可是男方滿族人為什麼這麼稀有,這個問題你考慮過嗎?

2樓:飛奔的世界

因為漢化了。因為漢語的習慣乙個地名就像前郭爾羅斯,一般人們就會稱前郭,呼和浩特簡稱呼市。由於漢語結構姓就會逐漸變成這種單音節的字。

或者雙音節。上古時候漢地十八省地區姓氏眾多,名字各異,民族各異。但最後都成為以單音節或者雙音節的姓為主。

由於回族也用漢語,所以莫哈默德就寫成單音節的馬了。不信看看西南的很多少數民族,姓不也因為漢化後逐漸變成單字了嗎?看看蒙元,就在中原的漢化了。

所以姓也是以單字為主。而那些沒有完成漢化的還是在草原用蒙古族長長的姓。

3樓:茉倒一大片

母親滿族,聽姥姥說:當年就是因為怕被殺,所以才改的名。

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承認,難道兩百年祖先殺過人,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用報仇的名義去殺人嗎?

4樓:Alyti

實際上,在清朝滅亡之前,就有滿姓蒙古姓向漢姓靠攏的趨勢

⑵.蒙古族郭爾羅斯氏,亦稱豁羅剌思氏、火魯剌思氏、郭爾羅特氏等,在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郭爾羅斯氏多冠以漢姓為何氏、郭氏、高氏等。

⑶.蒙古族夏日高勒氏,亦稱夏日豁勒氏、夏日古勒氏,世據夏日哈(今青海都蘭),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有漢姓何氏、夏氏、黃氏等。

⑷.據史籍《滿漢大臣傳》記載:蒙古族莽努特氏,為喀爾喀蒙古的乙個部落,今中國河套以北、蒙古國、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南廣大地區均有莽努特氏族人分布,而且是蒙古國的主要姓氏之一。

在清朝晚期以後,中國境內的蒙古族莽努特氏多冠漢姓為何氏。

⑸.蒙古族克什克騰氏,以地為氏。克什克騰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賜軍隊的「卻薛臺」稱號,即親軍衛隊,清朝時期稱克什克騰旗,後多冠漢姓為何氏、和氏。

也就是說,清中後期就已經出現了大範圍的改性

當然,小族對於大族,避免不了會被漢化的命運

但是我說這些是想表示,該問題後半句是錯的,望改正

5樓:和平縣王平

漢民族意識的強化是清朝滅亡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還包括科舉制的取消,外國列強經濟掠奪等。

清朝剛滅亡時,是漢民族意識最強的時候,強到嚴重排斥滿洲人,滿洲人為避殺身之禍,紛紛改名。

孫中山見勢頭不對,再強化漢族意識的話,會導致不可控的結果,於是推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強化中華民族的整體意識。

6樓:北胡南越大淨大濁

遼金元清四朝末路無根,本不在以小治大或以寡御眾,而在於徒能留敵作隸,既不知合盟為一,又不願待友為親,亦不能化仇為盟。

遂使天下崩解,族裔飄散,遼金族類今已不見,元清血脈唯餘虛名。

7樓:核平天尊

很多人說怕被報復,確實是!

還有另乙個原因,就是不能延續祖上的輝煌,現狀辱沒先人,乾脆改姓吧!有同學祖上寧安縣,據說流放寧古塔過去的,姓唐,某滿族大姓改的(他說過原本姓氏但我忘了),就是這個原因!

8樓:柳突破

其實,與其說滿族人改姓,不如說滿族人取姓,我們本來不但沒有漢姓,甚至沒有滿姓。滿族的「hala」和漢族的「姓」僅僅是對應關係,而不是等同關係。拿題目中的「葉赫那拉氏」舉例,在滿洲實錄裡,有如下記載:

Yehei aiman i da mafa menggo gurun i niyalma, hala tumet, janggebungge bade tehe hulun nara halai aiman be efulefi, terei babe salifi nara hala oho. Amala yehe gebungge birai dalin de gurun tehe seme gurun i gebu be yehe sehe.

原文為滿文,漢語翻譯如下:

葉赫國始祖蒙古人,姓土默特,所居地名日璋,滅呼倫國內納喇姓部,遂居其地,因姓納喇。後移居葉赫河,故名葉赫。

文中提到的「yehe」與「hada」,還有沒提到「ula」以及「hoifa」,雖然分屬四個不同的「gurun」,但都是「nara hala」,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以及「輝發那拉」,在這四個「gurun」中,所有人無論國主還是部民有沒有血緣一概是「nara hala」。雖然「葉赫那拉」是蒙古人篡位,「輝發那拉」是外姓人鳩佔鵲巢,只有另外兩支是土生土長的「nara hala」。

所以你們真的確定滿語的「gurun」等同於漢語的「國」,「hala」等同於漢語的「姓」麼?我們本來就沒有姓,何談改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題目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如果你還有異議,不妨再往下看。

滿族人有「稱名不舉姓」的傳統,幾乎就沒有同時出現「姓名」這種組合的情況。凡是你能看到的古代滿族人「姓名」姓名連著寫的只有兩種情況:一、現代漢語語境下入鄉隨俗;二、歷史題材文藝作品的作者常識不過關。

所以說,滿族人改姓之說無從談起,只能說是取姓。而取姓從金朝時就開始了,我姓「那」,所以就接著用「nara hala」舉例。金朝時,「nara hala」就根據發音相似選了「納蘭」作為漢姓,後來又有了「那拉」、「納喇」等等不同的譯法。

現代的「nara hala」在關外的多以「那」為姓,而關內多以「gurun i gebu」取相近讀音,比如「葉赫那拉」姓「葉」,「烏拉那拉」姓「吳」。

本來就是音譯,譯成什麼有區別麼?如果要保持原意不變,「yehe nara」應該譯成「偉大的太陽」。要真的是為了避禍,我們有必要選擇讀音或者含義接近且一看就是外族的「那」作為姓氏麼?

雖然《百家姓》裡有「那簡饒空」,但漢族的「那」姓主要都在南方,北方的「那」姓八成滿族,一成蒙古族。

在歷史的長河中,任何乙個民族的語言、文化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改變,民族的融合(從土默特到那拉)、居住地域的改變(那拉的四大分支) ,都會造成使用漢字音譯記錄的姓氏發生變化,甚至由於記錄的時代不同,記錄的人使用語言的不同, 都會出現文字上的差異,你們的姓氏變化小,其中就沒有象形文本不表現音變的功勞麼?

還是那句話滿族的姓氏,起碼我的姓氏,隨著朝代的更迭,始終傳承並且從未有根本的變更。

原回答如下:

Emu de oci, meni yehe nara hala serengge, han i niyaman uwe waka. Tere bade, ememu manju niyalma ahana deri dosikabi, damu ememungge dosirakū bihe. Ese sini gisurehe baita minde dalji akū.

Jai de oci, mini aiman i da mafa monggo gurun i niyalma inu, hala tumet, gebu singken darhan, jang gebungge bade tehe hūlun nara halai aiman be efulefi, terei babe salifi nara hala oho. Amala yehe gebungge birai dalin de gurun tehe seme gurun i gebu be yehe sehe. Tuttu ofi, be ainu hala be jai halaci ojorakū.

Ilan de oci, gucu si getetuheleme saci acame, aikabade dulimbai gurun be mukdenbuki seci, meni manju niyalma de kura gaijara anggala, irgeten i falindere be ibenebure de isirakū. Ume meni yargiyan bata de bargiyabumbi. Faanducina!

最後用漢語問你一句,你家沒有改過姓麼?那麼,作為炎黃子孫的你,想必是姓姜或者姓姬吧?如果不是的話,我也想問問你是怎麼看待的,是不是也背叛了炎黃二祖?

清朝如果沒有遇上西方的工業革命,會以什麼方式滅亡?

netsys 肯定會被農民起義推翻 但不是太平天國,因為沒有西方傳教士,洪秀全同學還在高考補習班 但新上來的農民起義領袖,瞬間變成皇帝,傳N代,上層變得腐朽不堪,下層民不果腹,民怨沸騰,再來一次。持續到無窮。中國真是個很神奇的國家,封建主義持續時間之長全球唯一。直到西方傳來了共產主義思想,徹底消滅了...

SSG是否會統治一段時間的LOL世界比賽

小尚同學 瀉藥我個人不認為ssg還是會繼續保持強勢,首先隊內選手幾個人的風格都是很明確的,這次ssg在世界賽不能說他是最有統治力的隊伍,甚至都不是最有統治力的南韓隊伍,ssg贏了世界賽是一連串運氣好的結果,不過實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新版本符文大改,對職業賽場的影響不明,個人感覺新版本更注重前期,可能...

如何評價理綜考試的模式?是否會違背教育的本意?

大笨蛋啊 我感覺理綜這種模式不可取,我是很討厭理綜模式,時間跨度大,題量大,知識跨度大。雖然說大部分不是難題,中等題居多,但我認為影響理綜分數的主要因素中,做題的模式大於知識掌握的程度。考的是怎麼做題,做題順序,而沒有太注重側重對知識點的理解。還是分開考比較好,分開考,學科精度高,題的深度較大,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