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看二十四史有什麼用

時間 2021-05-11 14:00:32

1樓:

其實相反我覺得你只是沒有學習的門徑,所以問了這麼乙個模稜兩可的問題,你並不知道二十四史代表的什麼,以及史學的傳承脈絡。

並不是說喜歡歷史,想深入學習就必須要把二十四史當做現在教科書一樣的學習,你要知道一點古人學習也不會把正史當教科書一樣學的,頂多學習《尚書》和《春秋》這樣的經典。

中國有傳經的傳統,你自己應該明顯感覺到春秋戰國的經典,明顯比之後的古文要更晦澀難懂。漢初文帝的時候就只有乙個人懂《尚書》了,有興趣可以看羲娥傳經的典故,之後更造成了延綿幾千年的古文經和今文經爭端,所以每個時代的古人都有和我們一樣的困惑,怎麼讓現在的人理解經典。兩漢的古文還能直抒情感,到了南北朝就變得辭藻華麗到處用典,一直要到唐以後韓愈改革才有了轉向,你看韓愈的詩非常的大白話。

因此傳經的傳統其實是需要人指點的,閉門造車是不可能自己領會的,這就需要你去頂尖的學府是請教老先生們。拿二十四史來說,多少名宿大家終其一生都只能弄明白其中乙個朝代大概的脈絡,二十四史只是正史,拿《三國志》來說後世到了劉宋就看不懂了,又讓裴松之做注,整整比原書多了幾倍的字數,再之後又看不懂了於是《三國志集解》又誕生了,一部三國志都如此,更別提其他的了。這是一代一代人不斷的去做註解,又不斷的傳下去,這個脈絡是很難自己理清楚的。

但是並不是沒有用,文史是不分家,中國傳統教學就是背誦,用文海戰術強行讓幾歲孩童背通經典,然後靜待生根發芽。訓練的其實是複述的能力,和現在寫日記一樣,你如何去歸納這麼多文章就需要有移情的能力了,我在初中的時候大概就能把從堯舜禹啟開始的朝代順序理清到現代,這非常的有用。學歷史一定要左史右圖,你首要的是搞清楚前後的順序,不然整個思路都是混亂的,你根本不明白這個事件是基於乙個怎麼樣的背景,應該會有乙個怎麼樣的結果,純靠背根本難以想象,要有多少不眠夜。

而圖以前是看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現在網路很發達了,已經很容易獲取更精細的地圖了。

當時我是順著維基百科挨個皇帝年號的往下看事件,就當看故事,你會發現很多非常有意思皇帝,這些故事構成乙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看的越多就會有更多的疑問,一些朝代的滅亡原因,為什麼鹽鐵要官營,為什麼是這樣的制度等等。至少我認為這些對我後來的政史地文幫助巨大,這四科是這樣的聯絡緊密。

不要去硬啃正史,順著你感興趣的看,自己去歸納記憶,關鍵是帶問題去看,更重要的是下判斷,歷史一定要能下判斷,重點不是你的論斷對不對,而是史觀的轉變,在這裡要明白,歷史也是一種世界觀。

打這麼多是因為我深感現在的教育,沒有立志的灌輸,學文最重要不該是自我的覺醒麼?你要明白你與這個世界是有聯絡的,不是分數,不是工作,不是金錢,只為自己啊。

這比什麼都重要

2樓:黃藥師

這真是個好問題,十五歲,在國內大概是上高一的年紀,正式準備蓄力三年參加高考的時候,這個才是你最重要的事情吧!

至於有什麼用,老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總是有道理的,二十四史是頂級權謀,看懂了受益終生,當然十五歲還真不是你把主要精力放在二十四史上的時候,好好學習吧,少年!

3樓:禹書鄰

可以提高文言文水平,

作為乙個中學生,這是最重要的。文言文語感出來了,自然文言文閱讀能力就會有飛躍。建議先看史記,至少刷兩遍,第一遍精讀,借助譯文讀懂每一句話,第二遍略讀,培養語感。

4樓:風雨雲台

看書不談是否有用,我覺得看書本身就是一種娛樂,沒必要神話看書。但是從另外乙個角度講,在十歲的年齡,你看書肯定比打遊戲有用!!!

5樓:

看書如果要社會到「必須要有什麼用」上,那就不看了吧。

年紀輕輕,和朋友打打籃球,打打遊戲,遠比鑽研史料有用,和有趣的多。

6樓:阿蒙德

不推薦。

作為乙個看過的過來人,我負責任的告訴你,這種書沒點閱歷是看不明白的。

中學時代是很寶貴的,實際上這個時間段還是推薦好好學習。

你這個經歷就好像我13歲那年看的周易一樣,其實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什麼用都沒有。我真正懂一點周易,也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專門選修了老師的專業課《周易》與人生,聽一位了讀了三十年的老師講了乙個學期,然後業餘研究了小一年才算稍微了看懂了一點點。

之後我才知道之前其實就是白讀的而已。所以,我現在和人說我研究周易也是從大二算起,到現在差不多10年的時間,從13歲到大二的那些年我其實是不算在內的,因為當時完全連門都沒入。

二十四史我也看完了,所以我知道這裡面挺深的,你這個年齡段真心看不懂的。

當然,你要是陸績、王弼那種少年天才當我沒說。

題外話,你看了三國志和晉書,那麼你知道這個兩個人到底有多天才嗎?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真心沒看懂。

7樓:落葉

對以後學科班歷史、做歷史研究意義沒有那麼大。

但是對於語言文字素養、歷史基本素養的培養還是幫助很大的。

至少你的語文成績、歷史成績、政治成績、地理成績絕對是有大幅提高的,再把英語和數學按部就班學好,考個好大學沒有問題。

對於一些歷史事件、時事政治的看法也逐漸會開始形成乙個自己的認知和世界觀,可以脫離一些低階趣味。

這個年紀只要是正經的書籍,讀什麼都好。

中學的程度,說實話,只要認真讀好書,無論是對學習成績還是個人素養,提公升還是非常大的。畢竟和你同齡人,有一半的人讀不了普高,讀了普高的人裡面,有一半的人只能讀個帶專。

8樓:低調制勝

如果時間、條件允許,總是有用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可以看一些勵志的傳記,比如史記的孫子吳起列傳、太史公自序等等。如果不限於二十四史,還可以看左傳、資治通鑑等編年史,可以重點看戰爭的部分,思考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並聯絡當今世界時事。

比如左傳裡描述的春秋時代,晉楚秦齊幾個大國關係,與當代美、俄、中的國際地位和關係在某些方面還挺像的。

9樓:胡明路

沒有什麼大用。但可以培養對於歷史的興趣,自己摸索一些學習歷史的方法

1,在你的這個階段,沒有樹立正確的史觀,沒有掌握正確的史料學習方法,看史料也就當個人物故事書看,由於字數多,可能還看得囫圇吞棗。

2,史書當中重要的一些志,比如職官志,藝文志,禮志,地理志,食貨志等等。在你看來可能比較枯燥,不如人物列傳生動。但這恰恰是歷史研究的重要部分。

3,中國有明史專家,有唐史專家,有宋史專家,就是沒有通史專家。中國歷史悠久,朝代眾多,史料浩如煙海。貪多嚼不爛,沒有基礎的前提下一味求多,那就是看了後本忘前本,兩頭都抓不到。

所以建議你只挑一兩本感興趣史書的深入地看,《史記》是很好的選擇。看得同時可以在網上蒐集相關的資料做對照佐證,等到學識增加,知識面拓寬的時候,再來考慮量的問題。

10樓:一石

看完史記和三國志很厲害了。史記三國志我都是大學才讀的。

不建議繼續看下去了,除非你打算將來研究中國古代史。

如果不是,你看二十四史的時間可以用來看其他的書。時間成本很貴的。

我在高中看過一套中國通史,別人都學習,我到圖書館借書看中國通史幾十本讀下來,主要看了軍事史和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之類的其實就直接跳過去了。整體效果到現在其實啥都不記得了,讓你說你肯定記不住啥東西,但是別人提到了,你能知道被人說了啥。人名基本記不住,但是歷史事件多有印象。

後來我上大學後借歷史系的人看他們的課本看中國史世界史,圖書館讀過一種版本的世界通史和幾種版本的世界簡史。整體下來我感覺我對歷史的掌握應該比一般的歷史系本科學生應該好點吧,自我感覺。所有歷史脈絡基本能把握,重要歷史人物基本能了解。

從小讀歷史讀到現在,有以前對傳奇人物故事感興趣,到對戰爭歷史重要事件感興趣,到後邊對經濟發展史社會發展史感興趣,到現在其實感興趣的是歷史發展框架的各種解讀。

不知道你讀二十四史有什麼目的。但初中就能讀下史記和三國志那一定是有興趣在其中的。興趣還是很有價值的,別浪費了。

我雖然沒有讀過二十四史恰好也只是讀過史記和三國志,但我對二十四史的評價不高,簡言之就是王侯將相史。而且二十四史是中國傳統史觀編撰,思想陳舊狹隘;基本都是紀傳體歷史事件沒有巨集觀感覺,歷史像故事一樣分散在人物誌中,讀起來不痛快。

假如你要從讀史的角度看歷史的話,建議你還是讀通史,世界通史和中國通史。至於什麼版本,初中生估計你也讀不出深度來,讀歷史故事和脈絡就好,啥版本都可以,乙個版本就夠。由於有高考,選文科的話亂看各種思想下的歷史並不是乙個聰明的選擇;上了大學再看各種版本,感受各種歷史解讀模式。

你要是對古文化感興趣的話,古代各種出名的書籍都可以試著讀一讀,不要鄙視任何古書,也不要崇拜任何古書。譬如四書五經被好多人鄙視,說封建思想等等,其實你要把這種書當做了解古代讀書人怎麼想對啥書反而四書五經是很重要的書籍;詩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讀書人共識基礎,四書五經則是西漢之後的讀書人共識基礎。又比如易經道德經被玄化了,也沒有必要崇拜,試著讀其原意,你也不難理解,讀完後也不會覺的有多神奇。

比論語早的幾本書不好讀,帶著字典讀還缺字需要一點腦補外;論語之後的書基本上不缺字帶著字典就能自己讀懂了。

11樓:

若是興之所至,十五歲是看什麼都可以的,因為你在最好的年紀有大把的時間。這時候的二十四史,換成武俠,言情,動漫,都是一樣的。

如果是為了提高自已的閱歷和文化,建議不要那麼早。因為年紀大時,可能才真懂。我十二三歲看紅樓夢,和現在看紅樓夢,簡直兩本書。

如果決心要看,看前四史即可。深究起來,史記一本足矣。

12樓:嚶嚶英

膚淺發言來了:

上課時候裝B裝的一溜一溜的

做古文閱讀時候發現遇到了自己「熟人」的傳記,不覺得這題做著特別爽嗎?

別人連讀音都搞不清時候,你已經掌握了這個字的N種意思,不覺得自己俯瞰眾生嗎?

讀書人的事,那能叫驕傲嗎?(不是)

還有一點……

看看古代人的沙雕人生挺有意思的

13樓:熵殤

瀉藥。我剛好比你這個年紀更小一點的時候看過前四史。

直接的作用就是語文會很容易考好,作文寫起來旁徵博引,如水銀瀉地般酣暢淋漓,不再有擠牙膏的痛苦(當然我也看了很多其他的書,不能完全歸功於前四史)。你這個年紀不建議看白話版,十五歲培養文言語感還不算晚。要是看文言文覺得困難,可多看幾遍看三國演義,循序漸進,三國演義的文言白話某些部分比較接近文言文的。

我13歲的時候開始看三國演義,當時痴迷三國,為了在網上論壇,bbs裡三國板塊和人撕逼、寫文裝逼,反反覆覆看了不下幾十遍。之後的最大感觸就是閱讀文言文大為輕鬆。前四史除了史記外其他三部我當時是走馬觀花看的,主要是相比史記文筆敘事略顯辣雞不太看得下去。

史記除了個別章節外基本都看過很多遍,史記的文筆和敘事水平幾乎完爆後面的二十三史流水賬,很值得反覆看。這個年紀多看之後,自己寫些文言文也不會覺得太困難。最好再看看古文觀止之類。

其他的作用…不讀相關專業可能基本沒有,格局和眼光會潛移默化的變好一點吧。

為什麼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又為什麼將二十四史稱為正史?

amos 1.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就像我們小時候的歷史教科書一定是階級鬥爭歷史觀。所謂正史都是政權組織編修,文官系統主導的,而文官系統遵循來自三代 公天下的理想政治年代 的史官價值導向。這是中國政治傳統的一部分,所謂煌煌青史,春秋之筆,另亂臣賊子懼。它承載了中國文明對善惡的辨析,政權功過的界定,社會...

三十歲開始讀二十四史來得及嗎?

安敢不rap 要是興趣的話當然來得及,看你的目的。要是為了學習人生經驗和智慧型二十四史比較好。要是為了更好的了解當今社會執行機制的來龍去脈我覺得世界近現代史更值得讀一下 沈風 小時候開始讀?你確定那個時候的你讀的懂?這種書不是看幾歲讀,而是看你能花多少時間去讀,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讀,讀了一邊又一遍。 ...

魯迅為何說他看二十四史看到的都是吃人兩字?

這個,不用說太多,聽百家講壇吧。基本都是大學教授,基本都是看過正史。基本都是殺殺殺。舉個例子,王立群讀史記。文景之治,然後漢武帝。都是聽了半截,不是講的不好。感覺太黑暗了。殺朋友,殺功臣,殺媳婦,殺兄弟,殺兒女,殺爹. 尤裡烏斯 趙四 乙個正常人打杜冷丁,大家可以說他吸毒 但是乙個不明情況的人打杜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