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得其狗」是對諸葛誕的貶低嗎?他的真實才能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09 11:55:15

1樓:不近女色董太師

有的人啊,書讀得不多,腦子卻太活了。

古之兵書《六韜》分文、武、龍、虎、豹、犬六卷。這是以兵書的內容來形容三位的才幹

不是侮辱,只是模擬,不要聽風就是雨的用現代人思維生搬硬套。

2樓:量產型閒人

大蛇無雙裡,諸葛亮忽悠諸葛誕:「龍是看不到的生物,無法捉摸;虎雖兇猛,會傷人;只有狗非常忠誠,是人類的朋友。所以,說你是狗,實際上是在誇你啊!」

諸葛誕聽完以後凌亂了……

3樓:允諾

統帥80多,武力70多,政治80,智力70多,魅力80多,兵種還好,諸葛公休先生可是三國志後期人才凋零時都督級別的人才啊

4樓:tom

龍虎狗,在中華文化中是標準搭配,不涉及貶低。

比如公孫策進三道御扎,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難道是褒乙個貶乙個嗎?不可能啊。

比如北洋三傑,王龍、段虎、馮狗。這王士珍明顯不如馮國璋啊。

5樓:UvUmeow

《世說新語》的這一篇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對諸葛亮的無限景仰和崇拜之情,而非貶低諸葛誕。事實上對諸葛誕也沒有貶低,反而略有抬高。

全篇對諸葛亮本人只是略一提及,反而極言諸葛誕、諸葛瑾如何如何牛掰;在極言諸葛誕如何如何牛掰的時候,也不是正面陳述,列一大堆頭銜,而也是側面對比:

「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

這個評價看似輕描淡寫,但其實分量一點都不輕。夏侯玄何人?魏晉之際曹魏宗室的代表人物,正始年間首屈一指的大名士,魏晉玄學的開創者。

雖然在與司馬氏的爭鬥中最終失敗,但時人對他的品格和才學是一致推崇的。

《世說新語》提及夏侯玄的次數頗多,都是正面描摹,對司馬氏反倒不怎麼感冒。晉室南渡後的一眾名士,在夏侯玄面前都算是後輩。夏侯玄很有見識,而且也是鐵骨錚錚的人物,只是軍事才能頗受詬病,但不失為一時俊傑,例如鍾會評價姜維,也是拿夏侯玄來比較。

諸葛誕能得到這個評價,實已算得上曹魏朝堂的第一流人物。如果不是因為反叛,起碼不在田豫、郭淮之下。

「瑾在吳,吳朝服其巨集量」。

這一句評價的分量不必多說了。南朝立國在江東,對孫吳政權一向是褒多於貶。能讓整個東吳服其巨集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何況他的後輩還出了諸葛恪這樣顯赫一時的權臣。

全文到這裡就戛然而止,這個收筆收得絕妙。諸葛誕、諸葛瑾都說過了,主角諸葛亮呢?作者之意,已經很明了了:

一虎一狗,都已經如此不凡,龍還用得著多說嗎?武侯的蓋世功名,誰人不知,哪還用得著絮叨?武侯的才能,又豈是幾句話能寫得盡的?

在《世說新語》中可以找到不少這種例子。整個魏晉時期,普天下的人物,對諸葛亮可謂推崇備至。比如:

郗司空拜北府,王黃門詣郗門拜雲:「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驟詠之不已。

郗倉謂嘉賓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語殊不遜,深不可容!」嘉賓曰:

「此是陳壽作諸葛評。人以汝家比武侯,復何所言!」

什麼叫國際巨星啊?(後仰)

諸葛誕的才能也絕對不差。攪動淮南局勢,讓司馬師頭疼不已。身死之日,麾下百餘人慷慨赴死,有田橫之風。官至征東將軍,曹魏的方面大員,算得上能臣了。

有趣的是,《世說新語》對諸葛誕也有這種側面的著墨,是關於他女兒的:

王公淵娶諸葛誕女,入室,言語始交,王謂婦曰:「新婦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婦曰:「大丈夫不能彷彿彥雲,而令婦人比蹤英傑!」

公休者,諸葛誕字。彥云者,王凌字。兩人是兒女親家(順帶一說,諸葛誕與司馬氏、夏侯氏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面對一句玩笑話直接懟回去,損了一把丈夫的同時,順帶把兩人的老爹誇了一頓——諸葛誕女兒的智力和情商都很高,也很有豪氣,六朝最推許這種人物。女兒如此,其父可知,家風可知。

6樓:頭像狗頭保命

是貶低,但也只是說他檔次上不如其他兩個,不是說他一無是處。

包大人有三道鍘刀,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表示的是不同的用途,不是讓你不拿狗頭鍘當回事。

7樓:

鷹犬,爪牙,在古漢語中都是褒義。

狗主要的含義還是忠臣。

諸葛誕以公之才殉節淮南,其子諸葛靚不仕晉朝,都是當時氣節的代表。

吳國滅亡後,作為人質的諸葛靚歸晉,但不做官。晉武帝司馬炎追到廁所,請求諸葛靚的原諒。

8樓:

原文:諸葛理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怎麼這麼多人糾結這狗是功狗還是獒犬呢?這段話不就是古代文人愛用的春秋筆法而已嘛。

這次比賽前三名成績都不錯,第三名打破了亞洲紀錄,第二名打破了世界紀錄——第一名呢?我不直接說他怎麼樣,你們自己體會吧。

所以,這段話真正的主角是沒有正面闡述的諸葛亮啊,只不過是通過寫兩個不如他的親戚表達出來而已。

至於是不是貶低諸葛誕,貶低參照物了怎麼體現主角的高度?

9樓:人海

並不是貶低的意思,只不過當時的意思不一樣。

原話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分別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

孔明在蜀漢為丞相,子瑜在東吳為重臣,公休在曹魏為大將軍。「狗」就是功獒,諸葛誕作為征東大將軍,也是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才評定的功獒。

10樓:

不能說貶低。

諸葛誕本人沒有那麼糟糕,否則不可能鎮守一方掌握兵權。

但是跟諸葛瑾和諸葛亮比,說他是狗不委屈他。

如果諸葛誕有諸葛瑾那兩下子,能在淮南上演公孫家故事。

如果諸葛誕有諸葛亮那兩下子,三家就不是歸晉而是歸齊,皇帝就不姓司馬姓諸葛了。

11樓:人生長恨水長東

狗 ?…

也就是到了現代才成了貶義

單身都成狗了,罵人是狗…額,我覺得很多人不如狗的,罵人是豬……豬除了胖,未必比你傻,人家只是豬,不是人類而已,豬不笨啊,

12樓:琅邪楊文理

個人以為,不必深文周納,這就是在品評人物才幹。

搞鬥獸是當時的風尚,譬如龐統評價懷橘陸郎與顧劭的才能高下:

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勣、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張勃吳錄曰:或問統曰:「如所目,陸子為勝乎?」統曰:「駑馬雖精,所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豈一人之重哉!」

又如管輅別傳記載了一段損友嘴炮,與評價諸葛氏三傑極為相似:

蔡元才在朋友中最有清才,在眾人中言:「本聞卿作狗,何意為龍?」輅言:「潛陽未變,非卿所知,焉有狗耳,得聞龍聲乎!

很顯然,評價某人為狗,尤其拿著神獸當參照物,這絕不是什麼好言語。以龍比附高才,以狗比附庸才之意一目了然。

再細讀文字: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

所謂【於時】,易言之,這段評價出於諸葛氏三傑各在一國,同場競技之時。那麼看看三位同時在世之時,取得的成就是個什麼情況?

諸葛亮不必說,大名垂宇宙,在時人口中對標的是周公、伊尹。

諸葛瑾在東吳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也是一等一的重臣。

諸葛誕哩?累遷御史中丞尚書,而後因構長浮華,在名士間商業互吹,捲入浮華案,明帝惡之,免誕官,從此冷板凳一口氣坐到曹爽執政。

如此一對比,站在當代人的立場,能得出什麼結論?

擱在當時,如果諸葛誕不是姓諸葛,不是待在曹魏,恐怕連拿出來和另兩位作對比的資格都欠奉。後人之所以不平,無非開了上帝視角,得知諸葛誕日後折騰出的動靜罷了。

說實話,即便開上帝視角,這個結論也沒啥可動搖的。

諸葛誕如果有諸葛亮的才能,絕不至於犯了一堆低階錯誤,速起速滅。

諸葛誕如果有諸葛瑾的才能,當不至於落得不造反便沒出路的尷尬境地。

諸葛誕能得人心,有一定才能,但分跟誰比。和中材之人相較,他可能是龍,是虎,若遇上真龍真虎,也便只能當狗了。

嚴格而言,三國時代的諸葛氏三傑應當是諸葛亮、諸葛瑾、諸葛恪,諸葛誕這位被大侄子吊打的長輩委實差了點火候。

13樓:果又果i

諸葛誕,字公休,諸葛瑾和諸葛亮的族弟,仕於魏國。詩人有言,諸葛氏兄弟三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這個「狗」說的是忠心和才幹,褒義詞,說的就是諸葛誕

14樓:地路

三國時期狗和近現代意思有所不同,狗既指中小型的肉食性動物,也可以指大型食肉動物的幼崽,當時裡還有獵戶打到熊的「狗」而收到讚賞的記載。

從納蘭容若轉裡看到的。

15樓:學行堅白王伯輿

嘿嘿嘿直接複製隔壁自己的回答了

325諸葛亮,諸葛瑾的從弟——諸葛誕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戰將,後諸葛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狗意並不是諷刺。

諸葛誕字公休,琅琊人。早年在魏國當官,但因為自己有兩個nb的族兄並沒有得到重用,直到蜀漢大丞相,孫權大寶貝都死了,才漸漸被提拔上來的

曾經遇到海難,將生的希望給領導,自己飄到海邊上幾天才醒。朝廷對他這種義舉十分感動,加上他能力出眾,公升官也是非常快的

後來投筆從戎,又經歷了兩次淮南政變,一路平叛,他當上了淮南軍區首長。

本是走向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劇本

但當時的魏國局勢,已經變了

此時的魏國,關中全是司馬懿的嫡系,荊州是司馬懿時期就開始提拔扶持的宇宙無敵超級大將軍王基,唯一能威脅司馬家的,也就剩下淮南的諸葛誕了

諸葛誕也感受到了來自司馬家的威脅,不斷地在淮南積攢威望和人心,企圖自保

但這一天還是來了

朝廷徵召諸葛誕為司空,企圖讓他進京躲其兵權,諸葛誕不禁想起自己當年好友夏侯玄的悲慘結局,準備孤注一擲。

二年五月,徵為司空。誕被詔書,癒恐,遂反。召會諸將,自出攻揚州刺史樂綝,殺之。

坐擁20萬兵馬的諸葛誕選擇固守堅城,並沒有主動出擊,司馬昭26萬人在全國不斷集結並有充分的後勤力量,圍城。

城中糧食很快吃完,諸葛誕不得不率領大軍攻擊圍城軍的堡壘,被我接連擊退,不得不撤回城中

後城內發生矛盾,大批軍員投降,城破,諸葛誕死,夷三族。

整個故事平淡平淡無奇,講述了年輕時不懼生死的諸葛誕怕死造反龜縮淮南最後被打飛的故事

但當我看見這一幕時

司馬昭入壽春,將諸葛誕老小盡皆梟首,滅其三族。武士將所擒諸葛誕部卒數百人縛至。昭曰:

「汝等降否?」眾皆大叫曰:「願與諸葛公同死,決不降汝!

」昭大怒,叱武士盡縛於城外,逐一問曰:「降者免死。」並無一人言降。

直殺至盡,終無一人降者。昭深加嘆息不已,令皆埋之。後人有詩讚曰:

「忠臣矢志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我的眼前,彷彿重現的當年的刑場,八百壯士從容赴死,浩氣長存。

人生得一人心足矣,諸葛誕卻有百餘義士相隨至終

《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後人杜撰的嗎?

老槍 看了題主的 描述 不得不說,陳大行長的腦洞太清奇,簡直突破了天際!陳大行長寫作時估計腦海中浮現了這樣兩幅畫面 一,陳壽 裴松之 司馬光集體穿越到明朝,看到 三國演義 中的 隆中對 齊齊驚呼 寫得太精彩,必須把它加在我寫的史書中,以增亮色。然後又辛辛苦苦再穿越回去,把這段精彩文字加到了 三國志 ...

內地人在香港生活後對其看法是怎樣的?導致他們去或留的原因有哪些?

待了六年了,還有一年就七年永居,可是在香港並不開心,找不到男朋友,本姑娘顏值中上,學歷家境也不錯,然而港漂在這裡想找合適的男孩子太難了 要是這一年還找不到的話,我可能就離開香港了,永居啥的都不重要 來港今年第8年,今年選擇離開香港讀本科。已換護照。小學三年級父母工作變動導致辦理了移民。一開始只是週末...

罵魏無羨的60 是舅舅粉,我猜的對嗎?

可能不是江澄粉都討厭羨羨 而是罵羨羨的江澄粉總會進入魏無羨粉的視線 以至於我們看到了很多罵羨羨的都是江澄粉 但他們只是江澄粉的極少一部分而已 還有很多很多和平共處的舅舅粉 因為沒有爭執,所以沒有進入魏無羨粉的視線 看到 絕無此意 的舅舅粉 真的很開心呀 朝殿下 補充一下答案吧 關於江家被滅的事情,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