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廟號裡沒有「中祖」呢?

時間 2021-05-08 23:14:38

1樓:阿加西

舉個例子,如果三國時期,劉備統一天下了,那他的廟號就是漢中祖劉備之前漢代已有的廟號: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漢顯宗孝明皇帝--劉莊

漢肅宗孝章皇帝--劉炟

(分割線)

「太高世中」這四個字在廟號中是最具有對死者生前事蹟的總結性的同樣「祖有功,宗有德」,漢代並非像後世的皇帝那樣廟號幾乎人手乙份,漢代的廟號制訂極其嚴謹,漢代29位皇帝只有上面7個才有,「中祖」不僅要本人功績極其偉大,而且還要有前提背景就是幾乎沒有可以繼承的底子,完全像第一代創業者一樣白手起家才行。縱觀中國歷史王朝更替,在封建王朝出現危機,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內憂外患突出,養尊處優的皇親國戚極少能站出來力挽狂瀾,更別提讓人家把所有裝備,經驗金幣全整沒了從零開始,

2樓:下行之止

中未必一定是「中興之主」的含義,比如唐中宗跟中興基本搭不上邊,所以說中也有可能也能表達「承上啟下」的意思

至於沒有中祖,說乙個可能性的推測,可能是因為中祖諧音「中卒」對於講究氣運和神秘性的封建王朝,有不吉利的暗示,所以無人使用

不負責任地推測,勿噴

3樓:宋齊梁陳

先說,我覺得傳統廟號應該只有「太中高」三個,我暫時沒有找到「世」字在漢以前的出處,我認為第乙個「世宗」是漢武帝,第乙個「世祖」是齊敬王田完。翻了下將「祖宗之號」與其廟字分開對待的看法似乎最先出自孔子之口;

《孔子家語·廟制》:

凡四代帝王之所謂郊者,皆以配天,其所謂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應為太祖者,業其廟不毀,不及太祖,雖在禘郊,其廟則毀矣。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孔子家語注·卷八》:

○廟制第三十四

應為太祖者,則其廟不毀,不及太祖,雖在禘郊,其廟則毀矣。

王肅注:諸禘享考無廟,郊亦無廟,后稷之所以有廟,自以太祖。殷人不郊冥,以冥有大功,契既為太祖之廟,若復郊,則冥永不與於祀典,是以郊冥者也。

「祖有功宗有德」的解釋距首創廟號的商代已經過去了不少時日,孔子的解釋將「祖宗」號與廟字分開對待,具體他是怎麼考證的,已不得而知,但實際上,商代「高祖」有「夔、亥、乙」這三個人,這裡的「高祖」是否指代的是廟號我覺得還待考,所以我一直認為,商代應該只留下了三宗,即「太宗」、「中宗」、「高宗」;

《史記·殷本紀》:

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訓三篇,襃帝太甲,稱太宗。

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

接下來再結合《孔子家語》中的記載,解釋一下題主說的「太高世中」的含義;

《漢書·韋賢傳》:

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此孝宣帝所以發德音也。

《宋大詔令集·卷七》:

◎帝統七諡議上

○太祖諡議

太者表極尊之稱,祖者彰開基之德,洪惟清廟,永配昊天。伏請上大行皇帝尊諡為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史記·殷本紀》:

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全唐文·卷三十八》:

○中宗孝和大聖皇帝加諡冊文

伏惟睿聖日躋,文思天縱,重昌大業,光啟中興。允昭嗣夏之功,克荷纘堯之緒,武以靖亂,文以經邦。流愷悌之風,布寬和之政,故三靈葉贊,百姓與能,庶績成康,彝倫有穆。

《禮記·喪服四制》:

繼世即位而慈良於喪,當此之時,殷衰而復興,禮廢而復起,故善之。善之,故載之書中而高之,故謂之高宗。

《尚書孔氏傳·說命上》:

盤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故號高宗。夢得賢相,其名曰說。

《敕議或問·卷一》:

○御製明堂或問有序

太宗功兼創守將何以報之哉?

答曰:我太宗當皇祖初定之中,又置建文所壞,復興起之,便是再創一般,今同太祖百世不遷,此乃報崇之正,然稱號太宗未免無異於列聖,當以祖字別之,庶見其宜也,此人情之至焉,夫何謂古以祖有功而宗有德,今槩以宗尊之太宗,所謂有功者焉,可同宗稱之,此當別之者也雲

《清世宗實錄·卷一》:

○乙巳。總理事務王大臣等奏大行皇帝尊諡廟號。

我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於無外,且六十餘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勳業實為開創

朕意宜崇祖號,方副豐功,但追崇大典攸關,理應僉謀共協。

根據上述材料可觀,「太」字有「極/最/始」的意思,按「祖有功宗有德」的敘述及後朝人議論廟號時所引評述來看,「功」為「開創之功」,「德」謂「守成之德」。「太宗」的含義其實指的是「德至厚之人」,而「中宗」和「高宗」其實則代表的是「中興之主」,又說「世宗」是「功至著之人」,至於「宗」和「功」為何在這裡被聯絡到了一起我也不清楚…

那麼回到問題,既然「中」有「中興」之意,那題主提到的「中祖」自然就是要求既要有「中興之德」,又要有「開創之功」了,而光武帝無疑是最最符合這個條件的人;

《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

先帝受命中興,德侔帝王,協和萬邦,假於上下,懷柔百神,惠於鰥、寡。

仰惟先帝受命中興,撥亂反正,以甯天下,封泰山,建明堂,立闢雍,起靈台,恢弘大道,被之八極

《續漢書·祭祀志下》:

光武皇帝崩,明帝即位,以光武帝撥亂中興,更為起廟,尊號曰世祖廟。

但是無奈明帝為光武帝取了「世祖」作為其廟號…所以無形之中使得「世祖」這個廟號的選取順序被建立到了「中祖」之上…而要要求乙個王朝要完成兩次「中興+開創」還是有些難的…根本不易見到,所以說「中祖」的誕世,自然也就無限期推後了。

為什麼嘉靖改朱棣的廟號是成祖而不是世祖?

宋齊梁陳 因為 成 字是個自古以來的鴻稱徽號 清宣宗實錄 卷之四七六 堯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湯。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漢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萬一。即車攻吉日。作為詩歌。號曰中興。方茲蔑矣。繼自今世世萬子孫。丕顯丕承。視此方策。非天下之至聖。非天下之...

為什麼唐以前,皇帝廟號除了開國極個別「祖」,大部分都是「帝」,唐代開始,幾乎都是「宗」?

強大而謙遜 首先,我們要先區別,祖和帝是什麼意思,祖是廟號用詞,所謂的祖有功宗有德。所以開國皇帝一般用太祖,高祖,世祖的稱謂。太祖,一般是始受封之君,如唐太祖李虎,曹魏太祖曹操。高祖,始受命之君,如唐高祖李淵,隋高祖楊堅。始受封和始受命為同一人,基本用太祖,如漢太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廟號除了稱祖...

為什麼明朝皇帝的廟號沒有太宗高宗?

克蘇魯上將 首先說太宗 太宗這個廟號是有的,我們熟知明成祖原廟號就是明太宗,後來嘉靖皇帝時,大禮議事件後更改為成祖,所以凡是嘉靖前的古裝劇張口閉口成祖的,你可以直接跳過去了。然後說高宗 古代以孝治天下,唐朝沒有世宗,為什麼呢?因為要避諱,李世民名字裡面有世字了。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熾,名字裡有高字,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