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以前,皇帝廟號除了開國極個別「祖」,大部分都是「帝」,唐代開始,幾乎都是「宗」?

時間 2021-05-06 02:36:25

1樓:強大而謙遜

首先,我們要先區別,祖和帝是什麼意思,祖是廟號用詞,所謂的祖有功宗有德。所以開國皇帝一般用太祖,高祖,世祖的稱謂。太祖,一般是始受封之君,如唐太祖李虎,曹魏太祖曹操。

高祖,始受命之君,如唐高祖李淵,隋高祖楊堅。始受封和始受命為同一人,基本用太祖,如漢太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廟號除了稱祖,還有稱宗,如太宗,高宗,世宗,中宗,聖宗,仁宗,孝宗等。帝是皇帝的簡稱,一般稱某位皇帝為某某帝,一般是用諡號,例如:

劉徹漢武帝,劉秀漢光武帝,劉莊漢明帝,曹丕魏文帝,楊廣隋煬帝等。唐代之前幾乎所有皇帝都有諡號,但不一定都有廟號,自唐開始,只要不是亡國之君都有廟號,從唐高宗武則天那會起,皇帝的諡號逐漸加長,數字變多,直接稱諡號變得不方便,所以開始稱廟號。

2樓:小小博

李世民之前皇帝的諡號只有最多兩個字,而廟號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而是大家公認德行好有建樹的帝王配享有廟號,比如高皇帝劉邦廟號太祖 ,孝文皇帝劉恆廟號太宗,由於有很多帝王並沒有廟號,所以後世為了便於區別,統以諡號稱之。這裡有個習慣開國皇帝一般都以廟號稱之。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魏太祖曹操,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

但是從李世民死以後他那個兒子李治比較特立獨行骨子裡有種叛逆勁,加之唐朝鼎盛之時世風浮誇。本身李世民的廟號為太宗諡號是文皇帝。李治覺得自己爸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決定加字,所以李世民的諡號變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之後又把自己爺爺李淵的諡號蔥太武皇帝改成了神堯皇帝,再之後李隆基又改了一次,李淵變成了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治自己的諡號也超過兩個字為天皇大帝,天寶時期增諡了兩次分別為天皇大聖皇帝和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隆基除了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還另有一尊號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這爺孫倆本就是浮誇的人,從此以後諡號越來越長,不管皇帝德行如何政績如何,都是一大串的諡號,廟號也成了人人必備。

所以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後為了簡便就統一用廟號來介紹皇帝。

3樓:穆夫塔赫

尷尬症犯了,你那些所謂的極個別的祖才是廟號,某某帝都是諡號。還有可不是開國的皇帝才有稱祖的。比如魏烈祖曹叡,宋太祖劉義隆。

4樓:天策上將李世民

這都要怪李隆基。

xx帝是廟號,xx宗是諡號。之前的朝代其實也有廟號,但是更流行諡號。通常情況下都用諡號。

初唐其實是很流行諡號的,比如李世民諡號就是唐文帝。但是李隆基天寶變昏庸之後就把前面的唐朝皇帝諡號全都改的特別長。

李淵唐太武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世民唐文帝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治唐大帝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顯唐孝和帝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旦唐玄真帝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全是李隆基改的。變長之後人們為了方便說話,就喊乙個字的廟號說話了。

5樓:

皇帝有幾個號。

活著的時候,用的是尊號,也就是公文上的稱呼。李治活著的時候是「天皇」、「天皇大帝」、「天皇大聖皇帝」,後來尊號越來越長,就沒人管了。

死了以後,用的是諡號。諡號就是尊號後面加幾個字。諡號歷史悠久,上下都可以用。

秦莊襄王、漢孝武帝、宋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司馬文正公,這些是諡號。原本諡號很簡單,同樣是在唐代開始,諡號越來越長,最後誰都記不住,於是寫史的人也就不用諡號了。

廟號是太廟裡的名號。太廟裡放著各代帝王,總得有個名號,要不然後世皇帝沒法稱呼。原本是論輩分的,因此也就太、高、世、中,皇帝也不見得後世一定有人祭拜,因此有些皇帝沒有廟號。

到後面,誰都有廟號,加上諡號很長,因此漸漸用廟號稱呼。唐太宗、宋太祖就是廟號。

廟號是後世皇帝稱呼前世皇帝,自然也就沒人弄得那麼長。

廟號,一般開國皇帝是太祖,李淵追封了大野虎為唐太祖,於是他就成了唐高祖。二世皇帝一般是太宗。

諡號方便的話,自然沒人用廟號,畢竟誰也不願意稱別人為祖啊、宗啊什麼的。但,唐朝諡號氾濫了,就不得不用廟號。

到了明朝,乙個皇帝只有乙個年號,寫史的人立即就拋棄了祖啊、宗啊之類的廟號,改用年號稱之。永樂皇帝、康熙皇帝就是以年號稱呼皇帝。

6樓:王伯齊

提主忘了明清了嗎。

隋唐以前稱呼皇帝多為諡號,因為諡號每個皇帝都有,人手乙份,廟號就不一定了。像漢成帝、漢哀帝、漢靈帝這種昏君沒有廟號的,只能稱呼諡號。又不能像明清稱呼年號,因為年號從漢武帝才開始,劉邦、劉盈、劉恆都沒有,且漢朝皇帝喜歡改年號,年號最少的劉秀也有兩個年號,建武和建武中元。

明清開始稱呼皇帝基本就是年號了,比如洪武、嘉靖、崇禎、康熙、乾隆、咸豐都是年號。因為明清皇帝基本不改年號。

反正就是怎麼容易區別怎麼稱呼。

7樓:霍長安

叫××帝的都是諡號,叫××祖或××宗的才是廟號。

唐朝以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只有重大功績的皇帝才有。同時諡號一般只有一兩個字,比較方便稱呼。比如漢武帝,廟號世宗。而漢景帝就沒有廟號。為了稱呼方便,統一稱諡號。

到了唐朝及以後,廟號逐漸氾濫,每個皇帝基本都有廟號。但是諡號逐漸朝著越來越長發展。其他的回答裡都有例子。因此開始稱廟號。

明朝及以後,乙個皇帝通常只有乙個年號,因此開始稱年號。比如洪武、永樂、康熙、乾隆。

古時候這方面的講究還有很多,比如漢朝時追封的皇帝,諡號中只稱××皇,而正經皇帝的諡號為××皇帝。包括入繼的宗室,追封自己的生父也是如此。而到魏晉時期,這一制度逐漸崩壞,追封的諡號也可以稱皇帝。

從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國封建史中皇權逐漸加強的過程。

8樓:

本質上是乙個怎麼簡便稱呼的問題而已

祖和宗之前的字都是廟號,其中祖一般是開國皇帝。隋之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

帝之前的字是諡號,每個皇帝都有諡號,相當於對皇帝生前功過的蓋棺定論。

唐代改用廟號稱呼帝王是因為唐高宗及後來的皇帝給太宗的諡號加了太多修飾詞(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不方便記憶所以改用的廟號稱呼。

明清後期用年號代稱皇帝也是常有的事(成化,正德,嘉靖,萬曆,康熙,乾隆等)

9樓:雨瀟瀟

宗有功祖有德。唐以前廟號這東西不好得到的,整個東西漢加在一起,有廟號的皇帝也沒幾個,一半以上皇帝沒廟號。太祖,太宗,世宗,高宗這些都是廟號。

漢景帝這種治理和功勞都還可以的皇帝都沒撈到廟號。

到了唐朝時期,廟號這東西搞批發一樣氾濫了,是個一般的皇帝都能得個廟號。

10樓:你們好啊

唐以前也有廟號,只是並非每個皇帝都有,比如漢太祖—劉邦漢太宗—劉恆漢世宗—劉徹,但像漢惠帝、漢元帝等沒有廟號,廟號相當於比較高階的榮譽,不是想有就能有的,所以稱呼這個時期的皇帝一般就不稱廟號,只能用人人都有的諡號

後來到了唐朝,特別是唐高宗時期,諡號不斷加碼加碼,到後來更是直接失控了,動輒十幾個字二十字的諡號,同時每個皇帝都有廟號了,那就稱廟號吧,這就是諡號的通貨膨脹吧

而到了明清時期,皇帝不像以前一樣頻繁改元,一般乙個皇帝只用乙個年號,就開始流行用年號稱號皇帝,實際上他們也有各自的諡號廟號,如清高宗乾隆帝、明世宗嘉靖帝

11樓:大內捲簾累將軍

寫乙個大家都知道的。劉邦的廟號叫做漢太祖高皇帝。但是,這種這麼正式的東西,一般讀書人,百姓用不到。

大家了解劉邦的歷史,看的都是司馬遷寫的,史記,高祖本紀。所以,民間對於劉邦也習慣稱呼為漢高祖。因此,我們口頭常說的,應該是民間流傳的,可能是某些古代讀書人根據他所知道的文獻來講解,後面再民間形成的習慣了吧。

12樓:歪史

問這個問題是沒有搞清楚諡號年號廟號的區別。諡號為帝,廟號為宗。

唐朝以前通行諡號,譬如隋文帝,漢武帝。

唐朝以後,因為武則天李治亂加諡號字數,導致以諡號稱呼帝王很麻煩,於是改用廟號,每個皇帝只有乙個廟號,於是以廟號稱呼皇帝,宋仁宗,唐玄宗等。只有極個別的皇帝死後沒有廟,有別人上諡號為帝,如宋恭帝,元順帝。

等到明清時候,皇帝使用單一年號,於是改用年號稱呼皇帝如萬曆,雍正等。

13樓:最新幻想

帝是諡號啊大哥

祖和宗是廟號

你搞錯了

唐之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漢獻帝就取消了幾個前任皇帝的廟號,德不配位嘛!

唐高宗開始,廟號每個皇帝都有,諡號也越來越長不好記,就直接叫廟號了。

明朝之前皇帝經常改元,年號改來改去,後來朱元璋規定皇帝一生只能有乙個年號,所以後來大家也常用年號稱呼皇帝了。如明武宗也叫正德皇帝,明世宗也叫嘉靖皇帝,清聖祖也叫康熙皇帝等等。

14樓:紅簾羞月

唐朝以前,廟號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就像西漢,只有四個: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我們常說的武帝和文帝,這裡都用的是諡號,全稱是孝武皇帝和孝文皇帝。

後來,廟號開始氾濫,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有,而諡號開始變得又臭又長,有的甚至二十多個字。

因此用諡號稱呼皇帝就不太合適了,所以從唐朝以後,一般用廟號稱呼某皇帝,比如唐太宗,明成祖這些。

但是也有特殊,比如唐玄宗,後來的康麻子叫玄燁,所以「唐玄宗」得換個叫法,改稱諡號,因為他諡號裡最重要的字是「明」,所以唐玄宗解鎖新頭銜——唐明皇。再有一些末代帝王,沒有廟號,也稱呼諡號,比如唐哀帝。

而到了明清,朱元璋規定乙個皇帝乙個年號,以後就用年號稱呼明清帝王,比如永樂帝,嘉慶帝。除了明英宗和清太宗擁有兩個年號,其他皇帝都只有乙個年號。(貌似同治皇帝也算是有兩個年號?)

15樓:淹死的魚

帝是諡號,死掉的皇帝人手乙個

宗是廟號,沒有豐功偉績你就不配擁有

唐代大臣的節操被拉低了,開了個頭後面就收不住了。各種史書記載自然就用廟號稱呼先帝了。

16樓:who care

不是之前大部分都是帝,而是唐以前基本諡號就乙個字,所以稱諡號就可以了,比如漢武帝,武是諡號,但是唐朝開始覺得乙個字誇獎不完這個皇帝,就開始諡號好多字,叫起來也太麻煩了,所以就叫廟號了,廟號字少啊多方便,你要是非叫漢武帝漢世宗吧,也不是不行,就是別人可能不認識。

17樓:光光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太子襲號為皇帝,孝惠帝也。

是歲,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後,皆請除尊號。制曰:"可。"

18樓:楚去病

帝是諡號,諡號就是人死後的評價,如休養生息的漢文帝,征討匈奴的漢武帝。

祖、宗是廟號,唐朝之前廟號不是所有皇帝都能擁有的,只有開國之君,中興之君等等才配享有。祖是開國皇帝以及其先人才能用,宗是後世皇帝用的。比如唐高祖是李淵,李世民是唐太宗。

因為李治和武則天這倆頭銜狂魔,諡號開始變得廉價,動輒「文武聖賢功德昭天大皇帝」,反正就是好字都給往上加。所以從唐朝開始,大家就開始稱呼廟號,因為字少。

李世民號稱李唐實際的開國之君,為什麼廟號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太祖,太宗太了,李世民讓史官把他吹燈那麼牛?

老馬叔叔 首先,太祖已經有了,李虎已經被追唐太祖。其次,太宗可一點都不差,漢文帝就是漢太宗,可以說在李二之前,漢文帝就是皇帝楷模。 明憲宗朱見濡 因為唐景皇廟號為太祖 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 舊唐書 唐以景皇為太祖以其始封唐公代有爵命可方古之諸侯耳 廟製圖考 一般說李世民是唐朝實際的開國之君,...

為什麼明朝皇帝的廟號沒有太宗高宗?

克蘇魯上將 首先說太宗 太宗這個廟號是有的,我們熟知明成祖原廟號就是明太宗,後來嘉靖皇帝時,大禮議事件後更改為成祖,所以凡是嘉靖前的古裝劇張口閉口成祖的,你可以直接跳過去了。然後說高宗 古代以孝治天下,唐朝沒有世宗,為什麼呢?因為要避諱,李世民名字裡面有世字了。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熾,名字裡有高字,後世...

為什麼魏晉南朝的開國皇帝諡號大多都是武帝?而且為什麼提到時只稱武帝不稱太祖?

諡號和廟號是兩種不同的規章制度。就諡號來說,從西周開始建立之後的目的主要是品評帝王將相的功過,所以重要的人物都會有乙個。到了魏晉時代,魏晉宋齊梁陳都是以軍功立國,通過征伐或政變開創新王朝,所以開國皇帝的諡號往往是 武 比如曹操 曹魏政權奠基人 司馬炎 西晉開國皇帝 劉裕 宋開國皇帝 蕭衍 梁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