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場數十萬人的戰役場面會是什麼樣?

時間 2021-05-07 14:01:43

1樓:肖博文

以官渡之戰為例:歷史上雍涼長安是乙個戰場,許昌官渡是乙個戰場,徐兗青交界地是乙個戰場。官渡地區袁軍10多萬-曹軍5-6萬,長安曹軍1-2萬+馬騰3-4萬騎兵-袁軍5-6萬+成宜程銀諸侯聯軍2-3萬,徐兗青地區曹軍2-3萬-袁軍3-4萬。

其時荊南叛亂劉表平叛,孫策遇刺,張魯劉璋互相牽制。曹操烏巢劫糧,導致官渡地區袁軍軍心渙散,曹勝袁敗。

2樓:必然未然

第一階段是政治吧= =……

之後是糧草、整頓、徵兵練兵之類的,算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確定路線行進,以及小規模的戰鬥……第四階段是預備戰鬥吧,較大規模的埋伏、突擊、消耗之類都在此列,包括駐營之類的……

第五階段算是正面戰鬥了,還有排兵布陣之類的,乙個倒下另乙個再上……每乙個階段都有可能退兵,或者覆滅,當然也會各個階段迴圈……你也可以想象成你和一堆人跨國打群架,最原始的戰爭形勢就是那樣的,想辦法拿到最好的物資,把對方打敗(潰散、撤退、全部失去戰鬥力)。其實人的防禦力和生命頑強程度很多時候不如野物,和只豬,呃……豬的皮比人厚,是在命中的前提下……

但是人類的花式進攻能力比其他野物都強得多。

3樓:楊少康

這就是電影看多的誤解。典型一點的古代戰爭,參考長平之戰,雙方都是幾十萬人,符合你的要求。但事實上這幾十萬人並不是都擠在乙個戰場上的,羅馬和迦太基的扎瑪會戰幾萬人還得布局在幾里的戰線上,更別提我們這一邊就有幾十萬了。

當時趙軍是在乙個很大的區域內被圍困的,如果只是全像電視裡那樣站在一起,那豈不是往裡亂扔石頭亂射箭就搞定了……即使被圍的一方沒有城市可以依託,他們也會結營壘,講究一點的弄個連營,很難打的。所以你看最後趙軍是因為沒吃的,必須要突圍,在這種情況下主將趙括戰死才投降的。

4樓:荒丘

冷兵器戰爭大規模戰役幾十萬人的,講的是陣法,小規模講的是士氣、將領、軍隊素質,守城攻城就是堆人,具體戰役型別很多,打法各不一樣。服飾統一國家才有正規軍裝,靠的是旗指揮,將領帶兵,軍隊跟在後面,看著我的就是敵人。另外遇到混戰就會帶上肩帶等。

以秦趙長平之戰為例,武安軍白起陰為將,王齕名為將,實為副將。(這是資訊保密,因為此時白起早已經是戰無不勝,名躁天下的戰國名將)

定計謀:范雎用反間計,離間趙王廉頗, (想想後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故事,真是不開心)使用趙括。

大戰開,秦趙對壘,趙軍攻秦中軍,白起佯裝不敵,誘敵深入,軍隊變陣可不是隨便動的,40萬兵追擊到前面的也就1/4差不多吧,白起出奇兵,從兩翼包夾截斷趙軍,使其首尾不得相顧,後隊不得增援前方精銳,兵無食乃亂,亂則生變,至此趙軍已經沒有勝算了,白起誘降,盡皆坑殺。白起也為這付出代價,長平之戰後,白起再無建樹,終因與秦王有隙,秦王賜劍,白起自刎而死。成為千百年來中中國人勸降的有力說辭:

以君之才比之白起如何?以武安軍之功而秦王殺之,何況將軍乎?

例子:項羽勸降章邯

為什麼古代經常就是,數十萬人的大戰,而近代戰爭人數很少超過20萬人規模?

同桌的二大爺 先說結論,你這是拿古代幾千年的歷史對比近代一百多年。當然古代很多了。另外古代改朝換代別說幾十萬,百萬都正常,畢竟打仗不是說倆人約好在乙個地方火拼,誰輸了誰投降。是要乙個城池接乙個城池的打,打下城池要守,一般還是多路分兵打。乙個小城多了不說留下五百守軍,一場統一戰爭打下來參戰人數不也得數...

張遼在逍遙津一戰如何以八百人破十萬人的

建寧太守霍弋 第乙個階段 突襲吳軍 公元215年,曹操大軍在漢中同劉備僵持,東吳孫權趁此機會,親率十萬人馬北征合肥。在當時,曹操大軍皆在西線,留在東線的人馬極少,合肥城中的張遼等人可謂是危急萬分。在之前,曹操曾發密函,若孫權來襲,則令張遼 李典出城迎戰,樂進守城。翻看密函後的張遼,對諸將說道 曹公大...

一場注定失敗的戰役,還要參與嗎?如果要,參與的意義是什麼?

洞見 如果僅僅站在 這場必敗的戰役 這個圈裡看,那麼唯一可追尋的有意義的結果就是勝敗。但是如果跳出了這個圈子,從更高更廣的戰略層面看,就會看到一場勝敗之外的更多東西。比如 為下一場戰役爭取了主動權。保留了大部分生力量,維持了乙個不陷入劣勢的局面 電影 集結號 鼓舞士氣,達到哀兵必勝的效果。等等 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