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哪些細胞結構及細胞器?

時間 2021-06-13 23:52:38

1樓:HICENCOPE

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器比較難,一般觀察是需要染色的,因為很多的細胞結構是透明的或者是半透明,所以需要看清楚的話就需要染色,其實個人製作染色樣本是有難度的。

但是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買一台價效比高,而且倍數不錯的顯微鏡。其實一千元以下也可以做到科研級的清晰度。

2樓:Pandora1994

光學顯微鏡的話,用白光照明,100倍普通物鏡對應的影象解析度是400nm左右,油鏡可以更高,不考慮電子放大倍數,相機單個畫素真實大小為5微公尺左右,對應被觀測物體長度為50nm左右,可以參考標本大小判斷能否看清

3樓:拾夕

我有一台顯微鏡,倍數挺高的,裝油鏡有2500倍,看過很多東西,但實際上很難觀察到具體的細胞結構,生物書上的都是切片塗色標本,很容易觀察,但是這個個人並不容易做出來,鏡頭下最容易看見的就是各種微生物和肉眼不可見的小蟲子,細胞體結構不容置觀察到,因為沒有染色,細胞雖多半是透明的,但是切片不夠薄,光的穿透效果還是會衰減,進入鏡頭裡的光不夠,觀察的細節就差很多了,所以看到的細胞多是模糊一片的,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排列整齊的細胞,有點像從天上看人山人海的那種感覺,而且有的細胞非常小壓根就看不清,這種東西還是需要專業的實驗室操作,或者,你願意去買做好的切片去觀察

所以那台顯微鏡我玩了不久後就塵封了,然後一直沒開啟過

4樓:謝菲爾德

答主指的是否是光學顯微鏡呢?

如果是的話,在只論大小的前提下,較大的細胞器如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以及(較大的)溶酶體應該都是可以通過普通的光學顯微鏡較大的放大倍率觀察到的。

但事實上,在觀察完全沒有染色的細胞時,我們只能看到植物細胞內綠色的橢球狀或短棒狀的葉綠體,包括細胞核在內的一眾結構都觀察不到。

原因很簡單,正是上面提到的「染色」的問題。

絕大多數的細胞結構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不借助特殊的染色方法難以看到,即使是在放大倍數足夠的情況下。

當然,對於沒有染色的細胞,我們可以借助物理知識觀察它的細微結構,根據細胞中各個結構密度不同的特點,利用光的干涉與衍射設計某些結構,使透射光的相差轉化為振幅差,從而顯現出明暗不同的結構來,這便是相差顯微鏡的原理。

綜上所述,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包括但不限於)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等細胞器

如果是電子顯微鏡的話,由於解析度的大幅提高,我們不光可以發現中心體和蛋白酶體,還能看到前述細胞器的細微結構。

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到細胞嗎?

可以。首先,電鏡的精度遠高於200 nm。SEM解析度 1 nm,TEM STEM解析度 1 A。所以用電鏡觀察細胞 或者生物分子 解析度完全不是問題。但電鏡觀察生物樣品的問題在於 1.電鏡需要在真空環境工作,而細胞或者其他生物樣品一般都在ambient condition,所以儘管可以從結構上觀測...

位錯在光學顯微鏡下怎麼觀察?

北海沒有熊 首先你要理解什麼是 看到 這裡且不說電子顯微鏡,只說光學。光學顯微鏡能 看到 是由於表面凸凹不平導致光反射角度不同,因此凸凹度是必要條件。例如金相,必須經過侵蝕,使目標組織 如晶界,相界 的邊界產生區域性腐蝕才能看到。侵蝕條件決定顯示什麼影象。位錯是晶體中原子錯排形成的。理論上只能到原子...

在各種顯微技術的發展下,光學顯微鏡下的觀察研究還有意義嗎?

海邊的時貝貝 能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題主沒怎麼接觸過生物學知識。光鏡的研究不僅有意義,而且正相反,人們其實更傾向於發展光鏡而非電鏡。光鏡佔的優勢有很多。高讚所謂的活體成像和動態成像本質上其實是一回事,也是光鏡的核心優勢,單憑這一點很多研究用電鏡就做不了。電鏡相較於光鏡,唯一的優勢就是解析度。可以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