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多次發射元件,太空對接組成登月飛行器?

時間 2021-05-31 07:13:58

1樓:Max Rauner

完全可行的計畫,空間站都能造出來,登月飛行器簡直小意思,問題是沒有錢,美國和俄羅斯都不願意把錢放在這上面,中國技術上還達不到,所以自從美國後這麼多年都沒有國家登上月球

2樓:呃呃呃額額

這樣的話,消耗的能量會更多的,在衛星軌道上想要加速前進是會向外軌道偏移,然後還要減速才能回到原來的軌道,這樣還不如我們在地表就組裝好。

3樓:小潛艇

未來的空間站,會發展到那個階段的。甚至科幻電影那種直接用小行星採集金屬礦,直接在空間加工建造星際戰艦,遲早也會有的。因為這個效率更高,更省燃料也更省錢。

4樓:水木巨海星

可行完全是可行但除非是特定的原因 (比如載荷限制所導致的噸位要求) 否則##現階段##似乎沒有必要不管是從時間花費還是資金問題上一體化的發射總體成功率和實施效率更高如果在軌道上組裝則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並且存在更多的潛在操作風險而民用企業的花費會更多設想從計畫到實施完全開創一條從無到有的技術應用鏈 (除非像馬斯克的公司從NASA得到技術支援這種操作) 其資金花費可想而知

5樓:大白傻

空間對接需要增加大量的專門元件和裝置,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外多一次對接就會多承擔一次風險,因此與一次性發射存在乙個利弊衡量取捨的選擇問題,從目前來看大多數還是寧願選擇一次發射的方案。

很多方案之所以沒被選擇,一是當時的技術不允許,二是經過細化分析後在某些具體的實現環節或關鍵技術存在障礙被否決的。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是有可能實現或者成為主流模式的。

6樓:我們的太空

您說的是個任務模式或者總體方案中總路徑的問題。任何乙個載人航天或者深空探測任務,最先需要確定而且必須最早確定的就是任務模式。因為它直接決定運載火箭、飛船、著陸器、地面測控、發射場的設計製造以及航天員的選拔訓練、計畫進度和費用等等。

而確定任務模式,離不開,1、技術是否可行,2、風險?3、錢夠不夠?

1、在地球軌道多次對接,然後技術上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風險太大,難度極大。

3、現在的載人登月方案(或者載人mars方案)基本上都是採用月球(mars)軌道對接方案。這不僅是簡單的借鑑和繼承,這是說明這條途徑正確和經濟。(馬斯克好像不這樣認為,嘿嘿)

供您參考。

7樓:ncc21382

國際空間站的前身自由號全功能方案就有乙個多功能太空機庫,用來組裝和維護前往月球、甚至火星的大型飛船。

關於火星飛船,NASA經典的核熱火箭載人火星飛船也是在近地軌道對接後去火星的

因為現在沒有運載火箭強到能直接把足夠4-6人住半年以上的居住艙、補給等直接送到火星軌道。即使用核熱火箭也是載人飛船發射3次對接組合後去火星。

8樓:

從數學上來看,假設單次發射成功率為80%,之少三個艙,登月艙,返回艙,軌道艙,那你多次發射的成功率為0.8^3=51%,這個概率太小了。

從效率上來說,現階段登月沒必要搞多艙室對接,不需要像空間站一樣那麼大的太空飛行器去飛往月球。如果長住月球,完全可以單模組發射,到月球上組裝。

除非將來,人類離開了化學動力,研究出了其他方式,比如反重力,曲率等,否則答案就是,能做到,但沒必要。

核潛艇直接被發射公升空後能否適應太空環境?

這個腦洞開的很有意思,其他答主回答的也都挺好,我就不狗尾續貂了。當然太空的環境惡劣的多,對太空人的生存和居住環境也重視的多,因此投入的多,太空的相關裝置比潛艇上那是先進了不知道多少倍啊。 流淚狗狗頭bobocp 那些古怪而令人憂心的問題 裡提到過,比大多數答主有趣而且專業 小聲bb 可以去看看 翻了...

如何把乙個工廠發射到太空去?

LLLll 地球上重工業最初是 煤鐵複合型 就是 能源 建造大工業和製造機器的材料 的復合。到了太空。第 一 能源問題,大規模發射太陽能光伏上太空,算是戴森球的億萬分之一吧。其實地球上的太陽能電站就是戴森球區域性在地球上的實現。材料問題很難解決,畢竟不能無中生有。需要尋找一顆含鐵量很高的小行星,在附...

坎巴拉太空計畫中如何發射同步衛星?

alphalei 一箭三星,讓火箭進入乙個週期4h的橢圓軌道,遠拱點2863.33km,近拱點1227km左右。接下來連續三圈,火箭每次到遠拱點時,就釋放一顆衛星,衛星釋放後順向加速,把近地點也抬到2863.33km就進入同步軌道了。同步軌道週期6h,橢圓轉移軌道週期4h,所以每圈的角度差正好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