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不同觸鍵的音色不一樣,為什麼?

時間 2021-05-30 08:44:10

1樓:a4194304

首先,做這種測試,一定要控制變數,你傳動到琴弦上的力量,或者說動能,或者說瞬時擊打速度( ,所以動能和速度是同一回事)幾乎不能變。鋼琴肯定是不同的動能會反饋不同音色的樂器。這點作為此問題的基礎理論不贅述。

但問題就是有制音器。你的下鍵深度,是影響到制音器的提起放下狀態的,舉個例子有可能就是,假設下鍵深度範圍是0-1,你在下鍵下到0.8的時候的一瞬間的速度,會取決琴槌的擊打速度和力量,同時,你這個琴從0.

5開始,機械就傳動了制音器的開合狀態,從0.5開始,制音器就緩慢開始離開琴弦,直至0.75完全離開琴弦。

那麼就存在兩種可能:

你的觸鍵收尾,抬起速度影響了制音器的回彈速度。指尖觸鍵相比指腹觸鍵,可能造成指尖比指腹更快的讓制音器復位。我記得是說相同分貝的聲音,能量按頻率的兩次方(還是三次方四次方1.

5次方,忘了)衰減,因此更長的制音器半作用時間會導致保留更長的低頻成分而消除更多的高頻成分,就造成了音質柔軟和剛硬。

半觸鍵手法,大致意思就是你完成在0.8的位置傳遞速度之後,在琴槌擊打琴弦之前或者之後極短的時間內,將下鍵深度回撤到0.6 0.

7之類的位置。這樣在琴弦擊打的一瞬間,琴弦就不是按標準弦的聲學模型在震動,上來就出現了比如高頻消失低頻存在,不該出現的泛音列出現等現象,就造成了音色不同。不過這個操作手法就比較高,而且取決於琴自身的配置,比如說我這台制音器在0.

5-0.75範圍的琴,做半觸鍵的難度就可能會比依舊下鍵深度0.8瞬時決定槌子速度,但是制音器範圍在0.

7-0.95的要難得多。

所以以我拙見,音色基本就是看你說的第一點,第二點,隨便你在琴鍵上做什麼花裡胡哨的操作,只要你最後的輸出速度一定,它就是一定的,不過注意控制變數。

2樓:知之道之

在不踩踏板的情況下

下鍵深淺不同、離鍵速度一樣,制音器抬起高度不同,止音速度不同。

下鍵深度一樣、離鍵速度不同,制音器下落速度不同,止音速度不同。

正常調教的琴,只要能夠觸發琴鎚擊弦,制音器應該是完全離開琴弦的,否則就是問題琴。若即若離的效果是靠踏板深度控制的。

你說的情況大概率是離鍵快慢和下鍵深度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淺下鍵時,離鍵速度也會本能變快。

要想測響度是否一樣,請用分貝議。音色變化會影響人耳對響度的判斷,不夠精確。進而無法判斷你的下鍵傳遞給琴錘的動能是否一致。

3樓:

題主說的1是有道理的,不僅極端情況下,確實存在制音器沒有完全離開琴弦的可能性,即使不那麼極端,制音器舉例琴弦的距離不同也能造成非常輕微的共鳴影響。而第二條則理論上不可能,琴槌丟擲後失去任何控制,此時速度是它的唯一屬性,而惟一的速度理論上也只能對應唯一的觸弦回彈動作。

基於上述觀點,強烈建議題主開啟琴蓋,肉眼觀察擊弦機動作差異,甚至可以洗乾淨手,輕輕用手感受並干涉其運動來進一步確認不同部件的變化和影響。鋼琴內部結構沒有那麼嬌嫩,不用擔心碰了就壞,但是也切忌用力或過度阻礙其自然運動軌跡。

此外,還想說一點,其實盡量保證力度一樣這件事還是挺難的,如果不嚴格測量琴槌速度,其實自認為一樣實則有點區別是很常見的,也許你聽到的差異有很大功勞來自這個力度差異。

為什麼鋼琴的白鍵縫隙不一樣?

已登出 琴鍵間留出的這間隙被稱為琴鍵間縫 或首縫,鍵縫的要求在1亳公尺左右,各個間縫要求很高均勻是一致的。如果出現大小不一,相差得間縫很大,那說明了是鋼琴裝配工作粗糙的表現。而且容易造成琴鍵的活動不靈 起些小毛病,間縫不勻是質量的問題。 逍遙哥 彈得多了,使得原本調整均勻的縫隙,因為摩擦 熱脹冷縮等...

不同物種之間生命的長短為什麼會不一樣?

松鼠會Sheldon 這是乙個投資和回報的問題。在自然界,生物的目的是生存和繁衍。對於某一類生物來說,其他生物都可以看做環境 不同的環境導致生物產生了不同的適應性行為和形態。比如老鼠容易被吃掉,所以要多生幾胎,所以它壽命短了反而成本低,因為反正數量多。具體的回答,可以看科學松鼠會的 萬物興歇 衰老與...

為什麼不同的植物,樹葉的形狀,質感都不一樣?

鹽選推薦 這主要是植物進化的結果,即自然選擇和適應演化。葉片是植物進行同化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其被認為是植物進化過程中對環境變化最為敏感且可塑性較強的器官,在各種選擇壓力下形成了不同的應對逆境的適應型別,其形態與解剖結構特徵最能體現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葉片解剖結構被證明與葉片內外物質 能量交換及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