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象的理解直流電機單疊繞組和單波繞組的區別 和接線方式?

時間 2021-09-20 08:25:16

1樓:信天翁

關於單疊繞組與單波繞組的區別,首先翻出來課本上的結論:

單疊繞組將同一主極下的元件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支路;

單波繞組將所有具有相同極性的元件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支路;

所以單疊繞組的併聯支路數與主磁極數相同,而單波繞組必然只有兩條併聯支路

實際上,單疊繞組與單波繞組的區別就在於各元件的電動勢串聯方式不同。

整距:(1)具體分析過程中,可以先畫出各元件在磁場中的位置以及感應電動勢的方向:

磁場中元件展開圖

圖中每乙個元件的編號和上元件邊所在槽的編號相同,(部分線段未畫完整,但不影響分析)

上元件邊編號為元件編號,下元件邊編號加撇。

以粉紅色標註為例,即為乙個元件。

不同的繞組連線方式即為各元件下方埠處,通過電刷連線的方式不同。

選定參考方向後,每一元件的感應電動勢等於上元件邊電動勢減去下元件邊電動勢,

由此,可以畫出各元件的電動勢方向:

圖1:各元件電動勢分布

各元件的位置均以上元件邊表示,即將上、下元件邊統一表示為乙個元件,畫在相應的主極下。

由於元件1,5,9,13的元件邊分布在磁極的幾何中性線上,他們的元件電動勢為零。

根據前述課本定義,單疊繞組將同一主極下的元件依次串聯起來,分別構成各條支路;

所以將元件1,2,3,4;5,6,7,8;9,10,11,12;13,14,15,16;

依次串聯,構成四條迴路,迴路中電動勢分布如圖:

單疊繞組迴路中電動勢分布情況

所以通過電刷將電動勢正負極引出,就可以輸出直流電壓。

上圖繞組迴路畫出的是各元件連線方式,具體到各元件上下元件邊的連線方式:

各元件邊連線方式

這樣就得到了最終的接線方式,畫出部分連線的示例:

部分連線示例

完成全部連線後得到課本上的單疊繞組展開圖,等效電路圖:

單疊繞組展開圖

單疊繞組等效電路圖

單波繞組將所有具有相同極性的元件串聯在一起夠成一條支路,

根據圖1,應該將元件1,2,3,4,9,10,11,12串聯為一條支路,

再將5,6,7,8,13,14,15,16串聯為一條支路,此時迴路中電動勢分布如圖:

單波繞組迴路中電動勢分布情況

再根據元件的連線方式,具體畫出上、下元件邊連線:

最終可以得到課本中單波繞組展開圖,等效電路圖:

單波繞組展開圖

單波繞組等效電路圖

直流電機會被交流電機取代嗎?

精緻的俗人 不會,至少目前不會,直流機的調速效能是交流變頻代替不了的,直流可以恆功率和恆轉矩兩種調速,起動效能和逆轉效能也是交流代替不了的,而且過載能力也是交流比不了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裝置上。交流要實現大功率,非高電壓不可,在製造維護安裝成本上,一點也不會比直流低,甚至更高。 這個取代是有的,但是...

交流電機與直流電機啟動電流為何變大?

陳強 一般來說,磁場都不是控制的目標,所以也就不存在為了抵消磁場增大電流一說。交流非同步電機中,啟動轉矩與定子磁場與轉子的轉速差有關,所以,交流非同步電機可以採用小電流,高轉速的定子磁場控制,來達到乙個大的力矩輸出。在直流無刷電機控制中,電流增大是為了保持轉子與磁場同步,否則,力矩輸出不夠,無法帶轉...

小型直流電機如何實現正反轉和停轉?

wyf 方案一,使用舵機,直驅 優點,控制無腦 缺點,行程有限。撐死轉一圈。推薦指數不在乎行程最佳推薦 方案二,使用步進電機直驅 優點,控制簡單精度也不錯 缺點,功率密度低,轉速低,扭矩低。推薦指數最佳推薦 方案三,使用永磁同步電機。直驅 優點,速度快,扭矩大,精度也不錯 缺點,控制複雜,昂貴。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