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不理解的困惑與問題,在知乎上提問是否能聚集不同但有益的看法。?

時間 2021-06-03 21:00:42

1樓:若風

知乎作為乙個內容好評度相對較高的問答社群,內容質量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是,能否從知乎的答案受益,要看個人的理解能力和對待答案的意見。

正如有些答主所言,很有可能那些跟你本來的觀點截然相反的東西,對你的幫助會比較大。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會更喜歡與自己立場相近的答案。

想要在知乎上獲益,我認為可以把知乎定位成類似於「心靈雞湯」一類的東西。會有一定的價值,但是不能依賴。包括哪些「反雞湯」的內容也是類似。很多時候,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角度和側面。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問題:努力對於成功有意義嗎?

心靈雞湯:努力就能成功!

反雞湯人士:你努力一生依然趕不上別人的起點,努力有個卵用。

努力跟成功有關係嗎?有!在下認為努力對於乙個人的成功至關重要。

但是努力只是走向成功的乙個因素,努力了對於走向成功會有幫助,但不是成功的保證。如果我們可以從心靈雞湯和反雞湯人士的觀點中收穫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那麼我們會對努力的價值有乙個比較正確的認知。努力可以幫助你成功,但是效果時有限的。

而且,努力帶來的成功,高度可能也是有限的。

但是大多數人更喜歡的是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對於別人的觀點也是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拒絕。因此,不管是心靈雞湯還是反雞湯人士的觀點,都會成為一種可怕的誤導。要麼就死腦筋,要麼就自暴自棄。

對於知乎上的內容也是如此,可以作為乙個參考,認真篩選有用的東西。不然的話,就很容易陷入迷茫或者極端。要麼堅定地走向極端化,要麼看誰都有道理,陷入迷茫。

因此,知乎的確是可以提供更多視角的。但不是每一種視角都有意義,關鍵在於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2樓:初一

在知乎上很少能得到真正有益的答案,事實上,想從別人那裡獲得答案這件事本身就不靠譜。而且,很多事是沒有答案的。

我覺得別人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尋求答案的過程,因為從這個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別人思考問題的視角。

這些視角很有益。

3樓:粟東聖

我只在知乎上提沒有爭議性或答案唯一性的問題。比如水是什麼元素構成的,我不會問靈魂是否是存在的,這些形而上的問題我自己慢慢思考就行了

4樓:INFP

如果在解答中尋找有益的東西,要你自己摸索了。

就像你不知道路該怎麼走,問路人道路方向,對方給你指明方向後,還是要自己去走,別人不可能替你走,自己的人生道路還是自己去走。

很多時候,路人給你指明的道路方向,可能是錯誤的,但這還是要自己去判斷,很多時候,我們按照別人指明的路發現錯了,還是會自己原路返回。

所以,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自己。

另外,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知乎提問,也是一把雙刃劍。

好處是回答的人多,能集思廣益,收集不同的觀點,能更好的開闊自己的思維。

但缺點也很致命,因為收集的知識碎片,也有可能都是錯誤的。另外,很多人的觀點,都充滿了,主觀色彩,個人見解。同樣,最致命的缺點,就是收集的知識碎片太過於零散。

就好比,在一筐雞蛋裡,雞蛋太多了、太散亂了,也可能有不少臭雞蛋。

個人感覺,在知乎有好處,但缺點也很致命。

就好比,蓋樓房,如果建的再高,但地基不牢固,蓋的再高的樓,還是有倒塌的危險。同樣,一棵參天大樹,再高,但樹根不牢固,還是會容易倒。

同樣,在知乎收集了過多的知識碎片,也可能如此。

所以,還是要發現自己最感興趣的知識,發展好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後發現有趣的知識碎片,再往裡套。

就像你買了很多書,但放的很散亂,找起來很麻煩。但是,有乙個書架,就不同了,找書就相對來方便了。

你的知識體系,就是乙個書架。所以,建立乙個良好的知識體系,並且保證他相對牢固,之後再放書。

所以,個人觀點,經常來知乎,並見得是好處。有時間還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發現自己真心喜歡、感興趣的知識,好深度加工。成為核心知識點。

去圖書館,或買一本書,看透、理解透徹;要比收集一大堆零散的知識碎片要好的多。

5樓:

個人覺得自己已經算是乙個相對可以接受不同意見的人,並且也在不停的給自己灌輸多聽別人的意見,但是往往越這樣,越會相信自己的判斷。

所以說,如何去傾聽不同意見,就成了解決這個問題的Key。我覺得主要就在於,在判斷事情的時候,不要太多的加入個人的情感色彩在裡面,剝開問題的表面,看本質,以最接近理性的思維來看最接近本質的問題,可能就能接受了。

6樓:

一般像這種問題大V們都不會關注的,一般也很少去回答,那麼回答的人又屬於那類?不過並不一定只有大v們說的才是對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你所要做的並不是去嘗試各類回答,而是去了解,去認知各類回答(去思考我們為何會如此回答,你又如何回答)最後你可能會產生乙個新的看法更全面更可行……

7樓:從小就叫老韓

洩腰。送你兩句話吧

1,君子和而不同。

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1,保持高情商,不撕逼,但心裡有譜。

2,不論什麼人的什麼觀點,都是有由來的。

很多問題沒有絕對的黑白對錯,靈活吸收吧。

8樓:流木

有人回答差不多是一定,但是否有用有幫助就不一定了,不過人與人正面交流,對話,以致鼓勵提公升大家的腦袋轉動,接受理解其他人的不同想法,相信是有益的事,大家距離真理會越來越近了。

9樓:

說話辯論並不像是吹風。善辯的人辯論紛紜,他們所說的話也不曾有過定論。果真說了些什麼嗎?

還是不曾說過些什麼呢?他們都認為自己的言談不同於雛鳥的鳴叫,真有區別,還是沒有什麼區別呢?大道是怎麼隱匿起來而有了真和假呢?

言論是怎麼隱匿起來而有了是與非呢?大道怎麼會出現而又不復存在?言論又怎麼存在而又不宜認可?

大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隱蔽,言論被浮華的詞藻所掩蓋。所以就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辯,肯定對方所否定的東西而否定對方所肯定的東西。想要肯定對方所否定的東西而非難對方所肯定的東西,那麼不如用事物的本然去加以觀察而求得明鑑。

各種事物無不存在它自身對立的那一面,各種事物也無不存在它自身對立的這一面。從事物相對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見這一面,從事物相對立的這一面看就能有所認識和了解。所以說:

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這一面,事物的這一面亦起因於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是相互並存、相互依賴的。雖然這樣,剛剛產生隨即便是死亡,剛剛死亡隨即便會復生;剛剛肯定隨即就是否定,剛剛否定隨即又予以肯定;依託正確的一面同時也就遵循了謬誤的一面,依託謬誤的一面同時也就遵循了正確的一面。

因此聖人不走劃分正誤是非的道路而是觀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順著事物自身的情態。事物的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樣存在是與非,事物的這一面也同樣存在正與誤。

事物果真存在彼此兩個方面嗎?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兩個方面的區分嗎?彼此兩個方面都沒有其對立的一面,這就是大道的樞紐。

抓住了大道的樞紐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從而順應事物無窮無盡的變化。「是」是無窮的,「非」也是無窮的。所以說不如用事物的本然來加以觀察和認識。

用組成事物的要素來說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來說明事物的要素並非事物本身;用白馬來說明白馬不是馬,不如用非馬來說明白馬不是馬。整個自然界不論存在多少要素,但作為要素而言卻是一樣的,各種事物不論存在多少具體物象,但作為具體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樣的。

能認可嗎?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東西方才可以認可;不可以認可嗎?一定也有不可以加以肯定的東西方才不能認可。

道路是行走而成的,事物是人們稱謂而就的。怎樣才算是正確呢?正確在於其本身就是正確的。

怎樣才算是不正確呢?不正確的在於其本身就是不正確的。怎樣才能認可呢?

能認可在於其自身就是能認可的。怎樣才不能認可呢?不能認可在於其本身就是不能認可的。

事物原本就有正確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認可的一面,沒有什麼事物不存在正確的一面,也沒有什麼事物不存在能認可的一面。所以可以列舉細小的草莖和高大的庭柱,醜陋的癩頭和美麗的西施,寬大、奇變、詭詐、怪異等千奇百怪的各種事態來說明這一點,從「道」的觀點看它們都是相通而渾一的。舊事物的分解,亦即新事物的形成,新事物的形成亦即舊事物的毀滅。

所有事物並無形成與毀滅的區別,還是相通而渾一的特點。只有通達的人方才知曉事物相通而渾一的道理,因此不用固執地對事物作出這樣那樣的解釋,而應把自己的觀點寄託於平常的事理之中。所謂平庸的事理就是無用而有用;認識事物無用就是有用,這就算是通達;通達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事物常理的人;恰如其分地了解事物常理也就接近於大道。

順應事物相通而渾一的本來狀態吧,這樣還不能了解它的究竟,這就叫做「道」。耗費心思方才能認識事物渾然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狀和特點,這就叫「朝三」。什麼叫做「朝三」呢?

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公升,晚上分給四公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

養猴人便改口說

:「那麼就早上四公升晚上三公升吧。」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名義和實際都沒有虧損,喜與怒卻各為所用而有了變化,也就是因為這樣的道理。因此,古代聖人把是與非混同起來,優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裡,這就叫物與我各得其所、自行發展。

10樓:影評聊齋

不可以。坦白說知乎上的都是一些水平不太高的人,包括我。給你的答案未必就有益,甚至有害----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乞丐和殺人犯也是如此。

也就是你活著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讓自己活得好,但是別人的建議未必就有這個效果

11樓:咕咕包包

大部分情況是如果你覺得你獲益了,其實多半都是自欺欺人的。如果你覺得沒什麼幫助還覺得答題人瞎說的時候,多半都能幫助到你。認同與接受往往都會迷惑人心,反對與猜疑有時卻能啟發到人性。

如何與不理解心理問題的人溝通?

心歷程心理 你是想與他溝通什麼呢?看你的描述,他是你一位很好的朋友,所以你們日常溝通肯定是沒有很多問題的。所以你說想知道如何與不理解心理問題的人溝通,讓我覺得很困惑。你想讓你的的朋友理解心理疾病 問題的成因很多 還是你希望你的朋友能理解有心理疾病的人,他們的不容易呢 或者是,你只是單純地想說服他抑鬱...

與父母在認知方面起了衝突,父母不理解自己,該怎麼辦?

鳴鹿 親,感覺你做的已經挺好的了。18年畢業,19年才找工作,就已經可以拿出20萬的首付來買房子,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呀。不知道這20萬你父母出了多少,不知道後面的房款你父母會幫你還多少。如果這些都是你自己出的,其實你完全可以不跟你父母說呀。完全按自己想的做就行了。父母認知跟你不一樣,你找他們尋求...

父母不理解自己,很少走進自己的心中,取代的是責罵和忍受,該怎麼辦

我小時候半留守吧,兩周見一次所以和媽媽並沒有很親密高中一起住了三年,大學開始又離家了。之前媽對我都是比較寵吧,直到我結婚後,生了孩子。丈夫對我還不錯,比較有責任心,但的確沒錢,孩子出生了沒人帶 婆家較遠,我不想重滔覆轍讓孩子當留守兒童 就辭職自己帶,因為我是獨生女,所以偶爾也住在娘家,父母也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