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宗慶后評馬雲「五新」 除新技術外 都是胡說八道 ?

時間 2021-06-03 19:22:54

1樓:慕言

馬雲的原話是「未來人類社會,特別是中國經濟將進入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能源」宗慶后說「胡說八道,除了新技術,他都是胡說八道,你(馬雲)新製造,他本身就不是實體經濟,他製造什麼東西呀」。馬雲沒說自己說的是未來人類社會,中國經濟,宗慶后直接斷章取義說馬雲的不是實體經濟,進而公里馬雲不可能製造東西。雖然宗慶后曾經輝煌一時,但是現在老了,跟不上世界的變化。

中國古語說的好,好漢不提當年勇,後浪推前浪。宗慶后批判馬雲實在是為了批判而批判,有失大家風範。他還說馬雲是創造了就業,但是多少實體店因為他而倒閉,那我想問問宗總,汽車的出現是不是導致了趕馬車人的失業?

機器製造的出現又導致多少手工製造人的失業?新手機的出現導致了多少座機廠家的破產?………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要迷信那些所謂的大佬,包括馬雲,他們都是在站在自己的利益上,為自己代言,不要被他們帶偏了,記住一點,實際得到了實惠的才是我們需要的!

2樓:紅圈之家

馬雲曾在多個場合談到「五新」將帶來巨大影響,4月23日,在河南鄭州舉行的2017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雲再一次談到對未來30年技術和商業趨勢的判斷。他說,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製造以及新能源將會衝擊各行各業,在淘汰落後生產力的同時,也會創造更多新實體經濟和新就業機會。

對於新零售,他認為,線上、線下、物流、資料必須結合起來,打造新型的零售體系。網際網路企業,像他們那樣做電商,從來沒覺得打敗超市有多光榮的事情,超市、商場也不要覺得打敗網際網路或者贏了網際網路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情。

未來零售行業,要學習的不是你怎麼賣東西,而是怎麼去服務別人。不管你是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也好還是線下零售也好,最重要的事情,一切不是以企業為本,不是以成本為本,不是以資源為本,而是以人為本,以每個客戶單一的個人,如何為他服務。

到底什麼是新零售?阿里巴巴和他的盟友們仍在尋找答案。「這個世界上本來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正在走這條路的過程當中。

」但是對於商家和消費者,一些變化已經發生。銀泰已經可以通過阿里大資料描繪商場周邊五公里人群畫像,優衣庫實現了線上買實體店試衣取貨,SK-II打通了線上線下會員體系,奧利奧餅乾圖案可以定製。

細細的咀嚼馬雲有關新零售的一些觀念,我們不難發現馬雲其實是在更進一步的強調顧客的體驗。記得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顧客就是上帝。

在當今這種服務型時代,消費者的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乙個企業甚至乙個產業的興衰。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生產的整個過程,只有被商品或服務被消費了,這個過程才算完整,生產才具有價值。而如果並未被消費,則只能算是勞動產品而並非商品。

隨著網際網路+的時代的到來,線上線下的經營商則更是注重使用者的體驗。並且絕大部分商戶嘗試著在使用者的體驗過程中,慢慢發掘使用者的喜好,從而推出更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和大眾。而就是在這樣的乙個大的環境下,以更為強調使用者極致體驗以及大資料運作的時代應運而生

「新零售」將打破傳統零售與線上經濟對立的局面,利用大資料時代資訊科技的優勢,結合電商時期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打造乙個線上與線下相互聯合,線下與電商緊密合作的新的網際網路+時代。「新零售」時代的開始,並不是要完全摒棄電商,而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如今線下零售行業成交量每況愈下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危機凸顯,而雖然線上行業貌似發展很是明朗,但是,缺乏線下零售的支援,終究不是長久的打算。線下倉庫存量的不足以及流動性等差的弱點,將制約如今大經濟的發展,如何更好的推進商業經濟的長遠發展,確實值得深思。

總而言之,「新零售」運營模式的執行,人為核心、資金為補充、物流是支柱、效率是關鍵、服務是靈魂。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必定充滿艱難險阻,前路勢必充滿艱辛,但是如果想在之後的發展中更具有戰略優勢,那就必須具備乙個高的起點和乙個雄厚的資金儲備。

3樓:Sylvan的夜晚

這方面,我不是專業人士,我就不點評了。只是我覺得,這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優勢: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觀點,那就各自拿出真本事出來,分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發展,最後的結果如何,事實勝於雄辯。

而這一點,在計畫經濟時期是無法實現的。

4樓:HELLO

看了很多評價,我也來說一下:

首先,網際網路經濟的確存在虛擬的地方,也有一定的詬病,對實體經濟有一定的衝擊,這是事實。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網際網路經濟可以活下來?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活下來的一定有他存在的必然性。

個人認為,網際網路融入我們的國民經濟是不可逆轉的形式。為什麼?因為網際網路的確不能創造真正的實體價值,但是它在資源調配和資訊整合上的作用是無法估計的!

為什麼那些製造業受到衝擊,因為一些小企業出現了,它們通過網際網路這個平台展示了自己,所以可以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假貨難道不是老百姓的另一種需求嗎?我們買的東西不一定要個個都好,都貨真價實。有時候我們更多的是買個合適,大家真的不知道那是假貨嗎?

那為什麼還去買,道理顯而易見,現在的商場都是大品牌為主,相對單一,而網際網路上就不一樣了。它把所有的小魚都放出來了,公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大企業開始抵制了。

而網際網路在資訊整合和資源調配的作用就不在這裡說了,顯而易見(有興趣在知乎上可以搜尋:計算機行業還能火幾年?,裡面有精闢的分析),就像蒸汽機到電力一樣,它們都沒有實實在在的價值,但是它們的存在不是作為乙個實體,而是作為乙個工具

,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去改變生產方式,調節生產關係,這才是它活下來的理由。抵制是沒用的,只有去接受,去磨合,去相互影響和改變才是王道!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勿噴!

5樓:海涅心理

馬雲說的到沒有錯,只是他做得很少。

長遠來看,線上平台和線下平台會進一步融合,比如阿里收購一家超市連鎖,那麼宗慶后大概就不會這麼大膽發言了。

6樓:可楽

沒辦法,誰叫中國的製造業不強大,讓馬雲天天嘚不嘚的,還有一幫子懂不懂就馬爸爸的沒腦子粉。我寧願中國有波音,大眾之類的公司。中國沒了馬雲,也會有牛雲,驢雲等人去占領這個市場,他只是天時地利人和。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祝阿里明年可以用網際網路攢一架波音,或者發射一電火箭。

7樓:鄭凱

近一直被這樣一句話所打動,主動去適應趨勢的改變叫變革,被動被趨勢改變的叫顛覆。

這就像近期最熱門的話題,實體經濟表現出的頹勢,究竟是誰的過錯?實體經濟,自古就有之,但是不同時期的實體經濟,根據當時的時代特徵,也在發生定義的轉移。

以製造業為例,最初的製造業是以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為特徵的大規模生產,隨著市場需求導向時代,個性化生產和製造的服務化成為了主流,而到了資訊化時代,統一的管理和決策,製造的效率和市場供需的平衡塑造了新形態的製造業。到了如今,以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為驅動的智造業則是製造業已經明確的發展方向。

與之同理,實體經濟所涵蓋的農業、工業、通訊、商業等等行業都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具有了新的定義。

所以,我們所有的歷史經驗都在告訴我們:實體經濟始終是乙個正態分佈的曲線,總是存在波峰和波谷。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適合了時代節奏的實體經濟中的個體將會從波谷走向波峰,而不能適合時代發展的個體,將從波峰滑落到波谷,甚至被淘汰。

這就是伴隨人類的歷史的變革和顛覆,主動和被動的關係。

《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說,「理解未來趨勢,用歷史的角度看待現在的業務,有長久歷史觀,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將更大」。

所以,我們很難理解一位從不上網的業界領袖,會清楚地感知網際網路上發生的一切,以及網際網路技術能夠帶來的新的生產力。這就像一位從不吃蘋果的人,告訴我們蘋果不好吃,這個結論本身,就缺乏實際的邏輯。

8樓:許仙不是仙

社會觀念的演化,不是一群人說服另一群人,改變觀念,改變習慣。而是,新興力量蓬勃生長,保守力量逐漸老去,直到死亡,宣告過渡完成。

9樓:nicole LOU

我們公司,這兩年在拼命擁抱新經濟。老闆總結了個新經濟下新商業模式,引以為豪四處宣教。然並卵,公司還沒有一項創新業務落地因為沒有勝算的競爭力。

因為模式的創新,是最低層次的創新…最易被複製的…

10樓:

中國經濟是中國工業體系撐起的,

中國工業體系是世界僅存的兩個半完整工業體系,其中半個是二十年沒迭代的俄羅斯。

而工業都是技術,只有技術的積累才是最實在的。

你網際網路合縱連橫固然一時風采獨佔,

然而種田暴兵硬懟才能橫掃六合。

誰是基幹,一目了然。

11樓:紅領巾

我倒是覺得馬雲有馬雲的立場,宗慶后有宗慶后的立場。投機者是沒有自己的立場的,就像炒房,怎麼賺錢怎麼來。宗老爺子的意思是除了新技術外的四新都不是馬雲發明創造的,也就是說新瓶裝舊酒。

馬雲也不是解決房地產綁架了銀行的救世主

12樓:lin Tree

美國的工業製造世界霸主,其第三產業也是全球領先。很遺憾我們在工業上依舊在追趕,慶幸的是我們的第三產業已經有不輸的氣勢。我們錯過了第一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工業革命,這一次,我們也許不算錯過了世界新一輪氣象。

13樓:叢林之王

我相信市場的選擇,傳統勢力不必恐慌而放厥詞,如果是有價值的,虛擬經濟一定取代不了,如果是沒價值的,你喊再多也沒啥用。比如,:計程車,照本宣科的教師,只會記賬的會計,駕駛員,沒質量的小報,靠資訊不對稱賺錢的中間商。

製造業和網際網路是共生關係,我真不明白董明珠你們等人著急什麼。

14樓:寇柯

雖然支援實業。我感覺這些實業家不要用意識形態大旗懟網際網路了。

董明珠很欣賞她做汽車,而不是做手機,宗慶后代表實業比較勉強,李東生,tcl家電。

應該來說,任正非對話馬雲很合適。

國內很多企業做的都是貿工技的路線,也導致中小企業走的是賺快錢,不提供質量穩定產品的濫觴之一。

美的,海爾,格力,tcl,創維等企業不都是藉著日本白色家電的路子發展過來的。

比亞迪,吉利還不是沒發育起來。

實業上包括民用製造的許多領域。

日本三菱,美國通用,德國西門子都是製造業跨界多,成功產品多的巨頭。

日本,德國等企業人家有品牌汽車,三星的螢幕和記憶體,索尼的攝像頭,你該用還得用伺服電機,精密工具機,等離子顯示屏,數碼關鍵部件,汽車軸承等實業利潤未見中國進口替代,東芝等日本企業在醫療器械一統天下,圓晶代工台積電,光刻機由荷蘭的一家企業壟斷技術,航天發動機有英美兩國壟斷。

在新興領域裡,電動車電池方面有松下,機械人技術有川崎,發那科,德國企業工業4.0的逐步進行技術替代,人家從來沒有落後過。

其實我覺得國內的實業家很多只是借鑑外國企業成功的表皮,在實業更多的領域上根本沒有進入,技術和投資。

有些人不是反網際網路,只是反網際網路搶了你們的風頭,在這個時代沒有你們更多的地位罷了。

如何客觀評價馬雲?

中國當代最偉大的企業家,乙個挑戰傳統改變世界的人。網際網路精神領袖。有大家情懷,有魄力的帥才,最強演說家。有血有肉的真英雄,雖不是完美之人,但依舊是我此生奮鬥的榜樣。 感覺他只是很會借力打力,善於利用一切資源,而且說出的話也很不負責,民營企業的典範,自從阿里巴巴火了,帶來了一批就業崗位,很多國企從此...

如何評價馬雲的英語水平,馬雲去考TOEFL,口語能得多少分?

MaXQ 想說的話比較多,慢慢碼。注釋 下面口音指的是pronunciation,不是accent。accent類似我們這的方言,美國也千變萬化,這是個人特色 但pronunciation是發音方法,這個美語裡是統一的。先說下提問這個問題的背景 當時我在日本讀碩士,準備申請美國PhD,我知道在美國溝...

如何評價《慶餘年》裡的言冰雲?

讓她降落 這是什麼絕世大憨憨?看到40集實在忍不住了,看言冰雲讓范閑做的一大堆事,不知道還以為范閑是北齊的儲君呢,小小正使就想嚴刑拷打逼問錦衣衛首領,莫不是瘋了吧。這人設在原著好像沒這麼沒有腦子,而且范閑又不是不願意和你商量,你倒好,瞪著個死魚眼說這個不配做提司,那個不配做南慶人的,慶帝和陳萍萍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