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對不起,你們的春節是種陋習》這篇文章?

時間 2021-05-06 18:12:46

1樓:STARSCOUNTER

看過之後確實三個大點是年輕人覺得春節「難熬」的原因,但是…這和老子過不過春節有什麼關係?這和春節是不是陋習有什麼關係?邏輯不通是硬傷啊這位公知。

春節是文化符號,就像美國有感恩節一樣。如果說春節是陋習,那請先讓你的美國爸爸別當著印第安人的面過感恩節,那真的是連臉都不要了。

至於這三個難處,僅僅是因為中中國人口眾多,知識和見識分層明顯而已。與春節本身是不是陋習毫無邏輯關聯。

2樓:獨人13

說實話,現在年輕人看公曆看慣了,什麼時候過年真不知道,聖誕節好歹大家都知道是陽曆12月25,我們過年還得問爸媽幾號過年,我早就建議把公曆1月31定位除夕,2月1定位春節,方便記憶,也穩定,專一這一天,就像鍾情於乙個女人一樣,,,

3樓:黃亮anthony

節日是人類共同意識的體現,對當下的共同意識的批評,不過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節日的內容是隨著人們對節日的理解變化。勞動節不是讓你去勞動,植樹節到是讓你去植樹。

春節在以前可能是飢餓的感覺,不過隨著產物豐富,90後已經很少有餓的感覺了,這個節日的內容也會隨著變化。

4樓:乙隻閒淡的小花貓

作為乙個學生,我是對春節不感冒的,既不是很喜歡,又不覺得有多討厭。春節嘛,想過就過,不想過就不過。開心就好,沒必要為了所謂的儀式感硬湊和著過。

之所以現在還有不少人在過春節,不過是因為21世紀還有50.60.70後,現在的年輕人並不是很執著於此,只是由於家中長輩還有部分人帶動的節日氛圍而已

5樓:

隔壁南韓過農曆年,也是年年備戰春運。

日本過公曆年,盂蘭盆節替代了農曆年的團圓功能,每年盂蘭盆節鐵路航空也是如臨大敵,客源爆滿。

看來日本人民和南韓人民也需要作者的教誨。

不過簡化繁文縟節的確是必要的。

6樓:

個人覺得是有道理的,或者說一般的節日都帶有「代償」的作用,節日就如某個答案裡說的給我等民眾乙個狂歡發洩的時間,避免陷入NPC式的生活

7樓:AshleyX

看了很多回答,發現其中乙個問題——侯虹斌僅僅是批判了中國的春節,一句未提自己對西方類似節日的見解態度。

答者們何必急於把類似「踩一捧一」的莫須有屎盆子扣在她腦袋上呢?

8樓:funthinker

我想知道的是這篇文章最主要的那個詞「陋習」是怎麼推導出來的。就算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窮苦的人們的乙個盼頭。但怎麼就「陋習」了?

難道文章的作者所理解的「陋習」這個詞和我理解的不同?

9樓:

「高階人口」自居的貨,跟港台一批「高等華人」是一路貨色,當然動不動把自己是高階人口掛在嘴上的,基本上是趙字還沒一橫呢,挺可憐的

10樓:夜泊樹梢

春節不就是全中國人民可以放七天假,並且努力追求方15天假的日期嗎?你要覺得放假是陋習的話,嘿嘿嘿,祝你能永遠享受工作,上班的樂趣,永遠沒有假放。

11樓:廣隸子

春節是否是陋習?不同時期,應該有不同的解讀,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解讀。

按題主提供的朱大可之說,針對貧乏的人可以這麼說,但是同時代富裕群體呢,也是同樣在過節,放炮,滿桌珍饈。

從貧乏年代繼承而來的習慣(可能是陋習),在現在就不能稱之為陋習,現代已經完全的重新解讀和詮釋了。

再者,富裕者,他們從富裕來理解,就好比何不食肉糜。貧乏者亦或認為這個是對自己的犒賞。如此,又何來陋習之說。

我立即的春節就是,家庭生活的團聚,溝通交流,增進感情。

12樓:天地之大

咳咳,「你們」???Excuse Me 。。。

故,猜測:

1、無父無母;

2、沒心沒肺;

3、投機腐儒;

4、第五縱隊。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

想學咪蒙可以,想發財也正常,市場競爭激烈,急著博出位的心態也可以理解,但,做人呢,終歸是要有一點底線的。

13樓:冰雪奇緣

韓非子說得好:「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以前是標準的農業社會,絕大多數人都在一片固定的土地上,不流動,故而沒有春運一說。

而現在,是半工業半農業社會,人口流動非常大。春運,由此出現。過年的種種陋習,或讓人不舒服的習慣習俗,其實都是經濟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結果。

文中所說的很多現象,想必大家都有共鳴,的的確確令人討厭,那麼,我認為,應該做出改進。比如,難道看望親人,必須得過年那幾天嗎?當然,這得由國家出台相關政策,保障探親。

文章的謬誤在於,作者把習慣習俗陋習,當成了節日本身陋習。個人認為,春節是傳統文化很好的表現、傳承形式,也是聯結我們的紐帶。關鍵是,怎麼過。

14樓:羅四喜

還真就對不起您了,我們的春節始終情懷,不是陋習。

動不動就煽動大家的行為才是陋習。

總看別人不順眼,是種病,得治,要不老了都招人煩。

15樓:東廬亂彈

寫這文章和看這文章的都是腦子有問題,人什麼最重要,家人最重要,作為乙個異地漂泊的異鄉人,春節是適合陪伴父母的時候,看著日漸老去的父母,我願意在這春節假期,只屬於父母,不說,我今天回家!

16樓:懟人專用號

春節還是一種古老的套路,套路手段早已被天下人知悉,歷經了千百年,卻依舊讓中中國人趨之若鶩,在最寒冷的季節如遷徙般義無反顧,善惡與文化,角色與年齡,都在這一場洪流中賦予了同一種強烙印,以至於當我們看著逼近2月的日曆,看著熙熙攘攘的麻袋行李和廉價的玩具特產,都能由衷的感覺到——我們是一起的,我們要回家。

17樓:

不能說你意識到了一件事的本質,就覺得他沒那麼神聖,沒那麼可敬,就是一種陋習了。就說大家都覺得很神聖的愛情吧。無非就是激素在其作用,用科學可以分析出它的原理,那這是不是一種陋習?

再說一說現在流行的「種族政治正確」,無非就是白人文明社會在發展的某一階段對以黑人為代表的有色人種的壓迫,造成了黑人的「落後」,所以整個社會要不歧視黑人,甚至給予一些優待。那我能不能說一句,對不起,你們的政治正確只是在贖罪,一點不高尚。

再說一說目前頗有人氣的「聖誕節」,世俗意義上的聖誕節,無非是個商業節日,狂歡,購物,商人趁機出清餘貨,辛苦一年的普通人好好放鬆一下。如此看來,即不「聖」,也沒慶祝「誕」。我是不是可以說,對不起,你們的「聖誕節」只是乙個嘉年華。

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分析春節的本質,這本來很好。但是卻把這樣乙個結果用乙個如此感性的詞彙來評價,實在是匪夷所思。何況一件事物的本源和象徵意義會有很大的偏差。

比如蛇,本質是一種爬行動物,確又有醫療的象徵意義。你能對醫生說,對不起,你們的標誌只是只爬行動物。

說出樣的話,就像乙個科學家對一些信徒說:對不起,你們的信仰是一種統治工具。後果是啥不用多說。

如何看待2023年這個「特殊」的春節?

活著 這個春節對我來說最特殊的是,這是我第一次和全家人 爸爸媽媽弟弟姥姥姥爺一起生活過得最長一段日子。為什麼是第一次呢?上小學時老爸忙著應酬,經常是我睡覺了老爸還沒回來,我早早上學走了以後老爸才起床。每天自己和小夥伴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餓了買個燒餅,然後回家立馬寫作業,等著媽媽回家做飯。初中之後一直...

你們是如何看待早戀的?

菲菲 反對熱評第一對早戀的甩鍋式理解。教育失敗甩鍋早戀?那為什麼反對早戀?因為現在很多學生,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愛情,為了戀愛而戀愛,這樣的早戀你說害不害人?當然害人 但是,部分成年人,在父母社會家庭的壓力下勉勉強強戀愛 結婚,那這樣的戀愛就合適了嗎?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從前者看...

你們是如何看待專公升本的學生的?

我宿舍就有兩個,親身來看 很明顯就是來混學歷的,而且愛搞小團體,社會氣息濃厚 熬夜蹦迪夜不歸宿第一名 而且他們還自豪地說考試很水 很好抄 在學校也就是抄作業混考試,如果真的有讀書的話,也不至於讀了五年四級連三百分考不到吧? 我就講兩個熟人吧。我曾經的一位老師當年就經歷了專公升本,近幾年還讀完了在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