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去聽羅振宇的演講?

時間 2021-05-06 09:35:03

1樓:時光的縫隙

我以前看了羅振宇寫的一本書,裡面有講中美關係的內容,說中美有很深的利益聯絡,不會脫鉤的。現在美國zf鐵了心的要脫鉤,很諷刺。

2樓:猶豫就會敗北

人都是這樣的,只要給了他乙個道理,就好像自己已經懂了,開始產生幻覺,就感覺自己已經摸到了成功的門檻,只差踐行就能成功。

羅首先製造焦慮,告訴你,你現在不行是因為某點沒做好,這個焦慮是符合大眾內心的目標的,比如想成功,良好溝通。

問題的描述大致是這樣的,之所以你不行,是因為你對這個問題沒有深刻認識,我來給您診斷診斷,再給您乙個方案,您只需要踐行,就可以成功了。

我私以為羅的道理是沒有錯的,但是錯的是什麼,是科學包裝過的成功學,說白了還是倖存者偏差。這根本就不是區別,硬要引入乙個道理來說明區別,並排除其他變數,彷彿複雜的生活就只有那麼乙個道理你不懂干擾你的成功。

但事實上,生活中很多人不懂道理,知識也做的很好。不懂演講,演講卻講的很好。有些人看了很多書,知識都會背了,一上場,萎了。

知識是用來指導實踐的,但是只能作為參考,我們更應該的是學會認識現實,認真觀察,而不是拿著這些知識想辦法去應用,並把自己做不好歸咎於知識掌握不徹底,當然有一說一,理科還真有這種範,但社會是複雜的不是嗎?

芒格有一句話,拿著錘子的人,看什麼都像釘子。

聽了羅振宇的演講,做什麼都感覺是道理沒吃透。

只能靠迫擊炮來救了。

3樓:Dury

上面說得都很好,我們還是來關心羅振宇吹捧的那些商業模式吧被羅振宇吹捧的企業或者商業模式後來怎麼樣了?https://www.

4樓:常有晴

商業活動發展到今天,逐利主義已經很深入骨髓了。產品未必是要真正有效,模式已經變成了「只要客戶願意掏錢就行」

所以只要能讓人信,願意掏錢就行。

其中拙劣的,就會被人定義成為「詐騙」

高明的,就要等到大部分人認識到以後才會被定義。不過那時已完成資本集中了。

5樓:

鸚鵡學舌,用別人的觀點來掩蓋自己的無知和空虛。

需要依靠別人的雞湯來梳理自己內心的信念。

用一些從小到大你都能在書裡看到學到,但是你從來不看不學的知識,來忽悠你,並且你還相信,即便你以前看過學過這些道理,都不如他說的真實可信。

和我現在吹的這些牛皮一樣,只不過我沒有他有名氣而已。

當然,人家的演講口才還是很有價值的。

但是道理這玩意。

自從我看到乙個中醫黑以羅胖的觀點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就覺得我又看到了乙個羅永浩飛公升了~~~~

6樓:

7樓:

說到這個,突然想起一件事。。美國以前是不是也有一段時間,到處搞演講,職業搞演講掙錢的人?

我記得最初的成功學裡,經常出現這個詞。。

8樓:

為什麼不呢?

聽取他人的的思維成果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得到大腦偏愛的感受

人無完人不要要求太過完美

就我所知羅胖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了

題外話:

9樓:小保子

聽羅振宇演講的大多應該是有錢有閒,高不成低不就,有想法沒目標,有理想沒專業的人。因為我之前就是這種人,那時候就喜歡聽羅振宇這種人講各種創業思維啊,社會趨勢啊,經濟原理啊,商業案例啊,誰誰誰又搞了個啥專案拿到投資啦,哪個商業模式好啊準備上市了啊。那時候我不僅聽羅振宇,還聽吳曉波,東吳同學會,高曉松啥的。

因為你是什麼人,就喜歡聽什麼話。你是個務實的人,你就喜歡別人給你直奔主題。你是個浮誇的人,你就喜歡別人給你天上地下,上下2023年的聊。

當我是個喜歡扯淡撂屁的人的時候,我特喜歡羅振宇的節目。現在自己有了努力發展的方向了,聽那些東西就覺得沒用了。現在只會聽聽大緊的節目,希望自已也能成為大緊那樣的人。

10樓:吳下阿克萌德

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歧視呀。

13年關注羅輯思維,14年關注知乎。

相對於羅輯思維,我覺得知乎更low,知乎已經越來越像微博了

11樓:小廣電

隨著我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他本人的演講一般般。聽聽得到裡面的其他老師的課還是比較爽的,比如卓克的科學思維課,鄭也夫的社會學專題,施展中國史綱,李筠的西方史綱,王立銘的眾病之王的解決方案和生命科學50講,薛兆豐的經濟學課。我是個理科生,覺得這些老師的課很有意思,除了最後乙個,其他的我都聽完了

12樓:肥皂

首先大部分人去聽老羅的課程就是為了想提公升自己,但是不願去花很多的時間來自己學習。

「普世」的觀念,現在流行這種氛圍就是說聽課程就是學習,乾貨?不存在的你想想如果你可以通過這種付出時間少就能學習到某專業知識,但是終究和那些通過系統化學習付出幾十倍或者上百倍的人不在乙個世界。

聽這種「精華」、「乾貨」類的人就好比一顆沒有根的小樹,而且是快死的。

聽看學,有系統學習,付出很大的時間。雖然周期長,但是那個人就是一顆有根的大樹,枝葉繁茂。經得起風吹雨打。

只怪這個社會太浮躁,也許是被逼的,也許只是心裡求個安慰。雞湯嚼爛了沒事把雞湯重新換個顏色但是味道本質沒變。

13樓:壞湯姆

前幾年還聽了一下,今年的沒聽,也沒想著聽,因為覺得,他有在輸出主觀認知,而不是客觀認知,他這就是個大型會銷。而且有些焦慮,並沒什麼用。所以不看了,反之,去看,同時裝逼。

14樓:十火工

社群的概念在於團體,在團體中找到同類,找到機會,而不是僅僅花錢聽了講座而已。從質量上看,18年的不如以往,可是羅胖準備講20年,志同道合準備去聽20年的大有人在。我是看的文字,沒去現場,沒有時間也沒有錢,這就是現實。

15樓:韋頁林

羅振宇講的其實是焦慮,是恐慌,如果聽眾也焦慮,也恐慌,那麼順著他的「羅輯」就會屈從於他的「思維」,如果聽眾不焦慮,不恐慌,就根本不會聽他的「羅輯」,又哪會屈從於他的「思維」。

這個時代,焦慮恐慌者太多,因為多數人都會害怕被時代拋棄,和社會脫節,所以,才有了羅振宇這些人切入並迎合的市場。

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聽?是因為真有那麼多人覺得聽了能舒緩自己焦慮和恐慌唄。

16樓:縱力演說君

因為演講展現的是語言的力量。

思想、文字和語言的力量是三維的。

乙個有思想的人並不一定會寫出文筆優美沁人心脾的文章。

乙個會寫作的人並不一定能講出神采飛揚打動人心的演講。

很多人低估了語言的力量。

知乎有無數人都看不上羅振宇,認為羅振宇是在割韭菜或者是其他什麼行為。

現在你可以捫心自問一下,讓你面對上萬人去演講,你能表達出你思想的百分之多少?

你演講之後能打動多少人?

你面對那麼多人時不發抖就已經很不錯了。

羅振宇的演講和馬雲的演講一樣,都帶有極強的語言力量。

能打動人心的力量。

至於空虛,這個事本身是在於個人的,如果你注重演講的術,而不是道,那麼你自然會空虛。

對於演講者和聽者來講都是如此。

什麼叫注重演講的術?

因為演講不可能一直講艱深的理論,所以必須夾雜許多段子讓大家不需要時刻都那麼緊張,可以放鬆放鬆。

可是如果你無法從「上乙個段子」的娛樂感中拔出來,會把演講者下面講的乾貨自動忽略,自然就有一種空虛感。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感覺?

你們是不是一直在等羅振宇講搞笑段子?

對於那些乾貨的部分就算他講了你也會自動忽略。

那你怎麼能聽得到乾貨呢?

對於馬雲來講也一樣,你總盯著他「我對錢沒有興趣!」

那你怎麼能聽得到乾貨呢?

就連日常新聞聯播的資訊量都極大,可是有些人就是光盯著

「領導人很忙」

「我們國家很幸福」

「外中國人民活在水深火熱中」

這樣的段子。

那麼你怎麼能聽到乾貨呢?

演講本身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技能,和寫作一樣,是需要長期練習才能使你的話語講出力量,那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力量。

比如知乎er最喜歡的曾博老師,他是最反成功學的吧?

你讓他去羅胖的舞台演講乙個試試?

主題就是「如何反割韭菜」,你看他能不能講出水平?

17樓:喵喵

其實這本質上和花錢聽演唱會看話劇什麼的也沒有區別呀。有人願意花這筆錢用來聽這場演講並且認為受益匪淺積極傳播,那不就是一場成功的演講。

有時候聽聽或者看看整理稿還是能擴寬思維,如果能辨別的出好壞取對自己有用部分不就可以了。所以也不是完全的一無是處,而且偶爾用上了還覺得蠻唬人的哈哈。

可能不同的人關注的點不同吧,像我還蠻喜歡琢磨他們的演講技巧和說服別人的方式~尤其是這種大型演講肯定是打磨了很多遍稿子,個人覺得學習借鑑的價值還是很高的。

_(:з」∠)_在這裡突然想提一下涼了的老賈,其實老賈真的演說能力很強,FF那場演講真的是之前所有想講夢想創業者的教科書式演講嘛哈哈。

18樓:

說實話我從來不看羅振宇我了解得比較少只是有一次看有個朋友在看什麼他說羅輯思維然後我拿來看了一下有一篇文章叫北京水問題講了一大痛說北京水會到好久好久用完再也沒有水飲用水都不成保障那北京那麼大乙個城市怎麼用水?然後就說沒事北京是文化經濟中心它要用水會找其他地方通過來。

寫了大概四頁的內容歸結到一句話就是北京水用完了可以找其他地方運水過來 ...

我還能說什麼呢北京水問題服了

19樓:三特

如果你沒做過網際網路,如果你沒創過業,如果你沒有管理過團隊,就是聽個熱鬧,如果都有,你肯定滿腦子都是困惑,羅的演講雖然說不能幫你徹底解決,但至少提出了一些新的角度,幫你思考。

20樓:

為啥不聽呢?聽講座是一種獲得知識的途徑

知識分為兩種,

一種是演講人所收集的資料資料,這是行業資訊一是演講人的觀點,這個帶有主觀性

就算羅胖說的不對

聽一些行業資料,網際網路資訊

總歸不吃虧吧

21樓:執·龍根

每個人都有聽的理由,每個人也從中聽到了不一樣的東西,跟讀書一樣,每個人從同一本書中讀到了各種不同的道理,

聽演講也一樣,因為這一年都沒讀書了,年底聽聽讀書的人悟出了什麼道理,可以假裝自己在讀書了。

22樓:衫叔

這種邏輯很自我,即我不能理解的,別人怎麼能理解呢?我覺得沒用的,別人怎麼會覺得有用呢?

不同的人吃同樣的東西,也有人胖有人瘦;

同樣被蘋果砸了腦袋,有人砸了就砸了,有人砍了樹,有人覺得這事兒不得了了。

同樣是劉慈欣的作品,做網際網路的大佬們奉為圭臬,有些人讀不完第一章就看不下去了。

那些說羅胖是中年人權健的,請問去羅胖現場是跳廣場舞的老頭老太麼?那些在現場前排的人大多是各行各業有頭有臉的人物好伐,要非說這跟權健現場大會沒啥本質區別,那只能祝你們在社會上比現場的人們混的更好了。

至於說聽了這些道理、學了那麼多「得到」課程,也沒見到什麼人因此改變了人生的。這種邏輯也很莫名,首先這事兒肯定無法去調查,下結論本身就很主觀;其次,開拓點兒視野,漲點兒見識,就非要因此出人頭地飛黃騰達麼?

那看了巴菲特的書,怎麼沒變股神呢?讀了金庸的,怎麼沒去行俠仗義呢?

我倒是覺得「得到」使用者至少有個開放的思維,願意接受新東西,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而噴子們除了顯得狹隘,並沒有顯得自己學的知識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什麼比「得到」使用者更積極的變化。

聽了羅振宇的跨年演講,你有什麼感想?

tony 追過五年,驚為天人到每況愈下到今年看完取關。羅胖終於從良心公知變成了他所戲謔的臭奸商,大段大段的硬廣告和編成段子的軟廣告,我都替下面花了錢買票的觀眾不值。 上山若隨 停了幾日才聽,還是沒有聽下去,不知道怎樣評價。本來認為雷軍是師傅 傅勝是大師兄 羅胖是二師弟,現在看來基本落空或者是失望了,...

為什麼這麼多人去香港買藥?

Luna CHEN 你說的對,國內很多作用類似,甚至相同的東西,大家為何還是要去香港買藥?拿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為例,香港和內地都有,但是香港的價錢是國內的幾倍,而還是很多人去買,這是為啥?有的人說是標準更高,話說國內審批乙個藥的時間也不短,這點我不贊同。有的人說質量更好,這點我贊同。但是為何標準一樣...

為什麼羅永浩和羅振宇的演講能給人醍醐灌頂的感覺但是他們卻沒有大的成就?

曹布斯 1.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外一回事。2.你覺得醍醐灌頂,其他人覺得只是知識碎片。碎片知識是沒有價值的,要系統,系統知識要如同小樹一樣在腦子裡生長出來,直接砍乙個樹枝過來都不行。3.成就這種東西,不但看個人能力,還要看時代選擇,你看賈伯斯比爾蓋茨戴爾,年齡都相仿,你看馬雲馬化騰周鴻禕年齡也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