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知乎不鼓勵在提問和回答中使用隱喻或其他帶有個人風格的修辭技巧?

時間 2021-05-31 09:25:52

1樓:

喜歡答一些我理解的哲學成果,而非哲學說明。前者已被確定,有大量的前人成果,後者屬於現在或者不在目標內的探索目標。

因為按照形上學,概念來自定義和歸納,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概念。所以對於物件的清晰表達必須使用概念 。在命題中這屬於詞項。

比喻、擬人、隱喻等任何模擬手段,都是處於用文字的轉換來實現現有概念接近讀者本身的印象,從而幫助讀者建立自己的概念體系。它們不能幫助人們搞清楚概念之間的關係,保證命題的推理過程。推理過程由邏輯來保證。

知乎不是反對這種模擬手段,而是任何正式說明文書的正確性推理,不允許使用模擬方法;或者說模擬手段對於命題推理的正確性毫無關係。模擬手段僅僅是用於命題詞項概念建立的手段。

打比方、引用他人語句而不涉及概念、命題等手段在命題演繹過程中都沒有用處。

那麼這些手段是否沒有用呢?也不是的,畢竟我們的大腦不是計算機。在語言或者文字表述中,假如是多個模擬物件聚合描述及多次重複,是幫助大腦獲得形式符號體系內容的最有效手段。

曾經有人把它們命名為修辭方法。在語言邏輯化的今天,這種修辭方法作為給人看文章的必要手段是要使用的,假如你腦中也有類似命題演繹物件,那麼簡單忽略掉這些解釋過程就是了。

沒有,不影響推理;有了,可以讓人更加容易理解。假如,別人問你,你的推理過程呢?你回答,哦,我模擬了,這就是錯誤。

2樓:李如一

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隱喻一詞在這個語境裡的意思不明確。另外修辭技巧和語言的簡明易懂不是對立關係;恰恰相反,修辭技巧越高,越不容易產生歧義。

3樓:李楠

這個問題體現了知乎 「Wiki」 和 「社交」 兩大特性之間的衝突。

從這個思路看:

提問中的隱喻不好。因為提問強調清晰明確,要讓所有人看懂。所以 Quora 讓其更加 Wiki ,設計為人人可編輯。

而回答中的隱喻未必不好。因為回答歸於個人的榮譽和聲望。所以 Quora 讓其更加社交,回答者被加重表示,只有自己可以編輯。

這個機制應該能把隱喻的問題消化掉:提問中用了,很可能有人給你編輯掉了。回答中用了,有人喜歡也會被投票頂上去。

Quora 強於 Wiki 之處是他更加社交。他如此修正 Wiki 說明:他相信歸於個人名下的答案能生產出「更加有效的資訊」,而個人語言風格是區分人的關鍵因素。

所以回答中的個人風格對於更高質量的答案是必要的。

4樓:郭磊

不管將知乎界定為一種工具還是社交平台,它的目的都在於清晰、便捷、快速的幫助使用者獲取、分享和整合各種有效資訊,這個過程越直接、通暢,就越符合知乎創辦的初衷。因此將重心放在資訊本身,而非修辭技巧上,更合適一些。

知乎如何刪除自己的提問?和回答?

剛剛一公尺五 這麼看來你應該是在本地讀的大學吧,你男朋友然後是外地人。有一說一,要是你男朋友以後要留在你這邊,他家裡也不反對的話你們可以繼續好好在一起。他要是一定要回家的話,也就不要為了他離開爸媽吧,人還是自私一點啦。 這個問題我也挺困擾的 要麼是他妥協願意陪你在你家這邊安家落戶,要麼就是你跟你父母...

為什麼在知乎回答中對於就地過年問題和留學生回國問題的區別那麼大?

郭老廝 人在澳洲,疫情情況還好。對於境外輸入的病例,個人認為風險比較大的還是集中在美國,歐洲國家等等,這些躺平的國家基本上都是大幾十萬的病例,活躍病例也不再少數,同時存有不少沒在醫院但是攜帶病毒的感染者,如果這麼算起來感染風險確實不低。舉個簡單例子,1月初我所在城市,布里斯班爆出乙個隔離酒店工作人員...

為什麼很多時候在知乎提問底下回答只會玩梗和講類似經歷但並沒有嘗試解決問題而,可是這些能得到很多贊

要知道,問題也是有水平的,有些問題可以引發人們嚴肅地思考,可以提供多種回答的角度和層次,而有些問題水平之低,三觀之歪,只能供人調侃。知乎很多問題,哎,就像孩子問 爸爸,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一樣,簡直叫人無語。我現在逛知乎,越來越難遇到值得回答的問題,有時候只能去翻某些大v的時間線去找高質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