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知乎 2012 年 4 月 1 日上線的新版個人主頁?

時間 2021-05-30 23:31:24

1樓:閆石

Q1:關注的話題的排序方式是?

貌似是時間順序.乙個想法:關注的話題和擅長的話題是不同的,比如我是醫生,我擅長醫學,但是我也是喜歡攝影的小白,這時候關注和喜歡的話題不同.

所以展示使用者關注較多的話題,也是讓其他使用者更方便的相互了解.

Q2:測試了一下,發現搜尋答案不好用啊,比如我的這個問題:佛教到底是什麼?

我的答案有教育一詞.但是搜尋不出來.

Q3:知乎中可以置頂自己的提問,答案,關注度話題,這個反映了什麼樣的需求?

感覺就是順便提高自定義程度而已呢..

2樓:一一

我就想說……我有350個贊同,我仔細數了數,實名回答的問題裡得到了130+個贊同。

我覺得我還是匿名回答的功夫比較好……這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爭取以後少用匿名,恩。

說到匿名,另外提個建議,有沒有可能實現「我能在我的主頁上看到自己匿名回答過的問題而別人看不到」這個功能?改版後顯示的資料真想讓我這個豬腦子把自己匿名回答過的問題都迅速找回來啊……

3樓:張經緯

這次改版挺好。表揚就不說了,來點個人建議吧。

1、乙個產品出來後一定有反對意見。

2、堅持自己的意見,但把握原則,既產品體現價值。

產品的好壞,不在於他有幾個框框,有幾個圓角。

另外我還有點想法,既然知乎內容決定價值,價值關係到人,那麼內容如何決定人的價值?信任評價體系人都是好面子的,找人嘛,這不就是標籤麼~哈哈。

另外說幾個問題:

1、內容過於零散,瀏覽首頁的時候還是沒有辦法將零散的資訊進行分類處理。不是有TAG麼?為啥不用。

2、在某個標籤下,總是那麼幾個人排行老大,演算法有問題,不能僅僅依靠頂帖數量,要將時間作為乙個重要因子考慮進去。時間越長,得分越低。給新人機會。

3、要有波浪的曲線(資料分析),知道現在的人最關心什麼,把握「流行趨勢」

4樓:i-Designing

看到這個問題,我立馬就跑到我的主頁看了看,感覺很不錯。 然後又跑到別人的主頁上看了看,咦, 分類很直觀嘛! 一眼就能看到別人的知乎狀態了,說實話,我好像都記不到原來的主頁是啥樣了,好像就是根據Tab切換下面的列表吧!

反正啊,我感覺很不錯喲!

5樓:「已登出」

它的產品意圖,有點接近於豆瓣那種小清新的收集癖,我們喜歡收集那些我們有成就感的東西,比如回答過的精華答案,被看過最多的問題,我最近做了什麼事等。

當然了,這更多是一種激勵行為,通過對回答質量及被瀏覽量的收集和排行,讓一些人擁有一些目標,有一些進步的梯度。

而回答質量,是為了應對答案質量縮水的現實展開的,更有利於激勵使用者回答能被人贊同更多的問題,同時,也是很重要的,鼓勵使用者回答大多數人都關心的問題(瀏覽量)。

6樓:不二

功能上看:重點突出資料,總贊同,感謝!性別!數字說明問題。

忽略人際關係,突出問題和回答。回答以贊同數排序,問題以瀏覽量排序,更容易找到重點,發現使用者價值。

問題置頂,使用者希望被看到的問題更容易被發現。

個人資料更加詳細,畢業院校,擅長,工作……是要方便獵頭麼?

框框太多,空間略有浪費。

@JeOam 數字太可恨了,點點點點點,消滅之。

過度突出數字,過於geek化,有些生硬感。

---感謝數!太亮了。

---為什麼?『問他』沒有了,還是說我找不到了?

---使用者的回答以手動設定置頂和投票數排序,咋一看不錯,不過不能以時間排序就沒有資訊流動的感覺啊。我關注的人的回答在首頁時間線裡本來就沒有明顯的區分,我關注之就是想看他的回答,以前還可以去他個人主頁,看「答過」。現在,只能看人品了。。

目前這種按回答質量排序,只是能更快的去了解乙個人,但是少了後續的交流。這點或許可以在首頁資訊分類上做改進。

whatever,知乎在成長。

7樓:

挺好!提幾個思考!

1、這個改動是基於人更直接面對人,而非人對問題的效率?強化社群,弱化問題引導?

2、話題廣場功能不錯,清晰明了,話題的篩選演算法是否科學?如何得出的?ontology並不容易定義的。

8樓:

1.有微博,很好,方便關注;不過,如果有人不想展示微博的,應該讓使用者自己選擇;

2.可以看到感謝的數目了,我還一直在說感謝有個P用呢,這回終於有用了;

3.第一眼看自己的主頁,好像有點亂,沒有以前好看了;去別人那裡一看,挺好的,一看過去能了解個大致(。。。。這個是乙個,,沒有相關的感覺);

4.最近動態的那些字好像太小了,看起來很不爽;

5.建議可否把那個贊同數目分開,搞個前五唄,被贊同最多的前五個話題,這樣對了解乙個人所擅長的東西就更方便了。

補充一點:

6.個人回答那裡,有「置頂「的,很好;但也希望有」踩下去「的選項,因為有些回答自己不那麼希望顯示在最前面,但是贊同數卻較多。

9樓:Wang Hailong

我覺得改的非常好

以前看自己的東西總感覺亂七八糟的抓不到主線改過之後感覺線路清晰多了

而且增加了資料統計提公升了我的虛榮感

而且變得更社交化了

10樓:

不好意思,恕個人唱個反調:以個人立場而言,我很不喜歡這次的改版。

(因為正在犯睏,腦袋裡基本已成漿糊一團,下面表述可能有點混亂,請見諒。)

功能方面

理由:現在的個人主頁顯然是做給其他使用者看的,對使用者本人則幾乎沒有用處。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大家見仁見智。我也可以理解知乎的用意。

只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比起自己貢獻的回答,更重視讓自己關注的問題下是否有其他使用者貢獻了有價值的回答。對我而言,知乎首頁是用來發掘資訊的,個人主頁則是用來回顧已發掘資訊的。

在舊版個人主頁中,可以很方便地檢視自己最近關注的問題、贊同的回答(貢獻者、現有票數、內容提示等)、以及該問題下的已有回答數等。

現在這部分被擠到了最下面,而且省去了大量細節,僅留下問題標題和我最近一次的操作,這對我來說相當不便。

比如說,對於有的問題,我喜歡等回答數累積到一定數量後再一起檢視,這在舊版個人主頁上很容易看到,現在卻需要點進問題檢視。還有我曾贊同的回答,我的記憶力沒有好到過目不忘,有時想重溫一下,舊版個人主頁上可直接檢視,現在卻需要回憶具體題目,然後點進去檢視,這種不便感在需要一次性檢視多條問題下的回答時尤為突出。

至於放到最前面的個人問答情況,對我而言毫無意義。雖然我知道對於訪問我頁面的其他使用者而言,這些資訊(或許)是有價值的。但是能不能同時兼顧使用者本人的需求呢?

補充:訪問其他使用者主頁時,給我的體驗還是與上面同樣的問題。

補充2:我一直沒法明確總結出問題的根源到底出在哪,直到@王亞暉的回答中一句點醒了我——

新版突出了「人」的要素而弱化了「內容」的要素。

這與我心目中的知乎是背道而馳的。這正是我的強烈不適感緣由之所在。

設計方面

理由:設計感席捲細軟舉家奔逃……。

我的操作環境是windows 7+chrome,1024×728解析度,12寸標準屏。

不知道是我的設定問題(我已試過調整chrome的字型設定,全然無效),還是新版指定了不適用於windows的字型,現在我的知乎頁面顯示效果非常糟糕:細弱的黑體(跟沒開cleartype渲染同效果),比例失當的字型大小分配,疏密失當的行距間距,尤其是個人主頁上「我的資料」「我的回答」「我的提問」三個BLOCK,各類「實」與「虛」的分布嚴重失當,沒有平衡感,沒有整體感,整個頁面就像是東一塊西一塊拼湊出來的一樣,視覺效果慘不忍睹(撫額

相較之下,還是更喜歡舊版的TAB形式,空間布局合理,整體感更強,而且切換方便=_=

11樓:Tassandar

總體思路我覺得是不錯的。但是我覺得奇怪的是為什麼不在回答的頁面允許我們設定按照同意書降序排列呢,或者回答的頁面預設降序排列,這樣的主頁的資訊量也更大一些。

不過其實知乎現在面臨的更緊迫的問題是如何在較大的資訊中把精品的問題精準推送到對應的人群的手中,期待知乎更迅速的進化。

如何評價知乎 2012 年 12 月 4 日話題頁面的改版?

鄧文博 可能性有二乙個是知乎在推進公共區域中的優質內容分離,為後續的使用者拓展做準備,根據社群裡面大量內容,特別是優質內容的生產者只是極少數,這個也說得過去,或許有運營方案配合進行新優質使用者的發掘與提公升?另外乙個可能是知乎後台的資料分析中發現,大量使用者是中低登陸頻率,我估計Feed會啟用智慧型...

如何評價 2016 年 1 月 28 日知乎網頁版推出的在使用者個人主頁上展示優質回答收錄情況的功能?

1.知道有這個功能之後去自己關注的答主 基本是沒有什麼粉的 的主頁看了一下,基本都有答案被收錄。很多推薦答案並不能算乾,依然是面向大眾的科普系回答。同時依舊有很多經典少讚答案蒙塵。2.推薦的答案很大一部分未過百讚。3.似乎很多熱門型別答案 情感 新聞 故事等等 是不被推薦的。4.如果單純的關注答案本...

2012 年 09 月 23 日的 2012 年 F1 新加坡站比賽的正賽中, 漢密爾頓的賽車卡在空擋 是什麼意思?可能是什麼原因?

翁鸌 其實不是卡在空檔,只是車手或者電子系統做的乙個保護措施罷了。以上是結論。當時情況是ham進第一彎退檔至3檔然後在出彎企圖加檔時剛上四檔就顯示迅速連推四檔進入空檔。接下來滑行退賽。邁隊官方說法是監測到壓力和溫度過高,但是無能為力。推測此為電子系統介入強行關閉變速總成,防止高溫高壓傷害機械部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