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何帆的書籍《變數》?

時間 2021-05-30 21:45:13

1樓:Mr.Chng

偶然間看到這本書,抱著好奇的心態看完。以小見大,書中案例太少,作者的部分結論鄙人覺得不具參考性,當做消遣讀物還是可以的,不過還是期待作者未來30年的觀察及變化。

2樓:戶筱

俯瞰中國社會發展趨勢,時間與空間的多維角度,巨集觀與微觀的交織研究,讀罷受益匪淺。

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我覺得讀這本書就像是從自己學的精細理工科專業裡跳脫出來,用乙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中國社會發展的粗線條,對自身價值觀的塑造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挺好的。

3樓:lywee123

今天終於看完全書了。

總體來講打3星,感覺一般。

當時在書店覺得這書太漂亮了,封面實在太酷了,書名也很酷,再加上看見羅胖跨年演講推薦了(其實也並不了解羅胖,只是公司有人整天推得到的一些內容,覺得還挺知名的?),腦子一抽就買起了。

第一次隨意瀏覽目錄,感覺太詩意了,我都沒法判斷這是講啥的,瞬間失去興趣。。隔了差不多乙個月才重新想起來。幸好第一章寫的很有結構,把本書的架構,寫書目的角度啥的都寫了。

作者說了五個變數,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

大國博弈沒看著。作者說篇幅有限放得到了,很想吐槽這樣讓讀者感覺很沒誠意,是營銷手段用多了了嗎,說好要寫30年的書這就篇幅受限了這書也不厚啊。

其他幾個變數覺得技術賦能挺不錯的,讓我對技術應用場景有了更深的思考。新舊融合絕大部分都在說舊有多好,有多穩(感受到了作者不太瞧得起拼多多,並且覺得快就是不好)。自下而上說的有點散,概括一下應該是廣大群眾心之所向建立起來的才是最穩固的,感覺不是啥新概念。

重建社群,個人認為說的是做好社群建設和社群維護才能讓我們生活更好,簡單說就是團結+製造參與感。

總體敘事風格上會覺得有些像看見(因為書裡基本都是些例子、人的故事)但是相對來說他個人觀點比較多,平常懶得關心時事的,挺適合看,看看2018某些領域在發生什麼事。看得出作者還是用了心的,至於作者說的見微知著啥的,感覺這本書時間沉澱還不夠,而且作者主觀性太強,能明顯看出對一些東西(比如拼多多,滴滴,瑞幸)的不屑 。

4樓:王三槐

翻完發現都是一些雞零狗碎。

去查了查作者的背景,應該是一路文科生上來的,倒沒有貶損文科生的意思,沒有經過系統的邏輯訓練的書生,太容易看到點東西就激動,振臂一呼天啊我看到了未來!其實被情感帶偏了路,各種結論經不起推敲。作者因為觀察視角太微觀,又喜歡做總結,導致第一不夠成系統,第二沒啥真正的深度見解,第三這些規律都太容易被證偽。

希望寫成《光榮與夢想》我看夠嗆。《光榮與夢想》很少下定論,大部分以白描的手段寫了一段偉大的歷史。而這本書,太愛下結論了,我估計不出五年,這些結論都要被打臉。

5樓:

簡單粗暴地發一下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寫下來的感想吧。

用發展的眼光("大樹模式")去觀察和看待當今的中國社會,承擔起責任感、歷史見證者的使命感。關注大背景下的小趨勢和慢變數,我想可以稱之為既關注整體,又重視部分。

作者主要提的五個變數是,國際關係("大國博弈"/中美"國設"變化),供需匹配("技術賦能",為技術選擇應用市場),用看待新舊事物的關係的眼光看待新舊產業("新舊融合"),"自下而上"(不懂為什麼作者用這個標題。提到的話題是城市收縮與開放包容,有個於我而言很新奇的想法是,未來的城市的緊密連線不是體現在人在城際轉場,而是體現在貨車替人在城際奔波),加強人與人的聯絡("重建社群",讓不同的人聚集到不同的小區,過他們充電的"第二人生")。

作者的語言風格,如他所希望的那樣,不是嚴肅的史書口吻,而是富有浪漫色彩的文學筆法,像是紀實的第三視角,像是個人vlog的旁白。算是優點,容易讓人讀下去而不感到太枯燥;也算是缺點,比如在講小趨勢慢變數的時候,在模糊的語句中讓我摸不著頭腦,好像是在奇異的邏輯中來回繞。像"慢變數才是牽引歷史程序的火車頭"這樣聽著有點矛盾的話,作者並沒有用嚴謹簡潔的邏輯來圓它,讀著就很難受。

我要是說信吧,其實並沒有真的理解或者被說服;我要是說不信吧,那麼建構起全文主題的這個重要概念我都不明白,又怎麼去相信後文的思想?好吧,我的確可以不必全信全贊同。

不過我想,關注"新時代",新詞語,是具有時代性的詞語,但是我不一定非得那麼表述和記憶。新詞語,讓作者的講述看起來更新鮮、更前沿,但實際上,我認為,一定程度上阻礙著人們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以,這套書後面的29本呢,看看吧,也挺好,但還是別去書店按原價買了。

買了也不後悔,因為的確看到內容且給我啟發了,但還是有一點點失望吧,如人所言,有種"高高拿起,輕輕放下"的感覺。這和看到國創《領風者》的感覺很像,不過對《變數》我是高期望,對《領風者》我是不敢過高期望。沒想到居然會感到相似的失望。

6樓:諸葛智庫

從2023年到2023年,中國將會走完第乙個百年。中國的未來將取決於未來30年,取決於我們每乙個人。人們都站在乙個至關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一系列重大變化將挑戰每乙個人的認知,何帆計畫用30年去記錄這段當代歷史,意義非凡。

他通過大量走訪中國的不同城市、村鎮,通過和工人、農民、學生、企業家、學者……等不同領域的人去對話,用田野調查的方法,真實記錄中國每一年出現的新變數,為中國每一年的變化撰寫一部「未來史」。

《變數: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是這一系列鴻篇巨制的開端,是何帆在過去的一年走遍11個國家37個城市為人們觀察到的小趨勢——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閱讀這本書,讀者既可以讀到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背後原因、也可以欣喜地看到新的商業模式在不同場景下每天轟轟烈烈上演的好戲、新的生活方式為社會消除戾氣和偏見、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大山深處開花結果……

這本書用鷹眼模式全方位觀察各個角落正在出現的新事物、新框架、新方法、新生活方式。既可以看到遠處的群山,又能看到草叢中的兔子。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變數》要做的正是喚醒人們的歷史感,讓每個人換一種角度思考中國。

7樓:

我不太看好30年的巨集願。本書差不多230頁,作者的團隊8人,這本書的例子覆蓋了近20年,似乎基於近10個調查報告。靠自己的力量,要麼走拼多多路線,否則支撐不了幾年。

得到唯一能一直厲害下去的就是萬維鋼——只有做個知識的搬運工才能興盛不衰。

當然作為沒有任何行動的我沒什麼資格去指點作者。我看到的是作者最後的「夕陽無言」——只有感慨時不我待,才會有20年演講、30年報告的願望——值得仰望。作者開頭的「長河模式歷史觀」才是更好的邏輯:

長河無悔、夕陽無言。

8樓:

一本一口氣看完的書,支援我看完的力量在於是羅胖說是2023年必須看的書之一。

首先,全書篇幅不緊湊,言語樸實易懂,適合像我這種喜歡讀故事的人看。

其次,書中觀點更多是羅胖在跨年時已經講了,不過有些平凡的故事也就是作者筆下的小趨勢,挺有意思的,裡面還是有大部分是我不知道的事件和故事,能幫助從全域性及巨集觀角度來系統性回顧2023年的發展事件。

再次,因為本人是從事房地產的,從書中看到的是作者對房地產的悲觀及未來發展方向在社群和養老,沒啥新穎觀念和看法,還是期待1月8日丁祖昱的匯報哈。

最後總結,推薦大家看,有利於增加自己的視野及談資。

從下午拿起到現在看完本書,來知乎上搜搜大家的看法,居然沒有幾人回答。打個卡,證明我是聽了羅胖的話買了書而且以最快速度看完的。晚安

9樓:閱讀達人

因為羅胖推薦,得到上購買,一天翻完。變數,乙個普通的詞,但是,何帆先生用它來記錄他眼中的2018,他要從現在起,為未來30年寫史,並把這三十年的歷史獻給未來的一代。他的視角和勇氣真的讓我服氣。

在這本書中,他主要講慢變數中的小趨勢。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慢變數是工業化,城市化和技術創新,而在這三個慢變數的基礎上,作者又提出五個小趨勢(變數):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

在以上五個變數中,作者又詳細解讀了後面的四個,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來,世界不是我想象的樣子。

如何評價何帆的新書《變數3》?

gossipedia 紐約時報 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重新定義了B.C.和A.C.兩個時期。B.C.是before corona,A.C.是after corona。歷史上疫情改變世界的例子還真不少。十四世紀歐洲黑死病導致歐洲人口減少三分之一,鼠疫不斷爆發,導致勞動力短缺,一直持續到...

如何看待真風涼帆潤花以後的前程?

這兩個人注定不會共退,北海道富婆花一定打錢二娶。比較揪心的是北海道富婆雪組時代對彩風咲奈的那個態度值得深思啊 組配之後立馬主動申請當彩風的小助手 買彩風FC會販的包包並揹著上班 在雜誌上公開表示自己最喜歡的男役是彩風 好萊塢緋聞nos裡說跟彩風duet太幸福了。結果,一下子翻臉不認人把彩風踹了。富婆...

如何看待《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對《流浪地球》的評價?

PINKYIM 我覺得導演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流浪地球表達的勇敢精神一樣值得尊敬 能感到導演已經費盡心力去拍,努力對的起大劉的神作了。不管現在的差距多大,能準確自我評價就說明我們有希望,今天的流浪地球仍然是我們的驕傲。 dc lin 其實很多好萊塢電影的特效,最重要的追求就是在那部電影語境裡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