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把在書中看到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

時間 2021-05-07 06:04:24

1樓:我不說話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我覺得那不僅是思考,也是一種沉澱。

看書看到的東西你會明白,畢竟是文字,但吸收之後的懂和明白並不是乙個意思。

很多很多道理是我從小就聽,總聽總聽,我明白嗎?當然明白,說的是中國話,我又不傻,又不是沒有理解能力。但是我懂嗎?

我不懂,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經歷了事情,或者有乙個晚上,我躺在床上思考,然後突然,我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從小就聽的道理,我才明白,徹底的明白的那種。有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

例如「倚老賣老」、「一寸一寸金」、「言多必失」、「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人生沒有後悔藥」等等等等。

你說這些話哪句我們聽不懂,但我真的明白是在很久以後,在我經歷的事情之後自己回憶反思的時候,在看到別人的事情自己自省的時候。

所以,看書你看到了很多實用的乾貨,但過幾天就忘了,除了做讀書筆記,經常溫習之外,還需要每天自省,思考。

我覺得這些會使人讀過的書最大程度的發揮作用。

以上只是個人拙見。

2樓:Evelyn

對於怎麼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而且每個人也都不一樣。

但如果在平時讓我說我都知道什麼,也不一定都能說的出來。

3樓:望舒

書裡的內容,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直接能運用於實踐的,比如各種操作指南、單詞速記等,還有很大一部分能直接運用於實踐的內容是零散的,當你看到這類知識時,最好盡快標註或運用於實際,因為書裡的內容,只是暫時性的儲存,記得越快,忘得越快,非常有必要進行鞏固與加深才能更好的掌握其內容。

另一種是意識領域的知識。這類知識更抽象,更難記住,甚至記住了好像對實踐也沒多大用處,但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三觀,在對外在事物及自我評判時,會更加的透徹深刻。但是這類知識更難掌握,需要日積月累的閱讀和思考,當然,如果看到一些大師的經典語錄或是類似結論的語句,可以先記下來,也算是一種認知的捷徑,久而久之,通過對世界的思考與認知,你會發現,你與這些大家產生了共鳴。

我想題主問的應該是第一種,建議題主準備乙個筆記本,看到有用內容就摘抄下來,偶爾瀏覽瀏覽,若在實踐中想運用這些知識,自然能輕鬆聯想到。

你在書中,看到過哪些觸動你的句子?

快樂噴水池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受到神秘事物強烈衝擊時,乙個人是不敢不聽從的。只有用心才能看見。本質的東西用眼是看不見的。過度分散的精力,導致最後自己好像什麼都會一點,又好像什麼都不會。死並非...

如何理解海子「擊鼓之後,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這句詩

鹿鹿提 網上有很多對這首詩的解讀,可以自己搜一下。海子詩歌 亞洲銅 賞析 讀書筆記 我一直覺得海子的詩是意象與內心情感的結合,所以詩句展現出一種奇特的美感,而這種美感正是海子的純潔 簡單而又敏感所賦予的。談回這句詩 擊鼓之後,我們把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 這裡面的主要意象是月亮...

在逝者的尊重和生者的利益之間我們該如何抉擇?

鈴木丫丫凹下 生者和死者的利益之間我們必然要選擇生者。其次,在這種抉擇當中很多人潛意識裡就把死者擺在了 死者為大 的高位,並沒有打算跟生者平等比較。首先想想這個人生前是否值得被善待?生前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善待?為什麼非要死後才變得至高無上呢?該善待的人,就珍惜活著的時光好好對待,死後的善意一文不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