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反坦克炮威力,為何通常要增加口徑,增加發射藥量不行嗎?

時間 2021-06-21 23:05:34

1樓:閒來打個醬油

最基本的物理定律,能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的平方。速度無法大幅提公升的情況之下,加大彈丸質量是提公升能量的主要方式。所以同樣的初速口徑越大穿甲力越強。

2樓:北京死宅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但是得不償失。

比如題主舉例的57公釐炮,我第一反應就是大名鼎鼎的57神針。

ZIS-2 57公釐反坦克炮,因其遠超同口徑火炮的穿甲能力和細長的身管獲得57神針的綽號。

為什麼zis-2身管如此之長(L72.9),因為如果你想在口徑不變的前提下提供初速(簡單的動能公式(1/2)mv),單純的增加發射藥量是不行的,同時必須提高身管倍徑,才能讓發射藥充分燃燒。

ZIS-2的穿甲能力的確不俗,而且重量輕射速快,但是在衛國戰爭爆發後產能很快就被ZIS-3取代,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費工費時,以貨幣成本計算ZIS-2是ZIS-3的十倍以上,但是顯而易見一門57神針顯然不可能比十門76加農炮更厲害;另外因為初速太高,炮膛磨損太快,題主提到增加身管厚度,但是這對炮膛磨損無效,而炮膛磨損會降低射擊精度,這對反坦克而言是嚴重缺陷;此外口徑過小造成爆破彈威力也小,任務彈性不足,這個問題在德國的75公釐L70PAK42上也存在,PAK42穿甲能力超過88公釐L56,但是對軟目標的殺傷則小於後者。

當然了,威力不夠就增加口徑,久如同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麵一樣,是很直線性的思維,所以往往多管齊下解決問題,提高口徑是一方面,比如現在主戰坦克口徑就從上一代的105/115提高到現在的120/125;提高倍徑也是一方面,比如德國著名的120口徑火炮倍徑就從L44提高到L55;另外研究新的彈型,彈藥材質,發射藥配方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很少有單一方法解決問題的情況。

3樓:陳磊

一、增炮彈口徑,其實一般就是在增加發射藥藥量。炮彈口徑大了,藥室直徑也大了,裝藥當然就多了。很好理解。

二、如果只增加發射藥,其他條件都不變,那麼炮彈就相對太輕了,炮彈在炮管裡加速太快,而且因為發射藥增多了,所以所有發射藥都燃燒完的時間也變長了。

總的結果就是,發射藥利用率降低,很多發射藥沒有充分利用。而反坦克炮這類加農炮,本事就已經是發射藥利用效率很低的火炮型別了,繼續增加發射藥效率還會更低。

三、在發射藥增加的情況下,要想充分利用發射藥。1、增大炮彈質量;2、要不就加長炮管;3、換燃燒速度更快的發射藥。增加炮彈質量最好的方法是加大口徑,你又不讓。

那就只能加長炮彈了,但加長炮彈,實戰中要比增加口徑,更難以讓炮手操作。加長炮管,這是非常困難的,遠比增加口徑困難。換燃燒速度更快的發射藥,困難程度那就更別提了。

四、如果不讓增加口徑,不增加藥室直徑,還想增加發射藥總質量,那就只能增加發射藥長度。但只增加發射藥長度,不增加發射藥口徑的情況下,會降低發射藥的效率,發射藥做工會更多的轉化為熱能,不但浪費、效率低,而且炮管太熱容易炸膛、還會減少使用壽命。

4樓:

炮管厚肯定沒用,鋼的強度決定了最大膛壓而不是厚度,舉個例子,你搞一根豆腐做的炮管,超級厚幾光年的哪種,你說能有多少膛壓。

5樓:然無卵用棕熊

首先這問題提的不大嚴謹,增加炮口動能的操作勢必要增大發射藥的做功量,問題只是在於加長還是加粗還是換發射藥。

首先我們將威力簡單概括為炮彈的炮口動能,因為我們在此完全不考慮終端的毀傷機理。

火藥燃燒完畢的炮彈飛行位置比上炮管總長有乙個較為理想的值約為0.6左右,同等口徑下加裝藥量的話如果燃速不變那麼火藥燃氣做功的距離需等比例延長。也就是說加裝藥不換發射藥必然要延長炮管。

而改燃速更高的發射藥則會增大膛壓,而材料特性就導致了最大膛壓值被限定,可行的辦法之一是加厚炮管。但炮管也不是隨便就能加厚的,應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厚都沒有用,這就導致火炮生產時需要採用更好的材料以及工藝,同時身管壽命可能大幅下降。也就是說換猛發射藥掣肘於炮管厚度的增加和工藝效能。

最後也就只剩下乙個可行的方案了,那就是增大口徑,使用更大更重的彈丸,裝填係數保持在和原來相似的數值上(更多發射藥),火藥種類也不改變。這樣就增加了發射藥量,提公升了火炮威力。好處在於膛壓不會明顯的增加,炮管壁厚不必明顯增加,整體重量因此增重不大。

而工藝流程和之前基本保持不變,發射藥也無需做太大變化。 (後勤大喜)

總之,這是工程學上利弊權衡的結果。

6樓:傳說中的胖子

一定程度內可以、也是這麼做的;超了範圍效果有限問題顯著從實用角度約等於不行。

把75炮的發射藥加到比88高的例子。

75 L48藥筒75x495R,底徑111。

75 L70藥筒75x640R,底徑122。

88 L56藥筒88x571R,底徑111。

88 L71藥筒88x822R,底徑146。

用的還不是好好的。

另一方面,加發射藥的代價比較高。口徑較小又大發射藥量對炮身要求提高,對身管燒蝕和磨損加重,如果產不出足夠數量且壽命短,對整個軍隊來說可能比穿深低一點更要命。

除了坦克這個專用方向,一般領域能用大口徑滿足要求時還是願意用大口徑。舉個遠一點的例子,德國30.5cm SK L/50是門好炮,英國13.

5"/45 Mk V看起來平平無奇卻整體更合算。這也造成了現有坦克炮不夠用從其他領域挪用時可選的往往是口徑較大的。

在二戰後脫殼穿甲彈一定程度把這個矛盾弱化了,矛盾也沒有消失,口徑太大一樣會讓彈託佔太多能量,而且脫殼過程也更複雜。

7樓:窮人王咔咔

增加發射藥膛壓也會增大,如何承受大膛壓也是個技術問題,而且還要加長炮管,本來57就長,還要加厚,這技術成本已經不符合戰爭需求,非想要小口徑彈丸,為什麼不試試神奇的APDS。

8樓:暴躁老哥強無敵

增加發射藥量可以啊,德中國人以前特別聰明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

增加發射藥就要增加炮管,不然炮彈都飛出去了,發射藥沒有燒完。

單純增加發射藥除了增加炮口火光以外沒別的用必須和發射藥一起加長炮管

最終的結果就是下面這個圖

130倍的88炮十一公尺多的炮管

除了下坡的時候炮管容易扎在地里還有轉彎的時候炮管會打倒一排樹木以外,一點缺點都沒有。

在近戰的時候,炮口可以裝乙個從日本進口的刺雷。坦克也可以拼刺刀。

十一公尺外一炮把敵人戳死。

德意志科技真是天下第一。

二戰時蘇聯的45mm反坦克炮是如何對付虎式的?

乙個人的好天氣 蘇軍巴巴羅薩行動時損失慘重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大口徑反坦克炮。而且蘇聯的穿甲彈技術水平也一般。還對付虎式,三號L型都對付不了。 庫勒KISS王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某教授提出過的T 70打爆三輛黑豹的事例 笑 如何用45mmAT炮打虎?裝上伊爾2,從天上打,就成了。 bkb 挖幾個反坦克陣...

為什麼早期的反坦克炮口徑都那麼小?

讓豚妞淨化一切 夠用原則 因為早期的小口徑反坦克炮完全能夠擊穿主流坦克的裝甲,既然夠用了為啥要搞大口徑?大口徑意味著啥?機動性下降 帶彈量下降 射速下降 操作人員增加 餘鵬 主要因為威脅不大,一戰後各國的主力裝備都是輕型坦克,自身裝甲就不厚 反坦克炮的直接技術起源則是當時已經大量裝備的反塹壕炮,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