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附麵層隔板超音速進氣道(DSI)很難嗎?難在哪?

時間 2021-05-14 16:03:18

1樓:d-maxheman

沒那麼難,分幾步走就可以

理論設計

風洞(低速)

獲得資料上超算執行模型

風洞(高速)

獲得資料上超算執行模型

風洞(超高速)

獲得資料上超算執行模型

改造樣機試驗

就這麼幾步很直觀

什麼,沒有風洞?沒有超算?造啊,中國都有好幾個了,什麼,沒錢?找國會要啊,增加國防預算啊

2樓:回眸一笑倒蒼生

話說伊朗看見中國也能造四代機了,就琢磨著自己也應該搞乙個。

於是伊朗工程師照著現有四代機的模樣,搞出來下面這個東西:

這玩意看著確實挺科幻的,但是再仔細看看它的造型和線條,怕是連風洞都沒吹過吧?

做個鼓包確實不難,難的是有能力計算這個鼓包的氣動模型,並通過反覆實驗修改來提公升飛機效能。

3樓:子凡

不難一點不難,只要有錢,有大型風洞,有超算,有足夠的技術人才,有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DSI就能搞出來.不過要湊齊以上條件才是最難的

4樓:基爾港的歐根

人生中第一看到dsi是梟龍,當年看兵器知識封面是這樣想,我以為不就一鼓包而已,算什麼高科技,梟龍這種只用來出口低端飛機都有,以後類似j10或者未來飛機也就爛大街都有啦(事實上,j10和j20還真有)。然而等我看了文章和以後觀察,這dsi,也就中國這麼搞,用在出口低端飛機上(當然,這個技術已成熟才會這麼搞),別人美帝可是用在f35這種四代機,更不用說其他國家,根本做不出來,當時我就納悶了,不就乙個鼓包,有這麼複雜嗎?在我心裡面,中國航空工業真的從dsi開始,已經從單純追趕者慢慢變成並肩甚至超越。

中國航空業,從歷史看來, 就是乙個厚積薄發,循序漸進但進展快速。很多技術我們很早就有所接觸,奈何當時條件所限,僅限於腦洞開啟狀態。當我們實力強大了,以前種下的種子都紛紛發芽成長。

我們飛機製造,至少在戰鬥機領域,整條產業鏈基本是完整的,研發試驗生產都是自己的,條件也不差。尤其是風洞,亞洲第一,世界前列的風洞,能夠模擬絕大部分情況,足夠讓我們設計能夠經受住各種考驗,同時也給我們腦洞開啟提供實驗平台。dsi原理很簡單,簡單到每個人看上去都會做,但是裡面包含的學問,經歷的試驗數量,花費的心血,不是一般國家可以承受。

5樓:LH.夏洛克

科普和實際操作是有區別,科普文僅僅只是說一下有什麼用和為什麼這麼用。實際操作還得做很多實驗和計算,還得用一堆專業裝置。中國花巨資建的亞洲最大風洞群、超級計算機和微波暗室可不是擺設,在DSI進氣道上做的實驗肯定多了去。

6樓:明斯克的歷史發明者

不學這種東西,但是有個。。。性質類似的。放大器簡單吧?

原理簡單,製作簡單,三極體電阻電容攢吧攢吧就是乙個。但是這並不妨礙設計出乙個優秀的放大器對於很多本科生來說是要了老命。

7樓:張磊

不光是dsi進氣道,就是單算飛機效能,你都需要飛機運動方向、速度、角速度,飛機迎角,進氣道進氣匹配,舵面角度及動作,發動機進氣量,燃油噴射量,燃燒效率,發動機轉速及推力,飛控限制,大氣壓力、溫度、濕度等很多條件都需要考慮,而這些條件是相互影響的,很多引數是無法精確計算的,有可能前一秒是可控,下一秒發動機就喘振了或者飛機就失速了。

搞通這些問題需要你對飛機本身,發動機,飛控,流體力學等有深入的理解,否則你連風洞試驗的邊界條件都給不出來,更別提資料分析了。流體力學的問題理論上你可以用增加模型精細度和邊界條件引數等來進行模擬,但精細度越高,計算量越大,對邊界條件準確性的要求也越高,且模擬跟現實是有偏差的,這就需要不斷的試驗,不斷的用飛機和發動機真實的去飛,然後才能積累資料和分析結果,進而調整模擬模型和引數設定來提高準確性。最終你會發現,別管是模擬還是試驗和試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工程人員以及時間的積累,這些都是小國家搞不定的。

8樓:rabbitor

你有足夠多足夠大足夠強的風洞就不難,慢慢試慢慢吹,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總能把DSⅠ的規律找出來。

你沒有風洞,那一邊玩去吧。

9樓:四季豆

空氣動力學上的東西都是這樣的,一眼就可以看出個七七八八來,但現實是,世界上能夠自己設計先進飛機的國家就那麼幾個。當年中國引進公尺格19的生產技術,自己也成功的複製出來殲六,可是一旦想在公尺格19基礎上對外形和結構上進行修改,就往往發現結果和自己預想的不一樣,動一點東西就會引起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

這其中關鍵就在於,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公尺格15就開始採用了35度後掠翼,為什麼到公尺格19才採用50多度後掠翼?而不是一步到位?

因為每改一定角度,會遇到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都需要大量的實驗資料,而不是簡單的加大角度就搞得定的。

回到DSI,光看外形,肯定就是個鼓包啊,找個眼力不錯的,描個差不多肯定不難,巴基斯坦那裡不還有生產資料嗎,那是不是就說明巴基斯坦可以自己設計出DSI進氣道了?差得遠呢。每一條曲線,具體為什麼會是這樣,有什麼影響,如何解決,這才是寶中之寶,設計單位不會順便就透露的,也不是誰看一眼或者量個尺寸出來就能知道的。

工程設計,沒那麼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