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軟體業,35歲之後找工作難不難?華為的事情依舊歷歷在目?

時間 2021-06-09 09:46:14

1樓:清風小竹

我能理解你的想法,創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做所擔憂的,應該也是創業面臨的挑戰之一。只是,開弓沒有回頭劍。

如果這些事情,你想得越多,越會消耗你創業的信心和決心然後,我所想到的是,你現在是不是處於創業的困難期,或者在創業的路上遇到了挫折,如果真是這樣,那更要專注對待,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把這段日子熬過去。 我想,你在這裡寫的,應該也是你在創業路上遇到的困擾,要不然,你應該不會在這裡尋求幫助

2樓:「已登出」

對於科技軟體類,35歲危機似乎來的早一點

35歲危機」是人才市場上存在的一種現象,即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明文規定只要35歲以下者。這種「35歲危機」不僅對求職者的影響較大,對那些企業在職員工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許多企業員工在過了35歲以後,都不免有些擔心:

公司裁員,一旦中年失業,生活就危險了。

因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透支著我們的精力,考驗著我們的智力,也許這是我們自己一生中唯一驟然成長的機會

近年來,高科技企業「被離職」人群日益年輕化,技術人才的「職業生涯」縮短了嗎?這可能也是職業35危機的原因

經濟社會發展,勞動者的健康、教育水平不斷提公升,許多精力體力智力都還「在狀態」的中年人,卻不得不面對離職賦閒的失落。有人將此稱為中年職業危機。

我認為與其將這種無力感和焦慮稱為「中年危機「,倒不如正視它們的本來面貌:」職業生涯平原「與」職業耗竭所謂「職業生涯平原」指的是乙個人在較長時期內徘徊在一種相對穩定的職業狀態之中,既無進一步晉公升的機會,也無進一步提公升的動力,整個職業生涯處於一種平淡的維持狀態。

而如果這種狀態持續過長時間,則會產生另外一種更危機化的傾向:職業耗竭,在這種狀態下,人既不能超越過去,也不能通過重新安排生活或者更多的培訓和發展來使自己的能力有所突破,通常的表現是疲勞、急躁,並常會感覺到未被欣賞以及過度操勞。

35歲後的人們擁有能力、經驗、社會圈子與智慧型,他們不靠體力、精力取勝,而是強調方法和智慧型。這些都是青年群體中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 況且,不能簡單地使用職位或薪水高低來量化職業發展成功與否。

除了量,還需要內在精神層次方面的指標,如價值感、自豪感、責任感、歸屬感、使命感等層次。

換個角度看問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由於青年人對於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強於中年人,這可能會讓中年人遭遇「技術瓶頸」,相較於技術層面,35歲以上的中年人的社會技巧、溝通能力、理解能力、看待問題的能力,社會成熟度、心理成熟度、精神成熟度等都強於青年人。

所以職業危機是我們的浮躁心態造成的,是一勞永逸的觀念造成的

有人也把40歲時期叫做第二生命時機,所以調整心態,重新定位,挖掘自身優勢,職業生涯還會繼續爆出燦爛光彩!

以上僅供參考,祝你事業長青

3樓:逗逼宮

當年那個國企居然還有人懷念?

是,能幹到退休,每天吃食堂裡的鹹菜和饅頭。

有醫保,只能治感冒發燒,稍微上檔次的手術就只有北京上海能做,還都是幹診科,你乙個普通工人也就吃點布洛芬等死。

孩子上學不花錢,但多半只能讀到中專,然後找家工廠等待改革開發跟你一起面對國企倒閉。

有什麼可懷念的?想要保障,就是當下能賺錢的時候多賺錢,量入為出早做準備。祖祖輩輩有志之士奮鬥了這麼多年才開放了市場經濟 ,居然還有人對計畫經濟愛得深沉。

別感傷了,加油起來一起賺錢養家吧。

35歲之後讀博,可行性有多大?

泰山 這麼大年紀了,不要去了。讀博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現在這個年紀去讀博,畢業之後,似乎只能爭取 生 和 活 了。壓力太大了。祝好。 我就是35了,女,已婚已育,不準備二胎了,本碩雙985,工作近十年,理工科跨專業脫產學金融,今年第二次考,申請考核初審被刷,鬱悶中 在北海道吃螃蟹 去...

程式猿真的35歲之後就沒有發展潛力了嘛?

折翼的紅領巾 35歲。現在年末還趕上裁員潮,天天看到什麼30歲程式設計師被辭退什麼的。很難說啊,上學晚一點讀完本科再讀個碩士出來就26歲了,萬一再高考復讀一年就27,中間再考研二戰乙個就28了。出來工作兩年年就30了。太不友好了。35歲確實比30多個5年。有沒有潛力我不知道,因為我還沒35.但是我知...

有沒有人35歲之後才慢慢的成熟起來?

你說的成熟與否,應該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吧。先不說是否在別人眼裡成熟與否,我就說自己認為的吧。我是33歲開始創業,36歲時才感覺自己開竅。我說的開竅,不知道是不是你說的成熟。有意識的開始審視自己的日常,看事實別後的真相。感受別人語言表達背後的真正含義。開始體察到別人的心理上限 比如某人心理不可逾越的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