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對孩子好麼?

時間 2021-06-03 15:11:21

1樓:

真的非要高中就去的話,有幾點建議:

1.一定要敢說英語,說多爛都敢說那種,在外國你爛沒人欺負你,但你要是害羞、一言不發,不用想了,你就是被霸凌的物件

2.健身,一定練壯一點,不要跟個nerd一樣,這樣子在高中裡不容易挨打。班級如果有自我介紹的話,強調一下喜歡運動,最好是會點武術,格鬥之類,提前樹立不好欺負的形象。

3.培養吃西餐習慣,要麼就培養中餐烹飪技能

4.看看能不能想辦法找個條件好一點的寄宿家庭

其實簡單點說,孩子越皮實,越不容易出問題。念個差不多的大學,在當地社會立足就沒啥問題了。如果沒打算在當地生活,說實話不建議去外國念高中,何苦呢。

在國外念大學我還是很推薦的,因為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錢擺脫內卷。家裡有錢真的沒必要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死磕。

2樓:老查留學老查老師

近年來,出國留學低齡化已成為乙個越來越明顯的發展趨勢。許多家長唯恐自己在這場競爭中落在別人後頭,生怕錯失先機,讓孩子喪失了競爭優勢。因此越來越多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加入到出國留學的行列中。

但是,趨於低齡化趨勢的原因是什麼呢?

隨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逐漸公升高,教育理念、質量和職業發展越來越成為家長和學生選擇留學的最主要因素。國外的學習環境相對自由寬鬆。高中生不是憑藉高考公升學,很多國家的高中生可以憑藉高中階段的成績申請理想的大學,考核指標相對多元,不僅包括考試成績,還有平時作業、課堂參與度等;另一方面,很多國家的高中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自由選課,教學也更注重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參與等。

這對於很多希望逃避國內高考競爭,尤其希望發展自身特長的學生具有重要吸引力。

1、滿足孩子個性化的發展。在國外,很多大學教授感嘆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記憶力。但對中國孩子的創造能力和冒險精神表現出無奈。

很多家長的初衷是覺得國外學校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為其未來提供更多選擇。目前國內的中學很多教學內容都成了「一切為了高考」的機械性運作,而西方國家卻很注重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家長覺得如果沒有讀過國外的高中,可以選擇的大學專業非常有限,基本停留在數理化、商科類的專業,而無法選擇一些孩子有興趣或對於孩子將來更有發展前途的專業,如醫學、生化、社會科學、法律、文學、政治等。

2、逃離中國的公升學競爭壓力。大概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魔鬼式的高考制度,但由於我們國家的教育資源有限的前提,這一制度幾乎沒有可能得到改善, 被高分環境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學生往往缺乏某種熱情,本該生龍活虎的年齡反而死氣沉沉,這讓學生們失去了太多本該有的實踐能力與動手能力。為讓孩子成為乙個全面發展的人,很多家長希望讓孩子避開中國的應試教育,去國外吸收先進思想與技術,而不被中國的教育制度束縛。

3、低齡孩子更容易適應語言和學習,融入當地生活。早一些接受國外的教育無論是對於語言能力的提高,還是國外文化背景、學習方式都是很好的認識,中西方文化是有很大差異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思考問題的思路等都是有所不同的,很多高年級的學生接受中國根深蒂固的中國式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這是與美國教育極其不同的,所以去到美國會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如果能更早的留學會吸收更多驚喜。

4、家庭收入增加。中國的經濟發展使國民收入增加,有經濟能力支付低齡子女赴美留學的費用,低齡留學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

選擇低齡留學的家長們必須要理性面對出國留學,做出決定之前,給家長和孩子都留有一段反省期。家長應仔細考慮讓孩子留學是否以孩子的教育為出發點、考慮孩子的留學去向及專業興趣以及家庭經濟能力能否承擔留學所需等問題,如果一旦決定,應該更早的做規劃和了解。

3樓:劉洪波

作為早年的「海歸」,又是兩個孩子父親的我,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想分享下我的觀點。

我是學為貴的創始人,公司最近也發展了低齡留學的業務,但是我仍然建議,家長們對於低齡留學這件事情要謹慎。

低齡化留學利還是弊,其實最核心的還是要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從性格和能力兩個方面來說吧。

第乙個是性格。

說到性格,孩子是否樂觀,開放,大方,這很重要。且不說出國,進入乙個陌生的環境,性格有些內向的孩子,或者是比較容易趨向自我調整的孩子,對陌生的環境適應不是特別好,自信心就會容易受挫。

再者西方孩子的性格普遍外向,比如你會發現老美的孩子無論胖瘦每個都很自信,這是因為他們就是從小受的這種教育,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而中國孩子相比之下就相對含蓄內斂。如果孩子沒有乙個樂觀,開放的心態和性格的話,在國外就比較難適應。

第二個,能力。

這裡的能力主要指的是適應新環境的交流能力和學習能力。

交流能力,不僅僅是指你的孩子可以用基礎的英語和老外交流,更重要的是交流的邏輯。這是什麼意思呢?不太擅長表達的朋友可能非常有感觸,比如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說著說著就說亂了,不知道怎麼表達了,這就是交流的邏輯不好。

孩子太小的話,說話的邏輯沒有培養好,或者在新的語言體系下更不容易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長久以來也會影響到性格的養成。

當然還有就是學習能力。這個很好理解,在國內學,在國外學都要有學習能力。

初次接受國外的環境非常考驗孩子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除了課程,孩子還要學習很多東西,比如規章制度,生活習慣等等。沒有人可能一直跟著他帶著他學,這些都是孩子一出國就擺在面前的問題。如果學習能力不好,可能連最基本的國外生活和學習進度都跟不上,更別說要全方位地發展和接受國外的教育了。

總之,我個人非常支援要送孩子出國留學,但是不建議太小的孩子輕易就出國。如果家長們有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想法,一定對孩子做好專業的評估和充分準備。

4樓:「已登出」

不太建議去。

身邊有乙個例子,是表姐的同學。十幾歲就乙個人去澳洲上學的一姑娘(90後),最後被人輪椅推著回國的,原因是吸笑氣吸癱了。學費加吸毒這姑娘一共作了差不多一千萬。

十幾歲三觀未成形意志力又不堅定很容易被人帶坑里,國外禁毒又不像中國那麼嚴,交友不慎飛個葉子什麼的就掉坑里了。

如果去的話建議有家長陪同。

5樓:Philipp子陽

讓自家內向的孩子出去留學到底行不行?這成了許多家長在孩子出國前問過最多的問題。

出國留學,遠離父母和與自己熟悉的人,從那個可以讓自己安心的舒適圈,猛的一下跳躍到了未知的圈子,甚至連頭頂的這片最熟悉的天空如今變成了最陌生的。

可是,難道內向的孩子就真的不能出國留學,讓內向的孩子待在國內就比待在國外好麼?

出國留學會不會傷害到內向的孩子小小的心靈?

他所接觸的外界都是新鮮的,以往的的環境對他來說太過熟悉,沒有一些會刺激到他得東西享受於這樣的舒適圈就會不願意去改變自己。剛開始的幾個月有可能對於乙個內向的他來說是十分痛苦的,但萬事開頭難,等他慢慢的度過開頭的前幾個月,熟悉了老師同學,以及自己生活的環境之後,就會開始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他人。而對於鍛鍊內向的孩子來說,而對於鍛鍊內向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就是給他乙個環境,讓他自己去慢慢的摸索適應鍛鍊自己。

你不是一顆單獨的小星星

外國的小朋友其實是很喜歡和中國的小朋友做朋友的。有很多出國前在國內原本非常的內向的小朋友,到了國外,有著一群積極可愛的同齡人,他們相對於我們來說在社交中更加的主動,所以相對於國內來說,國外與同齡人的交流的機會也是很多的。所以不用太擔心,到了國外久而久之在這樣影響下慢慢的變得越來越樂觀開朗。

除了小朋友外,老師也是除了同學們之外與孩子最親密的人,當老師觀察到孩子出現害羞不敢說話的情況會主動的找孩子溝通,以鼓勵為主,幫助他敞開心門,尊重他的自尊心。

如果愛他三千遍,就請放手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夏天時想化作一棵大樹用自己繁密的枝葉為他投下一片綠蔭,冬天又想當孩子的棉襖總擔心他受到一點風寒。可是,家長有時候真的需要放手,多鍛鍊孩子,讓他去獨自面對一些困難,父母千萬不要包辦包辦全部事情。隨著孩子面對困難的增多,他們就會逐漸變得成熟,也會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性格也會開朗起來。

不要一直把孩子牢牢的拽在手裡,像乙個繃緊的橡皮筋,如果一直不鬆手,不願意讓孩子去歷練自己,那麼到最後鬆手的一剎那,橡皮筋彈開的力量孩子是承受不住的。

所以,如果像《復仇者聯盟4》 裡面的鋼鐵俠愛自己的女兒一樣愛自己的孩子三千遍的話,那,就請放手。

內向的孩子可以去留學,相較於外向的孩子出國留學來說他更擅長於自己獨處去給自己充電,更擅長於思考自己度過的每一天。內向也沒有錯,我們都是夏夜裡的滿天星,誰都有自己的光芒。

6樓:[已重置]

其實現在低齡化留學是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孩子還在高中就出去了。其實有利有弊,好的地方就是在生活上,國外高中都必須選擇寄宿家庭或者宿舍居住,這樣對孩子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都是一種加強,同時國外homestay的家長的存在也使得不缺乏對孩子的管教。學習上,北美高中都是選課制,和大學一樣,這樣也能盡早的適應北美的學習環境。

缺點當然就是孩子畢竟還小,要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上絕對不能妥協,這樣才不會往歧途上走,很多孩子因為本身在國內就缺乏管教,很多家長只是抱著讓孩子出去,讓別人替我管孩子的心態,那這樣,對孩子的發展必然是有害無益的

7樓:

留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只關係孩子也關係乙個家庭,留學之前,應該好好規劃,考慮孩子情況,也要了解學校的資訊。而不是僅聽乙個中介說了什麼,包裝孩子的申請材料就送出國。英國學校多有開放日,家長不妨帶孩子前往訪校。

一些名校有暑期活動,也可以參加一下,看看孩子是否適應。

買車要試車,買房要看房,送孩子出國這麼大的事,難道不應該提前考察一下嗎?

8樓:美心

有的家長問,留學這事兒,還需要商量?我讓孩子留學,還不都是為了他/她好?他/她現在年齡小,不懂,以後就懂了。

真的是這樣嗎?我不禁想到Toby。Toby曾經是我們的學生,沉默寡言,看起來總是心事重重。

他現在不再是我們的學生了——因為他被學校開除了。與其說他是被學校開除的,不如說是他自己把自己開除了。Toby不喜歡現在的生活,不喜歡學校和同學們,說白了,他根本不喜歡留學美國這件事情。

他故意曠課逃學,想要被學校開除,然後回國。結果被學校開除後,媽媽居然安排為他轉學了,堅決斷了他回國的念想。作為乙個教育者,每當我想起這件事,就感覺深深得失落:

如果乙個孩子「不快樂」,那麼留學對他來說,還有什麼意義嗎?

留學前的「商量」,可以很大程度決定孩子留學的積極性。關於孩子留學的「起因」,一般可以分為 3種:孩子主動要求出國留學,父母支援;父母主張孩子出國留學,孩子配合;父母要求孩子出國留學,孩子卻不願意。

如果孩子主動要求出國,父母支援,那麼孩子在留學過程中就有更高的積極性和更大的信心。因為主動要求出國的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會擁有一種比較強大的主人公意識:是我自己要求出國的,所以我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適應新的環境。

我向爸爸媽媽求助,不恰恰說明我做出的決定不夠正確嗎?

如果是父母希望孩子出國,孩子也比較配合,那麼說明孩子對於父母的初衷是認同的。雙方的留學期望值越接近,在留學過程中的溝通也可能越通暢。我們有乙個學生,出國的決定是父母做出的,但是父母並非「師出無名」。

父母明確告訴他,出國的初衷是「希望他過得開心,不被應試為基礎的學業壓抑,即使不能成為乙個學術上的好學生,仍然能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個學生欣然接受父母的建議,所以雖然他的成績並不突出,但是他很積極融入美國的環境,也把他開朗、熱情、關心他人的性格貫徹在生活中,和住家、同學、老師都相處融洽。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出國,但是孩子並不情願,那麼往往會對留學生活造成負面的影響。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說的「胳膊扭不過大腿」。父母掌握財政大權,孩子沒有話語權,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特點會讓他們對留學生活產生消極的態度,甚至是刻意違反學校校紀,刻意和住家製造矛盾。

留學過程中的溝通,對於維持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方向感,都有很重大的影響。初到新環境的陌生感和迷失感,是非常強烈的。這種感覺像什麼呢?

就像大家到了乙個陌生的國家去開車。即使你有豐富的駕駛經驗,你上路也會非常不自信,因為語言不通,你擔心自己不認識標誌;地形不熟,害怕自己會迷路。留學生這種陌生感和迷失感,會比成年人來得更加強烈。

如果父母在留學過程中能夠扮演支持者、傾聽者、建議者、督促者的形象,那麼即使孩子在初期感覺壓力很大,那麼他內心是有安全感的,因為父母能夠給他這樣的安全感。逼著孩子出國留學,就像逼著新手司機去開車:司機既不開心,也不能把車開好。

低齡留學這件事兒,還是跟孩子好好商量吧!

低齡留學對孩子好嗎?

Angelina.Wu 低齡留學熱,歸根結底源於中國家長不滿國內的教育而做出的決定。低齡留學好與壞或是否合適自己的孩子?主要還是看家長想給孩子怎樣乙個教育環境。目前國內主流的留學觀念是 不希望孩子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把精力全部放在書本學習上。所以,家長認同西方教育方式和理念。但希望家長們可以理性對待西...

留學低齡化對孩子的成長利大於弊

Philipp子陽 讓自家內向的孩子出去留學到底行不行?這成了許多家長在孩子出國前問過最多的問題。出國留學,遠離父母和與自己熟悉的人,從那個可以讓自己安心的舒適圈,猛的一下跳躍到了未知的圈子,甚至連頭頂的這片最熟悉的天空如今變成了最陌生的。可是,難道內向的孩子就真的不能出國留學,讓內向的孩子待在國內...

國外留學真的好麼?

Deng lan 出國留學,主要是看你抱著乙個什麼態度去的。真才實學回國的有,拿文憑鍍金的也有。就像在同乙個高中,同乙個班級,同樣的老師,他教出來的學生也是參差不齊的。我們不能說是學校的問題,這也不是老師的問題。所以呀,這一切的答案都要看你怎麼去撰寫。 Dr.Chong 混的態度取決於個人了,看你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