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駁斥「夏朝歷史系周人偽造」的說法?

時間 2021-06-03 04:02:35

1樓:

不用反駁。因為迄今為止的證據,確實不能證實「夏朝」的存在,更像是周人及周之後的人的神話+傳說。當然,也不能斷言「夏朝」不存在。

但是按照「疑罪從無」,誰說「夏朝」存在,誰要拿出過硬的證據的。否則,現在只能認為不存在。

2樓:曾穗四

其實這事也簡單,讓持這種說法的人拿出鐵證來,既然夏朝需要證明,必須得是拿出當時的文本來,那麼這個說法需要正是,必須拿出周天子要求編夏朝故事傳說嘛,學問要嚴謹,反駁很簡單拿出材料,夏朝存在說是推論,這個說法更是推論中的推論,想證明這個說法,只要和證明夏朝一樣,要文字材料就行啊,其實很多歷史說法都是推論,按法庭採證方式可能常識性的東西都證明不了,不願意相信有夏的推出這個東西同樣沒有實證,同樣可以質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可以反駁

3樓:祝一

周朝已經有了完整的各種制度和體系,總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吧?周之前必定有夏。至於夏的規模大小不好確定,因為有可能是夏一家獨大,也有可能類似於春秋戰國。

4樓:阿爾茲海默症患者

個人認為從三代歷史中可以找到夏的確存在的乙個線索,那就是杞國的存在,就是杞人憂天那個杞國,也是《論語》裡「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那個杞國。

杞據聞最早是夏王室的同宗,大禹的直系後裔,夏代便有國。商周二代都尋找了夏王後嗣封邦建國,以祭祀夏王。殷墟卜辭、清末山東新泰出土的兩件杞伯簋和66年山東滕州出土的杞伯鼎等一干青銅器都證實了商周兩代杞國的存在。

有文獻,有考古資料都能證實它的存在,那麼商周兩代的君主是吃飽了撐的,為了乙個不存在的王朝繼承香火而封了一塊地出去?雖然杞人不一定真的是夏的後裔,但夏的存在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5樓:滕浩

要想證明夏朝的存在,首先要證明夏人的存在。我們可以從文字考古,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夏字以及先秦典籍中夏的用法找出一些端倪來。具體可以看漢典網中夏字解釋。

從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上看,夏就是大頭或者大眼睛的人。我個人猜測應該是帶著某種某種面具的人。夏還有一種寫法是人上面畫乙個太陽,可以假設是信奉太陽神的人。

另外,夏字在先秦典籍中也有大屋的意思,後來造出了廈字,夏還有染五彩布的含義。由此可以推斷出夏人的三大特點,信奉太陽神,建大屋,會染彩布。而且周人從不自稱為夏人,尚書中有蠻夷猾夏之說,而且周建立後還安置了五帝夏商的後人。

可見夏人是真實存在的,而夏人建立自己的王國或者部落聯盟是可能的,至於是否一定在商之前,相信周的史官沒必要撒謊,畢竟那時的史官地位極高,且肩負使命極重,中國戰國秦漢的史官傳統與責任感都傳承自他們的祖先。

6樓:訫立史

別費那勁兒了,你叫不醒裝睡的人,更叫不醒無知的人。

但凡是對上古傳說、考古發現和先秦文獻有所思考的人,都不敢說夏朝一定存在,但也不敢說夏朝一定不存在,更不敢完全憑臆測就說夏朝是周人偽造的,這是無知無畏而又偏執的態度,態度就有問題,反駁他幹嘛?

7樓:崑崙之丘

穆天子西巡所到的」積石之南河,黑水之西河」,那裡才是周人的故鄉,夏朝就在那兒。

阿姆河文明與堯舜禹夏年代基本一致,周邊地理與禹貢、山海經完全對應(可以找到禹貢中對應的各山川河流),堯舜禹伐三苗與滅亡阿卡德帝國的庫提王朝對應,波斯傳說中可以找到對應的炎黃、蚩尤、蚩尤戰旗、以及成湯、夏桀原型,穆天子西巡的崑崙山就在巴公尺楊,黃帝之宮遺跡尚存。

8樓:勤學者

至於高票那個回答,什麼拿著顯微鏡找漏洞那個,這質疑夏朝存在根本不是吹毛求疵,多了不想解釋,在知乎這是個常見問題,說的都要吐了,很多人,就是非得相信夏朝一定存在,質疑夏朝就是沒有民族自信,我無語了,我也沒招了,只是要告訴人一句話,考古上講二重論證法,即出土文物與古代文獻相互參證,前提是古代文獻也有記載的,只有與出土文物相互參證才能證明存在,夏朝本身沒有文字,無法與古代文獻相互參證。

在整個商朝的甲骨文連夏朝提都沒有提到過,直到周朝才開始出現,而二里頭遺址又無法證明夏朝的存在,我們有理由懷疑,周朝編出了乙個夏朝,商朝沒有夏的任何記載,周朝又怎能知道夏朝的很多事情?從西周開始到現在夏朝的典故無比的豐富,也有可能是周朝人看到了夏朝的書籍,但這個假想也無法證實,夏朝的考古資料不是很多,我盡我的能力說了,不過很多都是理論,總而言之,在夏朝沒有被完全實證之前,理論上你的這個命題,都沒有乙個答案,也就不存在了如何反駁的。

9樓:蜀中自有美景

周人說的應該是「下」,比如「禹敷下土方」,「夏」應該是春秋時期中原人偽造的,因為春秋之前沒發現「夏」字,可以排除周人的嫌疑。

《蜀王本紀》中也曾提到過「汶山下邑」,三星堆的發現就證明崑崙虛的帝之「下都」存在。那麼中原人為什麼要偽造乙個「夏」呢?按《史記》記載「大禹以天下授益」。

大家知道四川古稱益州,如果這個益州跟伯益有關,那麼禹都陽城就應該在四川。封禪成功曰禹,「成都」一詞的意思就是「禹都」。又有文獻記載成都大邑縣得名來自「其邑廣大」,《山海經》記載「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

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就是說大邑縣的「廣大」指這個「其城方三百里」。

那麼「陽城」就是指涪江與岷江之間的成都平原,蜀人左言,陽城之綿稱為綿陽,陽城之德稱為德陽,陽城之蒲稱為蒲陽。。。所以《山海經》這句話中,都廣之野的「都」就是禹都,其城方三百里的「城」就是陽城。三星堆二期40萬平方公尺的面積只是陽城中乙個叫「雒」的小地名。

周人祖先就是后稷,所以周人就來自梁州的三星堆。寶雞弓魚國墓地出土文字就跟成都彭州竹瓦街出土文字有聯絡。

按《山海經》記載,三星堆三期是方八百里的崑崙虛中的帝之下都。這個崑崙虛在中原的文獻中也有記載,但是特別的少。如《淮南子·地形訓》:

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三星堆二期到三期的演變,就應該是陽城變更為崑崙虛,從三星堆出土文物看,依然是禹貢九州的首都。所以不是商滅夏,湯滅桀只是兩個諸侯部落的戰鬥。

陽城變更崑崙虛,商湯只是撿了乙個便宜。

距今2023年,三星堆王朝解體,一支叫「西王母」的族系留在了陽城裡乙個叫「華」的封地,即金沙遺址。這支族系最大特點是祭祀「牙」,有大量象牙,而部族圖騰上是「虎牙」。所以方三百里的大地名「禹都」就落在了金沙遺址上,於是成了「成都華陽」。

周穆王西征見到的西王母就是金沙遺址的主人,那麼黃帝舊虛就是寶墩古城。

中原夏朝主要記載的是夏後啟的家天下。首先「後」不應該是帝王,而應該同「司」,也就是南方少數民族的土司。《山海經》中記載很多「後」,如后羿、后土、後照、后稷。。。

這些人物都不是帝王,但都是有一定權力的人物。《山海經》也記載夏後啟居「大樂之野」,而三星堆在「都廣之野」。乙個在殷墟的東南,乙個在殷墟的西南。

「下」與「夏」同音,「下」與「夏」也就混淆了,然後不斷把「下」的故事移花接木到中原夏朝裡,於是夏朝歷史就變得模糊不清,難以考證。比如后羿跟大羿是同乙個人,應該是炎帝神農時期的人物,但是乙個「后羿代夏」的故事就成了夏朝人物。

所以中原夏朝是偽史,但不是假史。只是把「下地」的一些歷史移花接木到了中原。崑崙虛從文獻中消失,只能算到秦始皇頭上了。

反正跟夏後啟有關的歷史往殷墟東南去找,跟大禹伯益相關的歷史往三星堆那邊找。夏朝之謎就解開了。

香港中文大學的歷史系如何?

屁孩 港中大歷史系應該是幾個歷史系中規模最大的,比較注中國歷史,古代近代都有,但基本上沒有什麼西方史,老師主要是香港人。教學是很好的,個人很喜歡研究秦漢的黎明釗和社會經濟史的卜永堅,後者很嚴格但是很棒。港大歷史系的比較多研究歐洲史,殖民史,香港史,老師基本都是歪果人,全英語授課。研究水平很高 個人感...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

學習者 接觸過不少所謂的博導,60後往前,不敢說水平都不行,確實有相當一部分是濫竽充數的,完全靠資歷混飯吃。而且這些人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還把持了較大的話語權,真是悲哀,可笑。 魔法少女厄加特 我沒有微博,也是最近才聽說了苗字馮的事情,我只上過馮老師智慧型樹上的一節網課,感覺這網課裡也沒有什麼給日本洗地...

清華大學歷史系考博如何複習英語?

北師大的兔幾精 該答案同時適用於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新齋 的文史哲三個方向的考博學生,唯一例外的是哲學專業在面試階段需要當場多翻譯乙份專業英語,畢竟陳來教授特別看重學生的外語能力。話說正文 答主在2019年9月份在公開博士招考 申請 考核 制 中考上的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博士,10月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