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乙個人的悟性,悟性是否隨著年齡增大就消失了?

時間 2021-06-02 01:19:53

1樓:李澤志

我認為題主所謂的「悟性」應該是指對「真理」的領悟能力。

這種「悟性」主要在於你的心地是否純潔、寧靜,與年齡的增大並無直接關係。

「瞽者無以輿乎文章之親,聾者無以鎮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莊子·逍遙遊》)耳朵聽不到聲音,叫聾;眼睛看不見東西,叫盲。不只是身體有聾盲,心智也有聾盲。

「11:24 有兩派人,這一派譬如是又瞎又聾的人,那一派譬如是又聰又明的人,難道這兩派彼此的情況是一樣的嗎?你們怎麼不覺悟呢?」(《古蘭經》)

心智的聾盲決定著我們每個人的悟性,悟性也就是慧根。人的悟性有高低,慧根有深淺。悟性高低不同之人的人生自然也是不一樣的,這種不同直接表現為當他人對你進行勸誡之時你的反應。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稱其為道了。

「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金剛經·第十六品》)慧根淺的人,大則狂亂,小則狐疑,反而以為我說的乃是怪誕滑稽之談。須菩提!當知功德,由於經義,應於果報。

經義甚深,不可推測;果報甚重,不可思議。

耶穌這樣比喻:

「13: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乙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13:4 撒種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13: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髮苗最快。

13: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乾枯了。

13: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

13: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馬太福音》)

「撒種的」代表傳道的「有道之人」,「種子」代表著善法,不同的地面情況便代表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人聆聽善法而得到不同的結果,究其原因不是善法不同,而是自身的悟性有高有低。

「2:6 不通道者,你對他們加以警告與否,這在他們是一樣的,他們畢竟不通道。

2:7 真主已封閉他們的心和耳,他們的眼上有翳膜;他們將受重大的刑罰。」(《古蘭經》)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壇經·般若品》)覺道的智慧型,人人本來就具有,只是凡人因為內心迷亂,不能自悟,需要大善知識來引導才能見得自己本性。

你的內心清淨了,不再受外物所擾。那麼你的悟性,也會變得越來越高。反之亦然。

2樓:noname

和年齡沒關係,和對人生的深思程度有關係。有的人,一輩子都是糊里糊塗過去的,有的人,很早就看清了人世間,也知道自己要什麼,怎樣過才真正有意義。對於我們平凡人來說,保持清醒的第三者視角,不時審視自己和生活,及時調整,慢慢會悟到一些東西的。

3樓:烏炎

悟性在我看來是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融合體,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表現與外在條件的反射是匹配性符合大多數人的認知,另一種人的表現與外在條件反射的匹配性不符合大多數人的認知。然而乙個人經歷的越多,越成熟,對於同一事件的表現狀態會越來越偏離眾態。大多數人看見一條悲劇資訊,往往會產生沉默,嚴肅,眼眶濕潤的表現。

而對於不同經歷的人,對待同一條資訊會產生,興奮,眼前一亮的表現,也有一部分人,會產生無聊,不耐煩的表現。如果乙個很有悟性的多數派,看見了這兩種少數派的表現,他會有什麼樣的分析呢?他會拋棄自己的主觀臆想和習慣,融入這個少數派的內心和視角去看待同樣的事物麼?

究竟感同身受是悟性高的體現,還是視聞同心是悟性高的體現呢?但個人認為悟性的基礎是懷疑,對現象的懷疑,然後對自己解讀現象想法本身的懷疑,對實際行動所檢驗的結果發出懷疑,最後懷疑自己所產生的懷疑,再將這些疑論一一打破,得出的結果叫做悟道。真正的道是所有悟道者的共性,就算沒有過交流,就算跨越時間的長河,依然可以有共同的領悟。

就像萊布尼茨和牛頓都發明了微積分一樣,悟道的唯一證明是根據所悟之道創造一種可以掌控的事物,而不是一種邏輯自洽的解釋論。世界當中存在的東西不需要悟道的人去解釋,世界當中存在的東西卻需要悟道的人去證明。因為凡人是有形的,悟道者也是有形的,所以把無形之大道,變成有型的事物才是悟道者的責任。

至於這個能力是否會隨著年齡增大而消失?我認為不是,因為每個人的所悟之道,沒來得及被自己發現或儲存,就被繁雜的苟且淹沒了,這種年輕時所悟之事的遺忘,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變得越來越難以追溯。但不影響年老之後的新悟。

4樓:新人小白

悟性最直接的呈現就是數學成績。

很多人認為數學邏輯推理和計算佔大部分,恰恰相反。

很多人形容學習好的人腦子轉的快,尤其是數學成績好的人,更是大神一樣的存在,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人的神經結構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連線,在神經元細胞內部通過電訊號傳導,速度為光速時間可忽略不計,大部分時間取決於突觸之間的傳導速度,只要他還是人類,那就說明他的訊號傳導速度是跟你一樣的,也就是說:他的腦子轉的跟你一樣快。

他們做題快或者準確率高,是因為他們訊號走的路不一樣

可以與馬路相對比,紅綠燈就類似於突觸,紅綠燈多了,自然就會走的慢。而決定你的腦袋走哪條路的就是悟性。

為什麼他能想到,而我卻想不到?抱歉我也不知道,這就像一種感覺,我「感覺」這樣是對的,先有感性認知,而後在深入理解轉化為理性認知,再從感性,或習俗的一般眼光來看待這個知識點,理性知識再度質變為感性上認知。這就是學霸的知識沒話過程,悟性就是感性認知。

你連感性認知都沒有,何來深入了解的理性認識,沒有理性認識更何談取得好的成績,因此說數學成績是乙個人悟性最根本的標識

5樓:在明名德

這個其實很微妙。什麼叫悟性?

標準是什麼?

一定對了嗎?

學得越多,懂得越多,越不清楚

按先賢的說法是,唯有聖人,可以不如此。

別的人,學得越多,學問越高。越是越來越遠

怎麼判斷。去找乙個打坐能夠入定的,真的老和尚。去找他談話。如果他願意跟你多說幾句。說明你這個人有悟性。

反之,又說不清楚了。佛說悟性即非悟性,是名悟性。

糊里糊塗,似真似假。

不如順其自然。道法自然。到了自然到了,又什麼都沒有。沒有其實最好

6樓:金淼淼

不會,但是會被新的因果業力影響。悟性高的人很多是累世修行的,你看人家是上根利器,頓悟得道,其實人家可能在山洞裡打坐打了好幾輩子了。

7樓:「已登出」

正所謂"定者無感,感者無定"

年長後看似"悟性"的降低實則是"定性"的增長年少者的悟性如一攤淺窪,一點風吹草動便引得天翻地覆,動輒"開悟"無非印證了其見識的淺薄與脆弱。

年長者的定性如靜水流深,縱使狂風驟雨我自屹然不動,又或者說,人生世事皆已通透,又何須再"悟"?

至於如何判斷乙個人的"悟性"?

在我看來,判斷乙個人"悟性"的最好方式就是---看他什麼時候能獲得"定性"。

8樓:瑤瑤

悟性會逐漸被「遺忘/遮蔽」,但卻不可能自己就憑空消失。其「遺忘/遮蔽」的本源是來自悟性對自身做出的束縛,此束縛又是因為長期接受暗合判斷的知識所形成。

如何解放被束縛住的悟性?那是另乙個很長的故事了……

9樓:尋道者

大道至簡,悟性,智商,情商,鳥商 。無非就是無慾商數與有欲商數。無慾客觀,有欲主觀,無慾有欲之間又出現一些其他商數。乙個人明白了大道至簡時千人一道,也能明白人心繁雜時千人千道。

悟性是天生的,但需要時間,我40歲才懂,汗。人生很奇妙。

10樓:夕霞夜霖

能把「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個故事讀懂,體會到魚的快樂的。又或者能把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的內涵理解的。

大抵悟性是沒有問題的。悟性分為兩層,一層是「無條件接受」,另一層是換位思考的能力。前者的意思是接受非主觀世界的事物時,能否做到不因主觀偏見而拒絕接受。

後者就複雜了。這個「位」不僅關乎立場,還關乎主動被動等狀態。這裡不過分展開。

悟性這個東西不是隨年齡增大而減的,恰恰用一句老話:「六十而知天命」來說是越老越有悟性的。當然偏執狂我不知道是不是如此。

我只能說,人的悟性在於其生命塗白或者塗黑,很純粹的時候是最強的。當人糾結於矛盾之中,反而知性或者理性會掩蓋乙個人的悟性。

11樓:Szckao

悟性這種東西,就跟能力是一樣的。

能力不是實力,而是獲得實力的手段。

對比著看,乙個人實力高低,可以看看他的學歷、閱歷、身份、地位等現成的東西,可以看他的談吐、看他的知識儲備。

而乙個人的能力高低,要去考驗他,看看他獲得學歷、閱歷、身份、地位的手段和效率,不要看他已經積累的知識和談吐,而是把他放到乙個新的環境中、放在變化中,看他的應變以及反應。

所以,悟性這種東西,跟聰明是一回事,乙個人聰明,他就反應快、腦子靈活、領悟的東西深、應變能力強,就這麼回事。

12樓:羽化

我的想法可能有些瘋子,但我自認為是正確的。接下來所言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乙個人的聰明,天賦,悟性。

這些東西都是一樣的,每個人沒有差別。

僅僅只是思維差異罷了。

年齡大了腦子轉不過彎的原因就是思維固定,過往經驗,你所接觸的所有東西讓你更難適應新事物,或者說更難理解。

我很早就有這個想法,但是不知道怎麼證明。

直到近幾天,我最近在學車。

我一開始發現車子的轉向燈是不是設計的有毛病,因為我以前一直覺得應該是上左下右,但轉向燈卻是上右下左。

我詢問了與我一起學車的同學們,他們給我的回答也是一樣。

在我思維還沒通的時候轉向燈一直會撥錯。一瞬間我發現向右打方向的時候順手一撥就可以開啟轉向燈。

那時候我只有乙個想法。

帶師,我悟了。

從那之後,我轉向燈就沒撥錯過。

我想這應該可以說成醍醐灌頂之類的吧?反正感覺很像。

這種情況我遇見的不止一次。還有遊戲之中,一些英雄我始終玩不懂,就某個瞬間我就會了,而且進步還不是一般大。

其實這些都是小事。

我本身是有躁鬱症的,之後的抑鬱狀態越來越多。部分原因就是我執著尋找真理,部分是外界因素(各個方面都有,你能想到的我都有)

我中度抑鬱的時候就感覺腦子有個結,吃藥也好不了,大概兩個月吧,之後也就一瞬間的事情,我什麼東西都想明白了,無論是什麼都能明白。

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頓悟。

然後我躁鬱症就好了,你敢信?

我頓悟因為寥寥幾句話。

萬物皆虛,萬事皆允。(這句話導致我三觀破裂)

波粒二象性。

三位一體。(這四個字,我直接頓悟。)

如何判斷乙個人是否開悟?

yesman 無法判斷,除非自己開悟了。如果開悟是靠外在的一套標準來衡量的,符合這套標準才叫開悟,那麼乙個優秀的演員就能100 表演出這些標準,裝成乙個 開悟的人 如果你開悟了,與對方一接觸,自然就知道他開沒開悟。演的再好也沒用,一眼看穿。 已登出 開悟最主要的就是實現了無我的認知,乃至於斷除了一切...

如何判斷乙個人是否吸毒?

一招差不多100 看出來的方法,看眼晴 阿片類藥物 海O英,嗎啡,曲O多之類的 曈孔會縮的非常小,人會變懶,不願做高強度事情 興奮劑類 安O他命,冰,du 曈孔放大,說話停不了,人處於警覺狀態,常常什麼事都懷疑一通 其他種類的比較難觀察出來,麻類 肚子特別餓,你放些 夾心餅乾之類的甜食 出來,放到客...

如何判斷乙個人是否適合學醫

木已成藤若水成恆 哦,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也算8年抗戰了,呵呵噠。當年死活要去學外語的稀里糊塗給學了醫,一路讀書至今,估計還將繼續讀下去。未來?不知道,好像是被命運不得不推著走的。這就是乙個原本不想當醫生的人做了醫生讀了書至今的想法。 刀客特 學醫好多年了,當初也不是直接報醫學專業的,是調劑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