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會毀掉乙個人的一部分才能嗎?

時間 2021-06-01 15:11:13

1樓:HS研究醬

這個問題可以換個角度看。任何乙個人的才能,都是需要用時間和實踐去驗證和強化的。能成為鋼琴家、小提琴家、畫家的,毋庸置疑都是有天分。

除了這些天分,剩下的,就是每天反覆不停的練習。乙個小提琴家在小的時候,每天練習的時間,至少都在十到十二個小時以上。古代習武之人,也講究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應試教育發展到如今,其實就是把學生所有的時間都占用了。學校每節課45~50分鐘,課間的十分鐘有時候也要被霸佔,孩子有時也許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一天七八節課,還有兩三個小時的晚自習。

一周休息不了一天,放學回家,無非就是接著補課或者繼續寫作業。學習、做題、考試、得分、錄取or淘汰。

從應試教育成功走出來的人,一批又一批的,都具備了強大的自學能力和考試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考試機器。他們就是時間和實踐堆出來的學霸。

連休息時間都無法保證,更談不上什麼區培養除了學習以為別的方面的興趣、愛好或者能力。

有些能力是可以在以後補的,但有些就很可惜,受年齡的限制很大。這才造成了所謂毀掉了孩子能力的現象。

但,究其根源,我始終認為,是孩子的父母沒有完全想清楚究竟要讓孩子幹什麼。

現在越來越火的電子競技、網路直播、紅人大V,有一批都是沒有怎麼念過書的,同齡人在讀書的時候,他們已經初出江湖,有些已經在自己喜歡的道路上走下去了。有人說,這些畢竟是少數,很冒險,難道應試教育就不是一種冒險了嗎?2023年高考人數975萬,再過兩年就會突破一千萬。

這一千萬的學生,不到一半能讀上本科,不到十分之一能考上一本,而那些最後上了名校了,選擇到了好專業的,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學生,其實就是在陪跑,他們從踏上高考的那一刻,就是作為被淘汰的物件。那些被淘汰的要怎麼辦?

難道這不是一種冒險嗎?

即使是上了大學,有多少學生最後畢業了,進入了社會,是真的有能力在社會上生存。這難道不是一種冒險嗎?

所以,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是真的有必要的,不能光靠應試教育去培養人。乙個人進入社會,需要各方面的能力,不單單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自學能力和考試能力。社交能力,創新能力,批判精神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發揮作用的時候。

2樓:li fu

要不要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才能?

有些人以為,如果當初我怎麼怎麼樣了,就不會怎麼怎麼樣,也許現在就會跟某某大牛一樣一樣

很遺憾,這個鍋,應試教育只能背很少的一部分。

即使沒有應試教育,這些「所謂的」才能也不一定會發光.——這個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是適用的。

從最初的小興趣,到慢慢的成長為真正的興趣,然後促使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拓展,最後發展成可以謀生或者謀愛的才能,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強大的興趣驅動。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然鵝,應試教育確實要背乙個很大的鍋: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愛好,更談不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才能,僅僅是方向都沒有。

在乙個有限資源的系統裡,是不是一部分人富裕,必然導致另一部分人貧窮?

韓冬 在羅馬帝國期間,乙個奴隸的生活水平仍然比野蠻地方的自由民還高 衛生條件,潔淨的飲水,公共浴室,食物多樣性,娛樂等等。如果用對比的方式來看,一部分人富裕,自然使窮人顯得更加貧窮。但從絕對意義來看,只要不發生戰爭和經濟危機,即使沒有工業革命和科技進步,大家還是一起邁向共同富裕的,只不過有人跑著向前...

人為什麼會笑? 一部分人又為什麼會因為別人的生理缺陷而笑?

白開水姜娟 然而在此以前,笑只被看作人類具有幽默感的體現。我們之所以笑是為了和別人團結一致或者嘲笑他們,要麼用笑和別人調情。我們中的每乙個人早在牙牙學語之前就掌握了這門技巧。通過笑這種行為,人們可以傳遞各種資訊。儘管聽見笑聲的人會很多,但只有特定的接收者才能聽懂笑聲中的資訊。這種資訊就像加密過一樣,...

乙個男生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可是感覺他不怎麼喜歡我了我該繼續嗎?

安和橋 你真正覺得他不喜歡你了,就分開吧,你會捨不得,是因為你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 沉沒成本大,所以一時放不下,當然,首先是彼此之間的溝通,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他不在乎你了。不要採取卑微地挽留,情侶之間的地位應當是平等的,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形單望護 真的會有永遠熱烈歡喜的感情嗎,可能最終都會趨於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