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方言是以前受教育程度極低的人們在口頭交流時因未掌握詞句的準確發音將錯就錯下的產物嗎?

時間 2021-05-05 15:51:40

1樓:登徒子ARES

方言和受教育程度沒有聯絡。現在國外的任何一種外語都可以是方言!普通話只是官方通用語而已,是一種工具。是針對於聽不懂方言的人使用的!方言是靈魂的一部分。是鄉音鄉情!

2樓:言無盡而意無窮

錯的離譜。這個問題的修飾語太多,荷達已經進行了精簡,我也就不再贅述。

方言是相對共同語而言的,方言也是語言,它有語言的一切性質。

它有自己的語音,語法和詞彙。它是系統的,可交際的,是工具也是符號。

方言是純自然語言,而共同語則是人造語言。方言也有書面語和口頭語的區分。

漢語方言的劃分標準主要依據是語音,但不僅僅是語音。

聽懂與否與是不是方言無關。

方言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永遠存在的,而是在共時和歷時兩個層面不斷運動變化的語言。

方言學不等於方言本身,同樣語言學也不等於語言本身。

一般人認知中的方言是地域方言,而方言還包括社會方言。

其他想好再補充。

3樓:荷達

去掉原標題的修飾性內容,得到精簡標題如下:

(所謂的)方言是(以前受教育程度極低的)人們(在口頭交流時)因未掌握(詞句的)準確發音(將錯就錯下)的產物嗎?「準確發音」是怎麼定義的?是未掌握什麼語言的準確發音而產生方言?

Anyway,不管題主心中的「準確發音」是以什麼為標準,全體粵方言的「準確發音」標準,不是現代漢語普通話,閩方言(白讀/文讀)更加不是。

所謂的「未掌握(詞句的)準確發音」本來就沒有實質意義,因為參照物模稜兩可。

再進一步精簡標題如下。

方言是(人們因未掌握準確)發音的產物嗎?

方言只是口音嗎?

方言有音系嗎?方言有語法嗎?方言有詞彙嗎?

按照題目的思路,可能認為方言的語法現象只是「所謂的方言語法是以前受教育程度極低的人們在口頭交流時因未掌握文法準確用法將錯就錯下的產物」,Anyway,方言是有語法的。

粵語是不是沒語法? 如果有,又是什麼原因使得語法有更重要的存在價值呢?

粵語中的「挨極」是什麼意思?

按照題目的思路,可能認為方言的語法現象只是「所謂的方言詞彙是以前受教育程度極低的人們在口頭交流時因未掌握詞彙準確用法將錯就錯下的產物」,Anyway,方言是有詞彙的。

粵語、吳語都造了或正在造自己的文字,官話體系的方言有必要造自己的文字嗎?

為什麼廣東人比較喜歡在食物裡加「仔」字?

古百越之地,本不說漢語,古漢語傳入後,歷經克里奧爾語階段,終將演變為各種漢語。現代漢語方言,留有底層詞彙,底層語法非常正常,從來不是原罪。也正是這些差異,地方語言從來就不僅僅是口音,或者錯誤發音的產物。

論粵方言詞本字考釋

4樓:深淵之蛙

*裡淘金地說,方言的產生、分化確實是「未掌握準確發音」、「將錯就錯」所致。但問題在於,這個偏移是相對於上一代的(該方言、或者該方言的發生學意義先祖)主流音位變體而言的,且這個音變速度和受教育程度關係不大。

5樓:調皮的耿鬼

「活著」的語言是不可能一成不變的不停的產生發音上的、語法上的甚至書寫系統上的(例如簡化漢字)改變才是正常的

自然語言的產生不是某乙個人制定了乙個「正確」的發音,而是通過同乙個文明下的人約定俗成而產生的

方言的產生就是在兩個地區的人因為很多原因交流少的時候,發展的時候技能樹點的不一樣

6樓:端木弗貢

不是。題主所謂「教育」所指何物?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小兒跟父母學說話不就是受教育嘛? 有何程度高低之別?

人類發明文字不過5千年,而人類獲得行為現代性則起碼有5萬年。5千年前那4萬5千前不存在書面的交流,而5千年後的今天也沒見哪對父母照著書本教小孩說話的。

沒有書本文字的輔助,教話學話也並不會教學得含混不清一塌糊塗。不信你可以考察下那些新近才有文字的語言。哪一種是含混不清一塌糊塗的?

哪一種是僅母子異代就十個詞學錯了仨的? 都不是啊!所以你這猜想根本不能成立。

倘若方言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產物,那學得維妙維肖的又該叫成什麼? 非方言? 難不成乙個小孩跟著父母學成都話,倘學得不好,就叫成都話,倘學得好時反而不叫成都話咯? 那該叫什麼呢 ;)

事實上,某語言A經數十代音變的積累分化成方言A' 和A'' ,A' 、A''同祖語A的差異總體上都是有規律的。

以漢語官話為例,元代的聲母z c s(漢語拼音,下同)如果後面接的是帶介音i或ü的韻母,到了現代北京話裡幾乎就全部變成了j q x, 尖 zian→jian, 清 cing → qing,雪 süe →xue。而在現代洛陽話(老派)裡,z c s 就始終是z c s,這一「訛變」根本沒有發生。

如果方言只是學話個體的隨機錯誤,你怎麼解釋這種要麼「全錯」要麼全對的現象? 難道犯錯還要大夥商量好了按規律來犯!

7樓:

方言是乙個地方的語言,不同地區有不同方言,這一現象的因素有人口流動與構成,地理環境等。

你說的那叫口音,是乙個地方的人對其他來到這個地方的人所說的口音的評價

8樓:稽古明今

完全不是,方言本質上是完全不同於(古中原一脈相承至今)通語的其他語言,有差異很大的發音體系和基本音素。但是方言沒有對應的文字,而通語有。中華民族一直是多民族多語言的文化共同體,漢字與對應的漢語是維繫這一切的基礎。

而漢字與其發音體系是個嚴密完善的系統,不了解其歷史與淵源,困惑於一些語言學現象,就會有類似的學術假設。

文字界也有「訛變」字形產生新字的說法,這是不了解漢字淵源與歷史的錯誤認識。

9樓:julie li

你搞反了,方言是自然語言。人類先有了語言,才產生了文化,才產生了教育。語言就是約定俗成的交流工具,無所謂對錯,對其進行規範也是為了方便更大範圍內的人互相溝通。

自然語言永遠是第一性的,人為規範的共同語是第二性的

10樓:sukiamo

以前——這個都一樣的吧

受教育程度極低的人們——難道讀了博士的人普通話都說得很好嘛?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央視原來的主播趙普原來當過保安,但最後也奮鬥出來了。

在口頭交流時——當然是口頭交流了,還有情況比如學習,比如當年的學習官話,康大聖人據說就因為沒有學好北方官話,學的是廣東當地的官話,然後跟皇帝沒有交流成功……

因未掌握詞句的準確發音——這個倒是真的,有的人耳朵靈,分的出來,有的人分不出來

將錯就錯下——也不是講錯糾錯啦,每乙個人在交流的時候,肯定都是有交流需要的,有的時候必須要很精準,有的時候只要一般比劃兩下就行了,這個看實際情況

11樓:indie2

方言是因山川地理分隔或政治分隔而導致語言變化不同步所產生的。漢語言方言絕大多數是由前者推動構成的。

而次要原因就是你提到的音變,本質上人是無法百分之百復原另乙個人的聲音的,迭代之後必然起變化,這是其一。其二外來語的融合。其三就是教育,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比無目的自由發揮學習的準確率更高,學習方言或普通話均如此。

12樓:Juxmina

鞥……(扶額)

嘖,唔……(搓臉)

噝——(欲言又止),嗐…………

這題,是真挺漬性啊……先不答了吧。唉……還是我才疏學淺吶……(搖頭)也不能怪人那一題問得岔劈……主要還是賴我啊~

「極低」二字妙不可言吶~題主乃不可多得的天才呀……我就不擱這旮丟人了,走得過兒了……

孩子的智商是否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關???

姓名竟然就是ID 首先,個人認為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根本沒達到拼智商這個層面。我們只要付出努力,都能夠有比較明顯的進步。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孩子的三觀影響頗大,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滲透到骨子裡的影響,同時教育方式區別也很大。這就大體上決定了孩子們將來的發展方向。拿對讀書的態度舉個例子 描述不準確...

受教育程度與對事物的包容程度有直接聯絡嗎?

Void 我覺得沒有關係,高學歷低素質的例子真的有很多。總體來說,少見多怪。就像蜀犬吠日,吳牛喘月,不包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見過,不理解,所以怪,所以不正常。中國古代認為反常即妖,甚至女子學男子當官也會被當成妖邪,國外也一樣,聖女貞德也會被當做女巫。而見識與受教育程度沒有直接關係。學心理學的可能會對...

追星的瘋狂程度與受教育程度有沒有必然聯絡?

很多追星族都還是學生,而且不是所有追星族都一定會花大量的金錢去 追星 有一定經濟基礎也不能決定其受教育水平 當然追星的瘋狂程度會和自身接受的資訊有一定關係,但這和受教育水平並不一定相關 先反駁一下問題描述。第二粉絲群體裡很大一部分都是學生,不說經濟基礎了,經濟自由都沒實現,拿父母的生活費追星。第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