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接收批評式教育長大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時間 2021-05-31 07:39:54

1樓:寶貝神盾局

如果從小過多地接受批評和打擊或否定,一般長大後會出現兩種極端。一是如你所說比較自卑,什麼事都是怕,不敢嘗試,害怕失敗。另乙個是自負,你說我不行,我偏就認為我行。

以上都是不能客觀正確評估自己的實際能力。

2樓:yyds

會形成迴避型依戀和他主人格。

重大事情,比如結婚,本來本人對對方毫無感情,相處起來更是什麼都不合,甚至對方就是為了利益或者為了結婚而結婚。父母一句,不容易。本人就會怕父母失望勉強去結婚。

會造成很可怕的後果。

這類人易躁易怒,抑鬱,自暴自棄無法接受自己。

很多農村孩子都是這種情況,會使孩子痛苦無比和費盡艱辛,這就是媽寶男的由來,產生鳳凰男和鳳凰女的一方面原因,物極必反,而不僅僅是什麼農村經濟條件差。

但出生無法選擇,只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努力多和性格完善的人交流,後天去完善改變自己的人格。

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告訴自己我的事情自己做主,不管成功失敗有自己買單,也不用誰來批評和讚揚,更不用別人來做主。然後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我就是從小接受批評教育的人,而且形成了他主人格,用了我10年的時間,成功改變了我自己。

性格已經形成的只能催眠自己自己做主,絕不妥協,然後去無數次努力學習經歷自救,沒有形成的可以自己拒絕批評,找到自己的成功點和閃光點。

3樓:鳳城筆者

第一表現就是卑微。

中國家長的思維就是在於孩子錯了就只是批評批評, 而不知道怎麼正確的引導孩子。 在我心裡,一直感覺批評是最差也是最無效的方法。

如如果時常批評孩子,孩子就會有消極影響。

就就算是以後他長大了,步入了社會步入的職場。也會覺得自己做的差,自己屬於永遠做不好。

如果等他有了孩子,我想他會以同樣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他的孩子。畢竟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是孩子無法抹掉的

4樓:歸來夜讀書

批評式教育長大的孩子會比較極端吧,父母嚴厲的要求可能不會在他們的身體上留下疤痕,但一定會在他們的心裡留下陰影。

他們會是敏感的。他們關注周圍人的一舉一動,也怕自己的某個動作會讓他人不滿意,他們是完美主義者,這是他們自己養成的習慣,也是父母長期修枝剪葉的結果。父母的批評已經成為他們血肉的一部分。

他們會是自卑的。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是什麼,批評導致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自卑的表現不一定是唯唯諾諾,也可能是狂妄,偏執,他們不想別人去反駁他,因為他覺得自己沒辦法反駁,所以他們不允許反駁出現。

他們會是優秀的。因為在別人的標準裡,他們任何做法都不出框,他們就是那個最乖的孩子,最替父母考慮的孩子。

但他們,是不快樂的。

5樓:京城實戰派心理諮

從小不被認可,長大自尊會有問題,不自信,另外,缺乏雄心,事情還沒有做就覺得自己不行。

可以進行後期代償,如發展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獲得好感覺。

6樓:飽撐

意識到了自己改變就好,不要把這些貌似專業的詞彙太當回事,人的一生是個不斷自我修正並成長的過程,早期養育只是幫你從種子長成樹苗,如何長成大樹全靠自身,負面的心理暗示只會惡性迴圈。

7樓:知世小新

如同你的描述,穩定的低自尊,自我評價偏低,不自信自卑,覺得自己就是一粒不起眼的塵埃,不配那些讚美,容易受人擺布。

建議接受那些讚美表揚,接受這些認可,並這樣自己去認可自己,沒錯,這麼優秀的人就是你,現在的你就是優秀,糾正自我認知,不要謙虛,更不要謙卑,客觀事實呈現接受即可,否定打壓你的那些人的那些話,反擊回去,不反擊起碼懷疑懷疑,祝變得自信起來。

8樓:civlhiei

你所描述的狀態基本就很典型了。認為自己不會被認可,即便是別人認可讚美,也覺得是騙自己的,自己不應該被愛……反正我是不會讓我孩子再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毀人一生

9樓:手心裡的一粒公尺

事情都有兩面性,批評式教育讓孩子看到規則和底線。接受不足,接納不足,改正了就是進步。

當然並不是所有批評都是客觀的,正確的。這樣的話,讀書很重要,讀經典,讀名著,你就看到了正確的答案

10樓:郭卜兌

沒什麼特殊表現,我們這一代都是批評下長大的,有人外向自信,有人內向自卑。性格和教育方式沒什麼關係,大多來自基因。個別時候受環境影響。

11樓:西方將主宰多久

看待事情總是以悲觀的態度,有不明白的家長會理解為整天說喪氣話,喪失信心。

特別喜歡凡爾賽,這一點的基礎是足夠優秀,習慣用批評自己的語言來變相抬高自己以宣洩在家庭中收到的委屈。

喜歡給別人找茬。因為自己家長也抓到東西就批一頓。

會有焦慮,抑鬱情緒,經常會有莫名的空虛感,對前途命運擔憂,喜歡杞人憂天。

會有叛逆反抗表現,來展現自己在父母前微不足道的話語權。

習慣性的低估自己,第一時間質疑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亦步亦趨,優柔寡斷,時常做不好選擇,尤其是人生選擇。

比較會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不與叛逆矛盾,因為叛逆是針對家長的,虛心是對外的。

意見往往能一針見血,讓人恍然大悟,並且非常擅長批評的藝術。

一般做事絕對正中靶心。

有時間再補充。

12樓:靜心

人們童年時的情境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做出解釋。童年時期不愉快的經驗完全有可能被賦予完全相反的意義。不太重視不愉快經驗的人,他的經驗除了能告訴他做某些防範措施外,幾乎不會影響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他會覺得:「我們必須努力改變這種糟糕的環境,從而確保我們的孩子不再經歷這些不愉快。」另一種人會覺得:

「生活是不公平的,別人總是佔盡了便宜。既然世界這樣對待我,我為什麼要善待這個世界?」有些父母則這樣告訴他們的孩子:

「我小時候也遭受過許多苦難,我都熬下去了。為什麼你們就不能吃苦?」第三種人可能會這樣想:

「我童年遭遇了不幸,所以我現在做的每件事都是情有可原的。」

這三種人對童年時期經驗的解釋都會表現在他們的行為裡。只要他們沒有改變自己的解釋,他們的行為就不會有所改變。在此,個體心理學揚棄了決定論。

經驗並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人們一般不會被經歷過的打擊所困擾,人們通常只是從其中汲取決定我們目標的事物。我們被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決定了自己:當我們以某種特殊經驗來作為自己未來生活的基礎時,很可能就犯了某種錯誤。

意義不是由環境決定的,而我們則以我們賦予環境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著我們的勇氣,我們便能以直接、實際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進環境——來使我們脫離這種感覺。

13樓:笨笨

對就是自卑不自信。你不行、你不行,這樣話聽多了你會認為自己就是不行,對自己要求也會降低。慢慢就真的不行了。這是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

14樓:清波江浪

長期接受批評式教育的孩子最終會習慣於凡事不被批評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標,做的事情只要不被批評,就會很滿足。把自身價值定位在別人的評判和別人的需要上,而忽視自身的發展,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作為。沒有被讚美的願望,甚至已經不習慣獲得別人的讚美和讚揚。

做事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缺少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願望和行為,做事不自信,懷疑或否定自己的所作所為會產生有用的和積極的效果。 這對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有極大的害處,應該趁早及時改變或糾正。

人只要有行為就會由行為產生結果或效果,效果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效果也有大小之分。要善於鼓勵孩子敢做敢為,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孩子,只要做的事情能產生積極的效果的,能滿足自己、滿足家人、滿足他人,對社會和國家有益的,那麼做的事情就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培養孩子的正確判斷能力,依據正確判斷,積極行動,敢做敢為,不斷超越,自我完善。

15樓:

會自卑,會極度渴望得到肯定和認可,做事會很謹慎,那根弦會一直繃著。

從小父母對我就是批評式教育,小時候幾乎沒得到過表揚,哪怕我特別懂事,哪怕我考了第一名。不僅沒表揚,還會說我各種不如別人,在家裡是在外面更是。小時候父母們聊起自己的子女,我在他們口中都是處處不如人。

所以從小我的自我認知是爸媽不喜歡我,他們喜歡院子裡的某某某,喜歡表妹,喜歡哪個同學,但唯獨不喜歡我。

所以到現在為止,家鄉的人都以為我沒有考上大學,哪怕我高考考的同一批小孩裡的最高分,去的是小夥伴中最好的大學。以前考了好的成績,親戚朋友們聽到的直接反應往往都是問我是不是抄別人的。因為在他們眼裡,我乙個一無是處的孩子,怎麼可能考第一名。

20歲左右,家裡做生意,一放假就回家幫忙了,每天都很累。某次因為一點小事被老爸罵了,並扯到其他的,就批評遠了。我一委屈就跟他大吵了一架。

想激勵的表達出希望他們能看到我的努力,給一點點肯定,最後卻不歡而散,差點動了自殺的念頭。24歲時,老爸去了另乙個世界,我所有希望回饋給他的孝順都戛然而止,我突然發現我哪怕做得到再好也不可能得到他的表揚了。

現在身為人母,媽媽會時不時給我說要讓孩子多經歷挫折,某一次跟她認真聊了聊所謂的挫折教育,聊了聊我一直以來的心結。她說其實我在她心中一直在最優秀的孩子,當年院子裡的某某某、表妹、同學都這樣不如我那樣不如我,她只是想用這樣的方式激勵我前行。而在外的批評也只是謙虛而已。

可我只能淚目的告訴她,我一直以來的不自信,小時候做事的畏畏縮縮都是因為他們所謂的挫折教育帶來的。而那個半夜醒來以為沒有人愛抱著自己哭的小朋友只是渴望得到最親愛的人的認可。

回望我的成長歷程,整體來說其實我是幸福的。我的父母是非常善良的人,給了我很多愛,他們總是尊重我的想法,支援我的每乙個決定,在我成長的每一刻都從未缺席。只是用了挫折教育的方式來傳遞他們的愛。

但那我卻成了一種傷害。

所幸我成長路上遇到了其他彌足珍貴的人,在我不同的人生階段給了我認同給了我自信給了我力量和同行的溫暖。雖然現在的我很開朗也特別豁達,但我內心深處想起某些事情來時依然是空的。

無論我再強大,那個空的位子都無法填補。

16樓:doris130510

不同的成長環境對應不同的教育方式,這個沒有任何可比性。隨性淡然沒被欺負過的氣質不是普通家庭能培育出來的。生於憂患的焦慮競爭意識也未必不好。

有了孩子就會知道,專注自己是唯一的檢驗標準。

長大之後什麼樣鬼才知道,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過去不就看到答案了?

17樓:不能沒有

會不自信。

對於自己做的事,總是從有不足的角度去考慮,久而久之,也會對身邊的人帶去影響。當然,家人也會跟著有影響嘍。

會不自知。

埋沒自己的優點,而對於自己更多的缺點渾然不知,因為有這麼乙個不足,就把自己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自己之路,給擋住了。

會不自愛。

只覺得啥都是不好的,也有可能演變為對周圍的人都過於苛責,人際關係緊張。不懂得如何關愛自己,也不明白愛自己的重要性。

喪偶式育兒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怎麼樣?

小可愛傻傻 我也是。本來就沒爸爸了,媽媽也比不過那些沒有喪偶式的人。因為那些夫妻倆一起撫養的都是對等關係,一般經濟三觀見識也都很社會不會脫節,但是會選擇喪偶式的老公的一般都能夠被騙或者潛意識選擇承認男主外女主內。加上中國現在的社會主義市場化道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覺得自己只是被淘汰了而已。整個...

從小缺愛,寄人籬下 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怎樣?

不懂得被愛也不懂得愛別人。對身邊的人以及父母異常冷漠,根本不懂得關心任何乙個人。y從小因為父母工作原因是奶奶爺爺帶大的,爺爺奶奶都是鄉下人,總喜歡吵架,嘴裡也總是亂七八糟的啥都有,根本沒有多少精力放在y身上。y從小不愛學習,也不愛寫作業,所以總是被奶奶逼著寫各種保證書,被老師各種變相體罰 後來簡直放...

小孩子是應該從小就對他進行表揚式的教育還是批評式的教育

開妍老師 好多家長都存在的誤區 如果總是表揚自己的孩子,那麼他就會容易驕傲,會滿足現狀,不會進步,因此大多數家長都會經常的批評 教訓 警告和命令自己的孩子,他們認為這樣是好的,會催促孩子進步。實際上效果恰恰相反,這只是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被父母接納,從而變得膽小 自卑 懦弱,害怕嘗試,害怕出錯 我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