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這道應用題的思路給孩子講清楚(不用方程,因為沒學到解方程)

時間 2021-05-30 04:48:16

1樓:

這是雞兔同籠的變體,假設以15公里/小時再開2小時,到一點會多開30公里,而每小時差為5公里,所以30/5=6是小時數,7點出發的,總距離為60公里,然後60/(12-7)=12公里每小時

2樓:

我覺得教低年級小學生,能不用分數就不用分數吧,省的把ta整懵逼了。

(這挺像初中的追及問題)

這個人用10km/h的速度,騎啊騎,到11點的時候,距離終點還差:

(13—11)x10=20(km);

這個人用15km/h的速度,騎啊騎,到11點的時候,總共走了:

20÷(15—10)=4(h)

即這個人7點出發;

小學生可能不知道路程差÷速度差=時間 ,

稍微解釋一下:

路程甲=速度甲×時間,

路程乙=速度乙×時間,

路程甲-路程乙=速度甲×時間-速度乙×時間=(速度甲-速度乙)×時間;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算這段路有多長了:

4x15=60(km)

OK,要12點到達嘛,咱就:

60÷(12—7)=12(km/h)。

3樓:

其實,這個題,如果把兩個已知條件的順序顛倒一下,我估計孩子做出來的機率會大大提公升……我來講下這個題的小學常規思路,和小學奧數思路。

方程還沒學,那應該是小學一二年級,那就用一二年級的語言和邏輯來講,順帶一提,如果把題目中的「某人」改成你的名字、你孩子同班同學或者老師的名字,其實孩子做題的興趣和專注度會大幅提公升,甚至被點名的孩子做不出來會一直做,這是我們小學數學老師言傳身教的:

如果這段路,爸爸和媽媽來騎,爸爸是不是比媽媽力氣大,騎得快一些啊?那爸爸用15千公尺每小時的速度騎,媽媽用10千公尺每小時的速度騎,是不是爸爸每小時比媽媽多騎5千公尺啊?那這5千公尺媽媽是不是要多騎0.

5個小時才能追上啊,也就是爸爸每騎乙個小時,要等媽媽半個小時啊?但是這段路程,媽媽比爸爸多騎了兩個小時對不對?爸爸等了媽媽2個小時,那爸爸騎了幾個小時啊?

2÷0.5=4個小時對不對,所以總路程是……(後面會講了吧)

小學奧數有天賦的學生,會避免求總路程,而是抄一步近路:如果15千公尺每小時每騎乙個小時等一次10千公尺每小時的人追上他,要等0.5小時,總共等了2小時,所以等了4次,現在我要總共等1小時,那麼每次只能等15分鐘,0.

25小時,也就是新的速度要1.25小時騎15千公尺,每小時12千公尺。

如果孩子了理解能力比較強,你有信心可以這樣講:

假如李華同學如果騎車速度15千公尺每小時,那是不是比10千公尺每小時的速度,每個小時能多騎出5千公尺啊?那多出來的這5千公尺,李華用10千公尺每小時的速度,要多騎半個小時才能趕上對吧。那李華同學10千公尺每小時比15千公尺每小時,是不是多騎了兩個小時?

……(同乙個人的兩種情況,比兩個人走同一條路,更抽象,更難理解,但是方程,就純抽象了,要鍛鍊抽象能力)

4樓:EPC SG

我就按照完全不用方程的思路寫一下吧。

首先算兩個速度所用時間相差了多少:

13-11=2h

如果讓15km/h的速度也騎到13點(即和10km/h騎行時間相同),那麼就多騎了:

2*15=30km

30÷5=6h 可以算出出發時間為早上7點總距離:10*6=60km

如果要中午12點到,那麼可以算出騎行時間是5個小時,所以速度:

60÷5=12km/h

5樓:凡夫論道

不用解方程方法處理,意味著需要硬解,對於抽象思維考驗極大。

將所有資料引數化,可以得到如下這個式子。

t=v2*Δt/(v2-v1),然後按這個答案去圓就行了。

6樓:SilverBeet

這個題目這樣解比較好。小學的題目就是算術嘛,那就猜唄,在猜中找規律。不一定非得方程啊,未知量啊,等等的。我也懶得算答案,但是我知道我可以猜出來,之後我會用方程來驗證。

首先,孩子要明白,無論速度如何,幾點到達終點,自行車行駛的路程都是一樣的,這個是重點,因為只有明白了這條,我們才可以開始猜想。

我們假設,當速度為10km/h時,我們早上8點出發,一點到達,那就是經歷了5個小時,所以行駛的路程應該是50km。

那根據第二個條件,如果速度改為15km,那就是10/3小時到達,這個分數顯然與題目意思不符合。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猜想一下了,要讓這個10/3不是分數要怎麼辦?那我們嘗試一下,讓路程是15的倍數,看行不行。那我們試一下讓路程變為30km,換句話說,早上11點出發。

這個不行,如果速度變為15kmph,那麼,還沒出發就到達了。

那60km行不行,那就是當速度為10kmph時早上7點出發,下午1點到達,如果改為15kmph呢,那經歷的時間是4小時,也就是說早上11點就能到達了,和題意吻合。那看來路程是60km,如果要在中午12點到達,就是經歷了5小時,那速度就是60km/5h=12kmph.這樣就結束了。

下面,驗證,假設當速度為10kmph時,經過t小時到達終點,顯然,當速度為15kmph時,經歷的時間是t-2小時,則根據路程相等可列方程

10t=15(t-2)

解得: t=4小時

下面不算了,上面這個是關鍵。

小學算術嘛,就是猜想,哪有什麼方程的技巧啊。

7樓:風雨瀟瀟

少跑了2小時得路程10*2=20千公尺,必須在前面補出來,前面每小時多跑15-10=5千公尺,那麼需要三20/5=4小時才夠,因此全程就花了4+2=6小時。接下去就簡單了

8樓:秋雨盈江

中午1點=13點。

假設15千公尺/小時的速度仍騎行到中午1點,則多騎行了(13-11)*15=30(千公尺);

15千公尺/小時與10千公尺/小時的速度差是15-10=5(千公尺/小時);

多騎行的30千公尺需要30÷5=6(小時)達成——即10千公尺/小時騎行所需要的時間;

那麼總路程等於10x6=60(千公尺);

12點到達,速度應是:60÷(6-(13-12))=12(千公尺/小時)。

9樓:何榛傑

此題是可以給沒學過方程的學生講清楚了,方法就是使用「新加坡數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尋相關資料。

下面來說明一下此題的詳細輔導方法。

首先,問學生:已知條件是什麼(你知道什麼)?未知條件(不知道什麼)?要求解的是什麼?你覺得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有什麼關係?為了求解你需要知道什麼?

學生可能會回答:已知如果以10km/h的速度,則13點到達,如果速度改為15km/h,則11點就能到達。要求解的如果想12點到達,速度應該是多少?

不知道的是他什麼時候出發?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如果知道了這兩個,那麼就可以求解。

接下來就是新加坡數學比較推崇的方法了,用有顏色的筆把題目的已知條件等標記出來,然後它們畫圖表示出來。類似下面這樣。

注意,標記和畫圖也是新加坡數學教學法重要的訓練之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和一定數量的練習學生才可以掌握。

接下裡到了非常關鍵的步驟了,需要引導學生來進行觀察和探索。

如果在引導提問下,學生能發現,如果他能先求出此人是什麼時候出發的,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那麼解題就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此處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思考兩次之間的差異是什麼?是由於速度增加了,從而到達時間提前了。那麼,為了求出兩地之間的距離,我們需要先計算出某個「隱藏」的距離,然後如果能找到某種比例關係,就可以試著求出兩地之間的距離了。

這裡嘗試的可能性不是唯一的。其中一種試探方法是:如果第二次他繼續騎,直到下午1點,那麼會發生什麼?把它畫出來。

然後:繼續讓學生觀察。

如果學生沒能觀察出什麼,你可以引導發問:你能求出11點到1點的這段距離麼?

在學生求出這段距離是30km之後,可以問:整條紅色線段和綠色線段的關係是什麼?

答案是紅色比綠色長30。繼續發問:造成紅色比綠色長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如果能回答出是因為紅色的速度更快。

提問:紅色速度是15,綠色速度是10,這意味著什麼?

答:意味著每經過乙個小時,紅色就比綠色多騎5km。

提問:現在紅色比綠色多騎了30km,說明了什麼?

答:說明他們一共騎了6小時(30/5=6)

接下來學生應該能解答出答案了。

最後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思考:關鍵的一步什麼?

關鍵是我們通過讓紅色和綠色做對比,假設他們都騎到了下午1點,通過差值來求出了一些東西,利用它們來得到了解答的關鍵量。

問:你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假設?可以通過做其它的假設來解答此題嗎?

10樓:

速度10千公尺每小時要下午1點到達,說明上午11點的時候還距終點10*2=20千公尺。

速度15千公尺每小時的時候上午11點到達終點,說明此時已經騎行20/(15-10)=4小時,也就是說此人7點出發。

全程15*4=60千公尺。

要中午12點到達,即全程騎行12-7=5小時,速度為60/5=12千公尺每小時。

11樓:

10與15的最小公倍數是30

要使同一路程,不同速度的,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差為整數(此題為2),則路程必是30的倍數(修改一下,整數倍)

假設路程30,則時間差為30/10-30/15=1小時,與題意不符明顯可見,路程應為60,60/10-60/15=2小時,10km/h時耗時6h,15km/h時耗時4h

現在知道路程60公里,問5小時到達目的地需要的速度是?

12樓:靈劍

如果你的孩子很有天賦的話,你可以這麼講:

考量時間和路程的關係,既可以用路程/時間得到速度,也可以規定乙個速度的倒數:行走單位路程需要的時間,10千公尺/小時也就對應0.1小時/千公尺,15千公尺/小時也就對應1/15 小時/千公尺,路程不變的時候,需要的時間和速度的倒數成正比。

不管出發的時間是什麼時間,12點到時用的時間一定都是11點時用的時間和13點到時用的時間的和的一半,所以速度倒數也是兩者的速度倒數的和的一半,那麼速度倒數就是(1/10 + 1/15) / 2 = 1/12小時/千公尺,速度就是12千公尺/小時。

如果你的小孩沒這麼聰明,老老實實滾去學方程不好嗎……

13樓:jing

沒學解方程,並且遇到了一道可以用方程來求解的題?

多麼好的機會啊。。。教方程的思想啊。

先引導孩子思考,思考,思考。想不明白再告訴他,這叫不憤不啟。

教了方程以後,再給他出幾道方程的題目,如果掌握了,還能引導他三元一次,甚至n元,矩陣自然而然出來了,行階梯化過程也自然而然出來了,再思考方程有解,無解,無窮解的判斷,再思考無窮解的時候那些解有什麼特徵。。。這叫舉一反三,溫故知新。

方程不是什麼神奇的武功秘籍,內功不足學了就會走火入魔?經脈盡斷而死???

不就是乙個解方程嘛。。用漢字來代替,用方框來代替,用水果來代替。。。

這個題,根本不可能不用方程來解。。

我的意思是說,你強行不以方程的形式來解釋,當然可以。但是,那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而已。任何不以方程的形式的解釋,都不過是方程裡面的消元法的一種「文字解釋」而已。

這類題目要讓孩子完成從自然語言到形式化的抽象語言的過渡。

堅持用自然語言來理解數學,對數學學習百害而無一利。。。你可以想辦法把消元的過程用自然語言解釋,也可以先用自然語言來講解消元然後再導向到數學符號表示。但是如果僅僅滿足於自然語言的描述,,,,

真是大大浪費了一道好題。

真是削足適履,買櫝還珠。

可笑!

為什麼二年級的有些孩子讀不懂應用題?

natalie 我家小朋友開始弄不清楚乘法怎麼算之後用算數棒把乘法表都擺放給他才明白,應用題是用條件轉換成數字和符號。你家小朋友不會把語文轉換成數學裡的符號。語文轉換數字符號的列表我小時候就老師說過,可以問老師,老師總結給你們更全。 奧比學院 為什麼二年級的有些孩子讀不懂應用題?為什麼?我看到樓主的...

聽完老師的講課,然後把這個題自己給自己講一遍,有助於提提高數學成績嗎?(高中?

太空飛行員 當然有助於自己成績提公升了,不過最好是給別人講一遍,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別人思考這個問題會提什麼問題。當你把別人奇奇怪怪的問題都解決了那你才是真的弄懂了這道題! 大佬愛走貓步 這個因人而異,有些人習慣用這樣的方法幫助自己學習。總之這樣做的效果肯定會是有的就看大不大。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

如何看待父母未經允許把孩子的房間給別人住,讓自己孩子住客廳。?

aishuos 其實有時候我自己都特別想住客廳 因為客廳既可以看大電視睡覺享受最重要的是乙個人睡而且我不覺得客廳沙發不舒服 難過的是雖然我還睡在我房間但我還要和兩個妹妹有時候是外婆有時候是阿姨有時候是外公一起睡唉 我說我想睡沙發其實我是真的想睡覺得很享受然而家長極力反對搞得好像我很沒禮貌不樂意鬧變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