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諸君 對「養不教,父之過」之觀點作何感想?

時間 2021-05-29 23:16:59

1樓:於博士父母學堂

不支援,而是堅決反對

孩子犯了錯,父母肯定是有責任的,但是教導孩子的方式、方法才是合格父母應該追求的東西,文中父親的做法,企圖用自我懲罰、自虐的方式來警示孩子,要小心非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還會起到反作用,讓孩子害怕、膽怯。

2樓:skyrocket

乙個家庭養出乙個孩子,教育沒有有用沒用,它是成長環境的一部分,它最後會影響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這樣的環境成長出來的孩子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乙個,DNA序列都這麼多更別說人的型別了,實在是談不上有用沒用。自我懲罰本身還是更能激起孩子的情緒的,父親是需要起到正面榜樣的作用。

至少這個孩子以後不會推卸責任,甚至很有擔當。這個父親的形象太高大,而現實裡很多父母懲罰孩子只指出孩子的錯,大了以後孩子意識到好像自己也沒錯的時候他會指出誰的錯?肯定不是自己的錯

3樓:月下獨酌

以我的經驗,每個孩子的成長既有教育的功勞,也有他天生的性格因素。

十六歲,正是青春期。

無論什麼錯誤,該是為自己負責的時候了。

父親有教育的責任,卻沒有為孩子一生負責的義務。

現在父母的責任被無限擴大。

生活不好怨父母,

性格不好怨父母。

父母太累了,有些鍋沒必要硬背。

4樓:徐老師的幼教園

我不贊成這個父親的做法,這是在道德綁架,如果這個孩子真是錯了,而且屢教不改,我理解這個父親的做法,他是在無奈之下,用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養不教,父子過。」當然有科學道理,因為個人的成長,和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密不可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並且自身做好榜樣,用科學的育兒方法。

家庭教育很重要,可是家庭教育並不是教育的全部,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除了自身的榜樣作用,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外,還要關注孩子社會因素、夥伴關係對孩子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孟母三遷的故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父母是孩子前進的引路人,需要了解孩子,多和孩子談心,平等的對待孩子,關心孩子情緒的變化,誇孩子也誇在點上,提公升孩子的自信。批評孩子也是一樣,不要用強權權威壓制孩子,分析孩子犯錯的原因,告知孩子改正錯誤的方法,幫助孩子成長。

5樓:太急裝三瘋

這種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有用?是對是錯?於孩子而言,是否會造成一種心理傷害?百思不得其解,特此請教諸君之看法。

父母主動教育和日常影響對孩子極其重要。

父親這種方式很有效。前提是事件中父親沒有很深地冤枉孩子。

涉及到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如果父親對,父親稍微誤會孩子一些,這種方法都會起到正面作用。我支援這種方法。

如果事情是對孩子非常重要,父親又冤枉了孩子,舉例:孩子勇敢正義,父親卻用這種方式,就是綁架孩子,讓孩子懦弱和是非不分。對錯取決於事件本身和父親是不是乙個價值觀「正常」的人。

請問「養不教,父之過」這種理念是否正確?

柳同學 三字經 中的 養不教,父之過 以往的譯文版本是生養孩子卻不加教育,這是父親的過錯。其實,在當今時代來理解這句話,更多人贊成的說法是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那麼,為什麼在 三字經 說的是 養不教,父之過 而不是 母之過 或者父母都提及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男女不平等,男人...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蛋黃爸爸 知乎親子 老祖宗教的東西有些不符合時代,有些還是需要的。比如仁義禮智信。尤其是信現代社會最需要的品質。一切人際交往的基礎是誠信。而讓孩子學會誠信,父母首先要對孩子誠信。答應孩子的事情都要說到做到。這其中還包括了懲罰。答應的獎勵和平時要做的事情,一定做到。做不到要說清楚理由。說過如果孩子答應...

為什麼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生而不養?

貓貓 因為人對養的定義不同。有人認為讓孩子出生就叫養。有人認為養孩子就是讓孩子吃得飽飯的意思。有人養孩子就像養小貓一樣。小貓能討人高興才要養,不討人喜歡就不願意花時間在上面。有人認為養孩子包括了處理孩子的問題的意思。有人認為養孩子包括了教導孩子人生道理。有人認為沒把孩子培養成世界第一就不叫養。法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