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外國建築史怎麼學?

時間 2021-05-12 13:09:38

1樓:jAhAtA

1.古希臘和共和時期的民主思想

2.羅馬帝國和神權時期

3.文藝復興

4.絕對王權時期的古典主義

5.工業革命帶來的新古典主義

6.兩次世界大戰為起點的現代主義

6.1 英國的水晶宮

6.2 Continental的包浩斯

6.3 美國的裝置藝術

6.4 美國的廣畝主義

6.5 北歐的極簡主義

7.後現代主義

7.1 貼符號

7.2 高技派

7.3 解構主義

2樓:ly Li

個人覺得老師要是上課能說課本外的一些關於這些建築的故事,那麼課還是很值得好好聽的。如果只是單純帶同學們刷一遍課本上的內容,那還不如自己看書。

說回正題,教材應該有兩本,《古建史》和《近現代史》,不想花時間拓展的話,把這兩本書認真啃完應付考試綽綽有餘了。

因為是歷史,所以按照時間線來梳理會更容易理解。古代史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型別和風格是重點中的重點,特別關注柱式。因為後面的古典風格基本都是以此為基礎進行改動。

其次,建議與西方古代歷史結合,了解中世紀是個什麼樣的社會,為什麼會興起文藝復興運動,在法國的絕對君權時期皇家生活、審美是什麼樣,工業革命為什麼開始的。然後銜接上近現代史。

近現代史的主題基本上都是圍繞現代主義建築,課本上的內容也是圍繞從它的起源到它後來的發展。第一代現代主義大師,格羅皮烏斯,柯布西耶,密斯,賴特,阿爾托,作品、風格、思想自己列一列。然後,現代主義只講功能效率,建築師們覺得忽略了人本,所以有了一系列的發展傾向。

20世紀60年代就先後出現了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高技派等等新派別。然後就到了今天。

總的來說按照「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事件,為什麼發生這些事件,有什麼影響」的邏輯來整理建築史,一切都會明朗起來。就算為了考試需要背一些知識點和語料,也會相對更容易一些。

3樓:臨高勞模符有地

好好聽課,仔細看教材。那本外建史看著厚,真正想看懂建築史,裡面沒有一句廢話。看書,一字一句地看,尤其是那些大段的歷史背景與理論論述一定要理解,看不懂就查資料看歷史介紹。

外建史部分的兩大主線,一是社會階層的發展與新舊階層的對立引發的建築形式的發展;二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結構的發展。這兩條主線是同時並行互相作用的,而且這種發展也是螺旋上公升,在不同地區、時期經常發生倒退復辟(聖彼得大教堂的形制發展,代表新興資產階級與文藝復興的希臘十字,與代表封建反動教宗的拉丁十字的對立就是典型例子),所有看起來有一些混亂,這也是建築史的難點。

結構的發展也是一大難點,老師講得快聽不懂,書上的內容也很抽象,需要認真看書。比如巴西利卡的十字拱與兩側的筒形拱體系,拜占庭的帆拱,哥特教堂的十字拱雙圓心骨架券與飛券。總之建築結構的發展,一開始都是厚重的承重牆與小開間導致室內陰暗狹小。

為了室內採光見空間寬敞,採用非牆承重與大跨度屋頂,解決屋頂側推力的過程。

4樓:

我學建築史的的時候,特別喜歡記那些拗口的外國建築師的名字,或者建築。什麼哈特什帕蘇,盧克索,卡納克,珊索維諾,龍巴多。

後來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可能因為我這人特愛裝逼,當我說出這些名字的時候感覺自己6到飛起啊。而且史學類的東西有乙個特別大好處就是可以講給別人聽,沒什麼邏輯障礙,不像是力學這種學科,太枯燥,沒有什麼受眾群。

所以學習的時候你可以看看紀錄片啊,了解一下周邊的知識,再把建築史的內容夾雜進去,串起來。有機會講給別人聽,這樣加深自己的記憶同時,聽你講故事的也不會很枯燥

5樓:路人庚

為了考研背知識點就行了。

要是想學得透一點,就一條線看技術的變化,一條線看「慾望」的變化(名字我自己起的),比如追求完美的幾何,追求神性,追求人性,追求平等,等等。基本上技術+慾望就是風格了。直到你發現很多歷史就必然是這個樣子。

要是老師沒講清楚這個聯絡,就自己看看雜書。

6樓:

概括:兩河埃及希臘羅馬不論,中世紀以降每一次有名字的時期,或者「主義」,都是對之前那個階段的顛覆和反動(不一定有突破,比如後現代對現代)。用這個去代入,可以比較好理解每個階段的核心,以及彼此之間的波動。

還有就是……記憶力要好?

7樓:

聽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是對於從未系統接觸過外國建築史的人而言,聽課是最高效地掌握外建史基本脈絡的方式。

外建史學習不需要像中建史那樣面面俱到,你需要掌握的是出現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建築風格,以及促生這種風格的歷史、社會背景。以我的老師為例,她會用一到兩節課的時間介紹一種典型風格,會首先介紹這一地區客觀的地理、氣候因素,以及社會形態、生產力發展水平等方面的人為因素,重點是告訴你這種建築風格產生的基礎是什麼。之後會介紹這一風格不同階段的典例,輔以社會和技術發展的背景資訊。

所以聽課的過程其實是學習如何分析一棟建築或者一種風格的過程。老師如果授課很快的話也沒太大關係,只要抓住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抓住各個時期的特點,由此對這節課講述的某種風格有乙個籠統的印象就夠了。細節的填補需要課下的複習。

當年我的老師要求我們期中期末上交讀書筆記,算作平時成績。我想即使題主的老師沒有如此要求,題主也應當在課後通過這樣的方式填補細節的知識,並加深理解。

對於古代史部分,課本寫的足夠好。另推薦圖冊一本:羅小未蔡琬英著《外國建築歷史圖說》;近代史部分,課本寫得稍亂。

推薦吳煥加《二十世紀西方建築史》。如果買不到這本書的話,可以去看他寫的《外國現代建築二十講》,內容大同小異。

先到這吧。有人看的話再詳細地寫一寫。

8樓:

想要學好學透國外建築史,歷史知識是一定不能少的。人文背景真的很重要,是融會貫通理解知識點的key!

除了參考書目之外,可以多看看相關人文紀錄片,你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那個時代。

如果只是想要應付考試,首先要通讀教材,然後推薦用思維導圖的模式梳理,最後自己再發散理解。對知識點的記憶,自己的思維很重要的。死記硬背完全沒有效果。

雖然離外建史已經將近六年了,至今都對當年書裡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年代印象特別深刻。

9樓:

我想如果為了期末考試的話,那最後一周背背重點,然後畫畫圖就行了。考研的話我沒考過,不過我猜就是再多畫畫圖背背重點。

如果是把建築史當作乙個比較感興趣的東西學一學,然後期望以後能對自己有點幫助,我想分享兩個我的感受:1.從通史開始,2.以論帶史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前段時間和本科建築史方面的老師聊天,他們說了下最近歷史教學的改革,其實差不多也是這個想法。

所謂從通史開始就是用比較短的時間建立關於歷史的脈絡。這個脈絡對於之後的閱讀很關鍵。

之所以要強調是通史,是因為一般通史會比較短,細節也少些,讀起來輕鬆些。另外通史通常涉及的個人觀點比較少,不會有太多先入為主的想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一直認為羅先生主編和陳先生寫的那兩本建築史的書都不是太理想。

羅先生那本是我用乙個暑假看的,當時已經看過一些現代建築史的書了,比如Frampton和Jones的兩本,而且又在學校的時候看過童先生的。但是再看羅先生那本還是覺得撲面而來的細節,看得我一直走神。同時由於是合寫的原因,結構拎不太清也是乙個問題。

我覺得這種閱讀對於初學會比較困難,因為很難同時兼顧歷史細節和建立歷史框架。

陳先生那本我是在上外建史那學期帶著看的,當時覺得還蠻好的,主要是陳先生的文筆極好,知識豐富,讀起來興趣盎然。但是現在再回想起來,陳先生那本的主要問題是觀點太多。這點我之前聽同濟的王老師講課的時候也說起過,深有同感。

意識形態的問題就不說了,主要是很多事情會直接扣上技術決定論這類的大帽子。可能沿著這條路學習會比較危險。因為會在不知不覺有很多先入為主的見解,對於個人的史觀培養可能不算好事。

我覺得講西方古建築史比較好的可能還是劉先覺先生他們編的那本西方建築簡史,確實比較簡略,但是條理清晰,也不夾帶私貨,可以很容易的明白建築歷史的發展是怎麼回事,以及分了幾塊。現代建築那部分,我一直認為中文寫作裡沒有比童先生的《西方近百年建築史》更好的了。還記得第一次讀《西方近百年建築史》是在閱覽室花了一下午就讀下來的,非常暢快。

童先生用詞簡練,思路清晰,聯想到當時寫作的年代,就會感嘆童先生果真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大家,做學術有著披荊斬棘的英勇和果敢。這點我在讀他的《江南園林志》的時候更是深有體會。畢竟寫這種綜述性質的簡史或者說明,幾句話就要概括乙個人物或者建築,需要極好的理解和掌控能力。

往往寫得好會讓人覺得深刻,寫的不好就會流於泛泛。

第二點是要在通史的基礎上通過理論來補全對於歷史的細節的理解。我不知道把tafuri,curtis還有colquhoun甚至giedion的建築史都看下來的人會不會瘋魔,但是我覺得對於並不是搞歷史的人來說,史學更多的用處是工具吧,就是你要看看作者藉由歷史細節表達了什麼觀點。所以可能從理論倒推過來閱讀會更好一些。

比如現在特別火的,好像沒看過就不能算是搞建築的那本,建構文化研究。在看的時候要是對文藝復興前後那段時間的歷史不再填充點細節,前幾章可能都不知道在說什麼。這就是挺好的學習的機會。

以論帶史還有乙個好處就是可以豐富視野,有助於建立自己的歷史觀。同濟的常老師關於人類學視野的建築史的觀點我非常認同。我前段時間看了些關於兒童遊戲還有兒童營地的歷史,這種小話題都能被做歷史的人寫出和社會結構變遷,文化差異,社會價值有關的巨集大視野來,怎麼建築史講來講去就是發明了混凝土發明了鋼結構,這個太有問題了。

所以如果如果僅僅關注於建築史自身,記住這個教堂那個教堂,這個立面那個立面,可能會把自己的視野全在乙個很狹小的範圍裡。從理論的角度審視這些歷史細節如何被修剪和組織的,可能會有更大的樂趣和幫助。

10樓:

最近剛好做過外建史的助教。

不同的老師當然有不同的教法,看眼光長遠。同理,學生認為這是個課程,還是個長期的學習課題,對待方式也很不同。

外建史是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還是 History of Global Architecture ,又或者是 Global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也是非常不同的認識。

建築學考研,建築史怎麼複習?

考研沒考過,去年考一注建築設計知識部分,建築史內容還是挺多的。個人經驗,中國建築史和外國建築史,一起看。朝代和年代相近,同時看有故事感,便於記憶。到了近現代,就更容i易了。 葉子 學習建築史離不開對世界的整體歷史背景的理解。技術史是落後於社會發展的,但是社會基礎覺定技術進步的方向。好好梳理一下當時的...

學建築學還是法學?

搬磚青年 建築學,根據你的描述,建築學還是很適合你的,況且你還可以輔修法學,建築學相對有趣一點,一直認為五年建築學能堅持學下來再學別的東西也不遲。 李岳宸 請詳細闡述一下自己的家庭背景,目標薪資。建築目前有兩大弊端 1.整個職業週期的薪水極低,就是說,這30年你掙的錢也就是勉強餬口。以北京600分為...

作為建築學大一新生,想問怎麼學好建築學呢?

山兔紙 趕緊轉專業,選乙個前景好的專業,等到工作一段時間有錢有閒了,再研究你喜歡的建築吧。不想轉專業就趕緊去實習,一定要跟著正式工的作息來,實習完就想轉了。 雷豪傑 努力認真,多多思考。思考是建築學最需要的,因為它給的資訊與提出的問題都不明確。所有問題與回答必須自己根據實際提出,而單單提出問題就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