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語中記憶並使用乙個不認識的詞很容易而外語就很難?

時間 2021-05-12 00:41:51

1樓:

假如在母語中遇到不認識的詞,經過查詢貨諮詢他人了解了他的意思之後,你會發現隨後你聽到見到這個詞的頻率似乎多了起來。就好像某人買了一款不是很常見的車,好像以前從來沒注意過有人開這款,可自己買了之後突然間發現街上是不是就會看到一輛。這是因為我們只會注意到我們了解的東西。

學習詞彙也是一樣的道理。你知道到了乙個詞的存在就會更容易在別人用到它的時候注意到它。久而久之這種注意會幫助你學會正確使用這個曾經的生詞。

我們再看外語中的生詞。 學過了乙個詞,了解了它的意思之後, 你要給自己提供能再一次經歷它的機會。因為不是母語,所以身邊的環境中聽到看到的機會就幾乎為零,所以想要把它從消極詞彙轉變成積極詞彙,學會用它,就要依靠更多的聽和讀來加深印象,並最終真正掌握。

沒記錯的話,好多專家說乙個生詞至少要見7次以上才有機會轉化成積極詞彙。

多讀多聽,選擇對自己切實有用的詞去學習。祝你在詞彙學習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祝成功。

2樓:

知乎有句名言: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記憶乙個詞彙其本身的難度是一樣的,不過在記憶母語時你有很多可以無意識的記憶技巧來幫助你記憶。比如根據讀音或者根據偏旁部首獲得的語感,或者是單純的更高的出現頻率。因為母語的輸入量是遠大於外語的輸入量的,乙個新的單詞重複出現的可能性也就大很多了。

如果是生僻到基本不會重複出現,同時與其他字沒有想通點,那麼記憶起來不會比背外語單詞容易的。

3樓:wshhhh

這與你對於母語的熟悉程度有關。

另外音譯有時候也沒有很好記……布宜諾斯艾利斯我就有一陣子一直記不住2333

中文最小的表義單位是漢字(雖然這麼說不是太嚴謹),但是很多漢字本身就提現了一些幫助理解的資訊。比如鵠鵜,我看nba前根本不認識這兩個字,但是起碼我知道和鳥類有關,這樣記憶肯定比記乙個我完全不知所云的漢字要容易,比如畱……我現在隨便打的,明天我肯定不記得,看到了都不記得。

外語也是類似。拿英語來說好了,表意的話,小到詞根,比如乙個詞叫teleport,如果你當做乙個嶄新的單詞來記憶,肯定很困難;但是,如果你理解tele和port分別是什麼意思(遠距離/隔空的+搬運/攜帶),再加上當時的語境或者出處,記憶就會很容易。

但是學外語的時候,很多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首先,很多人對於外語的理解與記憶更多儀仗母語輔助。相信大多數人玩遊戲第一次看到「瞬移」這個詞,一下就記住了吧,「瞬間移動」嘛。但如果你用「瞬移」的概念去對應遊戲中teleport這個詞,就會比理解teleport本身,記憶起來更花功夫。

其次,並不是你以為你理解了,你就真的理解了。語言之間相似概念不少,互不相通的部分也很多。我們的腦子需要大量的輸入與實踐來適應。

比如我們都知道walk的過去時是加ed吧,是規則動詞吧。但是你的腦子記憶的時候並不是這樣的。一開始你大腦會將walk與walked當做兩個單詞,什麼都tm是不規則的。

語言習得上有乙個很著名的u型曲線,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就拿英語過去時來說,第一階段一開始不會用,正確率0;第二階段,理性上認識到規矩,感性上靠強記將所有過去時視為不規則,正確率大幅度上公升;第三階段感性上意識到ed規則,開始濫用規則,什麼都加ed正確率回落;第四階段,最後才是真正理解變形規則,正確率回公升。於是在第二到第四階段,正確率形成乙個u型的的曲線

旅行中,記憶最深刻的乙個瞬間是什麼?

無文不俊 幾年前,公司組織去帛琉旅遊。乙個同事妹子有親戚到訪,不能下海游泳,就自己乙個人騎自行車出去逛。直到天黑,她才往酒店趕。酒店位置比較偏僻,沿途沒有路燈,黑乎乎的一片,也見不著其他路人,換成我也會有點心虛。後面來了一台汽車,但是一直沒超車,而是跟在她自行車後面,用車燈為她照亮路面,一路護送到酒...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中為什麼使用動物代表乙個國家的形象?

小魚相忘於江湖 一開始,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漫畫起源於網際網路遠古時期的飛揚軍事論壇的一篇長文 小白兔的光榮往事,原作者是野風之狼。這裡的小白兔起源於新中國建國後的兩大核心 李德勝和鄧希賢都有濃重的口音,發言一般以 同志們 開頭 現在我們聽起來就像是 兔子們 一路凱歌 因為不用動物指代的話會被和諧。那...

如果你有乙個帶著記憶重活一次的功能並只能用一次你會在幾時用並回到什麼年齡開始?

艾倫 既然能重來一次,那這輩子肯定得掄圓了活一把啊,不計代價不計後果的那種,說不定能活出一代傳奇!然後帶著一生的記憶回去續寫傳奇。 我會回到小學時候,那我他媽一定不會手賤去翻那些廣告書,這樣後來也就不會看那些他媽的電子書。我會勸我爸在高新區800塊一平的時候買兩套房子也不會他媽的年少輕狂為了個妹子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