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應不應該讀《荷馬史詩》?

時間 2021-05-11 20:05:24

1樓:治者

答案是肯定可以的,但是中學生的閱歷可能不會理解的太深入,當然如果你只是想對其有所了解的話,自然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如果你想細緻地理解這套書的話需要不停的翻看,因為這是一套值得反覆讀的好書。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感悟,而且選個好的版本很重要,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三種:

羅王陳。比較推薦羅念生的版本,陳中梅的版本有些晦澀難懂。其實最好還是讀原文,但是因為中學生可能沒有這個條件學習古希臘語, 所以如果英語好的話就可以讀洛布叢書, 先打下乙個基礎,如果將來再詳細讀的話,可以再去學習古希臘語。

洛布:pan.baidu.com/s/1kxbXEsZ5VW632TPkPOMYqQ

提取碼:7Z75

另外,你也許還會對一些現代研究著作感興趣,比如格里芬的這本荷馬史詩中的生與死:

提取碼:h926

2樓:威靈仙

當然適合讀,而且是朗讀

以下是我朗讀完後的所思所想,希望可以激起你「讀」書的慾望。

既然是「詩」,大聲朗讀的方式才最為配套和適用。如肥瘦參半,品色上乘的豬膘肉須得淋上濃郁的紅燒澆頭才能冠以「東坡肉」之名;亦或另一譬喻:你若不將金燦燦油滋滋的切片鴨肉包裹進薄薄的麵皮再輔之以黃瓜條、蒜絲,蘸上秘製醬料,就不算走完了一套講究的「北京烤鴨體系」。

正好藉著宅家的契機,心下竟暗自竊喜於自己類似小學生念課文般生硬而稚拙的頓挫聲調不被外人偷聽了去。我真真切切地唸出了聲,從而也真真切切地收穫了新奇的體驗。

於是,此時,此刻,此地,我寫下的,倒也真真切切的是篇「讀」後感了。

最大的感受便是:深深遺憾於自己對希臘語言和希臘詩體一竅不通。我讀的是羅念生先生的譯文版。

《荷馬史詩》原著採用六言步長短短格,而譯者將它用六音步新詩體的方式重新注入靈魂。

每行約十四到十八個字不等——剛好是一口氣能夠讀完的舒適的長度。且無需多費力氣就能發現:每個段落裡,換行的末字都有自然的韻腳,讀來有種「輕盈」感——精簡又朗朗上口。

它的押韻並不緊湊或刻意,是完全不影響文字內容表達的大方吐露——而不是緊盯細枝末節處的音節的扭捏。這讓我——乙個淺薄的「朗讀者」,更加驚嘆於譯者的高明和文化的互融,進而更加痴迷於史詩帶來的極致體驗。

只要開啟書,便能直觀地發現這一大特色。

我印象最深的是 第十九卷:阿基琉斯和阿伽門農和解釋怨 中對阿基琉斯為自己套上戰服時的描寫:

神樣的阿基琉斯這時也把自己武裝。

他把牙齒咬得咯咯響,雙眸閃亮

有如火光,心中充滿難忍的悲痛,

懷著對特洛亞人無比強烈的憤恨,

穿起赫菲斯托斯為他鍛造的戎裝。

他首先把那副精美的脛甲套到脛部,

用銀質勾環把它們牢牢固定在小腿上,

再把帶銅片的堅固胸甲披到胸前,

把銀釘飾柄的銅刃佩劍挎到肩頭,

然後拿起那面又大又結實的盾牌,

盾面如同月亮閃爍著遠逝的光輝。

有如水手們在海上看見熠熠閃光,

那火光來自高山頂上的孤獨窩棚,

驟起的風暴強行把那些水手們刮到

游魚豐富的海上,遠離自己的親朋;

阿基琉斯的精美盾牌的閃光也這樣

射入太空。

他又把那頂帶頂飾的堅盔

戴到頭上,鬃毛纓飾如明亮的星星

閃爍光芒,周圍搖曳著縷縷金絲,

赫菲斯托斯把它們密密地鑲嵌在盔頂。

我極少見到如此長而廣袤的比喻,作者像是把自己富有彈性的想象力拉伸到極遠的邊界。

正常思維下,要將盾牌上明亮的反射管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兩個連續的比喻「如同月亮閃爍著遠逝的光輝」、「有如水手們再海山看見熠熠閃光」便綽綽有餘,但「貪心」的荷馬先生絕不滿足於此。他要溯著「光」的源頭去——原來遙遠海面上的星火來自「高山頂上的孤獨窩棚」。你若細心便會好奇於「窩棚」為何引起「孤獨」之感?

——相由心生——原來人,水手們倍感孤獨。

他們的「孤獨」又從何而來?「驟起的風暴」強行把他們颳來這寂寥的,「游魚豐富「的海上,後半句便揭露核心:遠離自己的親朋。

朗讀的神奇之處在於:逐字逐句地跟隨著音節的抑揚頓挫,腦海裡會自然調動起可貴的想象力,繼而鋪張開一幅作者所精確傳遞的曼妙畫像。

不僅如此,錯綜盤繞在比喻裡的情感順帶著漸漸顯露。這樣幽深冷寂的「海上星火圖」中,「孤獨」的可曾是水手?

赤裸裸的「孤獨」直指決意拋頭顱灑熱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阿基琉斯啊!瞬時間乙個古希臘英雄勇猛無畏的形象頓現,更是隱隱地將「悲劇英雄主義」巧妙上了色。

放眼望去,史詩對戰爭場景的描寫中,比喻的運用更是氾濫。

如 第四卷潘達羅斯射傷墨涅拉奧斯戰事重起 中對氣勢磅礴的達那奧斯人的描寫:

有如海浪在西風的推動下,乙個接乙個

衝擊那迴響的沙灘,在海面露出浪頭,

隨即在地上打散,發出巨大的聲吼,

拱著背湧向岬角,吐出鹹味的泡沫

達那奧斯人的隊伍就是這桿出動,

一隊接一隊,繼續不斷,奔赴戰場

亦或是 第十一卷兩軍激戰引起阿基琉斯注意 中乘勝追擊的阿爾戈斯人和一路敗北的特洛亞人激烈而血腥的戰鬥片段。

強大的阿伽門農一直

奮勇搏殺,同時激勵阿爾戈斯人。

有如肆虐的烈火進攻茂密的叢林,

猛烈的旋風刮得烈火在林間席捲,

叢叢樹木在烈焰的進攻下連根倒下,

潰逃的特洛亞人的腦袋當時也這樣

在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門農的手下紛紛落地。

這些比喻使文字超脫於紙張上視像化的符號,更是調動起讀者全身的感官去身臨其境地體驗。

你聽到凜冽的寒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的聲音了嗎?你又能否嗅到廝殺後的戰場上瀰漫的刺鼻的血腥味?

沉浸式的穿越大劇即將上演,只要你放心大膽地將自己珍貴的想象交由荷馬陛下絢麗多姿的比喻。

雙方交戰激烈打鬥的篇幅中最為明顯。

請看 第十六卷帕特羅克洛斯代友出戰陣亡 中的描寫。

現在又互相揮劍猛砍,呂孔一劍

砍中對方鬃飾盔頂,把劍柄折斷,

佩涅勒奧斯卻砍中對方耳下的脖頸,

劍刃深深砍進肉裡,只剩下一層皮,

他的腦袋倒掛,肢節失去了活力。

墨里奧涅斯快步追上阿卡馬斯,

趁他跳上戰車擊中了他的右肩,

他當即栽落車來,黑暗遮上了眼睛。

伊多墨紐斯也用他無情的銅槍紮進

埃律馬斯的嘴巴,槍頭筆直穿過

他的大腦下部,擊碎了白淨的骨頭,

牙齒也被擊掉,雙眼鮮血充盈,

血流從張開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噴溢,

死亡的黑雲立即籠罩了他的身體。

短短十一行詩裡有十四個實義動詞的連續使用,不僅使文章更具節奏和力度,更是給予讀者逼近電視連續劇般聲畫同步的在場感

眼前彷彿即是特洛亞戰場,每位戰士都懷揣保家衛國的誓死決心,堅定「不破Murano終不還」的必勝信念,因此戰事異常焦灼,血腥味也愈發濃重。

毫不避諱地坦白,當我讀到「深深砍進肉裡」、「腦袋倒掛」、「槍頭穿過大腦」、「雙眼鮮血充盈」等字眼時,我不由自主地倒吸了口涼氣——動詞的疊加讓文字更加直觀,從而加深記憶。

倘若說比喻是柔軟而潛移默化的,那麼動詞就是一下下鈍重的擊打。

精彩的刻畫遠遠不止於戰鬥場面。第二十三卷為帕特羅克洛斯舉行葬禮和競技 中對葬禮的描繪也栩栩如生。

阿基琉斯這樣說,大家聽從他的吩咐。

他們首先用暗紅色的酒液澆滅焚屍堆

所有燃過的柴薪,澆陷厚厚的灰燼,

再噙著淚水把慈善的朋友的白骨撿起,

裝進金罐,用雙層脂肪牢牢封緊,

安放進營帳罩上一層柔軟的麻巾。

他們又劃好墳墓標記,在焚屍堆周圍

垛完高高的墳墓紛紛離開欲回營。

這樣細緻而獨特的動詞不僅描摹出人們對於英雄逝世心中的無限悲壯和敬仰,更是提供了乙個視窗讓我們窺探邁錫尼文明時代的社會風俗和生活現實

「史」和「詩」的並重無疑奠定了這本書在經典中無可撼動的地位。

古希臘人表達情緒的方式是毫不羞赧的,且他們一來一去的對話中帶有濃重的戲劇色彩。

在 第十四卷宙斯受騙陷入赫拉的愛情羅網 中便可見一斑。

集雲之神宙斯立即回答她這樣說:

赫拉,你完全可以改日再去那裡,

現在讓我們躺下盡情享受愛歡。

無論是對女神或凡女,氾濫的情慾

從沒有這樣強烈地征服過我的心靈;

……多麼赤裸而直接的情話!至高無上的宙斯毫不壓抑自己對赫拉噴薄而出的濃情蜜意,並將它們點綴成甜到掉牙的字眼聯結成詩句大膽地講給有情人聽。

當我念完這三行字,心跳不由頓了一拍,臉頰有些許發燙灼熱之感。

朗讀完全詩,心中暗藏兩恨:

一恨是恨自己才疏學淺,能品嚐出的特色太過有限,不由頓生出冒犯經典的自愧之意;

二恨是恨自己不會希臘語,無法體驗原汁原味的押韻和格律。

當然,毫不誇張地說,《荷馬史詩》給予我的前所未有的奇幻的讀書感受,使我的內心充盈著無限的寧靜和愛。

Love&Peace。

3樓:開光稜坦克的貝塔

我小學時候就已經用乙個下午加晚上通宵讀完了整本荷馬史詩…當時只覺得裡面的故事很有意思,打仗漫遊什麼的都很奇幻很好看。現在走上文學研究道路才發現這本書對西方文學影響有多深可能我對文學的熱愛最早也源自於這本史詩吧。總之這本書適合任何年齡段反覆閱讀,會有各種不同的體驗

4樓:丹醬

我就是中學讀的,當時只覺得故事很有意思,海上女妖啊,獨眼巨人啊,堅強的女性和責任心極強的男人,對於中學生來說,很有趣味性。

當然,再過兩年,你的感覺又會不一樣。

5樓:EchoJ

首先啊,在我看來,讀書並沒有能不能讀之別,只有想不想讀和會不會讀的區別。一本散發著油墨香味的書,靜靜躺在書架一隅,終其一生的使命就是能夠被人翻閱。下至蹣跚小童,上至耄耋老嫗,皆是一本書所等待的主人。

而對於中學生來說,想讀書,想讀名著和經典,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哪有不能讀的說法呢?

題主所問的能不能讀的問題,轉換一下說法,應該是在猶豫應不應該讀,讀不讀得懂,還有值不值得讀的問題吧?因為對於讀書人而言,能不能本身是乙個不存在的設定。

首選,應不應該讀?

讀書本身就是乙個純粹出自自我內心的意願和選擇,當你想拿起一本書翻閱的時候,並不需要找到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服自己。「想讀」二字,足已。也許你不知道荷馬是何許人也,你也不了解複雜的古希臘神話體系,你更記不住書中那些拗口的人名,但是這並不影響你帶著一種新鮮的眼光和視角去接觸乙個有趣的故事。

《伊利亞特》和《ODYSSEY》本質上就是乙個建構在古希臘神話體系下的英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每乙個人物都是鮮活的。你會接觸到擁有神的血統,戰無不勝,在戰場上冷酷無情但是對待好友卻又柔軟善良的阿喀琉斯,你會遇到睿智而狡黠的奧德修斯,你會為阿伽門農跌昂而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唏噓不已,你也會看到古希臘人民,是如何運用智慧型在戰爭中取勝。

《荷馬史詩》的語言本身簡潔有力,也沒有難以理解的長難句,我自認為比閱讀老版的紅樓夢這類名著要來得輕鬆,對於高中生而言,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對於自身心智的成長,還是對於應付作文考試,我認為都會起到積極作用。想象一下在作文中,你隔壁的胖虎還在舉李白杜甫感動中國時,你洋洋灑灑寫到阿喀琉斯與赫克托兩個英雄人物無法抗拒的悲劇命運,你絕對會被發小紅花的,當然,這不是閱讀的目的。

第二個是讀不讀得懂?

的確,對於沒有閱讀過其他一些古希臘文學作品,對於古希臘神譜沒有概念的高中生來說,一開始就挑戰《荷馬史詩》這類作品,確實會有一些障礙,但如果題主是因為這個而猶豫是否應該閱讀的話,我在這裡可以打消題主的疑慮了。對於古希臘神譜的問題,題主在看書的時候可以參照下面這張圖,各種神的關係十分清晰。而對於人名,我認為並不需要記下來,只要有個印象,不影響閱讀即可。

如果想要對於古希臘文學有個更為深刻的理解,可以先從閱讀赫西俄德神譜和古希臘悲喜劇這些簡單的作品開始。

最後,值不值得讀?

這個答案因人而已,本來文學作品就是如此,每乙個人的理解力,對作品的接受能力,甚至情感的閾值都不盡相同,因此,閱讀同一部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大相徑庭的。但是,一部經典的、經過了歷史沉澱的作品,在如此漫長的歲月洗禮後仍然有龐大受眾,必有其道理。而《荷馬史詩》這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無需贅述。

讀書最好的年紀就是青年時期,讀書不必講求數量多少,有些時候,讀完一本,悟完之後,再讀下一本,效果比囫圇吞棗要好太多。而就算一知半解,不能參透其中奧秘,也不必著急。也許在很久之後,再讀第二遍的時候,你會發現第一次頭腦中漿糊一般的東西會漸漸變得清晰,因此,早讀也許也是一件好事,這就意味著你有更為充裕的時間進行理解,思考與反思。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並不需要說這麼多,答案早已經在題主心間,想讀,翻開看就是了,只有親自看過了,哪怕是一頁兩頁,才能根據自己的體驗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而如果一開始就沒有翻開的意願,那這個問題自然也就失去了意義。

大學生應不應該讀易經

滿嘴跑火車 如果你不是指什麼梅花易數,搖錢卜算之類的話。那麼你只要翻過一遍周易就不會這麼問了。我高中就讀周易,這是一本哲學書,卜算只是書中不值一提的部分。我讀的是傳說中孔子註解的的那個版本,裡面講的全是古人對自然規律的總結和理解。迷信嘛,你拿他算命去買彩票,文王和孔夫子來了也得罵你迷信。你用上九,亢...

專科應不應該讀?

馬大良 你不能只看收益啊。高中學歷在我這裡可以在車間當個普工,可能一輩子是個普工 可是大專學歷在我這裡可以當個文員,舒舒服服坐辦公室,市場營銷做銷售跟對口啊,收入高又沒普工那麼累 你自己選吧 神機營 專科就不建議讀了。本科還是需要重新考一下,非常必要。這是職場最低門檻了。有沒有,差別還是很大的。可以...

寒門應不應該讀研?

一把青 我覺得不適合。什麼叫寒門?家裡不給學費不給生活費,要自己供自己讀書,這種不叫寒門。自己節衣縮食助學貸款讀個研沒問題,起碼能活著。真正的寒門是物質和精神的 寒 家裡不給生活費不給學費,反而還管你要錢。家裡人生病了要錢,弟弟妹妹上學了要錢,你不僅要自顧,還要顧別人。如何專心科研?科研壓力大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