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的人為什麼吃毛豆腐這種腐爛變質的食物?

時間 2021-06-01 09:13:04

1樓:Reliable Comrade

這個東西在生物高中書(選修1)裡,和它並列的一章都是講吃得的,同類產品是酒,醋,泡菜...這些都是傳統發酵技術應用得到的。簡而言之:如果否定毛豆腐,同時也要否定酒醋泡菜。

2樓:no winter

你從哪覺得它腐爛變質了?

首先,它不是腐爛變質。

然後,為什麼吃?好吃啊!

最後不得不吐槽你的邏輯。

喝過酸奶嗎? 都發酸了,黏乎乎的,為什麼還喝啊。吃過醪糟嗎,不知道做公尺酒的時候也會長毛嗎?還有豆瓣醬,醋,醬油這些東西,不都是微生物發酵的?難道你都沒吃過?

3樓:余非魚

毛豆腐的製作只是發酵的一種

製作酸奶是發酵,釀酒是發酵,醬油、食醋、大豆醬、麵醬、豆瓣醬、豆豉都是經過發酵製作的食物

紅茶、黑茶是發酵過的

饅頭、包子、花卷都是發酵過的

4樓:冬青

如果是一堆糧食,把他們弄熟,然後放到乙個密閉的罐子裡,加入細菌,然後過一段時間把糧食篩掉,剩下的液體你喝嗎,當然會喝,那是酒啊

5樓:

阿城先生有篇文章-《思鄉與蛋白酶》中寫到過一些:

中國的飲食文化裡,不僅有飽的經驗,亦有餓的經驗。

中國在飢謹上的經驗很豐富,「謹」的意思是蔬菜歉收,「飢」的另有性慾的含義,此處不提。浙江不可謂不富庶,可是浙江菜裡多幹鹹或發霉的貨色,比如蕭山的蘿蔔乾、螺絲菜,杭州、莫干山、天目山一帶的鹹筍乾,義烏的大頭菜,紹興的黴乾菜,上虞的黴千張。浙江明明靠海,但有名的不是鮮魚,奇怪的是鹹魚,比如玉環的鹹帶魚,寧波的鹹蟹,鹹鰻鯗,鹹烏魚蛋,龍頭考,鹹黃泥螺。

寧波又有一種鹹冬瓜,吃不慣的人是連聞都不能聞的,味若爛屍,可是愛吃的人覺得非常鮮,還有一種臭莧梗也是如此。紹興則有臭豆。

魯迅先生是浙江人,他懷疑浙江祖上人也許不知遭過多大的災荒,才會傳下這些幹鹹臭食品。我看不是由於飢謹,而是由於戰亂遷徙,因為浙江並非鬧災的省份。

中國歷史上多戰亂,亂則人民南逃,長途逃難則食品匱乏,只要能吃,臭了也得吃。要它不壞,最好的辦法是晾乾醃製,隨身也好攜帶。到了安居之地,則將一路吃慣的幹鹹臭保留下來傳下去,大概也有祖宗的警示,好像我們親歷過的「憶苦思甜」。

廣東的客家人也是歷代的北方逃難者,他們的食品也是有幹鹹臭的。我猜,大概與這個原因相同。

6樓:邱輝

發酵食品多了去了,不是所有的都像毛豆腐、臭豆腐這麼粗獷 ╮(╯▽╰)╭ 比如醬油,想想黃豆怎麼變成液體。。。還有各種酒不都是酵母培養物麼= ̄ω ̄=酒裡的酒精可是實實在在有害的←_←

(有些)信佛的人為什麼可以認同中醫?

終南山車神 說句夢話,佛法是無為法,沒有對立,不二法門,所以不與任何事物衝突和對立,而且,佛教徒也會吃飯也會穿衣服當然也會看病,就像吃飯會吃公尺飯和饅頭,看病在歐美就以西醫為主,在中國就也可以參考中醫,因為方便啊 隱市廬主人 陰陽五行只是中醫 理 這個層面的,而背後的 道 就是 以自然之物養自然之身...

講話有地方口音的人為什麼學外語也有口音?

郝燚 跟普通話毫無關係,不同的人會因為個人模仿能力,以及適應能力,導致不同發音結果,母語的影響也很大。母語沒有的發音通常很難被分辨出來。母語沒有的發音也會變得相對困難。 切糕少年買買提 普通話標準的口音照樣把V讀成威啊,voice over讀成沃唉斯哦沃。稍微好點的把V讀成Vei,有些普通話標準的地...

有些老人為什麼要誣陷扶他們起來的人?這是詐騙嗎?

記得小時候我爸經常跟我說一句話 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怎麼就偏偏來欺負你的呢?當時很不解,心裡想小孩打架還需要理由嗎,明明受害者是我,搞得好像是我的錯似的,現在想想原來父母教我們的道理都是成年人的邏輯 回歸正題,其實也沒有為什麼,誰讓你扶了呢,做任何事都要負責任,訛你也無非也就三種的情況 1.掏不起醫...